片段语文(集锦5篇)
风随心动
2024-02-13 01:58:10
初一
其它

片段语文(1)

《口技》一文,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地描写,结构层次清晰、有条不紊,极好地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教学时亦应抓住其结构和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但上过本文,有一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师: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生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并感到满意,“默叹”一词表明宾客还能意识到这是口技表演,虽已入神但还能自持。

生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现了宾客也随口技表演内容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也说明宾客逐渐难以自持。

生3:“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生4:我认为宾客不是要逃跑,而是去救火。

(哗然)

我当时也懵了:是我看的资料不全吗?不权威吗?但在我的记忆中是翻译成的“几乎想争着逃跑”呀!随即,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却赶紧翻阅资料。但事实就是这样:《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文言文全解》、《教材全解》、《点拨》等中都译为“几乎想抢先跑掉”之类的,无一是译为去救火的。

我暂不表明观点,让学生自己表决。结果各有理由:

认为是逃跑的理由是:众多资料书中是这样的翻译,古汉语字典上的“走”也是解释为“跑,逃跑”。因为此时宾客已不能自持,所以在火灾面前表现出逃跑心理是符合事实的。

认为是救火的理由是:救火救人是发生火灾后宾客们应立即想到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文中的“奋袖出臂”一词也表明宾客们准备大干一场。“走”是解释为“跑”,但不是“逃跑”,而是跑去舀水,同时也表明了宾客们不能自持的境界。

不用说,我赞成了救火的观点。因为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欣赏文中壮观的场面,体会写作的精妙,更要培养学生做人素养。至于是否改变了原文本意,我想林嗣环在天之灵也不会过多指责吧。


片段语文(2)

《迟到》心理描写

当看到爸爸那瘦高的影子时,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为什么爸爸要追到学校来?难道是爸爸打得还不解气,想再教训我一顿?还是爸爸要再给老师说,让老师教育我,可是同学们知道了怎么办?他们可是会笑我的`呀!

不管怎么样,我是要去出的。我看着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我慢慢地走出教室,来到了爸爸面前,爸爸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和两个铜板。当我看到这些时,简直惊呆了!原来父亲并不是想再打我,而是怕我冷,拿了花夹袄;还怕我饿,拿了两个铜板放我买吃的。原来父亲他是爱我的,尽管我犯了错,可他还是关心我。

父亲看着我穿上了花夹袄并收起了两个铜板,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回去了。我望着他那高高地背影,心中有千言万语:父亲,今天我确实错了,伤了您的心。不过,您放心,我以后一定不会再迟到,让您伤心、生气了。以后,我遇到错误一定不会错误地对待错误,而是认真、努力地去改正、克服,使错误消失。谢谢您,父亲!


片段语文(3)

既然选择了放我飞向天空,就请您不要在乎那些许的风吹雨打.<<风筝>>

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时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咛和鼓舞.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迟?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学会成长>>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大海汹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纵然仰望天穹,高声呼啸,万籁星辰,夫子云:天何言哉?

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智无声,方自成博大,自现精华.人匆忙而过,有谁读得懂自然空寂无求的境界?<<天道无言>>

当记忆中的潮湿又一次沾染了西湖之畔的离歌,当朦胧的月色又一次浮动于频频过客疏离的匆忙,当纷杂褪去,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落寞.<<浅笑无痕>>

全国高考天津卷: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孔夫子曾教导弟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您吃了吗?"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其实里面大有讲究.

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在几千年内成了多数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追求.从尧舜禹汤开始,历经秦汉唐宋,再到明清民国,直至三十年前,能吃饱历来就是一小部分高贵之人的专利.生产力低下,靠天吃饭,赶上老天爷不高兴,或者有个兵灾匪患什么的,小小百姓就得勒紧腰带过日子,能活下去不被饿死早已就是天大的幸运了.所以,见面问一声:"您吃了吗?"就没有丝毫的虚套在里边,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照与呵护.我们可以想见,其时其地的人们在说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时语气的质朴与虔诚,里面又饱含着无奈与期盼啊."您吃了吗",其实也是在问自己,我今天吃了么?我今天的肚子充实了吗?明天的早餐我准备好了吗?.<<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全国高考福建卷:

季节变迁,人事沉浮.在微凉的午后,静静的坐在室内,燃起一炉沉香屑.帕司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在我手中慢慢翻阅,时间仿佛走得很快,任思绪在不停地漂浮......<<季节>>

全国高考广东卷: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全国高考湖南卷: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 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潇洒飘逸.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地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的一片金黄.<<诗意地生活>>

全国高考江苏卷:

仓皇南飞的大雁不知又带走了谁的思念.天空仍然很蓝,不知是人们的爱点亮了天空,还是天空点亮了人们心中的爱.<<怀想天空>>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风和浪花,而思维碰撞出的或是幸福,或是忧伤,或是积极,或是消沉......

从亚当与夏娃的叛逆始,上帝就创造了人类.它赋予人类的不仅仅血肉之躯,更是那思维的方式.思维是最为敏感也最富于生命力的东西,改变思维的角度与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思维解读幸福>>

思想是快乐的源泉,但并非所有泉眼涌出的都是快乐 -- 这便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左手.右手>>

全国高考湖北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传承了太多的民族底蕴,太浓厚的民族感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当今世界多元竞争与交汇的时代,向着五湖四海的兄弟朋友喊出中国话,将是怎样的一种自豪与骄傲.

汉语,在经历千百年历史的沉淀之后,反而愈见香醇.我常常在古典诗词中捕捉古代汉语的魅影,并在有意无意间体会古今一脉的丝丝缕缕的亲缘关系.<<母语情>>

依稀梦中,远古先人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在田间河边勤劳地耕种.从<<诗经>>中一路走来,我听到无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吟诵的诗篇,抑扬顿挫断金切玉,每个字都那么妥帖,那语言仿佛活了过来,如梦谣般轻轻抒写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气度.

是的,从来未曾将汉字看成没有感情没有思想的死物;从来未曾将汉语看成简单的交流工具.从来,我都是将它放在高高的神坛上,当作祖先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民族图腾般的顶礼膜拜,神圣而虔诚.在我眼中,母语如河,流淌着炎黄先祖和历代先烈先贤的谆谆教诲万般叮咛.<<母语如河>>

全国高考山东卷: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褪了颜色,没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更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花开两岸>>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呵,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勤劳而敏捷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 -- 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片段语文(4)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电影《举起手来》,哈哈哈,笑死我了!看完感觉特别神清气爽!在这儿,我给大家讲述一个片段。 为了保护国宝金佛像,一对双胞胎人小鬼大,对藏有金佛像的院子精心的布置了机关。 机关布置后不久,一队鬼子就来到了门前,一个罗圈腿鬼子从队伍里大摇大摆的走出来。这个鬼子不仅有一双完美的罗圈腿,还凸着一双十足的斗鸡眼,活像一只两足站立的青蛙。那罗圈腿鬼子一步一晃的走到门前,端着机关枪就是一顿疯狂的扫射,把门打的千疮百孔,破破烂烂。之后,他抱着机关枪,狠狠地用一招“福山无影脚”踹开了大门。 鬼子们本以为,门打开了,金佛像也将到手,可惜,天不遂鬼子愿,他们看到的不是金佛像,而是一个装满水的大木桶,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他们扑来!罗圈腿鬼子脸色煞白,嘴张得恨不能一口吞下一个大苹果,一双斗鸡眼也凸的更狠了……“咚”的一声,大木桶迎面而来,给了罗圈腿重重的一击。这一击让其它的鬼子们都目瞪口呆——罗圈腿鬼子直接向后飞出了两三米远,之后,他一直顺着石板路以“趴式滑梯法”头朝下俯冲下去,正好穿过一位鬼子叉开的双腿,哎呀,惨遭“胯下之辱”啊!那挺机关枪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其余的鬼子们更是吓得都傻了——嘴张得比鸡蛋还大,两眼都变成了金鱼眼了,下巴也快掉到地上去了……


片段语文(5)

今天,我看了《鸡毛信》这部电影,其中海娃被鬼子抓住后用自己的智慧送鸡毛信的片段最让我难忘。 海娃带着鸡毛信逃出鬼子营房,来到一个山头前,山头上有一个鬼子在放哨。鬼子向海娃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块布挥舞着。 糟了,被鬼子发现了。海娃急中生智,脱下自己的外套也跟着挥舞起来。鬼子一看暗号对了,便放海娃过去。可是,鸡毛信却被海娃甩掉了。 天亮时,他发现鸡毛信不见了,赶忙顺着来路找。总算找着了鸡毛信,但是鬼子也追了上来,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了。 鬼子又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海娃趁机把他们带进了八路军布下的地雷阵里,只听“轰”的一声,地雷在敌群中开了花,把走在前面的鬼子炸得七零八落。海娃又骗鬼子说大路上还有地雷,把鬼子带上了山路,好乘机逃脱。 鬼子的马不能上山,海娃赶忙逃到山上。鬼子的头儿对着海娃打了一枪,把海娃的左手打伤了。海娃一边奋力往上爬,一边大喊:“八路军叔叔……”八路军听到了海娃的叫声,急忙赶来,把鬼子都一举歼灭了。海娃也把鸡毛信安全地交给了张连长。 看完这个片段,我感到海娃真是一个机智勇敢,在鬼子面前临危不惧的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