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写(必备6篇)
孤单蝴蝶影
2024-02-23 07:16:06
四年级
其它

鼓励写(1)

鼓励怎么写四百五十字以上

那是在一次体育课上,我们班因没站好对,而被罚跑两圈,跑完两圈也就是接近一千米时,我们都累得不成样子了,大家都气喘吁吁的,脚已经发软了。接下来老师的话让我们发出了同样的惊叹:“啊——”老师说:“下面是跑步比赛,会算到期中考试的成绩里,按学号,五个五个的来,现在是一至五号。”我晕呀!我正是五号,我全身都没力气,我还没休息呢。我脑里一片空白,脚软得厉害,我惨了,我一定会是最后一名呀。这时候,有几个女同学围上来对我说:“**,加油,你一定能行的,祝你好运。”对我说鼓励的话的同学越来越多,他们为我加油,听了他们的一番话,我顿时信心大增,我一直在心里说:我能行,我能行。后来,在起跑之前,他们又鼓励我:“**,你最棒,我们为你加油,你可是我们班的女强人哦。”我很感谢她们,我已经信心十足了。开始比赛了,我跑着,跑着,只想着要坚持不懈,大家在等我的好成绩,我要加油。哎,结果不理想,才跑得第三名,前两名都是男生。
  朋友的鼓励,朋友的鼓励使我有信心,人在鼓励中创造奇迹。
  鼓励呀,鼓励呀!我感悟到了鼓励。鼓励会在你灰心丧气的时候帮助你;会在你困难时指点你;会在你痛苦时激发你。让我们感悟鼓励吧!

【第二鼓励

从小到大,有许许多多的人对我说过许多鼓励的话。当我考试不理想时,爸妈就会鼓励我:“不要难过,下次一定会考好的。”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时,老师就会鼓励我:“你要再接再厉,力争更上一层楼。”当我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挫折时,朋友就会鼓励我:“人的一生怎么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呢?跌倒了,爬起来,从头开始,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在这些鼓励的话语中,我度过了自己的小学生涯,迈进了中学的大门。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我就像一匹小马来到了广袤的大草原,激动、好奇,而又有些茫然:这么多功课,我能都学好吗?这么多同学,我能与他们都和睦相处吗?
  第一个星期,老师就对我委以重任——让我当班长。尽管我曾有过几年的“班长干龄”和工作经验,但是说实话,我的心里仍然没底。这不,没几天,苦恼就来了——
  同学们来自各个村镇,彼此之间不甚了解,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我在班里并没有多大威信,难免有些人对我的话爱听不听。所以老师不在的时候,同学们的话就显得特别多,班里叽叽喳喳,犹如一锅沸粥。这使我感到很是不安。
  班主任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找到我,鼓励我说:“你是班长,不管谁犯了错,都应该放手去管束他们,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你要尽快在他们中间树立起威信。记住,老师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
  听了班主任的一席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学习和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请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和同学们的期望,尽力把班里的各项工作都做好。

【第三鼓励

“鼓励”,一个极为普通的词,然而在X光机下的它,却深藏大学问。
  “鼓舞”、“激励”简称“鼓励”,然而在显微镜下的“鼓励”却不仅仅是这两层含义。
  用高倍的显微镜观察它,可以发现:
  它可以使一个轻生的人,重新做回自己,找到生的希望。
  它可以使一个学习下滑的人,以直线上升。
  它可以使一个自卑的人,变得自信起来。作文
  每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总是对家长说,多鼓励孩子,多鼓励孩子。然而又有多少家长能真正的做到鼓励哪?我想不会有很多吧,大多数的应该还是贬低吧。正是因为这些才导致了现在学校中出现的“混混”以及所谓的“黑社会老大”。当生活中没有人去鼓励你时,不要灰心,不要绝望。记住一句话:“我们左右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我们可以自己去鼓励自己,自己的鼓励往往比别人的更有效!鼓励你自己,会使你重新去面对你的家人、朋友、社会。
  一句我能行,会使你真的能行。一句我可以,会使你真的可以。一句我了不起,会使你真的了不起。
  鼓励你自己,给自卑的心里掂量自信的光芒。鼓励你自己,给你糟糕的成绩一上升的机会。鼓励你自己,给令你轻视的生命点燃生还的火苗。
  记住一句话:鼓励你自己!

【第四鼓励

鼓励是严冬里的开水,喝了,心里暖暖的;鼓励是酷夏里的一把扇子,扇一下,浑身凉遍……
  ——题记
  鼓励,令人扣动心匪的两个字,让我想到了那一幕。
  那一次,我考试失利了,心情很糟,不想说话,只是生气的把自己关到黑暗的房间里,暗暗的流着眼泪,本来,我以为自己永远也走不出这个阴影,可就是因为那一声沉重的声音让我找到了光明:“xx,吃饭了,今天又你最爱吃的烤肉,快点了!”我心一动,飞快的跑向厨房,果然有一碟烤肉。
  啊!爸爸的鼓励是一碟烤肉。
  那一天,中段考的成绩出来了,我考得很不理想,不愿说话,呆呆的坐在座位上,看着成绩单,满脑子不停的责被自己,怪自己不争气,怪自己没有用。这时,语文老师好想看透了我的心思,走到我身旁,拿起成绩单,看了一下,微笑的对我说:“考得不错,在努力一点,下回肯定会考的更好的!”此刻,我看到了胜利向我招手。
  啊!老师的鼓励是甜甜的笑容。
  上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寄住在学校,开离了家里的那舒适的小天地。集体生活很乱,我对此没有信心,一天到晚都想着搬回家住。后来是妈妈抚着我的头说:“xx坚持着,你会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好处的。”那刻,我看到了自信的火光,现在我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
  啊!妈妈的鼓励是温柔的手。
  鼓励让我坐在了这里;鼓励,你是我亲爱的伴侣。

【第五鼓励

鼓励像一杯温开水,温暖人的心;鼓励像一粒糖,甜蜜人的心;鼓励像兴奋剂,快乐人的心。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就能使我们快乐。不知道你们被鼓励过吗?我就被鼓励过。
  我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好,总得“优秀少先队员”,作文很烂,还要父母给我修改一大堆。自从进了初中,我的成绩步步升高,作文也提高了不少,你猜我为什么从初中进步得这么快?完全取决于老师的鼓励。因为我每交出的作文都得了A+,不管我写的好不好,都是A+,并且他还在作业本上批“你有进步,需要再加把劲。”,这样就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我的进步不仅取决于老师,还取决于父母。 原来的我很犟,总是挨父母的打,作业总是做得很晚。在我快要中考的时候,母亲对我说如果那我考得好,就奖我MP4.或者带我出去玩。我听了很高兴,我就发奋努力,考了一个好成绩,获得了父母的表扬。
  当然,同学也不例外。从初中开始,我把每次在家写完的作文给同学看,我问他们我写得怎样?他们都说我写的好。于是我的信心就更加增强了。我就每次写作越写越好了。
  如果没有鼓励,我的成绩就不会步步升高;如果没有鼓励,我的作文就写不好;如果没有鼓励,我就没有自信。

【第六鼓励

人生如水,弯弯曲曲;世界似山,重重叠叠。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在面对一个个困难的时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站起来,却又一次一次的失败。而我们身边总会有人在关爱、鼓励着我们,让我们带着自信昂然前行。 
记得小时候,我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痛哭,外婆慢慢地走过来,和蔼可亲的对我说:“乖,孩子,自己站起来,你能行的。”也许是妈妈的话语有一股魔力吧,我真的自己站起来了,我当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在六年级的时候,一次月考,我自以为数学考得很好,哪知成绩揭晓却是不及格——只有48分。
我的目光顿时黯淡了,我双手紧紧的捏住试卷,心觉得好痛,仿佛有无数把刀子绞着我幼小的心灵,使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很长时间都走不出心中的阴影。老师鼓励我说:“这次考不好没有关系,只是偶然的一次失利,况且一次失利并不能说明什么,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出好分数。”同学们也安慰我说:“别难过了,你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的,你要相信你自己啊。”面对着老师、同学的鼓励,我渐渐的走出了黑暗深渊,看到了希望的光亮,过后,我认真经验,吸取教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期中考试中考出了较为理想的成绩——数学成绩93分。
  鼓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寒冷中的一把温暖的火把,沙漠中的一股清泉,它给了我勇气和力量……生活在鼓励中,在茁壮地成长,我是多么幸福啊!……

【第七鼓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鼓励,需要爸爸妈妈的鼓励,需要同学、朋友、老师的鼓励,他们鼓励我,也许是一次考试考差了,也许是遇到了挫折,丧失了信心。是他们让我从失望中走了出来,让我重新看到了东方新升起的太阳,是他们让我对自己有着一个信念:“我能行”。
  记得有一次,我还在读小学,那时的我,成绩优异,可是,就在那几天,我迷上了篮球,便一直没有温习功课,就在那一次考试中,我考得非常的差,我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当老师发下试卷后,看见那试卷上鲜红的“×”,我非常失望,仿佛才燃起的火被一盆冷水给浇灭了,在老师讲解试卷时,我无法用心去听讲。我正在对回家被爸爸妈妈“滔滔不绝”批评的话语做心理准备。心里非常难过。
  回到家中,爸爸妈妈看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我怎么了,我用我那只被逼迫的手拿出了试卷,妈妈看了看试卷,又看了看我,用温和的口气说:“这次没考好,下次一定要努力”,我答应了妈妈,可是,我还是高兴不起来,我将我喜欢打篮球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应该将打篮球看做是一种业余爱好,”我对妈妈说:“但是,在教室里做作业,一听见篮球声,身体就情不自禁的随声而去”,妈妈说:“我相信你能行”。
  我记住妈妈的这句话,“我相信你能行”,在半期考试中获得了三等奖,并且我还控制了我打篮球,每当我想打篮球,就回想起了妈妈的那句话。
  这次,是妈妈给了我信心,现在,我做什么事都有恒心,因为“我能行”。

【第八鼓励

鼓励,可以给你自信和力量;鼓励,可以给你知难而进的勇气;鼓励,可以让你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获的最终的成功。 
  考试成绩下来了,我那得一百分的幻想顷刻间化为泡沫。那鲜红的分数静静的躺在那,仿佛一张带着嘲笑的脸。我的泪不知不觉的涌了出来,一滴滴滴落在试卷上,把我陷入了失败的深渊。 
  恍恍惚惚间,已然散了学。我擦拭掉自己脸上的泪痕,目光又落在那张试卷上。我想想考试之前的准备,心酸的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
  这时候,一只手伸了过来,替我擦去泪水,我抬头泪眼朦胧的望了过去,是玲,她学习好,人也很好,每次考试都拿满分。“别哭了。”她安慰我说:“别气馁啊!以后不是还有很多机会吗?你应该总结这次没考好的原因,调节情绪,去充满信心的迎接下一次考试啊!” 
  我依然十分茫然的看着她,她叹了口气,十分认真地对我说:"你真的很棒!真的!”我十分迷惑的望着她,“真的吗?”这次失败极大的打击了我的自信,使它完全崩溃,得到她的肯定,我鼓起了信心。全心去准备,去迎战。灯下多了我忙碌的身影;教室里多了我大声读书的声音;操场上少了我嬉笑怒骂的影子。终于,在考试中我夺得了满分。 
  看着试卷上的分数,我心里对玲感激极了,耳边仿佛又听见了她的声音:“你真的很棒!真的!”是她的鼓励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


鼓励写(2)

世界上没有人生来是天才,也没有人生来高人一等。既然如此,又有谁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帆风顺呢?挫折,伤痛,悔恨,泪水,一切都是在所难免的。“跌倒了,那就爬起来”或许我们都会这么轻松地对自己说。可当周围是一片灰暗时,茫然呢~~~我们又怎么爬起来?爬起来是要有支点的,如果周围都是冷风冷雨,那么支点又何在呢?或许我们真的会永远地倒在那里,再也爬不起来,但倘诺这时耳畔传来一句“你能行”即使这声音非常细微,我们也会知道怎么去面对失败,“我能行的”!至少我会这么大声地对自己重复一遍。

鼓励不是鲜花,鼓励也不是太阳,但它却可以是一滴甘露,使鲜花绽放:可以是一支蜡烛,驱走一方黑暗与寒冷......人生的路上有太多太多的坎坷,也有太多太多的崎岖,长路漫漫,夜幕重重。当朋友在黑暗的重重包裹中泪流满面时,你是否想过有一个希望在你手中夭折?有一个梦幻在你手中破灭?学会鼓励就是学会保护一株风雨中的幼苗,守护黑暗中的一烛光,呵护寒夜里的一个希望......没有鼓励的世界是可怕的,不要说伟人无法诞生,就连现在千千万万丢掉饭碗的人,离开了鼓励,也会平添不知多少的哀愁与痛苦。

请相信,只要我们学会鼓励,明天的阳光将会更加灿烂!


鼓励写(3)

寒假期间,我偶然读到[格言]中一篇短文,题目,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主要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位盲人在拉琴,路人给了他许多钱,可他仍闷闷不乐,他旁边的一个乞丐问他为什么,而他只说他更需要鼓励。可见,鼓励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钱有价有限,但一句简短而不吝惜的鼓励与赞美,却胜过如此。就像文中的盲人一样,金钱对于他来说,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他更需要鼓励。文中的盲人需要鼓励,我们何又不需呢?

记得我二年级转入这所学校,由于一年级基础不好,刚到学校成绩就不好,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可当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新的老师,她看见我有一点点进步就鼓励我。有一次,我的作业稍稍做得好一点,她就在全班表扬了我,这个表扬使我惊喜和意外,我想我一定要努力,不能辜负了老师对我的希望。在这样的鼓励下,我的成绩就又差变好。

我们需要鼓励,可是,我们在被鼓励的同时,去学着鼓励别人呢!


鼓励写(4)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作业本都留下了老师的评语,但大多数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就会留下一朵大红花或一个五角星,有时是一个优或是俩个字真棒,对于这些我早已云淡风轻。可是升入初中已来,老师对我的评语不再是草草的事了,而是认真又严格的,仔仔细细的写评语。还记得那次我陪语文课代表去办公室问作业,却看见语文老师正在一笔一划的给我们批作业,写评语。

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眼泪就夺眶而出,可是我拼命地咬着牙,不让它流出来。老师啊,我们何德何能让你为我们这般付出。看着您眼上那一圈圈的黑眼圈,头上那一根根的白发,我低下了头,大滴大滴的眼泪落在了地上。

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我一页一页的翻看着老师写给我的评语,有时鼓励,有时严厉,有时批评,而又有时调皮,却又不失可爱。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认真的做过作业,全部都是抄的,突然我看到作业的右下角有一行小字:XXX,这些作业你在作业上做的很好呀!怎么试卷上的题都做错了呢?我又往前翻,发现每页的右下角都有这一行小字,我又把考过的试卷拿出来对了一下答案,竟然全部都是作业上老师布置过的题,而我还都没有做对,怪不得老师会写那一行小字。

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洗心革面,以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让老师对我失望,又要考试了,我发现试题大部分都是作业做过的.题,我奋笔疾书,很快就做完了。做完之后我又仔细检查了好几遍,觉得没有错了才把试卷交上。试卷老师很快就改完了,发下来之后我一看,竟然考了98分!被扣掉的那两分是因为我漏掉了一题。很快作业也发下来了右下角依旧有那么一行小字,只不过这次老师写的是:加油!下次继续努力!我甜甜的笑了,老师,这是属于我们俩的小秘密,我会加油的!

我最亲爱的老师,您的评语在我粗心的时候提醒我,在我落魄的时候鼓励我,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鼓励写(5)

1.为高考作文命题确定一个基本的内容取向。

笔者认为既然高考分省市自主命题制度将长期实行,既然我们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题方向,我们就应该在尊重写作规律和有助于提高我省写作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为高考作文命题确定一个明确的基本取向。换一种说法,这个“基本取向”也可以理解为“鲜明特点”,也就是说,点,而且让大家都知道,从而形成对中学生写作的很强的导向作用。目的是让广大师生经过几年的思索和实践,知道在这样的一种基本取向内,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并且知道好文章应该是怎样写出来的,从而发挥出考试促进教学的良好效能。

这个“基本取向”不能狭窄,要有相当的丰富性;不能脱离实际,要与中学长期的作文教学保持很好的延续性;也不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但不偏离,相反,还应是有利于我省全面推开的课程改革。因此这样的“基本取向”就只能是紧密联系生活,就应该是便于学生表现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所思所悟,便于学生写真实的自我。笔者感觉,从我省过去三年的作文命题来看,这一特色是不够明显的,因而有必要形成共识,以明确共同的努力方向。

能否形成这种共识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着能否把考试这一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来。人都需要鼓励,需要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效。教师如此,学生也是如此。而高考的形式与成绩又是大家所极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实在应该让大家方向更明确些,努力更富成效些。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材。20xx年开始,我省各地市高一普遍选用的人教版必修教材有一个很大优点,那就是写作训练设计得比较好。例如第一册中有四个写作专题: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3)“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每个专题又分三部分内容,即“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整个内容有很强的指导性,又始终以“写”为核心,很实用的。比较我们以往教过的写作“教材”,它最成系统,最好运用,尤其是它注重从基础抓起,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联系得比较紧密,是很难得的。有了比较理想的教材,我们更应该考虑一下,考试命题应如何与平时的写作训练结合得较好一些,如何让教材的优势在我们平日的写作练习中得到发挥。集中精力和明确目标,往往是办好一件事的有效方法。阅读可以有精读和略读之分,写作为什么不可以突出重点,着重培养最有用的那一部分能力呢?生活中退与进往往是相对的,乍一看,在一段时间内为考试作文命题确定一个基本的取向,好像范围有所限定,好像是一种退步;但如果它的导向性增强了,与基础训练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学生作文因此更加本色了,更能反映他们的实际生活和真实面貌了,那就应该看作是一种进步。

我们现在其实很需要这种进步。

2.实现教师评文观念的转变,多鼓励联系生活的好文章。

说到教师评判作文观念的转变,我不由想起20xx年中考评卷中的一件事情。有一天,评一篇《语文为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的作文时,老师间意见有些分歧。作文内容是写“我”(看得出,“我”是一个腼腆的姑娘)原本不喜欢语文,上了中学以后对同学、对环境也都感觉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对同桌,更感到与自己性格差异很大。有一天老师要求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同桌》。“我”一时竞不知从何下手,可同桌却写得很快,不但写出了“我”的很多优点,而且写得很像“我”。“我”读了很受触动,便也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这位同桌。两个人通过互看作文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此便经常交换阅读。这样,“我”不但培养起爱写作文的好习惯,还因此而有了一个好朋友。当时一部分老师感到这作文写得很朴素,很实在,还很有性格特征,是一篇好文章;尤其是感觉作者对“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很真切,在领悟力上也显得很突出,更应当给予鼓励,可判为一类卷。可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它行文较粗糙,语言也不很美丽,应评为三类卷。我觉得这个例子表明教师在评文标准上其实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一些人较注重语言、形式,一些人则更看重内容、情感。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一时很难做到文质兼美,于是老师们的意见就难免会有分歧。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有两类文章同时出现在教师面前,一类是生活气息浓郁,兴致勃勃,而语言切相对幼稚;一类是文化色彩明显,语言也相对精致而“成熟”,但却有较多的模仿借鉴痕迹,那么教育更看好哪一类呢?――实际情况是往往更多地肯定后者而忽视前者。这当然很值得商榷。但现在的情况是教师的喜好对学生平日的写作正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反映为他们的作文状况。

评文标准的转变其实取决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大家,写作的核心过程就是学生实现“双重转化”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有从现实生活、从所闻所见的客观事物实现向思想认识的转化,然后才会有从认识、情感向文字的转化。在这双重转化中,第一重是基础。第二是关键;第一重联系着更多的人文性,第二重显现着更多的工具性,都是不可或缺和不可偏废的。但现在的情况是,因为第一重转化关系着人的整体提高,非常困难,而且不是语文一个学科就可以承担得了的,因而大家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第二重转化上来。但没有第一重转化就没有我们所期望的第二重转化,因此我们往往对学生所写内容感到不满意。现在我们要实现教学思想转变,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无法回避,也不应当回避的,不但不回避,相反,还应看到它为我们语文教师展示才华和对学生施加影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记得顾振彪先生曾经说:学生对写作没兴趣,是因为没有“动情点”,而没有“动情点”又是由于思想和情感境界比较低下的缘故。因而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促使他们从根本上提高的过程。这当然很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表明,要承担起我们应当承担的工作,对我们教师来说,又首先面临着一个再学习和再提高的任务。而且牢固地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教师来说,或许还是最为重要的呢!

3.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如何在我们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更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多地认识社会,也认识自己,从而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思想意识获得同步提高呢?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显示作者是如何联系生活的,高考作文指导《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4》。也就是说,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文章的写法,还要让他们感受其中的生活和作者的情感。例如教《社戏》这一类课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问学生,作者认为一个男孩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是学习吗?是长相吗,是搞好人际关系吗?都不是。作者用自己的描写表明,一个男孩子的最可贵的品质是能干,是热情,是无私,是对他人的体谅。作者认为“双喜”、“阿发”等小伙伴是具有这些品质的,也正是因为跟这样的一群小伙伴在一起,“迅哥儿”才感到那夜他看了最好看的戏,吃了最好吃的豆。同样,教《藤野先生》这一类课文时,我们是不是又可以问学生,作者心目中一个成年人的最宝贵的品格是什么,显然,那是藤野先生的正直。这种正直表现于他对学业的专注,对事实的尊重,尤其表现于他的平等待人(哪怕对方是一个弱国的青年),于是他成为鲁迅心目中最可敬重的人。阐释课文中的这些观点,这些看人看事的角度、方法,正是把教书和教学生认识生活结合起来了。经常这样做,就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就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有类似的发现和感悟,就能让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有发现的乐趣。

在课本中,像这一类能给人以启示,能教学生如何去感悟生活的例子其实是很多的。像《背影》一课,它告诉我们,苦难可以聚拢亲情,感动需要背景。试想,如果没有家庭的一连串的不幸,没有作者父子对未来的共同的迷茫,和他们彼此间黯然伤神的离别,又哪有“我”面对“背影”的感动?像《最后一课》,它告诉我们,感动可以激发感动,而美好的情感又可以在瞬间把一个普通的人照耀得非常美好。不是吗?正是由于有了韩麦尔先生的感动,于是才有了小弗郎士的感动;正是由于有了爱国情感的照耀,于是韩麦尔、小弗郎士等这些非常普通的法国人才一下子显得十分美好。老师们倘能经常地引导学生去认识课文中的这些思想内容,实际上也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发现和捕捉感动,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美。一句话,这样做,就是把生活引入了我们的阅读教学。

二是引导学生借鉴阅读而进行写作。把生活引入阅读教学是把它引入作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较充分的联想、感悟、融情、共鸣。怎么联想?由文字符号到实际生活,由课本内容到自己的所闻所见。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见闻、记忆“移人”到文本中来,并形成习惯。感悟什么?感悟文中所叙事件的意义,所些人物的性格,体会文本的主旨,并习惯于把它当成活活泼泼的生活来看待。同样,所谓融情,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在生活中对类似人物、事件的真实感受;所谓共鸣,就是指在文本的启发下,使学生内心原有的情愫、感受在共识中进一步得到强化。――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的写作也就有了很好的借鉴。因为经验告诉我们,阅读中善于“联想”的人,写作中也善于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经过提炼而写人文章;在阅读中善于感悟的人,因为有这种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基础,在写文章时当然也会有较明确的主题意识。同样,那些在阅读中善于融情,并经常能获得情感共鸣的同学,在写作中自然也更明白渲染的作用,更会重视细节的描写效果,更会抒发自己的感情。总之,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借鉴读而学会写。读,倘若善于联系生活;写,自然也不至过于空泛。例如在现今的“话题作文”中,面对着一个个很宽泛的话题(宽泛是“话题”固有的特点),学生们往往不知从何下笔。像“开始”、“等待”、“细节”、“名与实”、“进与退”等话题,都曾使一部分同学感到很为难。这时,那些善于联想的同学,那些善于向生活索取素材和获得感悟的同学,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他们往往先是运用自己的积累给“话题”注入一些相关信息,使之由宽泛变为具体,然后再围绕着这个经过改造的新话题来选择可写的材料。如将“开始”改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将“等待”改造成“等待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将“细节”改为“细节决定成败”,将“名与实”改为“实至自然名归”,将“进与退”改为“进退之间便成节奏”等等。由于这种改造能使他们选择材料的方向变得明确起来,于是可写的材料便常常会“自动地呈现在眼前”(学生语)。尤其可贵的是,有了可写的材料以后,他们还能运用自己的习惯,想想这材料(材料记叙的是一种生活现象,而生活现象也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到底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然后再以这生活的启示为中心去连构行文,效果往往很好。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学生是可以通过对读的借鉴而领悟写作的正确方向的。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根本目的在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因而应尽量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要告诉学生,这种观察应是真实的、细致的、独到的和富有启示性的,这种思考应是诚实的、清晰的、合乎逻辑的和耐人寻味的。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针对现实生活的,因而文章中应有涉及生活的实际内容,应有针对这一内容的内心体验。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有的积累、思索、体验,都应服务于这样一个目的:对生活、对社会、对宇宙、对自身形成较真实和较深入的认识。这才是青少年体现于文章的最有价值的聪明,这才会给我们的交流奠定较高的基点。现在多数学生最缺的就是这种认识,他们只注重主观感觉,而不重视客观世界,把幼儿时代“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延续到了中学时代。由于只重主观感觉,于是便觉得实际生活中的所闻所见跟写文章没有关系,便觉得生活中没东西可写。勉强去写当然也只能是发一点感慨,只能是“借鉴”他人的文字——或是想象一个情意浓浓的画面,或是描写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故事。这样对现实生活总是隔着一层,自然也就难以有所“发现”,难以展现中学生本来所具有的聪明。现在有些学生为了早见成效,喜欢模仿,这虽然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但它却只相当于绘画学习中的“临摹”,而不是“写生”。这样做或许也能够看到别人在生活中的发现,看到别人的某些聪明,却难以表现自己的独到感悟。尤其是难以“发现”生活的乐趣。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到一些同学的文章内容稚弱,气色苍白?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文字的背后缺少敏锐的目光,缺少鲜活的思想。

事实表明,只要我们的引导是正确的(同时还得有点儿坚定),学生在生活中其实是很能有所发现的。记得有一位学生写自己的奶奶信教,原来用不以为然的语气来写,有一个先人为主的概念,于是就写得很一般。后来笔者让她增添细节,让她融人自己的真实感受,文风就变了。其中既有对奶奶“虔诚”、“执著”的描述与感叹,也有对长辈皈依“我主”的思索与质询,显得很沉实。而好文章往往又是可以带出其他好文章的。另一位同学于是写自己的姑姑,命运多舛,长年吃素,最终憔悴而死。难得他在结尾处还引发出自己的三重感慨:即一方面是姑姑临死时对亲人的依恋,另一方面则是亲人(也就是作者的父母)只希望姑姑“上天”后“保佑”自己的“错位”,以及作者对姑姑凄凉一生的深切悲哀。记得念这些作文时,不但同学们神色凝重,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是深受触动的。

笔者常想:如果这样的学生能多一些,如果这样的经历能多一些,我们语文老师该是多么的幸运啊!生活中,为什么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够走运?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也许就在于我们还不是那么坚定。我们往往在身不由己中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另一套做法。于是我们便常常感觉尴尬和苦闷。现在,倘若我们众多的语文教师确实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并且还能旗帜鲜明地加以提倡和热情洋溢地予以实践,尤其是我们相信这样做可以和考试有很好的衔接,相信学生坚持这样的练习将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我们将会是多么快乐啊!

从20xx年开始,我省已加大了作文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相应的,作文教学也引起了人们的更大的重视。笔者以为这实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变革。虽然它的继续推进还需要一些相应的条件,虽然它的深远影响还有待于更多的时日才能充分展现,但对我们语文老师仍不失为加强作文教学的难得机遇。我们实在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尽快改善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不但努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致力于改善他们的文风和精神风貌。如此,则不但作文考试将更具信度,就连我们语文教师平日的工作也会更显有益和有趣吧。


鼓励写(6)

一个人的眼神是风云变幻的,一会儿严厉,一会儿温暖……但我在冰场上看见的那个眼神,却让我深深地被感动了,那是我铭记至今的眼神。

读一年级时,我开始学习溜冰。到了冰场前,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立刻瑟瑟发抖起来。冰刀刚刚碰到冰面,我就失去了平衡,东撞西碰。学了四个多月,依然没有长进,还跟刚开始学一样。妈妈和教练全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一天,我在摔了一个大跟头后,赌气地走出了冰场。突然,一位不速之客让我十分惊讶,妈妈正在穿冰鞋啊。我心想:妈妈根本没学过滑冰,她为什么今天要溜冰呢?这时,妈妈抬起头来,面带微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我说:“走,我们一起去溜一圈。”妈妈的眼睛是那样清澈透明,像春天的泉水泛着温暖的波纹,漾进我的心田。我那烦恼的感觉一下子就消融在了妈妈鼓励的眼神中。鬼使神差似的,我又随妈妈回到了冰场。刚上冰场,妈妈就像个不倒翁,东倒西歪,摔了个四脚朝天。她用力抓住我的手和扶栏,紧张地说:“不要放手,千万不要放手。”溜了不到一小圈,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已经挂满了妈妈的额头。一圈终于溜完了。妈妈踉踉跄跄地走出了冰场。第二天,妈妈四肢酸痛,都快下不了床了。看到妈妈那痛苦状,泪水顿时盈润了我的眼眶。妈妈却温和地说:“现在对溜冰还害怕吗,你可是我的老师哩!”

妈妈,你的鼓励让我十分感动,你的眼神让我一直印象深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它。妈妈,请你相信,以后,我决不会轻言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