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艺术(合集15篇)
素雅
2024-02-10 09:08:17
其它
其它

传统的艺术(1)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打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去了解一下我们小朋友很感兴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

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它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相当广泛,但凡是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成的。而更多的是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

中国民间有很多的剪纸艺人,他们用自己的巧手把生活中最常见的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等作为花样,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剪纸艺术品。其中一套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还被印成了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剪纸体现出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也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更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把剪纸这种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传统的艺术(2)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传统的艺术(3)

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到涂红抹绿的戏曲脸谱。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

京剧脸谱与人物的性格有关:红色的表示勇敢,衷心,正义,比如关羽;黑色表示刚烈正直,比如包拯;白色象征着阴险狡诈,比如曹操;金色代表用勇敢机灵,比如猴王孙悟空;银色,绿色一般代表妖魔鬼怪。

京剧脸谱的图案也是千奇百怪,非常丰富。比如包拯的额头上有一个白月牙,表示他清正廉洁;财神爷的脸上画有金线,表示有钱。

我很喜欢京剧脸谱,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统的艺术(4)

【第1篇】

我以前喜欢剪纸,照恐龙书上剪了很多恐龙。今天我查了资料,原来我最喜欢的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欢。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礼花、囍花、鞋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

剪纸是公元前1600----1100年开始的。西汉时传说汉武帝的庞妃死后,皇帝思念不已。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庞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我也剪了很多剪纸,其中有一条霸王龙,它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它身躯庞大,后肢强健,前肢短小,尾巴很长,张着血盆大嘴,眼睛死死地盯着前面的三角龙,仿佛在说:“哈哈,我又有一顿美餐了!”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剪纸,还有书法、武术、绘画、瓷器、篆刻、甲骨文……我为我的祖国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骄傲自豪!

【第2篇】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艺术。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所以它很宝贵。现在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有很深的奥妙。最早是甲骨文,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都很形象,比如“休”字在甲骨文中的样子是一个人躺在树边休息,这样子多形象啊!从甲骨文演变成大篆、小篆、隶书,它们的字体每个角都是圆圆的。到东汉、魏、晋时期,有了草书、楷书、行书,它们就是现在的常用字体。

书法是我国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我们国家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的王羲之,唐朝的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朝的黄庭坚、米芾等等,他们不仅字写得好,而且文章也写得棒,所以他们的名字都流传至今。

书法在生活中也无处不在。我们写的是草书、楷书,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点一提汇成汉字,字再连成句子。看着漂亮的字体,欣赏着美丽的语句,那是多么神奇的创造过程啊!练习书法还能磨练人的耐性,让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本领。

书法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它永远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第3篇】

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艺术,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书法了。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主要分为五大系,有:篆、隶、楷、行、草。把书法练好了,写出来的字就像一副画一样。楷书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就像一座华丽的建筑一样。隶书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样。草书连绵环绕,奇变百出,就像一副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一样。

书法虽然看着很简单,想要写好却很难。一支小小的毛笔看着很轻,想要控制好笔画可是很难的。我国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王羲之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天他正在刻苦的练习书法,家人叫他吃饭,他因为太专心所以没有听见,家人给他端了进来。他随手拿了一个馒头蘸了一下就吃了,家人都笑了,原来他把墨汁当蒜汁吃了。

我喜欢书法艺术,以后我也要成为大书法家。

【第4篇】

一看到涂红画绿地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到舞台上勾画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每个历史人物或某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的来历有四种说法:一是古代用来吓唬敌人;二是演员将自己的眉鼻眼口画成他需要演的角色的样子;三是以前画妖魔鬼怪就按豹精画豹头,猪怪画猪头这种方法来画;四是古代盗贼为了防止别人认出来,常常将自己的脸涂得乱七八糟,就成了脸谱。

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有关:红色表示忠勇正义,如关羽;黑色表示刚烈正直,如包拯;蓝色表示桀骜不驯的人,如窦尔墩;白色象征阴险狡诈的人,如曹操。

脸谱的图案也非常丰富,包拯黑额头上有一个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雷公脸谱中有雷电纹;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关于京剧脸谱,还有一首歌呢:“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我很喜欢京剧脸谱,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统的艺术(5)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传统的艺术(6)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明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传统的艺术(7)

戏曲传统艺术六年级作文

在平清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惟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顿的戏曲传统艺术六年级作文,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但愿对大家有所匡助。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跳舞、美术、技击、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发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由八百多年不中断地丰硕、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跳舞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泛起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糊口题材的现代戏,都受泛博观众强烈热闹欢迎。比较流行知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中国戏曲积厚流光,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传统的艺术(8)

我喜欢窗花,但我更爱给我带来欢乐的冬天!

艺术在常总是十分高雅而不可及的,其实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览、一段经历……有艺术的生活就有欢乐,就有美。

生活处处有艺术,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当我小学一年级的暑假时,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一个弦乐培训班,当我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时,一个慈祥的老爷爷递给我一把奇怪的东西,接着一个大哥哥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拿,还告诉我这把奇怪的东西叫“二胡”,从此,我的二胡学习生涯便开始了,刚开始还真是十分的“新鲜”。

那时候,只知道新奇,根本不知道学习弦乐的艰辛,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拿起二胡,拉着弓,内外弦地拉换,觉得很有趣,可学了一段时间,新鲜瘾过了,我便尝到了学二胡的“艰辛”。

先是找音很困难,因为二胡没有像笛子、古筝那样有个固定的音准,所以只能靠耳朵来找音调,在音准问题上是需要学者下许多工夫。接着,我天生就是个慢性子,对快弓的掌握十分吃力,一练几个小时还得不到什么见效。为此,我常常是边哭边学,再加上小孩子贪玩,可练二胡常常是好几个小时,练完了还得做作业,哪还有什么时间玩。那时,我对二胡还真是厌倦至极,还想过放弃,可每次还是坚持下来了。练了几年,上了轨,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其实练二胡也是有技巧的,我也终于感受到了音乐、艺术带给我的“乐趣”。

随着学习二胡等级的升高,曲子也越来越有难度。可是,我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厌倦,而是从中寻找乐趣。其实有没有学会固然重要,但过程,克服困难的过程更重要。当我开心时,我用音乐表达我的欢乐,当我悲伤时,我也用音乐来发泻、表达,将我的'感情融入二胡,这也许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吧!学二胡,真的令我“受益匪浅”

学二胡,不仅仅让我有了这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使我收获了克服困难的毅力与良好的心理状态。至今,我已经逐步学会如何良好把握和调解心理,使钉在面临重大事件前不会惊慌失措、紧张而导致没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不仅这样,学一门乐器,还使我的乐感有了提高,陶冶情操。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使我的生活中也飘满了艺术的芳香。

有了艺术,生活才有美,有了生活,也才有艺术。生活处处都是艺术,不需要刻意发现。自然产生美,自然才有艺术。


传统的艺术(9)

一看到涂红画绿地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到舞台上勾画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每个历史人物或某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的来历有四种说法:一是古代用来吓唬敌人;二是演员将自己的眉鼻眼口画成他需要演的角色的样子;三是以前画妖魔鬼怪就按豹精画豹头,猪怪画猪头这种方法来画;四是古代盗贼为了防止别人认出来,常常将自己的脸涂得乱七八糟,就成了脸谱。

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有关:红色表示忠勇正义,如关羽;黑色表示刚烈正直,如包拯;蓝色表示桀骜不驯的人,如窦尔墩;白色象征阴险狡诈的人,如曹操。

脸谱的图案也非常丰富,包拯黑额头上有一个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雷公脸谱中有雷电纹;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关于京剧脸谱,还有一首歌呢:“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我很喜欢京剧脸谱,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统的艺术(10)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扇子既是中国的古老工具,又是我们杭州的三绝之一。今天我来到扇博物馆大饱了眼福。

走进展厅门口,一把特大号的长柄羽毛扇挡住了我的去路,蓝色的羽毛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耀眼极了。走上楼梯,来到二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扇子,令人眼花缭乱,好像来到了扇子世界。

这边是特大号的牛皮纸扇,听说这把扇子是王星记的工匠们用了六十六张牛皮纸拼起来,又在上面画了西湖全景图。我想:这么大把扇子,一定用了能工巧匠们的不少心血,中国古代的艺术太伟大了。

俗语话说:王星记的黑纸扇,一把扇子半把伞。意思是说,王星记的黑纸扇还可以挡雨,真是让人称奇。

一会我们还去了剪纸,原来这个剪纸和我们平常剪得不太一样,是在模板上剪的。我想:太简单了,开始剪了,没想到,一下子就剪破了,还好经过补救,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鱼就剪成了。

今天的扇博物馆之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知道了中国有这么多的传统艺术。


传统的艺术(11)

上午,我正在妈妈单位写作业,突然听到“噼里啪拉”的鞭炮声,我赶紧跑出去看个究竟。噢!原来是在表演节目呀!表演的全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

先是西街村的舞龙。十几个人手举杆子,双手摇晃着龙布,一条活灵活现的青龙出现了。随着龙珠左右摇摆的节奏,青龙也随着龙珠左右摇摆。时而追逐,时而嬉戏,时而盘旋,一会儿他们就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个个还是神情专注,把龙舞的惟妙惟肖,大家看了拍手叫好!

“妈妈,快来看,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出现了!”我高声叫喊。它们搞笑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惹的大家哈哈大笑!接着是小鬼摔跤,它们的面具真可怕,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两个人在表演,其实是一个人用双手和双脚在表演。一位伯伯说:“别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

还有捕贝壳,渔夫一次一次被贝壳夹到,有时夹到头,有时夹到屁股,惹的大家笑声不断!

节目结束了,大家还是意犹未尽,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节目还真有意思啊!


传统的艺术(12)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我国的剪纸艺术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但是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在发明初期的“珍贵”,剪纸艺术最早开始流传于贵族,成为仕女的最爱。到了明清时期,剪纸的作品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了。

剪纸的图案很丰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年三十贴的窗花“福”字。“福”字窗花的形式很多,有剪成圆形的,也有剪成方形的,有剪成简体字的,也有剪成繁体字的。在“福”字的周围搭配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和一些小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福”字体现了人们过年时快乐,喜悦的心情,寄托着对明年的美好愿望。

剪纸展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


传统的艺术(13)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为大家来介绍下剪纸吧!

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优美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剪纸应该追溯到我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之前,随着历史的演进,经济文化、科技等许多方面的提高,民间剪纸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成熟的发展,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时期以后。

剪纸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精美的图案呢!比如《凤凰戏丹》,这幅剪纸作品表现了一只凤凰在牡丹丛中翩翩起舞。牡丹剪的非常精致,一片片花瓣,一根根枝条雍容华贵。凤凰也非常细致,还每一根羽毛都剪的栩栩如生。

剪纸的图案多么精美,我以后也要学剪纸。


传统的艺术(14)

这是鲁迅小说《社戏》对传统戏曲惟妙惟肖的描述。

看社戏是传统上老少咸宜的文化活动,它不光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戏曲演出,也起到了居民社会交往、商业贸易、文化传播、宗教仪式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如今在隐藏于市井陋巷的戏台子前,那些听得起劲的观众多半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如今,不少剧团难以靠门票收入维持,常常需要演员们贴上自己的退休工资进行演出,另外还依靠一些观众的资助。

这只是中国地方戏曲面临危机的一个缩影——专业演员稀缺、经典剧目面临失传、经营不善、受众群体狭窄,这些问题让一些地方特有的传统戏曲岌岌可危,就像它的表演者和欣赏者一样垂垂老矣。

当前,传统戏曲有两个较为极端的发展方向。

一是诸如京剧、昆曲等极个别主要戏种成为公认的高雅艺术,有政府的支持,又被贴上精英文化的标签,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而受到重视。

二是大量生存在民间的地方戏曲,它们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更没有专业的表演团体,尽管一些地方也试图保护这些剧种,但是更多的是施以博物馆式的保护,这使得它们像化石一样失去了生命力。

一些人认为,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就不能有丝毫的改变。可是,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

戏曲文化要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

保护和弘扬传统戏曲艺术,还要善于借力打力,让活跃在民间的文化人、表演爱好者与观众参与,尤其要创造机会吸引年轻人。

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组漫画、一篇微信热文,都可能成为传统戏曲发展的契机。


传统的艺术(15)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