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集锦17篇)
潇洒走过
2024-02-20 08:47:03
四年级
记叙文

科学生活(1)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需要一颗细心的心加上一双明亮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属于白羊座,是b型血的。有一次,我意外的发现:蚊子在外公的房间里飞来飞去,不一会儿,它就找准了目标,嗡嗡得飞向我的周围,它绕着我的大腿转了几圈,悄悄地停在我的小腿上,过了一会儿,我觉得腿有点痒痒的,难受极了。于是,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蚊子用它那细细长长的吸血针,扎进了我的血管正在津津有味地吸着我美味的血呢!

我赶紧抓起一把扇子,把它扇到妈妈那儿,结果它又飞回来了,我觉得很奇怪,就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妈妈:妈妈,蚊子为什么只吸我的血,而不吸你的血呢?妈妈开了开玩笑说:因为你不爱干净,蚊子自然就喜欢吸你的血了呗!我笑了笑,便抱着一颗好奇的心,迅速打开电脑,开始认真地查起原因来。

原来,蚊子喜欢吸b型血中肺活量大、汗腺发达、经常流汗、爱做激烈运动、白天穿着深色衣服和赤脚走路的人。我分析了一下,这些电脑中介绍的特点不就是我从小到现在的特点和习惯吗?

由于外公是住在老房子里的,一到夏天,蚊子就会有很多,人们要是来这里时间一长,身上就会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红包包,用力抓它,说不定还会把红包包抓出血来。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学习,多多关注科学,发明一个既环保,又方便的驱蚊器,为人们解除去除蚊子的难题。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正等着我们用慧眼去发现它,改变它,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科学生活(2)

地球是有地心引力的,所有的水都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但是,我从一本科学书里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玻璃杯,竟然可以把脸盆里的水从下往上吸。真的是那样子吗?难道是杯子把水吸上来的吗?我决定做一次实验,按照书里的方法,准备了一支蜡烛、一个玻璃杯、一盒火柴和一个脸盆。

我先把蜡烛点燃,把它放在脸盆上方倾斜。只见蜡油滴在了脸盆里,我马上把蜡烛固定在蜡油上,随后把两个杯子的水倒进盆里,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住。我仔细地盯着火苗,心里数着数。大概16、17秒之后,火苗越来越弱,直至完全熄灭。只见,外面的水越来越少,而玻璃杯里的水却越聚越多,超过了外面水面的高度。玻璃杯真的把水从下往上吸了呀!我不禁一想:脸盆里的水如果多一些的话,吸上的水会不会也多一些呢?于是,我用记号笔在玻璃杯里水面相应的地方做了个记号,开始第二次试验。

这次的试验步骤跟第一次一样,不同的是在脸盆里多加了两杯水。火苗熄灭之后,吸上的水越来越多。本以为吸入后的水面会超过记号线,可是水一到线就戛然而止。看来,只要脸盆里的水足够多,玻璃杯罩住蜡烛后吸入后的总水量是一样的。那么,如果脸盆里的水不够多,少于吸入后的总水量,又会怎样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把脸盆的水倒出了许多,开始做第三次实验。火苗灭掉之后,杯子外面的水也慢慢减少,只听“哧哧哧……”杯沿开始冒泡泡。一会儿,没了动静,外面滴水不漏,一干二净。我去拿杯子时,脸盆居然与杯子吸在一起,也跟着上来了。

为什么脸盆里的水会向玻璃杯里涌?为什么水足够多时,玻璃杯吸入后的总水量一样?为什么水少时,玻璃杯会把脸盆吸起来?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相关书籍,咨询百度。

原来,空气是混合物,它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氧气能够帮助蜡烛燃烧,等到杯子里的氧气用完,蜡烛就会熄灭。这时,玻璃杯里的气压比外面的气压低,外面的水就要流到玻璃杯里,等玻璃杯里、外气压平衡时,水就不再上升。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大脑去思考,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科学生活(3)

科学是一门神秘的科目,它不像语文一样充满情感,也不像数学一样死板、单一,科学是发现、证实真理的。

科学这门新奇的课程让我着迷。我用放大镜观察蚕豆的构造;用电池与磁铁证明“电磁铁”的存在;还曾用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陨石坑……

是科学,让我自己创造了一辆不用电的小汽车。五年级时老师曾举办了一个“汽车大赛”。要求同学自行用“气球喷气”的方法做一个小汽车,并能运行起来。我也参加了,按照老师说的基本方法,我拿了一个药盒当底座,在前面挖了一个洞,并竖了一个空笔壳,用胶带固定,上面绑了气球,拿了四枚纽扣当做轮子,我的“车”就成形了。参加比赛时,我才发现我的车太渺小了,我数着,那辆“帆船”到终点用十秒!而那辆赛车仅仅用七秒!

我的赛车虽然样子不好看也跑不快但被我当宝贝似的珍藏着。

还有一件事让我骄傲不已。

家里养了一缸金鱼,平时换水时要用那个水管吸出来,灌水就要一盆盆端,端到最后,你的腰就直不起来了。有一天,我从电脑上发现了毛细原理。因为大气压强的不同,所以能使水流缓慢流向高出,我突发奇想,把毛细原理应用到换水上——以后就可以轻松换水了!

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仔细观察、寻找,并用于生活!


科学生活(4)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说一个人花了五年时间来读理工博士,最终成了一个公司的首席工程师。这天,公司里的一辆车被卡在一个裂口里,首席工程师连忙计算,设计方案,可是忙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办法,因为车胎紧紧的卡住了,强行拉起又怕破坏车胎。现在博士也无能为力了。忽然,一个小孩笑起来。他稚嫩的说:“把车胎里的气放出来不就好了吗?”工程师哑口无言。

这时我们不禁要问,是科学固定了我们的思维还是科学发展了我们的思维?然而不可质疑的是,它折断了我们想象的翅膀。曾经看到一个盲人做画,他把自己想象的生活中的事物画了出来,船是平的,鸟是没有翅膀的,甚至是抽象的,这时有很多人笑话他,可是你曾经想过吗?在我们天真的幻想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神奇的轮廓么?没有,因为我们刚出生就看到的事物还有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把我们伟大的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了。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还是想象力?不知道,但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常规,我们会生活的更快乐,甚至是现在已经可以到了月球上旅行。就是因为复杂的数字,忧扰的恐惧把我们变傻了,胆怯了。

我非常爱看。这个栏目里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科学知识,有些经过探索解开了谜团,而有些还等待科学家继续研究。

在吃早餐时,我把一个煮熟的鸡蛋剥了壳,竖着放在一个玻璃瓶的瓶口,鸡蛋有一小半没入瓶中,我习惯的用手按压着鸡蛋,当鸡蛋被我按进瓶里时,却碎成了几块。这时,我突然想:能不能把这个鸡蛋放进瓶子里而不损坏它呢?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一会儿说:”应没问题。”

爸爸找出几张废纸揉成一团,用火柴将纸点燃后小心地丢进瓶里。爸爸对我说:“看好了,我要变魔术了!”他把一个剥了壳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轻轻地按压,只听得“啪”一声,鸡蛋完整得掉进了瓶子里。

我十分惊讶,“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呢?”爸爸说:“窍门是……”爸爸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孩子,别急,等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后,你就能知道其中的窍门啦。”

只见妈妈找来一只瓶口较小的玻璃瓶,又找来一个打火机和一张纸,在准备的空隙,我便问妈妈:“妈妈,你这是要做什么实验啊?”妈妈回答道:“我要做的实验是‘拔火罐’是我跟妈妈学的,也就是你的姥姥。至于你想知道谜底,看完我这个实验,你一定会明白的。”老妈准备完后挽起袖子,用打火机靠近了纸,然后她一按打火机,纸“哧”的燃烧起来,老妈不慌不忙的把纸塞进了瓶子里。过了一会儿,瓶中的火苗灭了,老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玻璃杯扣到了左手手臂上,过了一会儿,老妈把手旋转转到了瓶子朝下的方向,瓶子居然没有掉!这也太神奇了。妈妈有叫我试着把瓶子拔下来,我试了试,我这个“大力士”居然拔不下来。

妈妈见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笑着向我解释:“当纸燃烧时,用掉了瓶子里的氧气,氧气用完后,火焰熄灭,罐子被外面的空气压力推进了皮肤里,牢牢地吸附在皮肤上,所以瓶子才不会掉。在推鸡蛋的实验中,由于鸡蛋把整个瓶颈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于是瓶里的气压降低,鸡蛋被吸入瓶里。”

生活中有科学,科学也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去探索﹑研究,任何迷团都会被解开。

四年级:杜婉婷


科学生活(5)

【第1篇】

今天,我们学习了电磁铁这一课,科学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再加上老师的分析,让我懂得了电磁铁的原理
电磁铁的原理是通过电能转换为磁场,再由磁场产生的磁力,作用于电磁铁中心的铁芯,使铁芯产生磁力。电磁铁最主要的应用就是铁芯所产生的力量。 此力量最小可以吸引几克、几十克重的东西,也可以吸引很重的东西,基本上能够做成吸引几百千克重的东西就差不多了。 电流的磁效应是可以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电流通过线圈而产生磁场,使磁场作用于铁芯而产生吸引铁。
我还知道了电磁铁的用处:电磁铁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如大型游乐设备,汽车,航天,工业,等各项事业。常见的电磁铁应用如:上班打卡的打卡钟,超市的收银机,进入一些单位的电动门。
我觉得学习电磁铁很有趣!

【第2篇】

星期六,妈妈买了一只紫蓝色的花插在家里的花瓶中,放了点水,不一会儿,水竟然变色了。

刚开始,只有一些像轻纱一样的紫色在水中漫开去;过了几个小时,水中就像有一朵轻飘飘的紫云,水面没有一点儿波澜,那朵“紫云”却一直再飘;再后来,水像被分成了两块似的,上面的三分之一是无色清水,下面则都是紫蓝色的颜料水,不再似轻纱,如纤云了,更像一块有颜色的冰;最后,整瓶水都变成了紫蓝色。

我很奇怪水怎么会无缘无故变色呢?难道是这支花有问题吗?突然,我想起了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实验:把一朵纯白或淡色的花插在有颜色的水中,随着花对水分的吸收,花瓣也会逐渐变成那个颜色。这朵紫蓝色的花大概也是这么来的吧!我把花拿出来惊奇的发现:虽然它的枝表面还是翠绿的,但是它里面的芯已经是紫蓝色的了。过了几天,仿佛验证了我的猜测一般,水一天比一天蓝得纯粹,花瓣的颜色却一天天淡了下去。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离不开科学,正如清水变成了紫蓝色那样。

【第3篇】

晚上全家吃完饭在看电视,我突然想起超市里买的黄桃罐头,我特别想吃,但是妈妈说刚吃完饭没多久,过一会再吃,可是我就是很想吃。

趁着妈妈不注意,我偷偷溜到客厅拿起了黄桃罐头,它是玻璃瓶子的,上面有一个金属的 盖 子,我使劲拧了一下,没拧开,然后又尝试了几次,还是没打开,我只好回房间找妈妈帮忙,我就问妈妈:“妈妈,瓶子怎么拧不开呀?你能帮我拧开吗?”妈妈说:“你要真想吃就自己动脑筋,我不帮你拧。”没办法,我就只能动脑筋想了。我想了想这应该是一个科学问题。于是,我就仔细观察了盖 子,突然我发现盖 子中间是凹进去的,可平时打开了的 盖 子都是平的呀,这是为什么呢?我忽然想起了在一本科学书上提到过的真空问题,说没有空气进入的状态下,外面的压力比瓶子里的压力大,所以是无法打开的。我便找了一个不锈钢的汤勺,用汤勺的柄在盖 子的边缘东翘翘西翘翘,想放点空气进去,就这样,忽然听见“啵”的一声,盖 子中间本来凹进去的地方鼓起来了,我想这回行了,便使劲拧了一下盖 子,果然很轻松的就打开了。我笑眯眯的用汤勺捞了好大一块黄桃,塞进了嘴里,跑到妈妈面前很夸张的咬着,妈妈看着我又好气又好笑。

我边吃边想:原来生活当中隐藏着这么多科学知识呀!

【第4篇】

今天又要上作文课了,会写什么呢?我心里既紧张又激动。

上课了,老师拿着一张报纸和一把铅笔,走进教室。我感到奇怪;不是上作文课吗?为什么老师要带铅笔和报纸呢?

“孩子们,你们谁只用这一只铅笔就能把这一张报纸粘在墙上呢?”我想;就靠一把铅笔怎么可能把一张报纸粘到墙上呢?

忽然,张宇翔站起来说:“用水抹在报纸的四角,然后把报纸粘在墙上。”接着慎南也站起来说:“把牙膏抹在报纸的四角,然后把报纸粘在墙上”可是他们都忘了老师说过,“只能用那把铅笔,把报纸贴到墙上。”我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可用的办法,便自信满满地回答道:“还可以用铅笔摩擦,让报纸贴在墙上。”

老师听了笑了笑,说:“到底行不行呢?还是请吴昊上来试验一下吧!”吴昊一只手按住报纸,另一只手捏住笔,用笔的末端用力地在报纸上磨擦。可是手一松开,报纸就掉了下来。

“你的握法错了,要用笔身来擦。”老师走上讲台,又对吴昊说,“让我来演示一下吧。”老师先把纸张开,贴到墙上,再用笔身用力摩擦。老师越擦越快,起先,纸的右上角有点被粘住,然后林老师越擦越快,越擦越快,粘在墙上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最后老师把手放开时,纸却粘在墙上,大家看了都惊叹不己。为什么老师这么摩擦就能把报纸粘在了墙上呢?后来,林老师告诉我们,是因为摩擦让报纸产生了摩擦力,从而吸住了墙。

这节作文课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第5篇】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细心观察,科学就可以帮助你做很多事!万一有一天你走了很多路脚很累了,你只要把一盆凉的水放在地上,泡一下脚,脚马上就不会再累,且非常得舒服!

大人要在厨房里做饭,一不小心手被烫到了,这不用怕,因为有两种方法来让手变好。第一种是用冰,先用冰块敷一下手,之后再用冷水洗,当看到手已经不红了那就好了。第二方法是用牙膏洗,先用牙膏挤到伤口处,再用手擦一下,并用一杯水冲洗,再后擦干,这样手就不会再红.烫了。

如果有一些朋友坐汽车时会晕车,那也非常简单,不过需要随身带一样东西——桔子皮。当他感觉到要吐的时侯,就拿出随身带的桔子皮放到鼻子前,闻上几分钟身体马上就会舒服起来。当很舒服了的时候就不需要再闻了,不过要记住不要浪费哦!这浪费指的是用玩一次就马上扔掉。这样对环境不好,也不讲求“绿色”。用了一次之后,如果还会感到不适,那可以再一次使用,这会和之前的效果是一样的,也是非常环保的哦!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还有很多的秘密还等着你去发现呢!

【第6篇】

今天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还拿来了一把尺子,李老师神神秘秘地说:“这把普普通通的尺子,有魔力能把我刚刚给你们的小纸片给吸起来。”我们半信半疑,为了证实李老师说的话是正确的,我们大家都纷纷开始试起来。

我慢慢地把尺子靠近小纸片,可是小纸片还是没被吸起来,老师让我们把尺子擦干净,再去吸可还是吸不起来,现在我开始怀疑老师说的话了。

我想“李老师是不是在骗我们呀!为什么我怎么吸,小纸片也不上来。

老师说:”我教你们一个方法,你们把尺子在衣服上来回摩擦,就能把小纸片吸上来。”

我把尺子在我的衣服上用力地来回摩擦,放在小纸片的上空,就在这时,奇迹的事情发生了,小纸片抖动了一下,马上就粘在了尺子上,我高兴的喊道:“我吸起来了!我吸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把尺子在衣服来回摩擦会产生静电,静电可以把轻微的东西吸起来,像晚上脱衣服的时候,衣服会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路过电视机时头发会被电视机吸住.....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的科学。


科学生活(6)

暑假开始了,我每天感觉枯燥无味,直到我与弟弟第一次试验成功后,我才感到了暑期的快乐!
那天很炎热,弟弟来到我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姐姐,帮帮我,我搞不懂?”
“好!”我是肯定答应了。看了作业才知道,原来是要把鸡蛋放在白醋里一段时间,并观察情况。我带着弟弟一丝不苟地把实验做好了,开始什么情况都没有,只看到醋液冒出来几个泡泡,第二天,鸡蛋好像变得有弹性了?疑惑不解的我们便翻起了百科全书,书中写道:鸡蛋泡在醋里会和醋反应,蛋壳是碳酸钙,是硬的且不会在水中溶解。醋里面有醋酸,碳酸钙会酸中反应生成醋酸钙和二氧化碳,醋酸钙是溶于水的,二氧化碳是气体跑了,鸡蛋就软喽,醋中的醋酸与鸡蛋皮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就使鸡蛋皮软了。看了这些,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现在,我觉得科学他不仅蕴含许多知识,而且无处不在哦!


科学生活(7)

“ 我睡觉了,妈妈”。我醒来,我发小我在房顶上。而我却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老母鸡在鸣叫,“咯——咯——咯”老母鸡连叫了好几声。而我又往下看发现小公鸡在巢窝里下蛋。

我再看看左右两边,哇!都是云。

一阵微风吹来,房子向一边倾斜而我却差点撞向墙角。

妈妈说,你怕什么,地球没有了引力,什么东西都变软了。

我奇怪的问:“样我们怎么呼吸呀!”

妈妈说:“科学家,发现了找个问题,就用铁树的化学体。是铁树在在狂散发氧气。是我们得救了”。

我往窗外一看。“哇!火山岛发生了火上爆发”虽然对我们人类没有伤害,但是我们的化学铁树会受到翻天覆地的破坏。我被这一幕惊呆了。

不知不觉,我醒了。而我在看到妈妈的时候,我一下子冲到了妈妈的怀里,我在看到外面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做了一场噩梦。


科学生活(8)

【第1篇】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小常识。例如:“脱毛衣的时噼啪作响是怎么回事?”、“扁了的乒乓球为什么用开水一烫就会鼓起来?”等等。现在,我就一一解释给你们听吧。
记得去年暑假,妈妈带了几个乒乓球回来,我们争先恐后地拿乒乓球。并把乒乓球当做弹弹球一样,扔在地上,让它弹起来。突然,“嘎”的一声吸引了我们的 视线。原来是我表弟的球不小心被他踩扁了,他顿时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于是妈妈把它的球放在一个装了开水的碗里,慢慢地,球鼓了起来。表弟不要那个湿了 的球,就和我换了一个。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扁了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中一会儿就鼓起来了?”妈妈说:“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后 体积膨胀,把扁的地方顶起来,乒乓球就复原了。”
一年冬天,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一天晚上,在我脱下厚厚的毛衣准备睡觉的时候,听见毛衣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很好奇。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我脱毛衣时,毛衣怎么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呢?”妈妈说:“可能是静电,我也不清楚。”
我立刻穿好衣服去查资料。哦,原来,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发生了放电现象。我们白天穿着毛衣的时候,由于不停地运动,毛衣与衬衣,衬衣与身体之间不断地 摩擦,使得身体和衣服上都带上了电荷。这些正负电荷重合,就会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就会听见“噼啪”的声音。啊,原来是这样啊。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关 于科学的小窍门呀!
所以,我们要勇敢地去探索、探究,靠自己获得知识。

【第2篇】

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小知识:

当我帮妈妈提东西的时候,我发现如果袋子提手非常细的话,我的手会被勒得快要断掉一样,但是如果我拿出手套来垫在细细的提手上,我的手会舒服多了,这就是因为,受力面变大了,单个地方受到的力就变小了,就不感觉那么难受了。

当我在露台用水枪浇花的时候,由于我家的水枪管是15米长的,而最远的那棵大桑树离水龙头至少有20米,所以我就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够把水射到桑树的位置,让它喝上水。我发现,当我把水枪举高到45度角的时候,我能够把水射得最远,而小于或者大于45度角的时候,水射的距离就没有那么远,爸爸告诉我这是物理上所说的“45度角,抛物线最长。”,哈,虽然我还没上过物理课,我却已经在生活中学到了物理知识!

冬天装热水袋的时候,如果我装好热水就直接旋上盖子的话,整个热水袋就会鼓鼓囊囊,里面会有很多空气,所以每次我都要先把里面的空气挤出来一些后再旋上盖子。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空气受热后膨胀起来使得热水袋鼓鼓囊囊的。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就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学很多的科学知识!


科学生活(9)

“鱼儿颜色许多种,小鱼眼睛水灵灵。最爱水下捉迷藏,弄的水面哗哗响。”这首小诗所描述的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水下动物——机灵的小鱼。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到市场上买鱼,我左看看,右看看,终于在茫茫鱼海中找到了这两条小鱼,它们在水里游的最欢快,并没有因为在鱼缸里而郁郁不乐,仔细看这两条小鱼,一条全身金灿灿、红彤彤的,另一条则是肚子白、背面红的。看他们在一起玩,我真不忍心将它们分开,就把他们这兄弟俩一起买了下来。

回到家,我小心翼翼的将这兄弟俩一块放进了鱼缸里,鱼缸里满是从弥河里打上来的水,里面还有我精心准备的两种水草,希望在这里它们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吧!看它们打量这新家,不一会儿,便熟悉了,在水中欢快地游着,它们一游身子便一扭一扭的,尾巴也随着身体的节奏来回摆动,它们在这我为它准备的水草林中来回的自由穿梭,生龙活虎的在水中你追我,我追你,并没有因为陌生的空间而拘束,玩的不亦乐乎。

又过了一会儿,我把盖子盖上,让这两条鱼在密封的状态下,仅仅依靠水草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看它们能不能活下来。

一天后,看它们懒洋洋的卧在水草底下不动,我的心情十分焦急,刚要把它们安葬时,它们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嘴一张一合,进去的水又从它的脑袋后面的地方排出,看来它们活得还不错,不过买来后我就没有给它们喂过食,它们会不会早已饿的前贴胸后贴背了呢?抱着我的好奇心我又观察了一会儿,我发现它们最喜欢在水草下面,而下面有许多的漂浮物,它一张嘴,漂浮物和水就一起被它吸进了嘴里,而过滤时,水出来了,而漂浮物却没出来,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

看来,生活中可真是处处有科学啊!


科学生活(10)

周六下午,和儿子一起去小区里的超市去买菜,路上遇到儿子的两个同学,他们都骑着自行车,儿子开始看到他们很高兴,可是当他们都很自豪地说:“我们骑的是两轮自行车,你不会吧?”儿子明显地不高兴了,他不愿意和同学玩了,而是要和我一起去买菜。买完菜,回家的路上,儿子说:“妈妈,回家把我自行车的后面两个小轮子拆了,我也要骑两轮自行车。”我说:“上次你要求把轮子拆掉,可是你根本骑不了,后来就放那儿不管了,爷爷好不容易帮你装上了,你现在又要拆掉,妈妈告诉你,你自己想清楚了,这次如果拆掉,就再也不能装上了,你一定要坚持学会!”儿子答应了。回到家,他就直奔自行车,可是,因为很久没骑了,自行车的轮子居然是扁的。我急着做晚饭,就对他说:“妈妈现在没有时间陪你去给车子充气,况且,妈妈也不会拆车轮,只能等到明天爸爸帮你了。再说,学自行车也不是马上能学会的,别着急了,好吗?”他显得很生气,嚷嚷着说:“我不,我马上就能学会,我要去充气。”我不理他了,他看生气也没用,过了一会儿,就自己去拼拼图了。

做好了晚饭,我招呼他来吃饭,他可能是饿了,闻着香喷喷的饭菜,儿子大呼:“好香啊!好香啊!妈妈每天都做我爱吃的,不对,是我们都爱吃的好东西!”看来情绪好多了。吃完饭,他给我一个甜蜜的微笑,然后说:“妈妈,我们就坐这儿说说话吧。”看得出,小家伙心情已经很好了。

我说:“好啊,妈妈问你,你今天看到小朋友骑两轮自行车,是不是不高兴啦?”他说:“是,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会骑双轮自行车嘛,我才不稀罕呢。”我笑着说:“你知道吗?这种情绪是嫉妒。”我继续说:“你看到他们会骑两轮自行车了,而你还不会,所以,你不高兴了。其实,当你的朋友好不容易学会骑双轮自行车的时候,你其实可以为他们高兴的呀。他们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练习,才学会的。你想想,我记得,他们好象从上学期,到现在,天天都在骑自行车,所以,那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儿子没说话,看得出,他听进去了。我继续说:“如果你下来也好好练习,你一定能学会的,到时你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了,那不是很好嘛。”儿子点点头说:“我很快就能学会,我每天也练习。”

然后,我又说:“对呀,再说,你不是也有你玩的很好的,比如你拼拼图就很棒,我想这方面你一定是冠军;还有,你轮滑很好,你还会滑雪,你的英语不错,你读的书最多,你的知识很丰富,你有很多优点的。你知道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要去和别人比。好吧,让我们赶紧收拾一下,你今晚可以多玩一会儿,因为今天是周末,你可以晚睡一会儿。”儿子高兴地大叫起来,然后兴高采烈地开始帮着收拾桌子。

出门时,儿子说:“妈妈,我想他们一定想和我一起玩呢,你说他们会在哪儿接待我?”我一下被他逗笑了,我纠正他说:“应该是他们在哪儿等着我呢?”

儿子在小区大门口的“蹦蹦床”上和他的朋友们聚会了,他兴奋地冲上去,然后和他们开心地挤在一起。

周日下午,给儿子阅读,选书时,考虑到儿子现在的心理特点,我有意选了那本《我好嫉妒》,这是一套关于儿童情感教育的绘本中的一本,由美国专业儿童心理咨询师、教育家、作家康娜莉娅·莫得·斯贝蔓撰写。我已经给儿子读过其中的三本,但这本书还是第一次读,书的内容太精彩了,我和儿子都收获很大。作者用优美的故事,简单的图画,孩子的语言,温暖而抚慰人的文字告诉我们,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大人会有,小动物也会有。嫉妒的时候,有方法可以让自己好过一点,比如,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别人,有人聆听会好一些;嫉妒的时候,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想要什么,比如:“请和我在一起!”嫉妒的情绪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好;当别人得到什么好东西时,为他们高兴;不要去想别人都拥有什么,或是别人都能干什么。而是去想“我拥有什么,我能干什么。”

和儿子一起读完这本书,儿子要求把这本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看。儿子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平静的情绪告诉我他一定领悟到了什么。我自己也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相信我会在对待自己的情绪管理和儿子的人格教育方面会做得更好。

本来没想过要写这篇文章,是事后和老公聊这些事时,他建议我写的。我说:“这会不会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老公说:“生活就是教育,写出来,你能够帮助很多的人。”

想想也是,教育不是“说教”、不是“读书考试”,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蕴藏着“教机”,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科学生活(11)

“嗡—嗡—”一阵阵昆虫挥动翅膀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向四周一看。好家伙,足有五六只蚊子,而且哪些小家伙还没有进入我的计数范围呢!

这群蚊子在我身上东一口,西一口。咬的不亦乐乎,可是我却在那里悲痛欲绝,最后被逼到“残害”动物,一只接一只的杀。等我干掉几只之后,就去修整了,过不多久,又是一阵猛烈的进攻,结果就是我的手上变得红红的。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冬天的情景,四周一只蚊子都见不到。但是为什么一到夏天,蚊子就像军队一样,从各处出来,而且盯着我咬,还把我弄得惨不忍睹呢?

于是,我迅速跑到电脑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蚊子”这个词语。在网页上,极为详细的介绍了蚊子,其中就有一段:蚊子无法耐寒,所以冬天会因温度寒冷而“坚守不出”,我估计冬天人们穿得很多,蚊子就算想下手,也无处下手啊。而且蚊子是靠头上触须,来感知空气中传来的人体“信息”,并循迹而去来锁定目标的。而在冬天人们的体表温度与夏天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蚊子在冬天很难锁定目标,况且蚊子冬天也是要“冬眠”的。

到了春夏天,气温开始逐步回暖后,而蚊子也能渐渐适应这温度了,他们就杀回来了。并且,它们在春、夏天锁定目标比在冬天要容易不知道多少倍。这时,他们就能随意的肆虐目标了。

蚊子攻击我也不是随意挑选的,而是精心选择的。因为蚊子就相当于一部“热能成像仪”,如果一个人血多,热量自然就大。蚊子几乎都是仅供他们感觉是红色的物体,而且红色越多,就说明这个人血量够多,也就会有更多的蚊子来光顾这个人的躯体了。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蚊子盯着我咬而不盯着那些老年人了。而且我还听说蚊子对于光亮的物体非常的敏感,几乎是哪里最亮,他们就找那里飞。所以我们可以用电蚊灯来解决它们。


科学生活(12)

最近几天,我们家里的食盐快用完了,可妈妈到超市几次都没买到盐。受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很多人认为以后生产的食盐不安全,再加上碘盐含碘可预防核辐射,所以一部分大人拼命购买食盐。但是今天,我和妈妈在超市看到,货架上的盐包充足,只有一两个人在购买。妈妈买了一包。看来,大人们购买食盐恢复理智了。

其实我们可以从报纸上、电视上,了解到我国已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没有受到影响,专家也说了含碘食盐对预防辐射意义不大。

我们的生活需要科学,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科学生活(13)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我都不明白,比如说,为什么夜里的小猫的眼睛会发光?为什么蚊子会吸人的血,而苍蝇却不会?为什么夏天,小狗会吐舌头?今天我就来为他们解谜。

有一次夜里,我想上厕所,可是我自己也不敢一个人去,所以我叫了妈妈可是妈妈他就是不和我去,我只好自己走出了房间。没走几步,我就看到一双亮亮的眼睛正在盯着我。我吓了一跳,一骨碌坐在地上,大声喊道:“我的妈呀,家里闹鬼了!妈妈一听,急忙跑到了我的身边,妈妈一看,哭笑不得。对我说,这是我们家小猫“咪咪”。夜里的时候,猫的眼睛就会发亮,这本身就是猫的特点。我听了恍然大悟。

听了我所说的,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吧,可别像我一样,吓得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了。


科学生活(14)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运用科学会使我们获得成功,一旦违背科学就会受到挫折。而我就有这么一次经历。

我三年级的时候喜欢捉一些小昆虫来玩,认为这是一件很趣味的事。有一次下雨后,我照常来到楼下的花坛边捉蜗牛。蜗牛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它整天都躲在螺旋状的壳里,等下过雨后才会出来,它有着一对能够自由伸缩的触角,触角下头有着两个突出来的线状的东西,我猜那是它的眼睛。蜗牛爬行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用来标记自我走过的路。我很快就捉到了一只蜗牛。我看着它在瓶子里慢慢地爬来爬去,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蜗牛和它的壳分离呢?我准备试验一下。

我找来了一根小棍,轻轻地在蜗牛的壳上敲了几下,蜗牛立刻就缩回了壳里,再也不出来了。我便加大了力度,由“敲”改为了“刺”。我用小棍在蜗牛壳上一顿乱刺,蜗牛壳很快就变成了一地碎片,露出了蜗牛那黏糊糊的身体。我用棍子细心地挑开碎壳,蜗牛已经变成了一滩液体,还有触角。我用棍子碰了它几下,蜗牛慢慢地往前爬行了一小段距离,很快就死了。

我十分疑惑:我不是减轻了它的负担吗?它怎样一动不动了?我回家翻了《十万个为什么》,最终明白了:蜗牛的壳是蜗牛身体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旦分离,蜗牛就会死掉。也明白了: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力,我们不能人为地伤害它们。


科学生活(15)

对我们而言,生活是再简单不过地事了。可是你知道吗?实际上,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呢!

有时候,我们在看电视地时候,看到精美地图画,自己喜欢地事物,会不会有点手痒痒,想拍照留作纪念呢?但是,当我们真正想拍地时候,会不会觉得不太清晰呢?别急,我来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地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地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地透射光。

你喜欢看电影吗?你知道电影是怎样播放地吗?我知道: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地画,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地漫反射。

当老人家穿针费力时,她就把针放在头发上擦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其实是在润滑减少摩擦呢。人地头发里含有油脂,针在擦头发时就等于加了润滑油,因此就能减少摩擦,就能很容易地穿针了。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地科学:从冰箱里拿出来地饮料瓶上会有一些水,其实是空气中地水蒸气遇到凉地瓶子液化形成地、热水会冒“白烟”,其实是水气化形成地水蒸气、雨后或喷水时,会出现彩虹,其实是小水珠折射太阳光形成地……

其实呀,生活中,我们遇到地科学有很多很多,但要想真正地认识科学,那还要看你仔细观察了没有。


科学生活(16)

今天,妈妈送给我一份神秘的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科学实验包,里面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量筒、电线、小灯泡、指南针、灯座、开关……妈妈问我,家里的灯是怎么亮起来的,又是怎么灭掉的呢?妈妈从实验包里拿出小灯泡、电池盒、电线、灯座、开关,对我说:“你想想办法,让灯亮起来。”

我拿出电池盒,放入电池时,发现电池盒的有一边弹簧不见了,怎么办呢?我想了想,找出了玩具枪,把里面的弹簧拿出来,装在电池盒上,就把电池盒修好了。爸爸妈妈还教我用万用表检验电路是不是通的。

实验开始了,我认真地想啊想,爸爸妈妈提示我说:“电像水一样,要流过灯泡,灯才能亮起来。”于是我就用电线把开关、灯泡连成一圈,开关一按,灯亮了,开关一拉,灯灭了。真是太神奇了!

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又连成了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电灯的电路。又做了台灯亮暗调节的模拟实验。

生活中处处是科学,只要肯动脑筋,一定能做出来。


科学生活(17)

我属于白羊座,是b型血的。有一次,我意外的发现:蚊子在外公的房间里飞来飞去,不一会儿,它就找准了目标,“嗡嗡”得飞向我的周围,它绕着我的大腿转了几圈,悄悄地停在我的小腿上,过了一会儿,我觉得腿有点痒痒的,难受极了。于是,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蚊子用它那细细长长的吸血针,扎进了我的血管正在津津有味地吸着我美味的血呢!

我赶紧抓起一把扇子,把它扇到妈妈那儿,结果它又飞回来了,我觉得很奇怪,就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妈妈:“妈妈,蚊子为什么只吸我的血,而不吸你的血呢?”妈妈开了开玩笑说:“因为你不爱干净,蚊子自然就喜欢吸你的血了呗!”我笑了笑,便抱着一颗好奇的心,迅速打开电脑,开始认真地查起原因来。

原来,蚊子喜欢吸b型血中肺活量大、汗腺发达、经常流汗、爱做激烈运动、白天穿着深色衣服和赤脚走路的人。我分析了一下,这些电脑中介绍的特点不就是我从小到现在的特点和习惯吗?

由于外公是住在老房子里的,一到夏天,蚊子就会有很多,人们要是来这里时间一长,身上就会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红包包,用力抓它,说不定还会把红包包抓出血来。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学习,多多关注科学,发明一个既环保,又方便的驱蚊器,为人们解除去除蚊子的难题。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正等着我们用慧眼去发现它,改变它,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