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雨(汇集6篇)
空人空心空世界
2024-03-07 04:12:47
四年级
游记

黄山的雨(1)

今天,我们要去游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我一大早就起来了,十分激动,心里一直在想:黄山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呢?
汽车把我们乘到山脚下,我不由自主地抬头往上看,“哇,黄山原来这么雄伟呀!”我在心里赞叹着。我们坐缆车上山,从缆车上望下去,山下一片白茫茫的,还下着小雨,一点儿也看不清楚下面的景色。下了缆车,我们纷纷穿上雨衣,步行了一阵后,我们看到了第一棵姿态奇异的松树———迎客松。迎客松真是名副其实啊!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欢迎我们的到来。迎客松后面是天都峰。天都峰在屋里若隐若现,好像在和我们在玩捉迷藏。
因为要走10公里的山路,所以我走到一半,体力就有点吃不消了,我正有点后悔来爬山时,却看到山上不断走下来肩上扛着氧气罐的老爷爷。我想:那些老爷爷扛着那么重的东西走山路也不喊累,我也不能这么快就想着放弃呀!这个念头有时我浑身充满了力量,一口气走到了光明顶。这时,太阳出来了,山上的雾慢慢散去,使山下的风景清晰了起来,我看了看四周,却发现原来山上是这么得美丽,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看到美丽的景色,得到好的结果,是必须付出努力的。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由想起了徐霞客说过的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下山时,我们看到了一棵形状很奇特的松树,它的树干竖得笔直笔直的,但是树上面左右很平均地伸出了一丛树干,远远地看上去,真像一顶碧绿碧绿的打雨伞呢!这颗雨伞送的旁边是巨大的鳌鱼峰,过鳌鱼峰时,路非常得陡,但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霸气的鳌鱼头,它的头伸向一边,显得十分霸气和高傲。
回来时,我坐在车子上想:就是这些松树、怪石才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这次游黄山我真的收获了不少呢!

黄山的雨(2)

黄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人对那里的迎客松、黄山奇石等美景赞不绝口,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谜一般的雨与雾。

初登黄山,什么都让我觉得好奇。爬山没多久,天空下起了细密的雨丝,像牛毛、像银针、像细线,落在雨披上,发出“滴答滴答”的音韵,谱成一首属于雨的歌。

雨丝就是好奇宝宝,见到新奇的事物都会往里钻。雨落到我的脸上,又痒又难受,时不时还有一两滴豆大的雨珠打在我脸上,给我“惊喜”。

雨越下越大,塑料雨衣早已派不上用场,我被雨洗了个头。不知不觉中,雾悄悄地来了,很快覆盖了整个黄山。雾中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或白或透明,我们仿佛身处仙境。雾宝宝在山中玩着捉迷藏,再加上雨丝这个小调皮蛋,原本微微陡峭的石阶显得更陡峭了。我脚下一绊,差点摔个“嘴啃石”,走到向下的台阶时,又差点踩了空。我的双腿渐渐地像灌了铅似的,累得再也走不动了。我干脆不走了,双手扶着结实的木栏杆,栏杆上的小水滴“叮咚叮咚”地往下滴,跟雨丝一起,弹起了二重奏。

我往山下望去,四处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周边像是有一个制造白雾的机器,“嘴巴”里源源不断地吐出雾。雾,越来越浓,就像有人往里加了牛奶,搅了搅;又像有人用颜料刷刷雾的身子。

山中的一切,都变成了白色,此时的黄山,在雾中若隐若现,添加了一丝神秘。此时黄山的美,很难在画家的笔下重现。然而,只要见过一次,便很难忘却。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正如它们悄悄地来。黄山一下子变得非常宁静,当栏杆上的雨珠滴落时,打破了这种寂静,那“叮咚”声像回音一样,在幽静的山谷中回响。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雾,仍旧不肯退去,好像成了山的一部分了。


黄山的雨(3)

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昨天,我们一大家子就去了黄山!

因为赶时间,凌晨五点,我们洗漱好就出发了。

我们先乘坐大巴到黄山脚下,准备坐缆车。一路上,高大挺拔的大树,绿油油的小草,巍峨的高山……印入眼帘,真美啊!

我们坐缆车上山。缆车缓缓向前开,向下望,天啊,下面可是万丈深渊啊!高高的山峰已经在我们的脚底下,一株株大树仿佛是一棵棵小草在我们的脚下移动。一眨眼,一块巨大的岩石又从我们眼前略过。"好险!"我不由自主地喊道。

缆车把我们送到了海拔1600米的山上。可是,一会儿功夫,一片像小精灵一样的东西向我飘来,原来,那是云雾啊!那云雾渐渐地变浓,把大树、小草和松树都盖住了,一会儿就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都变成了白色的。我们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近处几座山峰,它们像高大的巨人一样。

我们沿着石阶往上爬,到了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这里可是非常非常冷的,大风向我们吹来,中间还夹杂着小雨滴。原来下雨了!大家赶紧穿上雨衣。"雨中游黄山,别有一番滋味!"我想着。

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苍翠欲滴的送客松,游览了古老的拱形桥幸福桥。最让我开心的是,我终于看到了黄山的奇石,它们千奇百怪,无所不有:飞来石、龟兔赛跑和龟蛇守云梯这些奇石,让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由于天气的原因,没能看到更多的黄山奇景,但雨中游黄山,我们看到了别样的黄山之美!


黄山的雨(4)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我来到了云雾缭绕的黄山。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带着对黄山的无限期待,我和伙伴走在石阶路上。可是越往上走,雾越来越浓,远处的风景被云雾遮住,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我们穿着雨衣,时而穿过滴水的山洞,走过陡峭悬崖边沿,在云雾之中穿梭,犹如进入了仙境。

在一丝丝的小雨中,一棵高大而又奇怪的松树映入我的眼帘。它的树干从根部往上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所有的树干笔直往上紧紧贴在一起,就像祖祖代代的子孙一样,人们称它为“子孙树”。看那边有一棵松树,从悬崖的石缝中探出身来,青翠的松树针围成一个半圆形,像一把雨伞,据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观黄山时,把这棵黄山松命名为“雨伞松”……

正当我们为眼前的松树赞叹不已时,山上的云雾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散去,美丽的黄山露出了它壮丽的一幕,远处的奇松、怪石都呈现在我们眼前。山脉忽高忽低在云彩间蜿蜒盘旋,惹得游客们都停下脚步赞叹不已。看那边的山峰上,坐着一位“老奶奶”和一位“老爷爷”,它俩背靠背,中间还隔着一堵“墙”,看来它俩正在吵架呢!这些怪石是怎么形成的啊?太神奇了!

美丽的黄山处处是风景,无论在雨中还是在晴天、在山顶还是在山间,你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


黄山的雨(5)

黄山的雨与雾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仍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目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仍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山的雨与雾作文,仅供参考,但愿能够匡助到大家。

黄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人对那里的迎客松、黄山奇石等美景赞不绝口,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谜一般的雨与雾。

初登黄山,什么都让我觉得好奇。爬山没多久,天空下起了细密的雨丝,像牛毛、像银针、像细线,落在雨披上,发出“滴答滴答”的音韵,谱成一首属于雨的歌。

雨丝就是好奇宝宝,见到新颖的事物都会往里钻。雨落到我的脸上,又痒又难熬难过,时不时还有一两滴豆大的'雨珠打在我脸上,给我“惊喜”。

雨越下越大,塑料雨衣早已派不上用场,我被雨洗了个头。不知不觉中,雾静静地来了,很快笼盖了整个黄山。雾中夹杂着土壤和青草的芳香,或白或透明,我们仿佛身处仙境。雾宝宝在山中玩着捉迷藏,再加上雨丝这个小淘气蛋,原本微微陡峭的石阶显得更陡峭了。我脚下一绊,差点摔个“嘴啃石”,走到向下的台阶时,又差点踩了空。我的双腿徐徐地像灌了铅似的,累得再也走不动了。我干脆不走了,双手扶着结实的木栏杆,栏杆上的小水滴“叮咚叮咚”地往下滴,跟雨丝一起,弹起了二重奏。

我往山下望去,四处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周边像是有一个制造白雾的机器,“嘴巴”里源源不中断地吐出雾。雾,越来越浓,就像有人往里加了牛奶,搅了搅;又像有人用颜料刷刷雾的身子。

山中的一切,都变成了白色,此时的黄山,在雾中若隐若现,添加了一丝神秘。此时黄山的美,很难在画家的笔下重现。然而,只要见过一次,便很难忘却。

不知什么时候,雨静静地停了,正如它们静静地来。黄山一下子变得非常宁静,当栏杆上的雨珠滴落时,打破了这种寂静,那“叮咚”声像覆信一样,在清幽的山谷中回响。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雾,仍然不肯退去,似乎成了山的一部门了。


黄山的雨(6)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我来到了云雾缭绕的黄山。

带着对黄山的无限期待,我和伙伴们走在了石阶路上。可是越往上走,雾越来越浓,远处的风景被云雾遮住,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我们穿着雨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台阶,时而穿过滴水的山洞,时而走过峭壁的边沿,穿梭于云雾之中,犹如进入了仙境。

丝丝小雨中,一棵高大而又奇怪的松树映入了我的眼帘。它的树干从根部往上分开,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所有的树枝都紧紧地贴在一起,就像世世代代的子孙一样,人们称它为“子孙树”。看,那边有一棵松树,从悬崖的石缝中探出身来,青翠的'松针围成一个半圆形,像一把雨伞。据说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参观安徽省黄山风景区时,把这棵黄山松命名为“雨伞松”

正当我们为眼前的松树赞叹不已时,山上的云雾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散去了。美丽的黄山露出了它壮丽的一幕。远处的奇松、怪石都呈现在我们眼前。一棵棵松树从悬壁上向外生长着,山脉忽高忽低地在云彩间蜿蜒盘旋,惹得游客们都停下脚步,赞叹不已。看那边的山峰上,一位“老奶奶”和一位“老爷爷”正背靠背地坐着,中间还隔着一堵“墙”,谁也不理谁,看来他们俩正在吵架呢。真是太形象、太神奇了!

美丽的黄山处处是风景,无论在雨中还是在晴天,在山顶还是在山腰,你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我想等我下次来黄山时,又能发现另一番美景呢!

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黄山四绝。小作者何其有幸,能一睹其中的三绝!

深厚的文化底蕴

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书画、传说等文化遗产。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三百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尽有。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诗句,至今仍在传诵。美丽神奇的黄山还孕育了“黄山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