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趣的实验(精选19篇)
水晶年华
2023-10-28 07:20:55
三年级
记叙文

一次有趣的实验(1)

今天我和哥哥一起做鸡蛋漂浮的实验。

我首先拿来一个瓶子在里面倒满冷水。然后把鸡蛋放进瓶子里,那时我心里很着急,可是过一会儿鸡蛋还是重在水里。哥哥告诉我还要放盐,我的之后重新做一次实验,我把瓶子倒满了一些冷水,然后用一勺盐到下去,然后放了个鸡蛋,可是也漂浮不行,我问哥哥说鸡蛋怎么还?不会漂浮起来,哥哥说我也不知道你去查看手机啊,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啊!

我就赶紧去做,先把被子倒满水,然后用盐一勺再用一根筷子搅拌一下,最后半径一个鸡蛋,我想应该能成功。

我看了看还真的成功了,我开心地跳了起来。

我喜欢做实验。


一次有趣的实验(2)

一张纸用手对折最多能对折几次?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我们在一次有趣的作文课上找到了答案……

“铃、铃……”上课铃响后,小桔灯的灯灯老师带着神秘的微笑走进了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有的问老师道:“是什么实验?还有的同学推测到是不是煮鸡蛋的实验?”灯灯老师见我们这么激动,便对我们说:“那我们先看几道小题。”老师给我们看了几道题,如:海马是在爸爸肚子里出生的是对的吗?……接着老师就给我们抛来了一个大疑问:“一张纸用手对折,对折次数会不会超过9次?”老师刚说完,同学们又议论起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老师便对我们说:“口说无凭,接下来,我们就来实验一下,同桌两人一组,一人当记录员,还有一人当折纸人。”

我的同桌直接拿了一张纸,用手对折,只是轻轻捏了一下,好像很自信,很快就把第一遍对折好了。当她折到第三四次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了,只见纸变得又小又厚,我察觉到她的心里有一丝不安,我用手摸了一下,纸已经变得很硬了。接着她开始折第五次,折第五次时,她非常用力,仿佛如果纸不对折过去她就要把它吃掉似的。第六次时,她心里的小人终于爆发了,直接用手捶了起来,心里也随之愤怒了起来,把我吓了一大跳。这时,纸已经变得像一块小砖一样硬。到了第七次,哎呀!她无论怎么捶,怎么压,纸都不能再对折下去了。于是,我得出了结论:“将一张纸用手对折,对折次数不会超过9次”,这句话是对的。

通过这次实验我非常开心,因为我知道了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有些事情口说无凭,只有亲身实验才能得到结果,如果要验证一件事的真伪,要去大胆求证,通过不断的验证去证明,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次有趣的实验(3)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做过许多实验。有一次实验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高锰酸钾溶解实验”

那天,科学老师拿着一袋特别的东西走进教室,又从桌子上拿起塑料水杯,告诉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同学们欢呼雀跃,全班差点乱成了一锅粥。“安静!安静!今天的实验叫‘高锰酸钾溶解实验’我把材料发下来,你们把高锰酸钾一粒一粒地放入水中,最后再观察它是否溶解!开始吧!”说着,实验材料就发下来了。大家一拿到材料迫不及待地往塑料杯子里灌满了水。

同学们的心情又是激动又是兴奋。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拿起袋装的高锰酸钾掂量一番,然后拆开包装,把它捧在手心,细细地端详一番:只见一粒粒高锰酸钾就像是形态各异的紫黑色小石粒。我慢慢地把一粒放入水中,它一落水就像流星一般转瞬即逝。水中渐渐浮现出一道道被高锰酸钾划出的深紫色的纹路,就像是仙女的彩带。不一会儿,水变成了淡紫色的,真没想到小小的一粒高锰酸钾竟能染紫清水。我又一次把它放入水中,我和同学们认真地注视着它入水的情景。“真是太有趣了!”我的同桌欢呼道。其中一颗高锰酸钾在水中翻了一个跟头,在水中留下了一道完美的弧线,最后慢慢落入水底。整个小组里笑声回荡,不绝于耳。

我们静候了两三分钟,我的眼睛盯着水杯不放,只见里面的水又慢慢地变化着,颜色由浅而深。时间到了,我拿起了玻璃棒,在水中搅拌了几下,水又立刻变成了深紫色。我们为了解开这个疑问,在讨论时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高锰酸钾没有溶解的现象。”我用棒子在水中搅了许久,实在没有力气了,眼看它好像溶解了,可惜没过多久,水底又沉甸了许多小颗粒。

虽然高锰酸钾并没有溶解,但它却成了我有趣的回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次实验!


一次有趣的实验(4)

上课了,科学老师走了进来,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来做实验”。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像炸开的油锅一样,我们早就盼望着这节实验课了。

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做的是“火山喷发”实验。还没等老师说完,教室里又沸腾起来了,“不会吧?在教室里做火山喷发实验,是不是很可怕?”老师看到我们害怕和纳闷的申请,不禁呵呵大笑起来。我们觉得其中肯定有“文章”,就停止了说话。可老师却故作神秘,他拿出了一袋番茄酱和一包土豆泥,我们看了看是流口水,老师笑着说:“别这么馋,这可不是吃的,过一会儿做实验要用着它”。老师摆好了实验工具,在土豆泥里放上了番茄酱,再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了大约20分钟,番茄酱像“火山”一样喷了出来,实验成功了!!

老师让我们轮流实验一下,我首先戴好了塑料手套,在三脚架上把土豆泥堆成一个小堆儿,再把中间挖空,在中间填满番茄酱,上面再用土豆泥封住。然后把酒精度放在三脚架下面。过了5分钟左右,上面开始冒出了一点儿热气“开锅了,可以吃了”我笑着开着玩笑。又加热了一会儿,我们的心情激动极了,心“砰砰”直跳。突然,番茄酱像疯了一般冲了出来,真像火山喷发一样,“成功了,成功了!”我们喊了起来,还有的同学跳了起来。

番茄酱为什么会“火山喷发”呢?因为在实验室番茄酱相当于地壳里的“岩浆”,土豆泥是地壳,在高温的时候,岩浆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就会喷出地面,形成火山。

这次的实验真是有趣啊!大自然真是奥妙无穷啊!


一次有趣的实验(5)

这学期科学课上老师做了不少实验,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关于磁铁的实验。

还记得那次特别的科学课,一进实验室,我们就发现讲台上堆满了大头针和磁铁。原来这节课要做磁铁的实验。等老师宣布四人一组可以开始后,我们便兴致勃勃地拿起磁铁,去吸引大头针。——这个谁都知道,哪怕是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但这么多人一起再次重温依然觉得好玩。果然,不出所料,大头针乖乖地跟着磁铁走,只要在一厘米之内,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小跟班:磁铁指东,它绝不往西。过了一会儿,我们有了新的发现:磁铁两端比中间的磁力强。因为同一块磁铁,两端吸的大头针数量明显比中间多。渐渐就有同学搞起了新玩法:只见他们拿起手中各自的磁铁并保持一定距离,想看看谁的吸力更强。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这些磁铁好像厌恶对方,一到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它们就产生了一股力量,互相排斥对方。我们试了好几次,都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同样一块磁铁为何一会儿产生吸力,一会儿产生排斥呢?同学们开始猜想,纷纷交头接耳,热烈地讨论起来。

我们想了半天,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控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老师那儿,请求答疑解惑。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缘故。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很多。例如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达90~550千米,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斥力)来推动的火车。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也是利用了磁铁指极的原理,用来指示南北,点明方向,使我们在旅行中不会迷路。

科学真奇妙啊!原来看似简单的磁铁实验里还蕴含着这么多的奥秘。

五年级:宋凯馨


一次有趣的实验(6)

在遥远极寒之地蛰伏的冰雪魔神,你苏醒吧,听从我的召唤,黑色无敌的暴风雪啊,把你的力量集合到我的手中。让天地冻结,让山川成冰,让罪恶者得到惩罚。

——《天地冻结术》

今天,我亲眼见证了一杯水变成了冰,领略了大自然的传奇。

“今天的化学实验叫做纳尼亚传奇,我今天化身冰雪女巫,惩罚犯错的杯子,要把它变成冰。”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个烧杯和烧瓶。烧杯里的水较清澈,烧瓶里的水较混浊。“你们猜,哪一杯是犯了错误的?”我细细端详,烧杯内有些气泡,像极了化学物质,由此我认为是烧杯。老师又相继抽取了几位同学,虽然说法不一,但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继续观看下去,不知不觉中握紧了拳头,生怕出现意外。

老师举起魔法棒,高声念着咒语,说完,便把魔法棒放入了烧杯中,可是我期待已久的变化并没有产生,看来犯错的不是烧杯,而是烧瓶。老师又把魔法棒放入了烧瓶中,结冰现象终于产生了。冰以魔法棒为中心向外蔓延,渐渐形成了一个冰球,像开花了一般向外舒展。一层一层的冰丝层层包裹,几秒钟的时间,整瓶水都被冻住了。形成了一个白色的冰球。细致的纹理,使大家叹为观止。

原来,烧瓶内的液体是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处于亚稳定状态,稍微一刺激,就会结冰。


一次有趣的实验(7)

【第1篇】

有趣的一次实验

今天,薛老师在课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鸡蛋浮起来了。在实验之前,我有一个问题:鸡蛋真的会浮起来吗?直到上完课,我才解开了这个问题。

实验开始了,薛老师在杯子里装了半杯清水,然后慢慢地把鸡蛋放进水里,鸡蛋慢慢下沉,一直沉到水里睡大觉去了。薛老师舀了两勺盐放入水里,先拿筷子搅拌了一下,可是鸡蛋纹丝不动,还是懒洋洋地躺在杯底。我们着急起来,薛老师似乎也有点紧张,又放了几勺盐在杯子里,鸡蛋好像有点浮起来了,可是没过多久就又下沉了。我们失望极了,有位同学不甘心,大声喊道:“薛老师,再多放几勺。”于是薛老师又舀了几勺盐放在水杯里,水变得越来越浑浊。我们紧盯着水杯,奇迹发生了,鸡蛋摇摇晃晃地浮起来,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把鸡蛋托到水面上。我们又惊又喜,有的同学欢呼道:“成功了。”看着那可爱的鸡蛋,同学们都想摸一摸,薛老师请了几位同学上来摸,同学们把鸡蛋压到水底,一松手,鸡蛋就顽皮地露出了它那光滑的小脑袋。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薛老师说:“清水和盐水的密度不同,鸡蛋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大,所以鸡蛋在清水中就会沉下去。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以鸡蛋在盐水中就会浮起来。”

原来鸡蛋真的会浮起来。这次实验可真有趣啊!

【第2篇】

一次有趣的实验

作文课上,老师要做一个实验,名叫"鸡蛋浮起来了”。当老师走进教室时,教室里就炸开了锅,直到老师喊到"肃静”,同学们才肯乖乖地闭上嘴巴。

薛老师将一个生鸡蛋,一个透明杯子,一双筷子和一碗盐拿上了讲台。看到这儿,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要筷子干什么?”“鸡蛋真的会浮起来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相继而出。老师将透明杯子装上了一半清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入杯子里,由于水的阻力,鸡蛋不能畅快而行,只是跌跌撞撞地沉入水,接着老师舀了一勺盐撒入水中,再拿起筷子搅拌了几下,鸡蛋只是懒懒散散地移了移"屁股”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原位,丝毫没有要浮起来的意思。同学们大喊:“加盐!加盐!"老师不停地向水里加盐,一勺,两勺,三勺杯子里的水越来越浑浊,鸡蛋看起来也大了许多,最终鸡蛋再也抵挡不住盐水的多次"进攻",投降了,只见它很不情愿地浮上水面,同学们都激动地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又安静了下来,我们心里想:这鸡蛋为什么可以浮起来呢?薛老师望着我们一脸疑惑的神情,便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水托不起它,而盐的密度要比鸡蛋大,所以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鸡蛋托起。我们听到了薛老师的讲解,恍然大悟。

这真是一次神奇的实验!

【第3篇】

今天,我做完了作业,闲来无事,便在电脑上百般无聊地上着网。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科学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视频。实验材料十分简单,只需要一段镁条、一个酒精灯和一个坩埚钳、打火机。只要将酒精灯点燃,再将镁条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的外焰燃烧,不到一会儿,只见镁条燃烧的前端开始升起缕缕 白烟,发出亮眼的白光,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耀眼,很是好看。

我看了视频之后,觉得非常好玩,便叫爸爸来陪我做,爸爸同意了。他拿来了酒精灯、一大段镁条和一个坩埚钳。我见了不禁心花怒放。爸爸走过来正要给我做示范时,我充满自信地说:“这个实验我已经会了,我自己来做。”爸爸只好走到一旁无奈地看着。我拿着坩埚钳,夹起镁条,放到酒精灯的外焰去燃烧,可是过了好一会儿,也见不到镁条有什么动静,我以为这段镁条坏了,便换了一段又一段镁条,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我生气极了,把镁条扔到一边,嚷嚷道:“这个实验这么难,我不做了。”爸爸却在一旁哈哈大笑,我生气地说:“你笑什么笑,有本事你来试试看。”爸爸笑着说:“好,我来试一试。”说完,他走过来用砂纸把原来银灰色的镁条擦成“真面目”——银白色。我连忙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爸爸说:“因为镁条中表面的一层镁已经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化学反应,变成了氧化镁,所以无法燃烧。“我听完后恍然大悟,然后重新做了一遍,终于我看到了耀眼的白光。可是我无法长时间欣赏我的”大作“,因为我只看了一眼,已经被镁条燃烧时的强光照得去揉眼睛了。爸爸告诉我说:”镁之所以发出这么强的光,是因为镁条在燃烧时,温度高达3000多摄氏度。很多烟花、照明弹、闪光弹等,里面都加入了镁这种金属。“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原来蕴含在一个实验里的学问竟有这么大呀!

我想,今后我得多动手做些实验,因为多做一些实验,能让我们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发现更多奥秘,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次有趣的实验(8)

一张纸可以对折九次以上吗?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这次实验就会告诉你。

今天下午,我们的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张纸可不可以用手折到九次?有人猜可以,有人猜不可以,而我加入了可以的队。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第一次实验,我们用的是卡纸,一人折纸,一人数次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我迈着自信地步伐走上了讲台,另一个人数着我折的次数,开始折的时候,我脸上露出了微笑,心想:这不是很容易的吗?我轻轻地压着一次、两次、三次,我觉得越压越难了,直到第四次,我看着纸已经凸了起来,我认真地、用力地压着,到第六次时,我觉得纸已经鼓鼓囊馕的,我开始使劲地压着,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压到第七次,我叹了口气,向老师宣告:“我失败了,没有折到第九次。”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这一次我不是折纸的,而是数别人折的次数。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如果他不能超过九次,那就说明我的猜想是错的。这次实验用的是卫生纸,实验开始了,他仍笑着,轻轻地折着,好像很轻松的样子,第四次了,他皱着眉头,使劲地折,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了。第七次了,他涨红了脸,咬紧牙关,对着纸又是锤又是压的,用了吃奶的劲也没能折好,他无奈地摊摊手,最后还是失败了。

虽然我猜错了,但是这个实验不仅让我收获了一个“冷知识”,还学会了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呀!


一次有趣的实验(9)

前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盲人能辨别出黑罐与白罐。我不信,想通过实验证明一下。

我准备了黑、白罐子各一个,然后用布蒙住眼睛,试着摸摸两个罐子,没什么感觉,更谈不上辨认出哪个是黑罐,哪个是白罐了。是书上说错了,还是盲人有特异功能?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去问爸爸。爸爸笑着说:“要想知道答案就自己去寻找。”我听了,马上去查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原因了:在阳光下,黑罐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摸上去很烫;而白罐在阳光下吸收的热量少,所以摸上去很凉。

我又做了一次实验。我把黑罐和白罐放在阳光下,过了一会儿,一摸,哈哈,果然和书上说的一样,一个烫一个凉。我也明白了人们喜欢穿浅色衣服,冬天喜欢穿深色衣服的原因了。


一次有趣的实验(10)

今天,我又上作文课,老师进教室就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实验,《纸片提水杯》。”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你们觉得可以吗?”大家异口同声:“不可以!”唯独我一人说:“可以。”老师问我:"那怎样才可以呢?"老师这么一问我就说不出话了,老师笑着说:“那我们试一试,看看可不可以。”

老师进厨房准备材料:一张厚纸板、一些钉子、一团线、一根蜡烛、一个水杯、一盆水。老师先剪下一张纸板,钉子在上面中间钻一个小洞,用线穿了过去,再一端打了个小结,接着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着,倾斜蜡烛,滴了几滴蜡油在纸片上,把洞的隙空填满。然后,把水杯装满水,只见老师把纸板放在杯口,压了压,把空气排出去,小心翼翼地提起来,大家屏息凝视,只见老师抓住细线提了起来,可是失败了,一连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可是老师还是很耐心,继续试验,有两个同学自己去厨房做实验了,过了一会儿,她们两个兴奋地叫“成功了。”原来她们把杯子提起来了,可只一瞬间纸片又脱落杯子掉了下来。虽然只有这一瞬间,但是这让大家信心十足,更加认真了地围过来了,看老师做实验。

突然,听到尖叫:“啊!起来了。”原来老师也把水杯提起来,可是也只一会儿。这让老师更加细心,只见这一次老师小心翼翼的捏着细线,水杯紧紧的地吸住了纸片。在空中旋转起来,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成功了,纸片真能提起水杯。

这一次实验让我体验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做什么事都会成功。


一次有趣的实验(11)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

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

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

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

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一次有趣的实验(12)

一节科学课上,科学老师领着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光的反射。我很奇怪,光居然还会反射?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光是直线传播的,被挡住了就产生影子,有光的地方就会亮。

实验开始了,我们首先准备好了实验材料:一个手电筒、两面镜子、科学课本和一个小球。我们把教室严丝合缝地“密封”了起来,让教室里面看不到一丝光线。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步骤,首先打开了手电筒,并把科学课本立起来,在科学课本的后面放一个小球。然后,我们把手电筒斜下对朝桌面,在手电筒对着的地方放一面镜子,镜面朝上。这时,教室屋顶上骤然多了一道光,我们都惊呆了,觉得这很不可思议,我更是充满了好奇,这面镜子是魔镜?接下来,只见一位同学按照老师说的,把另一面镜子拿到科学课本的正上方,把镜面朝下。奇迹发生了!只见一瞬间,科学课本后面的小球竟然被照亮了!我张大了嘴,同学们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哇!”这太不可思议了。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书本不能发射光线,而镜子就可以?”老师简单介绍了这是因为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不一样产生的现象,所以有的物体能反射,有的物体不能。

光的反射在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例如:汽车的后视镜、一些小区里转角的凸透镜等。这次实验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知识真是无处不在,小知识却有大用处!


一次有趣的实验(13)

今天姐姐说要给我做一个让鸡蛋浮出水面的实验。

我们先找了一些盐、一个杯子、一把勺子和一个鸡蛋,做好了准备,就开始做实验了!

我们在杯子里倒了一些水,把鸡蛋放进去,鸡蛋像一把小小的降落伞,稳稳地落到了杯底。我们用勺子舀了一勺盐放进水中,盐像冬天的雪花落到了鸡蛋上,好像又厚又温暖的被子,可鸡蛋没有浮出水面。我们又放了一勺盐,“天空”中的雪花变多了,“被子”也被织得更厚了,可鸡蛋还是没有浮出水面。这下我有点急了,又放了第三勺盐,怎么这鸡蛋还不浮上来啊?不会浮不上来了吧!

姐姐提了个建议:“我们准备一杯盐水再把鸡蛋放进去。”我照着姐姐说的做,果然鸡蛋慢慢浮起来了,它先浮出来一点点,最后整个都浮出了水面。

“放盐能让鸡蛋浮起来是为什么啊?”我很好奇。

“这是因为盐水的浓度达到一定值甚至到饱和状态,盐水的密度就比鸡蛋大,所以鸡蛋就能浮起来了。”姐姐这么一说,我真是心服口服。


一次有趣的实验(14)

我的好伙伴曾经告诉我,生鸡蛋和熟鸡蛋旋转时,形态不同。我听了很好奇,想用实验来证明一下。

我端来两个盘子,每个盘子上各放一个鸡蛋。一个是生蛋,一个是熟蛋。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熟鸡蛋竖起来,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熟鸡蛋。鸡蛋立即飞一般转动起来,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而且持续的时间也很长,直立旋转过后又横卧旋转,直到停止。

接下来,该试一试生鸡蛋了。生鸡蛋旋转时形态又会是怎样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试了起来,转法和刚才的熟鸡蛋完全相同。可是,鸡蛋刚开始转动就立即横卧在盘子上,而且横卧旋转的速度也没有熟鸡蛋那么快,看上去有气无力、软绵绵的。没过一会儿,鸡蛋就停止了下来。看来,生鸡蛋和熟鸡蛋旋转时的形态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楚原因,我请教了不少人,最终在《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了答案。原来,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生鸡蛋里的蛋黄是液体,鸡蛋转动时,里面的液体蛋黄就会不断摇晃,以至于鸡蛋重心不稳定,因此无法直立旋转。相反,熟鸡蛋里面的蛋清蛋黄是固体,所以转起来如陀螺一般。看完我恍然大悟。

这次实验真有趣!我为自己又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而高兴。


一次有趣的实验(15)

一张纸能折几次?今天,我们在小桔灯作文中得到了证实。

一开始,当老师公布任务时,所有人都叽叽喳喳讨论了起来。有的同学说一定能折9次并超过9次,还有的无法确定……

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实验开始了。老师先给我们分组,再给各小组发了一张A4纸,我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三组中的实验者。

刚开始,我面带微笑,从容地将纸对折了2次,可到了第三次时,我就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怎么不好对折了呢?我用手指按住A4纸,又折了起来,当我折到第七次时,那纸仿佛在跟我较劲,我怎么折也折不上去,我咬紧牙关双脚抵住桌角,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有将纸掰过去。我哪肯服输,用人体最坚硬的地方——牙齿咬,可咬了半天也没有用。

第二次,我用一层面巾纸折了起来。我轻轻松松就将面巾纸折到了六次,可到第七次时,面巾纸又不怎么听话了,但我还是将它折了过去。到第九次时,我将面巾纸铺平使劲也按过去了!我欣喜的叫了起来。

这次实验使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一次有趣的实验(16)

今天早上,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不约而同地早早地来到学校。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这么开心吗?因为黄老师说今天要给我们做一个实验,实验叫“鸡蛋浮起来了!”

我们走进教室着急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就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说:“老师来了!”只见黄老师手里拿着做实验用的材料:一杯清水、盐耐鸡蛋、透明的实验杯,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终于开始实验了!黄老师淡定地先把清先水倒进透明的实验杯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搁进水里,只见鸡蛋沉下去了,一动也不动地贴在杯底;接着黄老师不慌不忙地舀了几勺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了几下,可是鸡蛋还懒洋洋地躺在杯底,一点都没有动弹。我们着急起来了,有不少人情不自禁地站了站起来,紧张地注视着鸡蛋的动静,心都跳到嗓子眼了,黄老师似乎也紧张起来了,突然有一位同学大喊:“老师,再多加点盐!”于是黄老师又往水杯里放了几勺盐,果不其然,鸡蛋开始浮动了,周围冒出了很多晶莹的小水泡,它上下摇摆,好像在欢快地跳舞。没过多久,鸡蛋又沉下去了,最后老师又放了几勺盐,然后我们看着鸡蛋在慢慢地舞蹈着、浮动着……看到了希望,同学们开心地欢呼雀跃!

鸡蛋终于浮起来了,这真是最有趣的一次实验呢!


一次有趣的实验(17)

星期天下午,我来到阳光培训班。只见唐老师带着神秘的笑容对我们说:“嗨,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又来了四个新朋友!”顿时,台下窃窃私语,大家都很好奇,不知道唐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正在同学们左右张望时,只见唐老师从抽屉里掏出四只鸡蛋。啊!原来四个朋友就是四只鸡蛋。唐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科学实验鸡蛋转转转。三个小组进行比赛,哪个小组的鸡蛋转得又快又稳,比赛结束,你们将会知道鸡蛋的一个秘密!”接着唐老师还示范转鸡蛋的方法给我们看,同学们都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想到实验能解开谜底,大家都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个个跃跃欲试。

比赛开始了,比赛分成两轮,每轮三人参赛。第一轮即将开始,唐老师在每组分别挑了一个小不点和两个大力士。他们来到讲台,摆开阵势。“预备开始!”他们不慌不忙地转动鸡蛋。只见第一组小个子的鸡蛋扭着屁股转起来,一圈,两圈,三圈,四圈……小个子的鸡蛋接连转了七圈,终于罢休了。我们第二组大力士的鸡蛋表现还算良好,转了三圈。第三组也不甘示弱,可是他们的鸡蛋只转了一圈就停止了转动。第一组代表小不点赢了!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唐老师又请了一个小不点,两个大力士,我代表第二组参加。唐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鸡蛋,比赛开始了。第一组小个子的鸡蛋转呀转,一刻也不肯停止。第三组上一轮输了以后,心想:这次一定要努力转,可鸡蛋就是不听使唤,还是只转了一圈。我的鸡蛋开始转得挺好,一圈,两圈,可是转第三圈时,最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我的鸡蛋“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摔了个粉身碎骨。同学们看呆了,嘴巴张成“O”字型,无法相信这是事实。接着,同学们睁大惊异的眼睛看着唐老师,脸上充满了疑惑。

怪了,为什么第一组的蛋每次都转得这么快又这么顺利呢?第二组的蛋为什么总是转了三圈就转不动了呢?第三组的蛋与第一组的也有区别吗?一大堆问号在我们的脑海中翻腾着。

唐老师好象猜到了我们的心思,他把鸡蛋收拾好,向我们公布了鸡蛋的秘密:第一组的鸡蛋是熟的,转的方向一致,所以转得又快又稳。第三组的鸡蛋是生的,转的方向不一致,所以转得既慢又不稳当。第二组的鸡蛋烧过,但没有熟透,刚开始蛋壳受力在转动,接着就转不动了。

有几位小朋友还是不太明白,唐老师又讲解了一遍:“因为熟鸡蛋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所以转得顺利。相反,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于是,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所以转不动或停止转动。”哦,哦,我们都明白了!

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一次有趣的实验(18)

上午第3节课 上课铃响了,教我们科学课的姜老师来到了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到实验室去做一个实验。”我们听了,大家感到格外高兴。

来到实验室,只见每张桌子上摆放着一支温度计,两个空杯子。姜老师要我们做什么实验呢?她神秘地一笑说:“等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我们看到科学老师的一举一动,便知道了她是让我们来做有关“热胀冷缩”实验的。

接着,科学老师说:“同学们,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把温度计拿到手上,要特别注意哟,等会儿不能用手捂住温度表上的刻度,并且不能让温度表碰到杯底和杯壁,不然,量出的温度的度数就不准确了。”于是,我轻轻地拿起温度表,只见上面显示着12摄氏度。科学老师说:“大家看到没有?这是我们实验室的气温。”大家说:“看到了!” 接着,科学老师拿着热水壶,给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的杯子里倒了半杯热水,然后又请各小组长拧开水龙头接来了半杯冷水。姜老师请各组小组长等一会儿各自带头把温度计轻轻放进杯子里,还提醒组长不要碰坏温度表,以免得不出实验结果。

姜老师吩咐完毕后,实验开始了。我首先把温度计放进热水里,奇迹出现了,温度表里红色水银柱快速上升,温度计上立刻出现为60摄氏度,温度真高呀!接着,我又把温度计伸入冷水中,只见红色水银柱持续下降,立刻显示出8摄氏度。这冷水太神奇了,表面看没有一点儿热度。实际上,冷水还是有温度的。过了一会儿,我们每个同学都用手指头尝试了一下杯中冷热水的温度。

过了一会儿,教科学的姜老师问我们:“根据刚才用温度计测试冷水和热水的温度,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我们举起手说:“老师,温度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说到这儿,科学老师还接着给我们讲了一些科学道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接着,我们又继续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水有热胀冷缩的特点,那么空气是否也有这个特点呢?”我们对这个问题一起进行了讨论,但结论不统一。

这时,科学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让实验来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吧!”她说到这儿,只见她从桌子里拿出一个红气球,一杯热水和一个细小的玻璃管。姜老师先把气球放入热水中,这时,只见气球膨涨了一些。然后,她又把气球放入冷水中,顿时气球又缩小了一些。此时,老师又问我们明白了什么?我们说:“气球不仅能在水中热胀冷缩,在空气中也能热胀冷缩。”老师小结完实验结果后,我们从实验室回到了自己的教室。

通过这节课堂上的两个实验,让我感觉到,科学课不但让我们学到了新知识,还要感谢《科学》这门学科。这节实验课让我明白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更加热爱科学,将来报答我们的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一次有趣的实验(19)

星期五下午的第一节课,董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上课铃一响,只见董老师手捧着瓶瓶罐罐,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同学们的眼睛像一支支利箭般朝董老师怀中的工具射去。教室里炸开锅,同学们都纷纷议论起来:“这董老师搞什么名堂?”“莫非要做实验?”“可就这些工具……”

董老师不慌不忙地摆放好工具,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只见他边用手指着屏幕上的轮船照,边对我们说:“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坐过轮船吧!轮船的体积很大,而且还载了许多乘客。你们中有谁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问题一出,同学们都积极地思考起来,有的在狂翻科学书,有的在互相交头接耳,还有的在出神地望着黑板,好像黑板会预示答案……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莫非轮船是泡沫塑料做的?”同学们都开心地大笑起来,董老师微笑地摇了摇头。这时,一旁的吴科栋插了一句:“轮船底部有气垫,托着船上升?”老师又摇了摇头,眼见着这最后的希望破灭,大伙儿个个都像打焉了的茄子似的,无精打采。这时,董老师发话了:“这是因为浮力啊!每首轮船的内侧都有排水舱,轮船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就越大,大家明白了吗?”同学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好。”老师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就用我给每组准备的器材,仿制轮船,根据作业本上的要求一题题做下来。如果遇上困难可来叫我。”说罢,他指了指讲台上印有刻度的烧杯和几块可塑橡皮。一旁的宋安然迫不及待,两秒就把用具取了回来。

开始做实验了,我先将装清水的烧杯平稳地放在桌子上,等水面上的波纹平息了,根据作业本的要求用刻度量了一下,水面的位置:150毫升。再取出紫色的可塑橡皮放在掌心中不停地揉,直到成为一个滚圆的球。接着把球放在桌上,我们四个人轮流用拳敲打球。“呯、呯、呯、呯”的声音连绵不断,滚圆的橡皮球渐渐摊平了。剩下的就是一场浩大的工程了——捏轮船。只见夏涵琪将可塑橡皮摊在左手心上,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大饼的边缘,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城墙,不时地用双指交替,重复地叠在上一层上。大饼慢慢变成了一只破旧的小船,表面又大又厚,样子十分笨挫。

小船下水了!只见王于宁双手轻轻捧着小船放入水中。小船立刻沉了下去,正当大家准备放弃之时,小船忽然停止了下降,悬浮在了水中。我忍不住用手指去来回碰撞小船,希望它快快浮上来。小船仿佛听懂了我们的心声,艰难缓慢地向上浮着。同学们的心紧张地吊到咽喉,手心都紧紧地握出了汗,生怕小船再次沉下去。

快,快浮起来,离水面只有一厘米之遥了。“椰!”同学们激动地叫了起来,“我们成功了!”我用袖子轻轻拂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窗外艳丽的阳光射了进来,照在大家兴奋的脸庞上,有趣的实验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