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精品15篇)
平凡可贵
2023-11-04 02:47:19
其它
观后感

百家讲坛(1)

利用这个假期,我观看了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而这次的《百家讲坛》是讲明朝皇帝之一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11岁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21岁就藩北平,40岁发动“靖难之役”,43岁登上皇位。这样的成就看起来是很伟大的,但万万没想到他的皇位得来是经过了千难万险。

朱棣原本可以快乐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而朱棣称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夺当时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势单力薄的力量,怎能对付南京朝廷数以百万计的围剿军队呢?再加上篡夺皇位本来就是大逆不道,但为了称霸,朱棣不得不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难,要去解救皇帝”为由,发生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称王。

是朱棣创造了永乐盛世;是朱棣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谋士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而这丰功伟业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也显示出朱棣的性格。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训》来证明自己的合理。不过他很聪明,把其中的一句话“训兵待命”给去掉了。从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谋。《永乐大典》的撰写也说明了朱棣选用人才的独特之处,一些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甚至来科举考试也没参加的人最终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为谋士。当然,朱棣也有残忍的一面。他在请方孝孺写诏书时,方孝孺拒不肯写,朱棣被逼得是无可奈何,最终方孝孺被朱棣处以“诛灭十族”的惩罚。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据记载这次是大屠杀杀了873人之多,悲惨的场面可想而知。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古代人看清自己,也让现代人了解自己。其实,人是双面的,你既要看到他坏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好的一面,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人。


百家讲坛(2)

中华民族的璀璨五千年历史,象一卷优美动听的乐章。然而在这跌荡起伏的乐章中,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朝政中的贪官。

他们象一只只害虫,侵蚀着繁荣昌盛的国家。而我看的历史节目:《百家讲坛》中,也披露了和坤这个大贪官。这期节目主要介绍了:在偶然的一次护皇上出宫的过程中,和坤因为好记性,回答了皇上的难题,因此被皇上看中,后来他掌管朝廷中的重要职务,贪赃枉法,横行霸道,谋害忠臣,甚至还偷穿龙袍。

当他后来被皇帝抄家问斩时,人们在他家里竟发现他的家产有白银8亿到10亿两之多,抵得上朝廷10年的收入。看完电视后,我禁不住倒吸几口冷气。和坤贪污的东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数目大得令我震惊。此刻我的眼前浮现出和坤搜刮奇珍异宝时的情形。我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和坤步步高升的过程。

可8亿两白银这个数字总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挥之不去。它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使我对和坤这样的人了解得越来越透彻。和坤从一个小小的护轿士卫,到朝廷里的大官,令我困惑不解的是,举报和坤的人不止一个,为什么皇上宁可相信一个贪官,也不愿相信身边的忠臣呢?也许是因为皇上被他的甜言蜜语所蒙蔽;也许是和坤掩人耳目、不断变化的花招;也许……

我愤慨地做着各种推测,但是我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难道和坤从一开始就有那么大的野心吗?不是。在朝廷这个利弊分明的环境中,清官常常受苦受难,而贪官却能凌驾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便十分容易被诱惑,而和坤就是在白花花的银子中越陷越深的吧。贪官,是摧毁国家的头号“原子弹”,一个集体中,如果冒出一个小和坤,这个集体的后果就不堪设想。每当我看到“贪官”这两个字,我就总会联想到我们班的班长。

我们的班长大多数都是“老好人”,办事看关系,你跟他要好,他就帮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要跟他关系不好,他就处处抓你的“小辩子”。虽然我对这些作法有看法,但有时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掩面而思,不禁想到:“贪字就象毒品,会使人越陷越深。只有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才能真正为祖国效劳”。所以,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不能忘记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通过收看《百家讲坛》,使我明白了许多,了解了许多,知道了许多……

而今天我所受到的启迪,可能使我终身受益。


百家讲坛(3)

五、国难当头

 在上期节目中,康震老师介绍了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之后,在感情上发生了波折,那么,这种波折会不会导致两个人感情的彻底破裂?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子嗣的李清照会不会因此而失去赵明诚呢?与此同时,一件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故,正在悄悄向他们逼近,这又会是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件事情将会如何影响和改变他们的生活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精彩解读传奇女词人李清照一段跌宕起伏、背井离乡的艰难岁月,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五集《国难当头》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康震:

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结合,我们再三讲过,他们是属于志同而且道和,他们爱情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趣味、共同的爱好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他们之间的感情发生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足以使他们的婚姻产生破裂。

 通过一个小的例子,我们就能知道:在莱州担任三年知州之后,宋代的官制有规定,你在一个地方担任地方长官三年期满,就要给你调换另外一个地方。那么赵明诚就到淄州担任知州,淄州就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附近。赵明诚做淄州的知州,他一方面关心政务,但最主要的精力和目光,就是投放在淄州境内有没有什么比较珍稀的文物、金石、字画,还真给他访着了,在淄州境内有一个村子叫邢家村,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邢,其中有一户人家叫邢有嘉。赵明诚就去拜访他们家,他们家人非常热情,就把他们家家藏的一套字拿出来让他品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手书的佛教的经典著作《楞严经》,这个是非常珍贵的,真迹。赵明诚拿到这个以后啊,骑上马狂奔回家.

 为什么狂奔回家呀?有两个原因:第一,白居易是唐代数一数二的大诗人,又是非常有名的佛教信徒,香山居士。同时白居易也是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非常景仰的一位士人。那你现在看到他写了好多小幅的,折在一起成为一套,突然看到他写的、手书的佛经,他狂喜不已,马上拿回家里要细细地看,这是第一,他很着急,打马回家。第二呢,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你看到一本好书,看到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一部电影,或者一首乐曲,你总是希望能够和你最亲近的、最亲密的或者最亲爱的人在一起分享,一起来欣赏。在这个分享的过程当中,你会获得一种很大的快乐,所以他打马回家也是要赶紧回去跟他的夫人李清照一同来欣赏这幅很名贵的手书的真迹,他这个心情很迫切。我们现在在街上买个什么好东西,是不是马上打个的回家跟自己的夫人一同欣赏,估计可能没有这么迫切。


百家讲坛(4)

寒假,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容,并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我艰难的看完了苏轼的十集一开始不以为然的,可到后来听《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热血沸腾,再到《江城子-记梦》时,感于苏东坡先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言简意深。全篇看下来,让我觉得这位古人为世界创造了许多历史。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个时代的苏轼善于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论国策,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读到他的许多作品,并在文字的带领下回到那个时代体会他的心静与喜怒哀乐。反观如今,我们真的没太多机会写作了。其实写作,一在记录,二在思考。更何况苏轼可以一直保持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生活并抒发自我情感,只这个境界就是足以贯穿千古。无外乎欧阳修曾说,千年之前没有出现过苏轼这样的才华超群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后,还能否出现第二个苏轼。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正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都做到了。


百家讲坛(5)

今天中午,我照常开起了电视看百家讲坛,今天讲的是“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外销瓷的神话”。一看见“外销瓷的神话”这个题目,我的心中就升起了两个疑问:外销瓷是什么?它创下了什么神话?

原来,在清朝时期,海禁大开,许多外国商船来到中国,用钱来买我们的瓷器,所以就有一种专门供外国人的瓷器——外销瓷。外销瓷的样式有三种:中国风格、中国式样、外国图案;中国风格、外国式样、外国图案;外国风格、外国式样、外国图案。我心中的第一个疑问已经被解开了。

外销瓷因为有这么多的式样,所以来买的外国人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清朝共出口了一亿多件瓷器,因此人们说外销瓷创下了神话。

通过这一讲,我懂得了很多知识。


百家讲坛(6)

在《李清照之国难当头》这一集里,金国的兵队已经打到了李清照所在的国家,还打到了他们的首都,像现在的北京一样重要。

那样的话,李清照和她丈夫收藏的文物、字画该怎么办呢?后来李清照把体积大、不重要的文物排除掉,剩下的还能装载几车呢?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还能装上十五车。可是青州还有一大批文物,后来青州兵变,李清照还是抢出一些最珍贵的文物。而在去江宁的路上又几次被抢,李清照还是来到了江宁。

在这危难之时,李清照写出了《临江仙》,表达了金人铁蹄踏碎了她平静的生活,让她感到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


百家讲坛(7)

上个月听说学校要开百家讲坛,我特别兴奋,因为又可以听到精彩的讲座了。终于盼到了这周星期五,我早早来到教室,心里充满了期待:不知道这回又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呢?

这次百家讲坛有四节课。第一节课的内容“云南风情”是魏新月爸爸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全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云南省就有五十二个,真是太厉害了!云南还有很多美丽的天然湖泊以及自然奇观——虽然我夏天才去过昆明,但是现在忍不住又想再去一次了。第二节课的内容是“小小摄影家”王玮杰叔叔讲怎么照相、使用镜头。下次我去旅游或者学校搞活动时,我一定要带上照相机,拍几张精彩的照片。第三节课的内容是陆葆芊阿姨讲的“学会自我保护”她讲了如何防止发生意外和受伤的急救知识。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我就知道怎样保护自己,还能帮助别人。第四节课的内容是钱茵爸爸介绍的“新能源”原来风能和太阳能都是新的能源,而且使用新能源还可以保护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这四节课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四节课,因为自然界千变万化,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今天我过得很开心,因为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我希望下次百家讲坛能有更多丰富有趣的内容。

三年级:冯禹尧


百家讲坛(8)

读“百家讲坛《大话西游》”有感

在中国,凡具有初等以上文化之人,无不知有所谓“四大名著”之说。在这四大名著之中,也就是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假如有人被问到最喜欢的是哪一部作品,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要被问到最早接触的是哪一部作品的话,答案就可能相当一致了,那基本上就是《西游记》。原因很简单,《三国演义》笔下的杀伐征战,《水浒传》笔下的江湖恩怨,《红楼梦》笔下的情感纠葛,都需要更加成熟的心智才能理解和体会。但《西游记》不同,这个世界光怪陆离而又异常简单,像极了孩子们在其中驰骋遨游的童话世界。自从问世以来,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直到现在,每年寒暑假,仍然是最热播的连续剧之一。

但与此同时,《西游记》又是四大名著中最费人评说的一部著作。古往今来,还从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像他那样被赋予如此丰富而又充满矛盾的内涵。佛教徒说他是一部教人成佛的书,道教徒说它是一部教人修道的书,儒家信徒说他是一部教人成圣贤的书,后世又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说法。现如今,持各种观点的研究者,都有许多人如汉儒解经一般,禅精竭虑地在其中挖掘所谓的“微言大义”,而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似乎也总能乘兴而归,满意而回。

《西游记》还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到来之前,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假如要勾画出一幅“世界地图”的话,许多人心中的世界大地说来一定是这个样子的:地上是人王的世界,地下是阎王的领地,天上有玉帝,四海有龙王,西方有佛祖,海外有仙山,还有许多洞天福地,栖息着一班菩萨三贤。这些人掌管着整个世界,彼此相安,共同维持着这个世界的运转。那么,这个“世界地图”的构成是谁提供给中国民众的呢?根据许多学者的考证,这要就是《西游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西游记》是建立起中国下层百姓“世界观”的一部奠基之作。

师徒四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其中的单个成员可能并不完美,他们有种种优点,同时也有种种缺陷。但只要这个团队有共同的目标,有足够的包容性,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就有可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一旦整个团队的大愿望实现了,个体小愿景也就得到了实现。

在《西游记》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出发,到西天取经成功,总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正可以说是对这段话的最生动的注脚。

当然,你可以做出你自己的注解。只要你不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而是有所希冀、有所追求的人,那么你的心头就都一座“灵山”,而你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一部活“西游”。由梦想与磨难交织成的每一首乐章,在细节处都会有所不同。


百家讲坛(9)

每天中午12点40分,我都很习惯打开电视看百家讲坛。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带给我许多乐趣,增添知识。百家讲坛的教授们会告诉我许多历史知识,让我知道了拿破仑一手用霸道征服欧洲,一手用王道改变世界。知道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因此,我了解了许多的历史人物,比如:秦始皇,丞相李斯,纳兰性德,乾隆,康熙皇帝,慈禧太后,班固,司马迁,隋炀帝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立群教授讲的秦始皇的故事。王立群教授说,秦始皇其实是个“暴君”而不是“昏君”。他还讲述了发生在秦始皇时代的历史事件焚书坑儒。我觉得秦始皇做“焚书坑儒”的事件太暴力了。但是,我对他有个比较好的印象就是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讲拿破仑的最后一集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拿破仑被囚禁而死。但是,看到下集预告的时候,我的好奇心又起了,因为下次要讲的居然是清东陵密码。我就想慈禧太后的陵墓是怎样的呢?我就满怀希望的等待明天的到来。

我会一直看百家讲坛,直到变成年迈的老太婆的。

二年级:潘姝杰


百家讲坛(10)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百家讲坛(11)

午休吃饭的时候,赶上央视正在放《百家讲坛》。

一位中南大学的男老师正在讲春天的诗词。

打开电视的时候,正好碰到他讲到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李清照的诗词很有名,于是我便听了会老师的解析。

老师从诗词讲到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感情生活,以及暮年写这首诗词时有些惆怅的心情。

我对这首诗词不熟,问了万能的度娘,这才得知它的全貌。诗词很美,我还特地默诵下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很喜欢第一句的风住,尘香,简单二字却道出意境,李清照写这首诗词时心情惆怅,我默诵多遍,不自觉间,心情竟是也莫名低落起来。

好诗词真的很有感染力,受这次央视诗词大会影响,我越发觉得自己应该多学点诗词,感受我们文化的魅力,虽然记性不大好,背诵过总会忘记,但是被诗词浸过的心灵,总归不同。

多学些古诗词,陶冶下自己的灵魂。


百家讲坛(12)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异常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终一只羊就好了。最终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我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教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忙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仅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终的羊一样,仅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必须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给予必须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百家讲坛(13)

记得去年暑假观看过一部电视剧《穆桂英挂帅》,令我对貌美如花而且能文能武的穆桂英佩服不已,同时也对杨家将第一代杨业的夫人佘太君等杨门女将心生敬畏,这令我对历史上“巾帼不让须眉”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剧中说,北宋年间,宋辽征战,杨家将奉旨统领宋军保家卫国。穆桂英乃北汉名将穆羽之女,嫁给杨家将第三代杨宗保后亲自跟随杨家众将到边关御辽,在几经周折下夺得帅印,带领宋军击退辽军,取得胜利。

但在此次观看了《百家讲坛》后,令我重新了解了杨家将。首先,正史之中并没有记载杨业的夫人是何人,但一些文人便认为佘太君的原型是宋将折德扆的女儿,“折姓”音同“佘姓”,或许“佘太君”就是由这位折德扆的女儿转变而来。再说穆桂英,剧中说她嫁给杨家将第三代杨宗保,并生下儿子杨文广。但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杨宗保”这个人,而杨家将第三代也不是别人,就是杨文广。原来由于杨文广和他父亲杨六郎(杨延昭)的年龄相差将近50岁,所以文人们便在其中间添进了一个“杨宗保”。那既然没有“杨宗保”这个人,又是否有“穆桂英”这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呢?如果有,她又是否嫁给了杨家将第三代杨文广呢?正史之中,杨文广的夫人也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杨文广有一个堂兄叫“杨琪”,他倒有一个夫人“穆容氏”。但当今我们熟知的“慕容氏”是一个复姓,此“慕”非彼“穆”,或许,穆桂英的原型便是她。最后,历史上有没有杨门女将呢?记得1998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做《穆桂英十二寡妇征西》,讲坛中给我们分析了,杨业有几个儿子,都不是同时战死的,即使把杨家所有的媳妇加起来,也没有十二个,所以即便我们再怎么凑也凑不成十二个寡妇。

记得讲坛中的讲者说过:“民间叙事,演义传说,只要我们深入、细细地推敲、琢磨,好多东西都经不起仔细地研问。”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平时看的许多历史小说,都以为自己懂得许多历史,历史课上也不怎么听,直至考试落败,才肯认真去学。现在才发现自己懂的不过是那么一点皮毛,和正史根本擦不着边,只有了解正史,才是真正的本事。现在许多古装剧都篡改了历史,里面出现了许多历史上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画面,所以单看电视剧就想了解历史绝对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女生能好好努力,说不定能把穆桂英“巾帼英雄”这个形象变为现实。


百家讲坛(14)

喜欢鲁智深,不仅因为他是个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正直,坦率,义气,侠肝义胆。让人感觉最深刻或许还是他的圆寂。他虽然一生的经历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充满着残酷的斗争,使他一腔正义的热血一直都在他的心头燃烧,沸腾。他厌恶他所存在的社会,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社会。于是他反抗,采取了进攻的态度。他上梁山,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疾恶如仇。真是英雄所为。他荡气回肠的一生却有着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尘埃在纷乱、悲哀、被压迫的社会飘荡。这样的他应该是真正“逍遥自在”的吧。好个“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真真正正地唤他一声长老了吧。

侠肝义胆是英雄,勇于斗争是英雄。上天创造了鲁达,而社会造就了英雄的鲁智深。


百家讲坛(15)

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伤者三友。益者是友直,友凉,友多闻;另外一种是友便僻,友善柔,友便宜这种人更可怕。    朋友就像一本书,你要走进他、她的内心。我们要交平和、谦逊的、团结的人。  我们以后一定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