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切题(优质3篇)
淡笑看过尘世
2023-05-31 08:33:28
中考
话题

作文切题(1)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充满意境的写景作文,写景作文就是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那么写景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景作文第一讲、切题紧扣特征,欢迎阅读与收藏。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从而产生把这美景记叙下来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文章。写景的文章,大方向上得把握两要:

一、要围绕中心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没这个必要。应该首先确定文章的中心,再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有了中心,写景才有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后,还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定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为什么我们欣赏《济南的冬天》,会如此叹服老舍先生妙笔生花呢?就因为自始至终,为抒发赞美之情,先生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所写的景特点突出,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先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首段即写出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其“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围绕中心,全文自然推进,而中心突出;也恰恰是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景,才写出了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处。

二、要紧扣特征

写景文的写作对象是景物,应将景物的特点描写出来,需要抓住被写作对象的特征。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花,牡丹艳丽多姿,荷花亭亭玉立,腊梅清香四溢;比如水,大海汹涌澎湃,湖泊水平如镜,小溪潺潺涓涓。怎样才能写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景物的特征呢?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因为所谓特征,乃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而抓特征,本是各种作文中都相当重视的一个问题。写景与描写人物一样,也要使之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以区别于其它相类似的景物。

欧阳修《醉翁亭记》以景色描写而出名,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例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林、岩、晨气、暮霭,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目。又如写四季景物,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而这些都是欧阳修观察的结果。假如一个人从未见过某种景观,那么要他写出景色的千变万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那么,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要注意观察景物的颜色和姿态。世间万物,四时不同,颜色和姿态也各有变化:山峦春季初青,夏天浓绿,秋时或金黄、或火红,冬季或雪白、或黝黑。月升月落、花开花谢,都有不同的情态。如果能细致观察,就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


作文切题(2)

所谓“切题”有如下两层含义:

其一是能扣住题目限定的范围行文。如这几年的话题作文题,绝大多数均明确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此外还有诸如“只能写记叙文”等文体限定。这是浅层次的切题要求。

其二是能扣住题目的深层含义,切中题旨。这往往要求文章内容能够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比喻义、引申义,关键词语之间的主次从属关系,题目所提供的材料的隐含意义等。这属于深层次的要求,例如20xx年考考辽宁卷的作文题要求以《肩膀》为题,题旨便明显倾向于“肩膀”的比喻义,考场作文要想得到高分,就要做到紧扣题目的深层含义。

(一)准确审题。即对作文中有关材料、关键词、提示语等进行细心的审查分析明确要求。

1.仔细审读作文材料,弄清材料中的暗示或倾向。如20xx年湖北卷满分作文《三生有幸遇上你》即紧扣题目中的关健词“三”字拟题。作文材料中提示道:“这些词语既是社会文化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便是明确告诉考生,随随便便选一个带“三”的词语是行不通的。

2.仔细审读提示语句,明确题材范围。

3.仔细审读关键词语的含义,深入思考题目的命题趋向。例如20xx年北京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关键词是“符号”,指代表了北京的文化待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可见这个命题涉及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范畴。

4.仔细审读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明确主次从属因果逻辑。例如20xx年江苏卷以“人与路”为题,就应该审读出“人”与“路”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立意就能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哲理层面上来了。

5.仔细审读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有多大的施展空间。

(二)精妙表述。准确地确定文章的主题后,应当用一个观点鲜明的主题句表述出来,没有必要跟阅卷老师捉迷藏,玩深沉。

(三)及时补救。考场作文完成的时间紧,不可能慢条斯理地打好草稿再誊写,所以出现偏题、跑题在所难免。因此一方面自己要加强防范意识,写完一段文字后就回头审查本段内容是否扣题,是否偏离了预先设定的思路。如果发现了离题的内容,就要迅速截住,使之回到中心内容上去。如果发现已经跑题,只有尽量将能体现主旨的语句不断反复穿插到作文的适当位置,把偏了跑了的题意尽量往回拉,从而深化扣题感,淡化跑题感,减少失分的可能性。

考场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考生在作文时要顺应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扣住题旨关键,严格按要求作文,才能使自己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的困惑,取得理想的作文成绩。


作文切题(3)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当家题型,2004 年我省除绍兴市外,中考作文均为话题作文,其实绍兴卷也可视为变式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主选材、自主定体,“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与一般命题作文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主体的自主性和写作的自由度提升了。一般地,话题的辐射面比较宽泛,且门槛低了,限制少了,因此,话题对题材的适应性往往是广谱的。于是,有的同学戏言:“话题作文是个框,什么都可往里装”,以为话题作文可以无所顾忌,信马由缰了,这就有失偏颇了。其实,话题作文仅是作文命题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它必然存在着某些限制。况且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所给的话题断不会像神话中的“乾坤袋”,不分巨细良莠,能容纳所有的题材,为宿构复制之作开绿灯。从近几年的中考应试作文来看,话题作文虽“好写”,但难以“写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跑(偏)题者并不鲜见。

评价一篇话题作文的优劣,其最基本的标准仍是切题与否,这里的“切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切合题围,不跑题,所写的内容能入围话题的涵盖之中;二是切中题旨,不偏题,所写的内容能正中命题意图。话题作文跑题的原因不一而足,概之有四:一是刻意求新,有的因引申过度而离径叛道,结果“新”出了一个畸形怪胎;二是盲目搬套,穿新鞋走老路,死搬硬套宿构的预制品,结果李戴张冠;三是曲解题意,或信缩外延,如把“心灵的距离”(杭州市卷)视为“距离”,把“我们年少,我们需要”(长沙市卷)视为“需要”,这样话题的内涵一扩大,易造成乌占雀巢之弊;或不分仲伯,见了骆驼就以为马肿背,如把话题“诚信”误解为“诚实”或“守信”,把“战胜自我”误解为“挑战自我”,导致了题文相悖。第四是忽视点题,造成结构松散,文不严题。

文章不切题,犹如医生不能对症下药一般,又怎么能得高分呢?那么,怎样防止话题作文跑题偏题呢?清代文艺评论家李渔说,写文章只有“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这“袖手”的功夫其实就是审题、构思。要使文章切题关键还是要审好题。

首先要领悟命题意图,投其所好。一个话题每每渗透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这种“意图”也正是命题的灵魂所系,作文时,摸清这种“意图”是至关重要的。中考的一些话题音在弦外,作文时就不能依葫芦画瓢,浅尝辄止。例如,成都市郸县卷的话题“修补”,一些考生会望文生义,拘泥于有形物体的修补,如修路、修桌椅、补书包等,而不作深层探究,去揣摩命题意图,忽略了思想、心灵等无形的因素。再如哈尔滨卷的话题“门”,不少同学锁定在本义上做文章,写家门、校门、店门、球门等,而不在其引申义、象征义上寻找切人口,文章自然就显得老土了。其实命题的意图决不囿于此,而是应从“门”的形态、功用上揭示其神似之喻,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成功之门、幸福之门??如是话题颇为多见,诸如“绿叶”、“路”、“阳光”、“播种”、“考场”等,在审题时,一定要据实探虚,深挖内涵,做到文章与命题的意图吻合。

其次要抓住话题关键,有的放矢。从2004 年中考卷来看,值得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正趋于多样性和指向性。所谓多样性,就是往年一统天下的“提示+话题+要求”的“三合一”命题形式已有突破,较多的是在“提示”前加“材料”的“四联单”。另外还有一些新款问世,如湖北宜昌市卷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两组词语中自提一个有关“文化”的话题,然后作文;青岛市卷出现一个材料多个话题的形式;北京市朝阳区卷则是“赤膊话题”,既无材料,又无提示语,仅有“不少于600 字”的要求。由于命题多样性,审题分量在加重。其实,话题的开放度总是有限的,它对题材的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指向性(倾向性),这种“指向”或蕴藉于话题中,或寄寓在材料(提示)里。因此,审题时要注意筛选关键信息。审“话题”时要留意捕捉“题眼”,例如杭州市卷的“心灵的距离”,它迥异于地理上的“距离”,作文时必须紧扣题眼“心灵”一词,选取地理上零距离而心灵相左的题材始为上策。再如广州市的“我也是富翁”,关键是一个“也”字,其间存在着一个与钱财“等价”的关系,这说明“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即拥有大量钱财的“富翁”,这样自然令人联想到年轻、健康、友情、智慧......可见,“题眼”往往是话题中表修饰限定的成分。审“材料”或“提示”时,要抓住关键问题,如宁波市卷的话题“小”,可以从“材料”中得到启示,作文时不能就“小”写“小”,而应揭示“小”与“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小”见“大”。又如杭州市卷“心灵的距离”,其“关键”却寓于提示语“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心灵桥梁”一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