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艾草(汇编4篇)
月下小溪
2024-02-11 03:27:41
六年级
其它

端午艾草(1)

学校放假后,我即一心一意等候着端午的到来。

刚入夏,外面就成了花花世界,粉的黄的,在一簇一簇的绿下盈盈的抖动着,远处有树有草,绿色便高低不一的分布在我的面前,俯仰生姿,嬉闹一团。

也有阳光悠悠然的游离在街道上,像小鱼跳,于是空气也有了生气,被雕成一朵朵醉风的花.

我看的心迷了,不顾嗓子疼痛得难耐,速跑着下楼。

但也就刚一转角的空当,一种浓郁的清香便迎面扑来,我翕动着鼻翼,悉心的想辨出这气味究竟来自哪处名草香花,竟如此勾人。

旁边老人告诉我,这是艾草啊。

是吗,这便是艾草?最初相识它,还是某年从小店里买来的速冻粽子,从冰柜中拿出冰凉凉硬邦邦的,深绿的叶子谨慎地护着里面的糯米。外面有细细的腰带束着它圆滑的躯体,像是古代女子的装束,拘谨而温馨。

老人看我望着出神,便笑着塞给我一把艾草,深绿色的,很像当年母亲在锅里蒸的那只,微微的洇出汗后,支着脑袋在锅盖上闻了又闻,是比楼上的那只黑猫还要馋嘴的。

老人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垂涎,骄傲的仰起头,告诉我说:“这草,我年轻时种了很多呢。它的脾气倔,好地方不长,携一家老小到我地里定居,一住便好些年,就连当时牙牙学语的孩子现都要娶妻生子了。”老人笑着,眼里有簇绿莹莹的水波荡漾,那些仿佛隔着烟雨的旧事也被这艾草的香唤的清晰极了。

我望着眼前被繁花萦绕的天地,指指艾草,又问老人“艾草会开花吗?”

他笑,“怎么不会,以前就见过,娇小的一点,是很难发现的。人不是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嘛。其实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啊。”

我一愣,是啊,每一棵草都有着花的绚烂的。花期一到,原也可以这样独霸世界的。只是,我们等得到吗?

老人望望天,现世安稳的样子。我也想着,不知这艾草回家如何吃,包粽子吗?我早就不爱了那黏甜的感觉。恍然的,他一惊,“呀,竟忘记了,楼上那家要我的艾草包粽呢。”说罢,急匆匆的拾着散了一地的艾草,径自走了。

我亦走开,让艾草的清香在我手心的汗中氤氲清新。天很明媚的样子,太阳像一枚熟透的红果高高的挂在天边。

回到家时,竟看见门上插了艾草,底下是老人留的便条,竟是端正的小楷字迹,我看得有些恍然。

“丫头,依祖宗的话,艾草足辟邪呢。”

看罢便感动了。当下的节日是越过越淡,北方的端午就更是索然。但也许我们缺少的只是这两把曾经握在手心里的艾草的清香,好让这节日刹那温暖起来。

也就隐约间,似有来自厨房的粽香,袅袅娜娜的吹进我的心房。


端午艾草(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端午节的到来。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初四晚上,妈妈忙着给我们编“端午索”只见妈妈拿两根五彩线放在腿上,朝下一搓,然后提起来,两股线像有魔力一般,滴溜溜一转,神奇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麻花似的五彩斑斓的花索。我和妹妹早就等不及了,见妈妈编好一个就去抢,抢到后戴在手腕上,左看右看,觉得既漂亮又神气。抢不到的只好提高警惕,等待下次。淘气的妹妹把两腕上戴得满满的,跟我比试一番,又去炫耀别的小伙伴。据说端午节戴“索”可以辟邪祈福,妈妈每年都要精心地准备、搓编,但我们只是觉得很新奇。

初五清晨,东方的天边刚露出一抹鱼肚白,晨雾像轻纱一般披在山头,我和伙伴们就相约上天柱山挽艾草。大人们说,端午的艾会给家人带来好运,还可以辟邪气、驱蚊虫,治疗好多疾病。山脚下密密麻麻全是人,老的,小的,大家都是要上山去挽端午艾。走到半山腰,往下看,爬山的队伍就像一条蠕动的五彩长龙,望不见头,也望不到尾。大家欢快的说笑,惊醒了朦胧的大山小壑,鸟鸣声,流水声,分明就是天柱山热情的欢迎。

看着已经有人抱了一大把艾下山,我们心里就急了,赶忙四下里搜寻艾草。我专走人少的地方,鞋子、裤腿早就被露水打湿了,也没有发觉。凉爽的晨风轻轻地吹着,美丽的鸟儿百转千回,盛开的野花仰着一张张笑脸。但我顾不上欣赏这些,只是飞速地搜索我的爱物。忽然,眼前一亮,终于发现一簇灰朦朦高耸的艾草!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嫩嫩的叶子上挂着几滴晨露,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光芒。我兴奋极了,弯腰拔了起来。

太阳渐渐升高了,灿烂的阳光给天柱山染上一层金色。站在山顶俯瞰全城,在五彩云霞映衬下,鳞次栉比红顶白墙的楼房显得格外美丽祥和;蜿蜒的汾河水,就好像一条晶莹的玉带。下山时,伙伴们一人拿了一大把艾,不约而同的都在耳鬓别了一片艾叶,有的甚至双耳都别上了整根的艾草。大家相互比着多少、长短,欢声笑语回荡在郁郁葱葱的山谷中。

回到家,我拣了几根艾挂在了门上,剩余的晾在窗台上。我又精心挑选了几片特别的艾叶夹在书里,心中默默地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然后又拿些艾草送给了院里的爷爷和奶奶,希望他们在一年当中能够幸福健康。

当我忙完这些的时候,妈妈蒸的糯米粥的甜香味也悠悠地弥漫开来,和着艾草的清香,和着人们的欢笑,在阳光下、在五月的大地上酝酿。


端午艾草(3)

唐朝末年,战乱连连,冤魂无数,人心惶惶,到处都是逃难的人。

一天黄巢见到一位大嫂手携着一个小孩子,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心怀好奇,便问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手上携的又是何人?”大嫂流着泪答道:“背上大点是我小叔子,手中所携小点是我亲生儿子。”黄巢听后不解又问道:“这到底为何,你为什么这样呀?”大嫂又答道:“小叔子虽然比我儿子年纪大,但我公婆已逃散,年老体弱生死未卜,无再生育能力,我年纪轻,就是把儿子丢了,以后还会生育,小叔子如被黄巢杀了就断了一门香火。”

黄巢一听,面红耳赤,自觉惭愧,心想:一个妇道人家尚能这样孝顺并懂得做人道理。我何不顺水推舟,卖个人情,饶了她们吧。便对大嫂说:“大嫂,难得你有这般好心,为避杀身之祸,你可在端午节那天在门首上挂菖蒲、艾叶作标记,自会有用的。”

别了黄巢,大嫂携儿背叔回到自己村上,并沿路将此话告知众乡邻。一夜之间传遍江南一带,尤其是台州地界最为盛行。端午节那天,黄巢指挥大军杀奔江南而来,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菖蒲剑、艾叶,无法下手,如杀下去,又恐错杀大嫂一家,有失诺言。故而,令手下兵将绕道而过,不可扰乱台州百姓。

所以每逢端午节台州各地百姓每家每户都在门上挂菖蒲插艾叶,成为当地习俗。并且有诗为证。艾叶为旗招百福,菖蒲似剑祛千邪。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从河南一直传到各地,几乎传遍整个中国。

2、孝子与艾草的故事

从前有个孝子,这天和他老娘去赶集,老娘走着走着就走不动,孝子弯下腰背着老娘就走,这情景被路过的一士匪看见了,士匪很感动。因为端午节这天士匪们要下山抢劫,土匪不想伤了这个孝子,于是土匪告诉孝子,端午这天在门上插艾蒿可保平安。孝子回去后就告诉全村的人,让他们端午节这天在门上插上艾蒿可保平安。全村人都照做了。端午节这天,土匪果然来抢劫,出发前土匪头子有命,不许碰门上插艾蒿的人家。当他们来到孝子所在的村庄时,见每户人家门上都插有艾蒿,想起头头的吩咐。所以他们就没有抢那个村庄。从此端午节门上插艾蒿防土匪的事不径而走。到后来虽然已经没有土匪了,但人们还是保留个这个习惯据说可以驱邪。


端午艾草(4)

刚入夏,外面就成了花花世界,粉的黄的,在一簇一簇的绿下盈盈的抖动着,远处有树有草,绿色便高低不一的分布在我的面前,俯仰生姿,嬉闹一团。

也有阳光悠悠然的游离在街道上,像小鱼跳,于是空气也有了生气,被雕成一朵朵醉风的花.

我看的心迷了,不顾嗓子疼痛得难耐,速跑着下楼。

但也就刚一转角的空当,一种浓郁的清香便迎面扑来,我翕动着鼻翼,悉心的想辨出这气味究竟来自哪处名草香花,竟如此勾人。

旁边老人告诉我,这是艾草啊。

是吗,这便是艾草?最初相识它,还是某年从小店里买来的速冻粽子,从冰柜中拿出冰凉凉硬邦邦的,深绿的叶子谨慎地护着里面的糯米。外面有细细的腰带束着它圆滑的躯体,像是古代女子的装束,拘谨而温馨。

老人看我望着出神,便笑着塞给我一把艾草,深绿色的,很像当年母亲在锅里蒸的那只,微微的洇出汗后,支着脑袋在锅盖上闻了又闻,是比楼上的那只黑猫还要馋嘴的。

老人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垂涎,骄傲的仰起头,告诉我说:“这草,我年轻时种了很多呢。它的脾气倔,好地方不长,携一家老小到我地里定居,一住便好些年,就连当时牙牙学语的孩子现都要娶妻生子了。”老人笑着,眼里有簇绿莹莹的水波荡漾,那些仿佛隔着烟雨的旧事也被这艾草的香唤的清晰极了。

我望着眼前被繁花萦绕的天地,指指艾草,又问老人“艾草会开花吗?”

他笑,“怎么不会,以前就见过,娇小的一点,是很难发现的。人不是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嘛。其实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啊。”

我一愣,是啊,每一棵草都有着花的绚烂的。花期一到,原也可以这样独霸世界的。只是,我们等得到吗?

老人望望天,现世安稳的样子。我也想着,不知这艾草回家如何吃,包粽子吗?我早就不爱了那黏甜的感觉。恍然的,他一惊,“呀,竟忘记了,楼上那家要我的艾草包粽呢。”说罢,急匆匆的拾着散了一地的艾草,径自走了。

我亦走开,让艾草的清香在我手心的汗中氤氲清新。天很明媚的样子,太阳像一枚熟透的红果高高的挂在天边。

回到家时,竟看见门上插了艾草,底下是老人留的便条,竟是端正的小楷字迹,我看得有些恍然。

“丫头,依祖宗的话,艾草足辟邪呢。”

看罢便感动了。当下的节日是越过越淡,北方的端午就更是索然。但也许我们缺少的只是这两把曾经握在手心里的艾草的清香,好让这节日刹那温暖起来。

也就隐约间,似有来自厨房的粽香,袅袅娜娜的吹进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