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专题(精编4篇)
缘分天注定
2023-11-13 03:28:59
其它
其它

训练专题(1)

正是树立正确时间概念的时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时分秒》的应用题专题训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起始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

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起始时刻

一. 求起始时刻

1、早训练上午8:05结束,训练40分钟,早训练是从( )开始的。

2、妈妈8:00上班,路上要花25分钟,她至少应在( )从家里出发。

3、今天的0时也是昨天的(  )时,也可以说是昨天夜里的(   )时。

二. 求结束时刻

1、一艘轮船晚上10:50从上海出发,行了1小时20分,轮船( )时到达目的地。

2、一节课40分钟,从上午9:50开始上课,( )结束 。

小明早上7:05分从家里出发,路上需花15分钟,他( )能到学校

3、一场赛从19:30开始,进行了155分钟。结束的时间是( )

4、小红的学校8:15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1)第二节课( )下课;

(2)9:10分小明在( )【上课/休息】

5、一列火车11:25发车,路上行驶了4小时45分,到达时刻是 ( )

6、小明上写字课,从下午2点开始,40分钟一节课,应该在(   )下课。

7、一节课40分钟,第一节从8时50分开始上课,课间休息10分钟,第三节课几点下课( )

三. 求经过时间

1、刷牙需要5分钟,烧水需要10分钟,完成这些最少需要的时间是( )

2、妈妈早上7:30上班,中午12:00~1:30午餐和午休,下午5:00下班。妈妈一天共工作( )小时。

3、一辆汽车9:10从无锡开往南京,11:30到达,途中行驶了( )。

4、李明每天上午7:50到校,11:30离校;下午2:00到校,下午4:40放学。李明一天在校的时间是( )小时( )分。

5、一列火车20点30分从甲站出发,次日12点30分到达乙城,火车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

6、王军晚上9是睡觉,次日6点起床,他睡了多长时间( )。

7、王达晚上7时20分到8时40分做作业,他做了多长时间( )。

三年级 “时分秒”的应用题(二)

一.求经过的时间

例如:

14:00—晚上8:00经过(6 )时

计算:8+12-14=6(时)。或 8:00+12:00-14:00=6(时)。

下午4:00—21:00经过(5 )时

计算:21-(4+12)=5(时)。或 21:00-(4:00+12:00)=5(时)。

1时---8时经过( )时

计算

1:00---8:00经过( )时

计算

凌晨1:00—早晨8:00经过( )时

计算

9时—下午6时经过( )时

计算

10时—17时经过( )时

计算

上午9:00—下午6:00经过( )时

计算

上午9:00—18:00经过( )时

计算

5时—11时经过( )时

计算

3:00—13:00经过( )时

计算

14时—晚上8时经过( )时

计算

凌晨5时—下午6时经过( )时

计算

3:25—下午1:10经过( )时( )分

计算

上午10时15分—12时5分经过( )时( )分

计算

6时45分—12时35分经过( )时( )分

计算

8:50—晚上8:15经过( )时( )分

计算

下午6:55—22:35经过( )时( )分

计算

12时45分—0时经过( )时( )分

计算

0时25分—下午1时10分经过( )时( )分

计算

21:55—0:20经过( )时( )分

计算

下午4:00再过3时是( )时

计算

上午11:00再过3时是( )时

计算

晚上12时再过2时是( )时

计算

上午11:00再过3时是下午( )时

计算

晚上12:00再过2时是凌晨( )时

计算

10:45再过3时45分是( )时( )分

计算

10:45再过3时45分是下午( )时( )分

计算

上午11:时35分再过8时55分是( )时( )分

计算

上午11:35再过8时55分是晚上( )时( )分

计算

下午4时45分再过6时25分是( )时( )分

计算

下午4:45再过6时25分是晚上( )时( )分

计算

晚上9时—次日8时经过( )时

计算

21:00—次日8:00经过( )时

计算

凌晨3时—下午3时经过( )时

计算

3:00—14:00经过( )

计算

晚上20:00—0:00经过( )时

计算

5:00—0:00经过( )时

计算

早上5时15分—下午5时05分经过( )时( )分

计算

5:15—17:05经过( )时( )分

计算

上午10时45分再过3时35分是( )时( )分

计算

10:45再过3时35分是下午( )时( )分

计算

深夜12时再过2时55分是( )时( )分

计算

0:00再过2时55分是凌晨( )时( )分

计算

凌晨0时55分再过12时55分是( )时( )分

计算

0:55再过12时55分是下午( )时( )分

计算

下午6:35再过3时50分是晚上( )时( )分

计算

下午6:35再过3时50分是( )时( )分

计算

上午10:35再过4时45分是( )时( )分

计算

上午10:35再过4时45分是下午( )时( )分

计算

晚上10:25—次日8:05经过( )时( )分

计算

22:25—次日8:05经过( )时( )分

计算

早上6时45分—上午11时15分经过( )时( )分

计算

6:45—11:15经过( )时( )分

计算

上午9时25分—下午2时5分经过( )时( )分

计算

9:25—14:05经过( )时( )分

计算

下午4时55分—晚上8时20分经过( )时( )分

计算

16:55—20:20经过( )时( )分

计算

6:35—21:30经过( )时( )分

计算

16:35—0:00经过( )时( )分

计算

1时—0时经过( )时

计算

12:25—13:00经过( )时( )分

计算

3时5分—0时经过( )时( )分

计算

4时—0时经过( )时

计算

晚上9时35分—0时经过( )时( )分

计算

21:35—0:00经过( )时( )分

计算

3时10分—12时经过( )时( )分

计算

5时—0时经过( )时

计算

晚上8时35分—24时经过( )时( )分

计算

20:35—0:30经过( )时( )分

计算

7时—23时经过( )时

计算

三年级 “时分秒”的应用题(三)

1、我们早上8:05开始上第一节课,8:45下课,这节课上了多长时间?

2、叔叔早上8时上班,中午11时30分下班午休,下午1时上班,4时下班回家,他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3、妈妈早上8:20出发去外婆家,中午12:40到达。中途经过了多长时间?

4、周日早上小明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是6:50到8:20,他每天早上一共锻炼了多长时间?

5、一辆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上午9时从甲地 开出,下午4:00到达乙地,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厦门开往某地的火车,今天上午8时开出,第二天下午1:00到达。路上 经过了多少时间?

7、小军早上7:20从家出发上学,小红早上7;45出发上学,都是8:15到达,他们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8、甲运动员跑400米要57秒,乙运动员跑400米要1分3秒,谁跑得快?快多少?

9、某病人需要每隔30分钟量一次体温,从9:00开始到11:00要量几次体温?把量的时间列出来。

10、 怪兽每隔15分钟大叫一声,从9:00开始到11:00要叫几声?把叫的时间列出来。


训练专题(2)

【知能解读】[中考名题一]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名师指路]这是一个标准的命题作文。看"走进""拥抱""关注"等词,知道应该是以写"事"为主,注意题目中的那个"也"字,它告诉我们选材范围最好定在"课堂"之外。

可以描绘一次失败的经历。例如"我"曾经认为只有校园内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直到经受了一次挫折和失败后才认识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也是课堂。也可以描述一回成功的体验。虽然"我"平时没有意识到"我"所关注的对象的特殊之处,忽然有一天发现从中受到了教益和启迪,于是明白了许多。还可以客观地描述一种状态。例如从自然、书籍、网络或者同学的交往中得到了许多,意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并且认真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述"我"对"课堂"的理解。

[中考名题二]题目:风雨中,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体不限;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名师指路]这是一道典范的填空型半命题作文。"风雨中"限定了故事发生的大环境,也暗示了作文应该表现的主题:要想成功,无不先经过风雨的洗礼,世间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

"风雨"环境的设定,可以在自然环境之外,更有像下面的诸多情况:你很想迈进文学的殿堂,但是几经奋斗总不能如意;你无私地关怀着朋友,到头来他(她)却离你而去;你希望得到老师的笑脸,但老师总不能走进你的生活……这些生活的风风雨雨,更需要我们笑着面对人生,面对失败和悲伤,用自信、自强扬起生命的风帆。

奠定了这样的感情基调之后,在补充题目和作文内容的选择上,还要尽量摆脱一些相对集中的话题,如一般同学可能考虑风雨中"找到友情",你不妨构思风雨中"失去了朋友",让内容更新颖一些。如果能够将自然界的风雨与生活中的"风雨"有机融合,让作文情景交融,效果会更佳。

[中考名题三]一个中国学生到日本一个果园参观,看到每棵收获结束的果树上都留着几个果实,学生很纳闷。农场主人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原来这些果实是给鸟儿留下的。

请以《留下》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文体不限。

[名师指路]一看这道作文题,我们耳边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响起那首熟悉的歌曲:"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我们的审题、选材,不妨就从这首歌曲着手。"留下"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从环保与保护动物的角度入手:生活中,如果我们多留下一片绿地,也许家园就多了一份美丽的春色;如果我们对动物多留下一丝关爱,也许我们会收获一份温馨。我们的思路继续扩展,延伸到社会:我们诚信待人,或许留下的就是美好的赞誉与幸福;谁自私狭隘,或许留下的更多是唾弃和悲哀……

由上面的构思,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主题:生活需要爱心,需要付出,也需要公平。围绕这一主题,选择适当的材料写故事、编童话,作文并不困难。

[中考名题四]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事的成就,或者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踏实苦干,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

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名师指路]这是典型的话题作文,不过既然是写"经历、体验"等,当然以写事言理型的作文为佳。我们不妨采用添加法缩小和明确"靠"这个话题的选材范围。

正面立意,可以写同学、师生之间的一次成功的合作,或者同学、老师、父母给予"我"的帮助,让"我"感觉到了人间的真情可以依靠。也可以写"我"某次艰辛成功的历程,靠信念、意志终于成功。反面立意,不妨选择不自强不自立的一味依赖依靠导致的一次惨重的教训,让"我"认识到只有靠自己、靠实力,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

本题可写材料及范围均甚为广阔,更要注意有创新意识,靠"新"靠"奇"取胜。

[中考名题五]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种种交往,如师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交往,亲人之间的交往……请以"交往"为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等。

注意:⑴题目自拟,⑵文体自选,⑶不少于500字,⑷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名师指路]本题只限定了写作范围,也属于话题作文的范畴。题目已经提示可以写经历、体验,那么善于叙事的同学不妨就记叙自己在和人们交往过程中的得失悲欢的故事,抒发交往中的真情实感。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班级、学校、家庭、甚至网络,无处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和空间,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搜寻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情、最真实的情感,用积极的笔调,描述出人际关系的一片晴空。注意以情感人,在叙事中洋溢感情,在情感中凸现主题。

结合以下要点努力会让你的作文更加优美:①深刻隽永的立意,②新颖独特的材料,③巧妙别致的构思,④生动传神的细节,⑤诗情画意的环境,⑥丰富多彩的修辞,⑦标新立异的个性。


训练专题(3)

【学习目标】

1.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地叙写故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考点聚焦】

1.根据既定的文题自行确定中心写事。

2.围绕给定的话题或者中心词自拟题目编写故事。

3.依据给出的材料扩写、改写故事。

4.给出开头续写故事或者根据结尾编写前文。

【知识累积】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在行文中还结合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来共同表现一定的思想主题。写好写"事"类的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记叙的要素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作文时要把这些要素尽可能地交代清楚,也可以在自然环境或者人物语言中间接地交代。

2.记叙的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构造、布局,即文章的总体表现形式。结构是文章的"骨骼",写"事"文章的常见结构方式有:①以时间推移为顺序。也就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某件事情。②依照空间的变换来安排。有较大的地域跨动或者游记类文章多有运用。③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一般不止一条线索的记叙文多采用这种形式。④以作者的认识发展为顺序。那种以作者对某事物认识的逐步深化为线索贯穿事实材料的记叙文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3.细节描写

写"事"类文章的细节描写要做到:①注意表现生活的本质,盲目的、只顾表面现象的细节描写只能属于赘笔;②细节必须真实,不是来自生活的编造的细节,常会由于违背生活逻辑而损害全篇;③要用到关键处,滥加运用会淹没描述对象的主要特征;④准确简练,避免随意铺陈,拖沓冗长。

【卓越思维】

告诉读者一个故事,在故事中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人们的喜怒哀乐、社会的价值取向,就是最常见的写"事"作文。写"事"作文重在写"事"神在言"情",也就是用具体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

深入生活获得第一手材料,是将故事写得曲折和生动的必要前提。在已经拥有故事素材的基础上,要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精彩脱俗,以下技巧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悬念法

在作文中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如课文《驿路梨花》:深山月夜,梨树林边,"我"和老余急于投宿却找不到人家,好不容易发现小茅屋却不见主人,于是"我们"猜测:"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就是一个悬念;紧接着来了"我们"以为是主人的瑶族老人,他却说"我不是主人",那么,主人到底是谁呢?这又是一个悬念;最后,瑶族老人打听到的主人哈尼族小姑娘终于出现,"我们"要谢她时她却说:"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这样一波三折、层层设悬的巧妙构思,使得故事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抑扬法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这种写法的典范。文章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我"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再到赞叹,甚至"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的思想感情呈现出一条明晰的线索:讨厌蜜蜂→喜欢蜜蜂→赞叹蜜蜂。这样通过抑扬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并且由物及人,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人们的奉献精神。这种作文主题鲜明、情感强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

3.巧合法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学生作文《朋友》中的"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但因为曾有约定:"谁要是先得到《搜神记》,绝不能忘了好朋友",犹豫万千终于忍痛割爱,把爱不释手的书寄赠好友。不料就在"我"将书邮寄出去的那一天下午,却收到了好朋友给"我"寄来的同一本书。作文就在这样的"巧合"中对"朋友"作了具体而生动地阐释:好书令人心仪,友情更应珍视;真诚的付出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4.背景法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张婴儿熟睡的照片和一张母亲微笑以及母亲伤心欲绝的照片分别叠放在一起,前者人们依然认为是婴儿熟睡,后者人们却认为婴儿已经死亡。可见,同样事情,如果在不同的背景下发生,给人的感受必定大不相同。例如老师家访,本不是件稀罕事儿,但一名学生将老师家访的时间设定在"因为家里穷,我不得已辍学"的"正月初十",而且是一个"好阴暗,好阴沉,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伤心天气,写成作文《那天,班主任来接我》,让阴沉的天、连绵的雨、泥泞的路映衬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伟大责任。作文以景衬人,人物形象鲜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题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5.组合法

所谓组合,其实就是将几个类似材料选取一个为主,综合其他材料合成另一件深刻完整的新事情。例如有这样三个材料:A、有一个住宿生病了,两天没有吃饭,老师就买了饺子送到宿舍,学生深受感动;B、另一位老师给几位中秋节不能回家的学生分发月饼,劝他们不要想家;C、还有一位老师对违纪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该生决心改过自新,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老师关心教育学生这一主题,但单独成文又都嫌表达不足。如果把这三件事情糅合在一起,改写成: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一名因违纪而闹情绪且已两天没有吃饭的学生躺在宿舍床上,想着每年这一天一家人团圆的情景,再加上自己犯了错误又孤单一个,便有了更想回家的念头。这时宿舍门开了,老师提着月饼走了进来,学生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承认了错误并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再看一看,情节是不是生动多了?

6.联想法

写"事"作文并不是单纯地讲讲故事而已。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不是给人以美的熏陶,就必定有思想上的启迪,从而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著名作家金马的《蝼蚁壮歌》,写了群蚁被大火包围之后迅速抱成一团蚁球滚动着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蚁球外沿的蚂蚁不断被烧死,但蚁群最终得救了。作家接着由蚁联想到人,文章结尾说,如果人们也能像蚂蚁那样万众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这个联想,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让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以上六法,只是在我们已经拥有故事素材的基础上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精彩一些的常见技巧。要知道,仅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并且注意积累,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备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才能在写作时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训练专题(4)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五-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乎情”。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要“表达

真情实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创意加分的重要依据。

上述这些要求及规定,在各地中考作文评分准则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今天进行第五个专题训练--情感。

二、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分析自己在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感情平淡乏味。原因是表达方式单一,常是一叙到底,没有恰当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

⑵、感情虚假失真。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难以写出真情实感,“为文造情”。

⑶、感情夸饰失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但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现了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感情夸饰失度、抒情矫揉造作等情况,从而消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⑷、感情消极低沉。主要是因为受“新事物、

新观念”的影响,对反面事物大唱赞歌,或以偏概全,一味揭示事物的阴暗面。

三、引导学生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1、学生结合优秀作文分析其方法。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小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

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方向。……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所写内容必须在所写话题范围之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⑷题目自拟。⑸不少于600字。⑹要有自己的体验、感悟,不得抄袭。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⑻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满分例文

暗香. 爱香

小A曾经对我说:“你身上有股特别的香气。”

我不明白,哪里有。

直到有一天,当我换下演出服,重新穿上自家衣服,我才似乎明白--暗香何处来。

清晨,阳光犹如流水般洒在里院子里,伴着熟悉的流水声轻轻流淌,在微甜的空气里回旋漾。

我推开熟悉的锈铁门,随着“吱”的一声,在阳光的斜射下,奶奶的背影映入眼帘。又是一股熟悉的味道,暗香涌动。我疑惑,是洗衣粉的味道?是奶奶的味道?还是都有。我走进了.

像往常一样,奶奶弯着腰坐在古老的木盆前,将手浸在水中不断地上下搓动。

“哗,哗,哗……”随着那赋予了节奏般的击水声,香气越来越浓,一群白色的泡泡也淘气地露了脸儿,有的得意地升上天去,有几个呆头呆脑的摇摇摆摆地撞到了木盆的边上,有一群牵着手,笑盈盈地落地,大多数却涌上了奶奶的手,爱怜地赐给了奶奶犹如天使般的吻……

奶奶的手在泡泡和水中若隐若现,她的手不像母亲的手修长而又年轻,也不像父亲的手

刚强有力,她有她的韵味,像铁树开花那样有着岁月的芳香。

奶奶的手不断搓揉着衣服,似乎有什么贮进了衣服里。一瞬间,我真的什么都了解了,奶奶是将充满着爱的香气,贮进了洗衣水中,长留于……

“想什么呢?昨天的衣服干了,在沙发上,快把睡衣换下。”奶奶催我换衣服……拿起沙发上的白衬衫,暗香再次翩跹,犹如沁人的提神药,流入鼻中,那是洗衣机转不出来的,是洗衣

店熨不出来的,是别人搓不出来的。

奶奶用她的生命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爱意融入了衣服中,围绕在我的身边,滋润了我的心田,芬芳了我的生命。

真庆幸能及早闻出来,那爱的暗香。

满分解秘

满分点:⑴层层蓄势,步步渲染。文章开头,作者从衣服的香味写起,通过探询香味的来源,进而体悟到奶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全文看,探询香源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发现真爱、感受真情的过程,文中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让人感动不已。⑵实写虚写,相得益彰。文章以“ 暗香. 爱香”为题,意韵深厚,情味悠长。其中,“暗香”是指衣服的香味,是实写;“爱香”是指奶奶对自己的关爱,这种无私的爱,让作者深受感动,让作者仿佛闻到浓郁的“爱香”,这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为揭示人物的品质,抒发真挚感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文中由

实入虚,转接自然,既有效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也增添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借鉴点:

⑴、细节描写,真情毕现。“奶奶洗衣”的细节,艺术诠释了“爱的暗香”。作者移情于物,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泡泡”的情态、动作。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到芳香馥郁,情意真切。⑵悬念设置,曲径通幽。写作中,作者还注意通过“我不明白”、“我似乎才明白”、“我疑惑”等悬念的设置,使文章犹如通幽曲径,展现迷人的风采,有效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也有助于文章抒发强烈的感情。

2、教师引导理解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⑴写真实的情感。“真实”重要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违背生活的规

律。只有倾注了真情,文章才有实感。

⑵写真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的笔端涌动。

⑶抒真挚的感情。“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挚而又妥帖。感情的书法既要符合生

活的真,更要符合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⑷求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地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要获得感人的效果,须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既可直接抒

情,也可间接抒情。

四、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1.展示学生习作《窗外》,学生分析其失误点,并运用提升要诀的某种方法,修改习作。

2.引导学生修改(略)。

3、总结:提升作文“情感”的秘诀:

⑴突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⑵发挥表达的传情功能。可运用议论、抒情直接抒发感情;采用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抒发感情有直接的功效;而记叙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要表达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⑶凸显局势的表情特性。从语气、语调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式各有所长,能充分展示不同的情感。再加上长句和短句交替使用,倒装句和特殊句时时点缀,关键语句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⑷突出修辞的寓情特色。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形象,尤其能

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情意,抒写感受。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

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长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善良。

请以“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善”是一个老话题,要获得读者青睐,就得要“老”中出“新”:一是挖掘老话题中的新含义,揭示时代赋予“善”的崭新内涵。二是进行形式手法上的新包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写出文章的真感情。

⑴描绘生活,表达真实感受。写作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感受写

具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抒情效果。

⑵情景交融,打造感人境界。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点评。

八、总结:写作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写出“真实真切,真实感人”的文章,一定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写作。因为独特的情感来源于独特的经历和真心的感受,来自于对独特经历和真心感受的提炼。希望大家面对生活微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它们

流淌在你们的心间,绘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