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书桌(优质3篇)
海纳百川
2024-03-17 02:50:46
初二
其他

我家的书桌(1)

我的房间里有一张书桌,简约又大气。它已经陪伴我两年了。

书桌是黄颜色的,长长的。爸爸说,它是用上等木材定做的,还散发出木香,看起来十分耐用。在它的左边是一排整齐的书架,上面都是我喜欢的书,右边是一台电脑。至于中间嘛,当然是我写作业的地方。书桌上面摆着一个蓝色的闹钟和一盏灰色的台灯,还有一个我亲手做的糖宝存钱罐。我最喜欢的就是书桌边上的六个抽屉,它们是我拿书和放书的好帮手。有时我好不容易才把书桌整理好,但是没过几天又乱了,铺得到处都是书。好在这张书桌比较宽大,还有足够的空间让我写作业。有时妈妈实在看不过,就帮我整理整理。她还经常教育我,生活态度就是学习态度。所以我以后要天天整理这个书桌了。

书桌陪伴我成长,我爱它。


我家的书桌(2)

妈妈为了保护我的视力,给我买了一张新书桌和椅子。

这张椅子是蓝色的,下面有几个滑轮,坐在上面可以自由移动。这张椅子左边靠背后面有根杆子,杆子上有根带子,把杆子竖起来,坐在椅子上面,左手把这根带子送到后背右肩膀处,右手从右肩膀处接住带子,经过胸前,把它扣到椅子右下角处,就像安全带一样把人牢牢的固定在椅子上,这样背就会挺得直直的,这样我就不能趴在书桌上写字看书,写字的时候就也不会驼背。

我的书桌很大,颜色也很漂亮,白色中带一点棕色,花纹像木头一样,一条一条的。写字的桌面比较宽,由两块板子组成,最外边那块中间是一个弧形,可收打开也可以收起来,把桌面抬起来,下面是个大抽屉,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可以伸综合的杆子,可以折叠,把它打开,把它打开后,桌面最外面那块弧形的板子就可以架在这个三角架上,写字的时候比较宽敞,胸口靠不到桌子,手臂又要吧靠在桌面上,桌面还有点斜,这样写字的时候,即不会驼背,也可以保护眼睛。当然不写字只看书的时候,上就可以把外面这块板子收起来,收也很简单,抬起桌面,把桌子两边的杆子折叠收回去,桌子外在的那块板子就很自然的垂下去,一点也不占地方。

桌子的左侧有一个小苹果,它是用来帮我放笔、尺子、橡皮之类的东西,用的时候更方便一些。

桌面上方有一个小书柜,靠近桌面上面有一块小板子,板子左右两面边分别有一个小夹子,在我抄写的时候,可以把书固定在上面。

书柜分为几大块,右下角是放平时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牛津英汉词典、同义词近义词词典、组词造句词典……写作业时伸手就可以拿到,它旁边是个带锁的小柜子,平时我重要的东西就锁子里边,必须要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哦,当然钥匙归我管,哈哈!再上面一层的柜子就可以放一些喜欢的故事书、作文书,左边是放台灯的地方,我在那里放了个可爱的兔子台灯,这个台灯是天蓝色的,它的左脚上面有一个小开关,这只兔子每天都笑眯眯的看着我,陪我一起写作业、看书,我非常喜欢它。


我家的书桌(3)

它就这样静静伫立在那里,宛若一位年事已高却身体硬朗的老人,一言不发地在小小的角落中,让灰尘爬满他的身躯。

它是我家的一张书桌,说年事已高真是毫不夸张,就连我的爸爸也曾在上面看过书写过字。

抬手拂去它身上的些许灰尘,露出它带着古朴木纹的皮肤,明黄的颜色似乎让这个小小的房间也沾上了一层明净。

我似乎能透过它身上星星点点的墨迹,看到当年伏案写作的爸爸:昏暗的灯光爬满了他面前的纸页,将其密密麻麻的字迹有规律的连为一片。此时的爸爸是闹钟不知疲倦,抓着笔杆奋笔疾书,极力笼住每一缕思绪,有时还托着脑袋,与此时的我一般,抓耳挠腮地不知如何下笔呢?

我无从得知。若是询问爸爸,他也可能早已忘却了往事的细节。但此时在我面前伫立着的这张书桌,它却清楚的知道这一切吧?毕竟,它已陪伴了爸爸不知道多少个日夜了。

可如今的它却始终沉默着,将这一切深埋心底,不肯把往事一一道来。我也只好凭着它身上的痕迹与自己的想象,努力去还原着当时的情景。

想着想着,我不禁记起,自己也曾在之前将其作为自己的书桌,每晚在柔和灯光的映照下,或是阅读书籍,或是做作业,它又何尝没有陪伴过我呢?

不同的的灯光,照着同一张书桌;不同的人,坐在同一张书桌前;同一张书桌,曾有不同的人在它上面做着同一件事。

时光匆匆,转瞬即逝。曾陪伴过两代的人的它如今也只能被闲置在这儿。新的书桌取代了它,新书桌有着更为美观大方的外表,以及更富现代化的设计。

更讨人喜爱的新书桌,理所当然的住进了更为宽敞明亮的客厅,而老旧笨重的它,也只能理所当然的被安放在这个角落里。

它几经辗转,来到了这里。它虽年事已高,却有着新书桌所不及的古朴韵味。

当擦净它身上所有的尘埃,你会惊叹于它明亮澄净的色彩,惊叹于它身上独具匠心的手绘柜画:那对墨色双燕,轻盈的似是要突破柜面的束缚,下一秒便从你眼前飞速掠过,只留一串模糊的身影。

它同如今大多数的书桌不一样,它的身躯并非冰冷坚硬的钢铁,而是匀称结实的松木。

今天的它,即使身处角落,却仍能为狭小的室内平添一分古朴气息。它并非已被我们遗忘,只是很少再有人注意到它被灰尘所掩盖的,那与众不同的美……

它仍旧伫立在角落,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位坐在它身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