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汇编20篇)
天地人和
2023-11-06 09:15:37
其它
其它

徽州(1)

高墙深巷小窗口,白墙黑瓦马头墙。行在这小巷深处,抬头,是高高的墙框住的一片墨蓝色的氤氲着的雨气;耳边,是雨打石砖的声音。门楼向上高高翘起,好像还在诉说着当年旧主的光辉显赫;牌坊依然矗立,上面所记人物之生平依然清晰。时光似乎在这曲折的小巷中迷了路,让这里在世界日新月异的纷繁变换中依旧保持着千百年都不曾变过的从容与宁静。

但谁又会想到,这个四面山水隔绝的桃花源——徽州,曾铸就了一个名扬天下的商帮。贾而好儒,这是徽州商人所展现出来的共性。“百年人家全因积善,一等善事唯有读书”,不论是在商宦之家,还是寻常百姓,“诗书继世”这一古朴的思想都已深入人心,它被写在楹联上,见于行动中——创办书院,结交文人,都传为千古之美谈。古时有“士官农商”之说,商人地位并不高,但在那个天下之民寄命于农的时代里,迫于人口之多,土地资源之少,徽州人不得不选择了寄命于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也许,正是这份对于文化的尊崇与渴求,才铸就了徽州代代儒商。

徽州常见祠堂,无论是宗祠还是家祠。推开大门,迈过门槛,你目所能及的是一片空旷,天井处于正中心的位置,或飘着微雨,或泄露着阳光。徽商重宗族血亲,重道德观念,所谓家风祖训,所谓人伦孝道,便借各种形式传后世,教子孙。

徽州看似崇文尚儒,极为古旧,却不陈腐。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胡适、胡兰畦等徽州的英雄儿女们谱写着徽州历史上又一页辉煌的新篇章,在徽派建筑的清幽之下,在新安画派的阴柔之中,展示着徽州不为人知的刚强一面。

走在老街上,撑着伞,嘴里含着桂花糖,听着雨声潇潇,听着那店主人清亮动人的吆喝,心情便明媚起来了……


徽州(2)

上周我参观了徽商博物馆,是大江晚报社组织的小记者活动,我特别兴奋。

热热闹闹一行人刚进大门,就迎来一个 “庞然大物”——铁画“铁打丹青”,记录的是徽商的创业过程,同时展现了我们芜湖铁画的精美和庄重,我们一下子就被那凝重的气氛感染而安静下来,就像被点了穴一样,情不自禁地亲临场景,渡进悠悠的历史长河。我看见好像“屈原”的人物,他正在小舟上望江兴叹,在他旁边,“皇上”正在和“妃子”嬉戏,一边的大臣似乎有点烦躁地看着折子;一眨眼,我来到另一个朝代,这里的“皇帝”正在仔细地观察地图,一览大局,看上去是个明智的君主;忽然间我们处在“五世同堂”的巨大横匾之下,环顾四周,都是我们安徽的名人字画,着实让我们欣赏和骄傲了一把;接着我们来到一个大石雕门楼边,那层层叠叠飞檐翘角的门头,想必就是代表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吧!一阵热风,我们已然处于古徽州繁华的商业地,难怪如此热闹!这里是磨坊、茶庄、中药铺。中药铺里有一个小女孩站在一个老人的身边,眼神奇特地望着我。我看到老人那瘦削的面容,忍不住想掏两文钱去买点中药。我们路过一位书生的家,书生已然出门,书童正在向外张望。一回头,只见织布机横躺在一边,这必定是织出布匹制出衣服的地方;剃头匠挑着挑子四处吆喝着从我们身边经过;一处大户人家的祠堂里,子孙正拜谒祖先,盛况在目,声声不绝于耳……很多大户人家里都刻着读书处世的对联,徽商重视读书,对我的启示十分深刻,原来做生意主要是做人,待人处世的学问离不开读书学习,难怪徽商文化那样久远,那样闻名!我仿佛明白了学习和做人、读书以明理的真正含义!正在下定决心,要牢记这一刻的感悟,忽然眼前一亮,我们已经到了露天的“随园”——一个不大却有山石、雕刻、墙画、水池和园艺,布局巧妙,幽静雅致的小园子,跟这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浑然天成,令人感觉耳目清新,心神从喧闹复又变得安静。

悠悠岁月,悠悠古乐,心头伴随着琴音,我们通过石雕、木雕和砖雕这“三雕”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穿越了一次纵横四百年的徽商之行,获得一种奇特的体验,那就如一滴浓墨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游行,宁静,淡雅,深刻,我不知不觉地拍了许多照片,直到电池告急还舍不得离开。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徽商文化之旅啊!


徽州(3)

三月走到尽头,四月伊始。墙角的桃花红色又艳丽了几分。池塘中的小鱼一摆尾,荡漾了一池的春色,搅乱了这人间的桃源。青石沿上生着野花和青草,淡淡的欢喜。微风掠过衣角,带来远处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桃花在风中摇摆不定,清清浅浅,于无声处搅碎一地风雅。

桃花轻轻地落下,正如我轻轻地来到徽州。那年春天,真好。巷口撒开的一片浓密的绿意,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跃动在嫩绿的枝梢,撒下一地的光斑。树下是卖歙砚的老店,店主穿着米白的长衫,蓄着胡子,在竹椅上晃呀晃,竹椅吱呀作响,细细碎碎的杂音被风从巷口卷到巷尾。对面是家车载音乐的小店,禅乐从门槛上溢了出来,和着竹椅的声响,在小巷一线碧蓝的天上辗转。一杯清酒一杯茶,偷得浮生半日闲。

出了小巷,漫步在池塘边。惠风摇着碧柳,春意漫至人家,徽州古村标配的墨瓦白墙。斑驳的裂痕从墙角蔓延进爬山虎的领地。被时光带走了青春容颜的老太太,坐在墙边的板凳上,眯着眼睛享受这春日和煦的阳光,数着几十载的沧桑岁月。

阳光渐渐漫向远方。不知何时,风裹着雨款款而来。细细密密的雨帘,切割着整片视野,仿佛大大小小的破碎的棱镜。一切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好一幅水墨江南烟雨图。绿意在雨水中变得模糊,浓浓浅浅连成一片,绵绵延延直到天边。

是春雨惯有的温柔,大家闺秀般,不骄不躁。毕竟是天边的春意凝成的雨滴坠落,怎能没有春的欢喜和温婉。躲进伞下,窥探着这雨中的仙境桃源。树叶平白又绿了几分,黛瓦无故又浓了些许,青石板不经意间带出古村的古朴气息。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人行路上,恰似画中,步步随心,翩翩少年。燕雀归巢,划过天空,声声啼叫,句句入耳。

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也在眨眼间落下帷幕。只有这一地的水光和鼻尖残留的雨味,提醒着这场春雨的莅临。天空碧蓝如洗,云朵层层叠叠。阳光又夺回了自己的领地,从墙头的这边踱到另一边。不久,夕阳款款而来。

落日熔金,暮色渐沉,余晖染红窗棂。斜斜的高压线上错错落落的鸟鹊唱着夕阳的挽歌,墙边掉下的绿叶和花瓣被风笼到一旁。窗外有青石,小桥,桃花和晚风。

孩童归家的脚步在石板上哒哒地响,缕缕炊烟袅袅婷婷,钻入云层间消失不见。夕阳的暖黄色,渲染了整片天地。回到暂住的民宿,放空大脑,眼前仍是绿水人家和徽州春色。天空变得烟蓝,星河浮现。

清风朗月,天空通透疏朗,零散的星子结实而明亮。月光下,民宿女主人的女儿在玩耍,孩童澄澈的双眸映照着同样澄澈的夜色,月光如水,荡漾了一庭的寂静。恍然间,感动于这如此真实而美丽的烟火人间。

孩子的欢声笑语溢满了整个院子,清脆的童音,百灵鸟似的纯粹。民宿女主人那双盛满爱意的眼不曾挪移过视线,那是母亲的双眼。再推开窗,耳边是声声笑意,夜风拂面,池中泛着粼粼水光,心绪好像飘到了很远的地方,那里温暖而又明亮。


徽州(4)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民居,比如: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土家吊脚楼等,但其中最让我觉得喜欢的便是那徽州民居了。

徽州民居,是徽州地区最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民居,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悠久的历史里,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徽州民居。

徽州古民居建筑之所以享誉海内外,一方面是它的完整性、统一性,以及多样性、艺术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徽州民居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徽州人崇尚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因此徽州民居大都依山傍水,给人以美感。徽居民居街道较窄,屋顶用瓦砖一片一片的拼接起来,白色的墙宽厚而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十分别致。

徽州民居的内部结构有点儿类似北京的四合院,都是四四方方的模样。屋内的陈设简单,墙上大都贴着几幅优美的国画,古色古香的家具透出一种奇特的韵味。到了过年的时候,徽州人喜欢在马头墙上挂起几盏灯笼。天一擦黑,火红的灯笼散发出美丽的光,将徽州民居衬托的格外美丽、神秘。徽州民居的独特还体现在雕刻这一门艺术上。徽州的雕刻艺术被分为三种:砖雕、木雕和石雕。雕刻一般都体现在门、窗户、横梁等地方,这些雕刻多选自于民间故事或戏文,如“八仙过海”等。这也表达出了徽州民居不小的魅力。

徽州民居象征了一种艺术,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它已经成了中国民居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徽州(5)

三月走到尽头,四月伊始。墙角的桃花红色又艳丽了几分。池塘中的小鱼一摆尾,荡漾了一池的春色,搅乱了这人间的桃源。青石沿上生着野花和青草,淡淡的欢喜。微风掠过衣角,带来远处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桃花在风中摇摆不定,清清浅浅,于无声处搅碎一地风雅。

桃花轻轻地落下,正如我轻轻地来到徽州。那年春天,真好。巷口撒开的一片浓密的绿意,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跃动在嫩绿的枝梢,撒下一地的光斑。树下是卖歙砚的老店,店主穿着米白的长衫,蓄着胡子,在竹椅上晃呀晃,竹椅吱呀作响,细细碎碎的杂音被风从巷口卷到巷尾。对面是家车载音乐的小店,禅乐从门槛上溢了出来,和着竹椅的声响,在小巷一线碧蓝的天上辗转。一杯清酒一杯茶,偷得浮生半日闲。

出了小巷,漫步在池塘边。惠风摇着碧柳,春意漫至人家,徽州古村标配的墨瓦白墙。斑驳的裂痕从墙角蔓延进爬山虎的领地。被时光带走了青春容颜的老太太,坐在墙边的板凳上,眯着眼睛享受这春日和煦的阳光,数着几十载的沧桑岁月。

阳光渐渐漫向远方。不知何时,风裹着雨款款而来。细细密密的雨帘,切割着整片视野,仿佛大大小小的破碎的棱镜。一切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好一幅水墨江南烟雨图。绿意在雨水中变得模糊,浓浓浅浅连成一片,绵绵延延直到天边。

是春雨惯有的温柔,大家闺秀般,不骄不躁。毕竟是天边的春意凝成的雨滴坠落,怎能没有春的欢喜和温婉。躲在伞下,窥探着这雨中的仙境桃源。树叶平白又绿了几分,黛瓦无故又浓了些许,青石板不经意间带出古村的古朴气息。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人行路上,恰似画中,步步随心,翩翩少年。燕雀归巢,划过天空,声声啼叫,句句入耳。

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也在眨眼间落下帷幕。只有这一地的水光和鼻尖残留的雨味,提醒着这场春雨的莅临。天空碧蓝如洗,云朵层层叠叠。阳光又夺回了自己的领地,从墙头的这边踱到另一边。不久,夕阳款款而来。

落日熔金,暮色渐沉,余晖染红窗棂。斜斜的高压线上错错落落的鸟鹊唱着夕阳的挽歌,墙边掉下的绿叶和花瓣被风笼到一旁。窗外有青石,小桥,桃花和晚风。

孩童归家的脚步在石板上哒哒地响,缕缕炊烟袅袅婷婷,钻入云层间消失不见。夕阳的暖黄色,渲染了整片天地。回到暂住的民宿,放空大脑,眼前仍是绿水人家和徽州春色。天空变得烟蓝,星河浮现。


徽州(6)

我一直对旅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钟爱。我认为,行万里路会长书本的知识变得不再遥远、深奥。旅途中,那种触手可及的郁郁葱葱、沁人心脾的五谷飘香,难忘以怀的新鲜见闻,都让我童年熠熠生辉。

那一年,我去爬黄山。在黄山脚下,我驻足于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的屯溪老街,不禁为之深深震撼。

屯溪老街两旁是鳞次栉比、错落有制的,具有宋清建筑特色的各类商铺。我且行且看,感到趣味盎然。突然,我的目光被一个“银发飘飘”的食物吸引了。那是一筐白嫩的豆腐,被店家切成了大约一寸见方的小方块。被店家切成了大约一寸见方的小方块,上面长满了一层乳白色的,看头发一样的纤细、蓬松、柔软的绒毛。“这样恶心的食物,真的能吃吗?难道它没有变质吗?吃了会不会拉肚子呢?......”我心里不停地冒出一串串疑问。看到我满脸的疑惑,爸爸推了一把,说:“走,去尝尝?”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走进了这个古香古色的饭店。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秀隽永的文字,娓娓讲述着毛豆腐的由来。相传,朱元璋有一次军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饥饿难耐,便命随从寻找食物。随从从草堆里搜寻出百姓藏在此处的豆腐。此时,豆腐已发酵长毛。由于别无他物可食,随从只能将长毛的豆腐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烤熟后的豆腐味道鲜美,朱元璋吃后很高兴。转败为胜后,朱元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赏三军。由此,毛豆腐逐渐在徽州广为流传。饭店的照片墙上挂着一幅幅照片,生动呈现了毛豆腐的制作过程。每一块豆腐都要恰到好处的配比,恰到好处的泉水,恰到好处的气候,恰到好处的湿度,以及百分之百的用心。在温度适宜的环境发酵5~6天,当豆腐长出浓密纯净的白毛时,毛豆腐就隆重登场了。

不一会儿,热切期盼的主角?毛豆腐,终于登场了。一块块金黄色的豆腐犹如一个个凯旋的将领,骄傲又整齐地伫立在盘子里。心率的葱末,低调的姜末,还有数不清的耀眼红辣椒末,装点着“将领”的盔甲。这些颜色与毛豆腐搭配在一起,仿佛一幅信手拈来的写意画,漂亮极了。我忍不住拿起筷子,夹起一块放到嘴里?入口绵软,齿颊溢香,油而不腻,外酥里嫩的豆腐被清淡的汤汁包围,好吃极了。我环绕四周,发现几乎每桌客人都点了毛豆腐,每位食客的脸上都是和我一样露出赞叹的神色。难怪当地人说:“徽州风情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果然是极具特色。

在安徽的几天中,我几乎顿顿饭离不开毛豆腐。不同的饭店,毛豆腐的口味略有差别,各有千秋,让我愈发喜欢它。于是,毛豆腐成为我这个旅游达人相册中最重要的内容。


徽州(7)

今年秋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宏村游览。

宏村的整体形状像一头牛,所以又叫牛村。一进门,我看见一片湖,这就是牛的肚子。湖上有一座小桥,名叫画桥。因为这片湖像是画儿一般,所以得名。

这个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姓汪,他们的宗祠就是整个村子里最雄伟的建筑了。远远望去,漆黑的瓦片像鱼鳞一样密密层层地铺在屋顶上。雪白的墙壁倒映在湖水中如水墨画一般。屋顶的两侧有翘起的马头墙,在古代它既有防火的作用,也可以防盗。祠堂的大门正对着南湖,整个祠堂都是用木头建造的。一进大门就能看见祠堂中间的墙上挂着汪氏祖先的画像。祠堂的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很亮,很宽敞。这里平时是一所小学,等村里有大事时,村里的男性都地到祠堂来商量事情。

村子的正中间有一个池子,叫月沼,它是牛的胃。电影《卧虎藏龙》当中“蜻蜓点水”这个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在月沼旁边有一个大户人家的房子。一进门,光防盗设施就有四层!走进大厅,一幅栩栩如生的木雕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几十个小孩子在一起嬉戏,他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跳高。整个房子里,门、窗、屏风上到处都是精美的雕刻,所有的雕刻都刷上一层金粉,显得富丽堂皇。大厅楼上是小姐住的地方,有钱人家的“美人靠”是给小姐量身订做的。后面的高堂是老人和少爷住的地方。

在村头,有两棵百年古树,这是两个牛角。一棵是白果树,一棵是枫树。村里有红喜事就绕枫树走一圈,有白喜事就绕白果树走一圈。

宏村可真美啊!


徽州(8)

予于正旦游歙县。观之繁华,源于古徽州。夫徽州北有中原之便利,四通八达;东据江南之富庶,家给人足;南通千越之瘴夷,以待开辟;西随九江之雅致,可以怡情。之于此地衔天堑、过淮渎;十里不同景,百里异江河,谓之吞吐日月,气象万千。观之如此,焉能不兴旺乎?

今应春时而来,已有一番景象。不同夏秋之阴雨绵绵、数月不开,亦不同隆冬之寒风凛冽、数九冰天,却可与湖北之岳阳、山东之泰山并提。虽无仲淹评注、始皇封禅,以至于显不如二者,然则景更胜一筹。

若至徽州周边,则一马平川,三江并流。悠悠溪水者,蜿蜒曲折,色如翡翠,形似蛟龙。天光云影徘徊,单椒秀泽呼应。两岸偶有猿兽啼鸣、獐鹿奔驰。独坐一舟而顺江直下,令人心旷神怡,岂不为漫漫人生之一快事哉?真喜洋洋矣!

亦可在州内漫步,则能望白墙灰瓦,软红香土。数年村落兮,饱经岁月,梁承百世,柱载千秋。炊烟袅袅而上,阡陌纵横棋布。街间或生山民担水、廛售衣服。孤把酒而伶仃大醉,使君宠辱皆忘,岂非是端正韶华之一纵情乎!倍乐淘淘矣!

吾尝试将古今之“理”者释与“心”今观徽州之风景人文,有所感触。理与心者,起于邵雍、周敦颐等人之阴、阳气,至朱熹、陆九渊时有分。吾曾拘泥于理、心之状态,然恰如观景以冶心、陶情,而景出于理,以知观理则为冶心,理即是心,亦可得物即为吾。古人云:“乾坤之道月印万川”可谓“不论何处而先忧天下,不论何时而后计个人”者。

嗟乎!夫古人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其心志已苦、筋骨已疲、体肤已饥,然亦可试问九鼎之重,手持正气牧羊,后人竟割地赔款,委曲求全。“以结列强之欢心”全无古人之节气!而今欲重燃华夏之“死灰”复卷炎黄之“旧土”有所成效。若不于此,却可成何道统?

噫!斯人已,岂不为耻?微兮!


徽州(9)

国庆假期,爱旅游的我再次和小伙伴们来到美丽的黄山市度假。这次行程,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美丽的徽州大峡谷。

进入景区下了游览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浮桥,我和伙伴们在上面尽情地晃动着、蹦跳着,激动得不行。过了浮桥,青山绿水环绕着我们,仿佛让我们走进了水墨画中。大人们在溪水边漫步,我们在花岗岩上奔跑。路过溪边的一个个小水潭,我们都会跑过去,在小溪里捡漂亮的石头收藏,扁平的石头打水漂。在一个个小亭里,观赏峡谷风光,聆听这天籁之声,感受着山中的阳光雨露,鸟语花香。

峡谷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瀑布了。彩虹瀑、龙须瀑、天瀑、夫妻瀑,大大小小,各不相同。其中,最有名壮观的要数天瀑了。它仿佛与天相连,从山顶垂直挂下,飞银泻玉、水声震天、气势恢宏。

想要见到天瀑,一定要登到山顶,在无缆车的情况下,只能靠咱们的两条腿。我刚开始登起来轻轻松松,后来,我的腿如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走一步都要喘上几口气。终于,看见一条如银链般的瀑布从天而降。你听!水声如雷鸣般响彻云霄。山顶上的空气十分清新,真是一座天然氧吧。我虽然全身累得如要散架似的,但见到了如此美丽的风景,还是感觉非常值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徽州大峡谷,带给我们如此纯粹的山水。在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人工的景色,我们可以尽情地玩耍,欣赏着如画般的美景,还能在这天然大氧吧里清肺养心。我爱你,美丽的徽州大峡谷!


徽州(10)

我虽是川蜀的妹儿,但因为自小就跟着父母来到安徽念书,徽州便算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它位于安徽南部,举世闻名的黄山脚下,深山腹地之中的徽州。水光山色的浸润,远离喧嚣的恬静,这里山瘠民贫,却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这里不再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而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走进徽州,便迈入了光阴的皱纹里,回到了百年之前的诗意江南。

无数古朴的徽派村庄散落在皖南秀美的山水间,等待着我的寻访,一路随心所欲,颠颠簸簸,走走停停,路过一个个陌生的村庄,品味一幅幅清秀的水墨画。穿行于粉墙黛瓦簇拥的小巷,探访幽暗的深宅大院,归于淳朴,远离喧嚣,忘却时间,赶往悠远的岁月,到徽州品味最简单的快乐。

漫步青石小路,舒缓起伏的山峦由远及近,在丽日蓝天的映衬下分外美丽。山的那边竹林如海,植被茂密,飞流潺潺奔泄。青春交织的稻田,色彩鲜明的铺展在青山环绕的旷野里。几处粉墙黛瓦的人家,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房前屋后满是金黄的菜花。排排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探身而出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构成了徽州。

雨是徽州的一点淡墨,江南和烟雨成为一个共同体,绘出那一幅幅水墨画,令人陶醉。雨下在徽州,如淡淡的墨汁化湿宣纸;雨下在徽州,是恣意的素描,淡雅的艺术。

黑瓦白墙,青石铺就的小巷,雕花的屋檐,高耸的马头墙,长满青苔的古板路,古朴幽静的小庭院,这就是徽州的乡村。

古老的徽州古城,一座屹立在岁月深处的古老石碑,展示着自己古朴典雅的秀美。古色古香的民居小院,气派不凡的豪宅大院,走在古城的街上,仿佛走进历史的长廊,离得再远,也忘不了。

最美不过古徽州,这是我一生眷恋的天堂。

新安江水碧悠悠,

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

断肠春色胜扬州。


徽州(11)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徽徽州古城,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出棠樾牌坊群,车行约十多分钟,便抵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歙县位于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旅游线的中心点,徽杭、屯芜公路在此交会,皖赣铁路穿越而过。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丽。境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到处可见,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主要景点有:太白楼、新安碑园、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等。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许国石坊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许国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

现存的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

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我是小导游郑晗,我会给大家带来旅途的快乐,让您无怨无悔!准备好了吗?请随我来吧!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歙县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在历史上有“东南邹鲁”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之乡。现在,我们走在古城的西门,你们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瓮城。古城有内外城门和护城墙,两旁原有徽式的小肆,现在我们还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走完瓮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楼,俗称二十四根柱。古时候,有位知府,为了镇制不吉利的山势,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这幢皇式楼阁。为了区别于皇城城楼,特地少造了两根柱子,只竖立二十六根。

谁知被人告状说是与皇帝分庭抗礼,结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这幢构造独特的古谯楼是歙县博物馆的馆址。再往前走就是徽州府府堂,你们现在看到的也许是一些废墟。这是歙县为保护徽州文化生态而开发的一个重要工程,就是在原来府衙地址上进行修复,恢复徽州文化古貌。这里将会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个旅游亮点。你们看!徽州府府堂的右方矗立着一座谯楼,叫阳和门,红石城墙,古朴典雅。走过阳和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气势磅礴的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建于明朝,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如此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的牌坊举世无双。坊主许国是三朝重臣。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受到了“加恩眷酬”,回到老家歙县,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许国石坊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许国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

现存的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


徽州(12)

徽州的江南是徽杭古道入口第一个村庄,江南古称竹(祝)山,据说江南村前有数千亩竹林,竹山村便隐藏在茫茫竹海之中,竹林中有一条石板路通往徽杭古道,竹林尽头与山峦间便是村落,竹山因此得名。

南宋初期,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公元1120年秋, 歙州人方腊起义,占据歙州(后改名徽州),同年岳飞率部镇压,在竹山与义军交战;义军藏身于竹海之中,袭击岳家军,于是一夜之间,岳家军砍去竹山村前数千亩竹林,剿灭义军,对于这场战争人们便没有争议,只是岳飞在取胜后见当地是风水宝地,在赖布衣的指点下,挖断了龙脉(至今留下许多叫斩龙凹的地方),以至徽州在此后数百年不曾出一个人物来,这让徽州人有了千年怨恨, 徽州人代代口传视岳飞为仇人,而关于这场战争只留下“竹山间,摆战场,千刀万刮,一个竹节一个丁(兵)”的歌谣。

几百年后,“洪杨劫乱”(又称“长毛反”)中,江南附近的村民在徽杭古道的关隘上将太平军杀得落花流水,于是关隘便有了“江南第一关”之称。如今的竹山村前是数千亩良田,俗称“竹山间”。

从竹山间沿古道走进村落,当年花岗岩的石板路被水门汀覆盖了,只有窄窄的小巷还是古香古色,撑着伞在小巷中行走,有着戴望舒的忧结,仿佛置身于烟雨江南的音韵,雨落在石板上浅起水花,但这是徽州的江南,传统的村落,我听见雨滴在明堂上的声音,抬头望见一古宅的门楣写着“昇平人瑞”、“御书钦赐,”还有“百岁寿翁许宗益建”等砖刻,这座建于乾隆癸卯年的民居在见证数百年风雨后依然坚强,只是门楼额匾残缺不全,屋内的木雕早已破坏,而门口外的残垣断壁上随处可见明朝的瓦砾。离古宅不远有座祠堂,它没有传说中的雄伟,但庄严依在,人们仍在为它筹款修缮;祠堂两侧大多是前清和民国建筑,看不见奢华的样子,但高大,并且一幢紧靠一幢;马头墙太多是武式的,这在登源河并不多见,石板的两边布满了青苔,给人恬静的感觉,很难想象当年徽商的匆忙和街市的繁荣。

岳飞的举动触及了同在朝廷的秦桧底限,这位有着故乡情结的徽州人,最终利用赵构的心态除去了岳飞,并成了千古罪人,历史就是这样纠结,让人迷惑,令人遗憾,但在徽州人心中秦桧是徽州的功臣,一如“秦字体”(宋体)永留青史。

离开江南时,雨停了,整个江南沉静在雨雾之中,隐隐约约,她从不张扬,即便是今天(每年从江南村外小道走过数十万游客),或许这就是徽州江南的恬静所在吧。


徽州(13)

艳阳当空,蝉鸣入耳,正值这盛夏时节,一切都笼罩在腾腾的热气中,去清凉清凉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夏日清凉源芳游。

源芳大峡谷也叫徽州大峡谷,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源芳乡境内,那里到处是悬崖峭壁,山路蜿蜒曲折,群山连绵、飞瀑流泉、景色宜人,是夏日清凉的好去处。

我们去的是源芳翠谷。源芳翠谷风光秀丽,全长约三华里,谷里清溪奔流,碧潭、翠池、银瀑交相辉映,仿佛是一幅天然的水粉画,林中夹生着各种花草树木,满谷到处都是奇石怪崖。

我们走在绿树林荫间,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无私馈赠,这夏日难得的清凉。我们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一路上遇到大小几十个瀑布:连理瀑、小夫妻瀑、老夫妻瀑、火山瀑、彩虹瀑、天瀑、桥下瀑……

最状观的要数天瀑,像一条银白的丝带从百丈高的峰顶飞泻而下,响声震耳欲聋,仿佛有一种志扫天下的英雄胸襟与气魄,怪不得山顶的岩石上刻着“瀑布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字样,真是一点都没错啊!

而最美丽的,就要数彩虹瀑了。在阳光的照射下,只见水沫飞溅,形成了一条小巧而绚丽的彩虹,弯弯的挂在瀑布前,散发着美丽迷人的光彩,犹如仙人从天而降时笼罩的七彩光环,给银白的飞瀑更增添了几分幽雅和高贵之气。

这里不但飞瀑美,溪流、碧潭也美。一路上,水随处可见,而更多的是溪,是潭。一条条溪流而下,在低洼处形成了一汪汪碧潭,荡着绿水,漾着清波,一尾尾小鱼畅游其中,一只只小虾活蹦乱跳,给平静的碧潭平添了勃勃生机。水真绿呀!绿得就像那翡翠一般;水真清呀!清得都能看见潭底的石沙;水真凉呀!凉透骨肉,凉透心肺!

盛夏呀!却一切都变得柔和了,变得清凉了,正因为这银瀑、这清溪、这碧潭、这翠池,正因为我们拥有一颗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心!


徽州(14)

我们河源有很多风味小吃:香甜可口的艾粄、嚼劲十足的牛筋糕,甜而不腻的酥角……但我最爱吃的还是酸酸甜甜的萝卜爽。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俗语道出了萝卜的功效,在河源,就有一种客家特产名叫“萝卜爽”。其美味清香,开胃可口,深受人们喜爱。酒店餐馆,街边小巷,甚至家庭聚餐,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味的萝卜爽。

萝卜爽的味道可谓一绝,它集酸、甜、辣于一体,爽脆可口。吃一块忍不住再来一块,越吃越爽,即使辣出一头热汗来,用手擦一下,口中还继续吃个不停,那感觉就像广告词里说的“根本停不下来”。

萝卜爽美味爽口,但它的做法可不简单。首先得挑选几个白白胖胖的萝卜,再把萝卜洗净,切成小块或薄片,然后烧一锅热水,把切好的萝卜放到热水里焯一下,赶紧捞出来放凉。再准备一口密封性较好的大缸,把一片片萝卜平放在缸里,再把白醋、白糖、食盐等配料均匀地洒在萝卜片上。萝卜片放一层,配料就浇一层,这样就会更加入味。做完这些后就要把缸抱起来,均匀地翻滚、摇动,使萝卜与配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静置几个小时后,酸甜爽脆的萝卜爽就可以开吃了!

萝卜爽不仅美味,还是一种绿色健康食品。它具有提神醒脑、开胃消滞、化解酒毒、刮油减脂等功效,同时还是逢年过节探亲访友的最佳选择。怎么样?流口水了吧,那就快来河源尝尝吧!


徽州(15)

前天老家下了场雪,屋檐上落了一层,像是在净化什么。?

因为疫情愈发严重,?周围整个区域几乎全部封锁,一条道路轮流两个人把手值班。连出门甚至吃美食的欲望都被狠狠的一并遏制。忽然发现无论事隔多少年,老家的美味也让我难以忘怀。

要论老家的早点哪种最符合风土人情,当属豆腐脑。河南早点是胡辣汤,以前常喝,但是味道有点辛辣。不如豆腐脑,软软糯糯的,咸味适中,配上油条好香好香的。

这种小吃很特别,产地没有具体的,因为南方有甜味豆腐脑,而北方大都是咸味的。现年的摊贩做的味道大都不如以前,都有添加剂,往年小时候吃的豆腐脑,豆腐都带清香味,都是师傅们用大豆现磨的豆浆汁煮出来的。尤其是浇上葱花香的卤汁,那种美味是南方大城市里砸钱也尝不到的正宗美食。

去年11月在古城开发区那边喝了一次南方的豆腐脑,一次性小纸碗里豆腐都碎成了渣渣,甜味的就是放点糖,咸味的就是加点盐跟葱花。当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老家一大碗,里边有黄豆,海带等的卤汁,挖起来是一片一片的脑。

之后还吃了很多南方口味的北方小吃,比如麻辣烫,?汤味道很淡,基本上浇混进煮好的菜肉里没有一点味道。老家的麻辣烫里,汤中的大骨头味道很浓很香,听说都还是用中药熬制的,大补身体呢,还有出锅后可以加的芝麻酱蒜泥等等,味道会更好吃!总之就是吃了还想吃。

?就是觉得,众所周知的北方美味在南方这边显现不出什么,反而有点砸招牌的感觉。最后就是!豆腐脑跟油条是绝配哦,两个要搭在一起会特别特别好吃!其他都配不上豆腐脑。


徽州(16)

说起美食,大家都滔滔不绝的报出一大串菜名。可不管这些菜名有多么吸引人,我都不爱,唯一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故乡有名的小吃——嵌糕。

在嵌糕店里,生意特别好。每天排成一条长龙。嵌糕的形状有点像饺子,圆鼓鼓的。每当你走到面前时,老板会立刻从盖着被子的一大片糕中取出一块,再揉成圆形,放入一些你喜欢吃的菜,用手指捏起来,整体看起来像豆英。有时老板还会在你的要求下加入红烧肉、油条。让嵌糕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胖子。那薄薄的糕皮让人看了很是担心:“不会撑破吧!”

才说了一声“好了”,一个香喷喷、热腾腾的嵌糕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别说吃,就算看也得流几大桶口水了!然而嵌糕却很便宜,只要几个子儿就能填满肚子。这下可让我们这些穷小子乐着了。

嵌糕不仅好吃、便宜而且携带方便,老人可以边吃边看报,小学生可以乘车去上学边吃方便极了。现在还有人为嵌糕专门研制出一种机器,只要手一扳上面的就会压下来,因为都上下两面的板都是平的,所以厚度均匀,包起来就自然美观,包得更牢一些。

记得小时候过节。我经常会把一块一块的糕揉成扁扁的,再夹些菜,放些汤进去,做起来的糕还是迷你型的。

故乡的嵌糕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美食,可在我眼里是故乡的象征,更是童年记忆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徽州(17)

5月17日,我参加了池州日报社举办的以“走复兴路,圆中国的梦”为主题的小记者采风活动。清晨,跳上巴士,憧憬着未来的美景,心情愉悦极了。

一路车程,一路欢声笑语,一路风景如画。一天的游玩,充实极了:我们观看了惊险刺激的马戏,充满激情的赛马、赛狗、斗鸡和斗羊;参观了军事科普博物馆,陶行知纪念馆。惊叹与梨园大戏台的精致宏伟,卧龙神塔的小巧玲珑;徽梦水舞的柔美奇妙;《西游记》砖雕长廊的.珍贵……充分领略了徽州的美。

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总有一些地方,美得让你不忍离去,无法忘却。

中华木雕馆可以算得上把徽州数代人智慧浓缩在一起的地方了。刚进门,眼前就是一片小花园。花园里有不少盆栽的玫瑰与江西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园中有个小池,坐在池上的小桥上数金鱼很是惬意。碧玉般的池水里,一群金鱼在欢快的嬉戏,一会儿向前,一会儿旋转,一会儿藏于桥下;金黄的、鲜红的、漆黑的、大的、小的、长尾巴的……应有尽有。院里的路很窄,在徽州人眼里,这是细水长流,勤俭节约的象征。

中华木雕馆内珍藏着一幅铭文,雕刻着朱熹的《不自弃文》。这幅铭文雕刻端正整洁,字体清秀大方,可又透出行云流水的飘逸。它的内容励志,催人奋进。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秀的一面,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徽州的古床也很有特色。每张床的雕刻都需花上数月甚至数年。床上的花纹精致细腻,都是吉祥的象征:有代表福气的蝙蝠:有象征儿孙满堂的石榴;有企盼百年好合的鸳鸯……每张古床都概括了床主人的爱好,甚至是生平经历:轮廓曲曲折折,代表主人一生官场上艰难的奋斗历程,镶上象牙、虎骨,象征床主人的尊贵的身份……古床都只留一面出入,象征着一切向前。一张古床,竟能看出这么多内涵,足见徽州人的智慧。

徽州景美,美在婉约大方;徽州人美美在淳朴善良。勤劳善良的徽州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创造出了灿烂的徽州文化,流连其中,让人沉醉。


徽州(18)

徽州二绝---臭鳜鱼、毛豆腐。“人生如梦到徽州。”汤显祖说得好!徽州景美--宏村、西递;徽州美食--毛豆腐、腌鲜桂鱼。说到这豆腐和鱼,本人有亲口品尝过,现在回想起来甚是美味。

走在西递风景区里,只听到处都在喊:“毛豆腐!现吃、现炸的毛豆腐!”我当时虽然很想用我的舌尖去抚摸那徽菜毛豆腐,可是我早上吃的太饱了,无法一睹它的容颜,本人甚是惋惜!

到了中午,我们饿了,找到一家餐馆坐了下来。定睛一看,有“毛豆腐”,顿时心花怒放!于是便点了这道美味佳肴。一开始上来的都是一些哪哪都有的菜,突然一道黄里有红的菜登上了桌。只见酥黄的的豆腐配上小米辣,撒上一把葱花,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毛豆腐啊!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放入口中,它虽然油炸过了,但咬开来还有一股浓浓的豆腐味。豆腐十分的嫩,只要轻轻一夹就碎,入口即化。再搭上一点点小米辣,那味道就如同到了人间天堂一样!据说这道菜还有一段故事呢。

元末明初时,朱元璋起义反抗元朝的统治。打败仗时一路逃亡到徽州一带。朱元璋饥饿难忍,口粮又都吃完了,此时他的随从找到了一点长毛的豆腐,用明火烤给他吃。朱元璋吃后感叹道:“吾吃时,自当不了之味!”于是人们称--毛豆腐。毛豆腐的说法便由此流传开来。这上面的毛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十分有利于健康。

关于腌鲜鳜鱼,我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片段:屯溪人吃鱼十分挑剔,不吃本地的小鱼,而是吃长江里面的鱼。鱼贩子在运输过程中,防止鱼变质,鱼贩子们会用淡盐水泡鱼。等运到时,鱼有一股臭味,但没有变质。人们回家把鱼烧好后,闻着臭吃着香。“腌鲜”在徽州的土话中是臭的意思,因此这道菜又叫“臭鳜鱼”。接下来关于臭鳜鱼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去探索吧!

徽州不但风景好,毛豆腐还独领风骚!


徽州(19)

在徽州有一条很长的小吃街,它在当地是很有名的。刚走到它的大门口时,闻那豆干得味道,很香,闻到这种香味,我已经可以想象出它的口感:鲜嫩可口,酥脆爽口。

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了,来到摊前,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轮到我时,已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当想到马上就可以吃到豆干了,我立刻又来了精神。老板抓起一把炸好的豆干,放入碗中,倒入自制的香油,在往里洒入一些花生,香肠,香菜。好了,一碗香喷喷的豆干放在了我面前。

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我迫不及待想品尝这人间美味,因为实在太馋了,没顾上是否烫不烫,挑起一块就往嘴里放,滚烫的豆干不时地在我舌头上翻滚,烫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可是我早已停不下来,一块接着一块地把豆干塞进嘴巴,两个腮帮子鼓得像青蛙。这叫一个辣啊,这叫一个爽啊,我一边吃一边捂着通红的嘴巴在地上直跳脚,样子真是有趣极了,妈妈笑道:“你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从那时开始豆干又有了个别名叫“神通广大”。我之所以给它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豆干吸引了省外和当地的很多人,只要品尝一次,就让人欲罢不能。

有机会我还会再次来到徽州,品尝这色香俱全的豆干,它将永留在我心中,成为我的最爱。


徽州(20)

徽州臭鳜鱼的历史典故

扁身撅嘴,拱起的背,尖尖的头,带斑点的圆尾鳍,爱吃鱼的吃货们看到这些就会知道,这是一条鳜鱼,也叫桂花鱼。桃花流水鳜鱼肥,许多诗人都盛赞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鳜鱼,安徽人除了喜食鲜鳜鱼,更爱臭鳜鱼。他们选三四月间最肥美的活鱼,宰杀去除内脏,一层鱼一把盐的码放在杉木桶里,上面再压上重物,每天上下倒一回,20度左右的气温下,经过5-6天的等待,风味独特的臭鳜鱼就腌好了,此菜成名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这道菜更是名扬四海。

安徽臭鳜鱼的来历要追溯到200多年前了,那时每年入冬以后,沿江一带的鱼贩就把鳜鱼用木桶装起来,贩运到徽州山区。为了防止鳜鱼在运输途中变质,鱼贩们就用一层鱼撒一层盐,途中还要经常翻动鳜鱼,大约要过七八天才能抵达。等鱼贩把鳜鱼运到徽州山区时,鳜鱼的鱼鳃仍然是鲜红色,而且鳞不脱质不变,就是会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人们把这种鳜鱼洗净后做成菜,结果发现不但没有臭味,反而比新鲜的鳜鱼更加鲜香好吃。于是这种做法就慢慢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依然是盛誉不衰。

但事实上,这款美食还有一个特殊的来历,很多人听了都说,这明明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安徽臭鳜鱼真正成为一道名菜大约是在100年前,这与一段历史典故有关。

话说100年前在黄山西南麓的黄山区郭村乡有家扁担铺,话说某年某月有一姓苗的酷吏调到徽州当知府,此人嗜鱼成性且专爱吃鲜鱼,尤其是喜欢吃活蹦乱跳的鲜鳜鱼。当时有一个名叫王小二的衙役,每当天气转凉时就负责给知府运送鳜鱼,结果有一次运到半路上天气突然热了起来,原本鲜活的鳜鱼开始慢慢死去。王小二只好催着挑夫们日夜兼程的赶路,这天就来到了扁担铺准备住下来歇歇,此时发现大多数鳜鱼都死掉了,而且鱼身散发出一种臭味。王小二急忙让挑夫把鱼杀好,然后用细细抹匀腌上杀杀臭味,并找了一个厨师让他烧来尝一尝。等厨师用佐料做好红烧鳜鱼后,大家吃了都说别有一番风味。王小二于是心中大喜,让挑夫们尽快把发臭的鳜鱼挑到徽州。发臭的鳜鱼运到徽州后,王小二并没有去向知府复命,而是请来许多厨师烧制这些发臭的鳜鱼,并写了一条“徽菜珍品风味鳜鱼应市,本店免费品尝”的横幅吸收顾客。结果,凡是吃过这种“风味鳜鱼”的客人无不称赞。此时,王小二才放心的把做好的“风味鳜鱼”送到了知府面前,苗知府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吃到鳜鱼,早就被鳜鱼馋坏了,顾不上多问就吃了起来,边吃边称赞说“风味鳜鱼,名不虚传!”从此,苗知府再也不提非要吃鲜活鳜鱼的事情了,臭鳜鱼也从此成为声名远扬的徽州名菜。

一行人坐下,喝酒的喝酒,划拳的划拳。这道名菜“臭鳜鱼”被端上桌的时候着实让人吓了一跳,一桌子人无不呲牙咧嘴,掩耳捂鼻。不知是哪个胆大的先动了筷子,抱着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壮烈精神为我们试菜。闭着眼先牛刀小试一口,吃起来倒有一种独特风味,再夹一筷子细细品尝一番,果真是上乘菜肴,不辜负了鳜鱼这种昂贵食材。吃过两口之后才有闲情雅致观察这道菜系,只见鱼肉白里透红,纹似没有腌鱼的不上相,反倒呈现出一种如石膏般的艺术感,果真应了那句话“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

而要说这臭鱼的做法,古人可就比我们会吃多了。早在《齐民要术》中便记载:取石首鱼、魦 鱼、鲻鱼三种,肠、肚胞齐净洗,空著白盐,令小倚 咸。内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春秋五十 日,冬百日,乃好熟。食时下姜、酢等。名谚说,臭鱼不可臭肉。带有臭味的鱼制品吃进肚子中是无伤大雅的,红烧的臭鳜鱼带有一种腐乳的味道,要加入干红辣椒和姜蒜调料才可相得益彰。这样制作出来的臭鳜鱼一点也不输给新鲜鱼菜呢!

油炸下酒不错,红烧佐饭更佳。闻起来似臭非臭的特殊感觉像是在大热天享受了一杯黑啤一样爽朗,色泽红亮的鱼肉在灯光下呈现出一种近乎粉色的肉感。若是把它当做新鲜鱼肉一般看待,那倒也不稀奇了,当然吃这臭鳜鱼性情急不得,以慢挑细啖为妙,初尝时舌尖微微有鲜咸之感,吞到喉咙底部才吃出那种久违的鱼香。这种清香是在许多河鲜中不曾有过的,可以称得上一项了不起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