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类(实用7篇)
海蓝无魂
2023-12-21 06:25:39
六年级
其他

自然类(1)

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万物从浸长的冬季苏醒过来。恢复了生机。春雨稀稀沥沥的地滋润着大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潜入土壤,大地变的绿肥红瘦,蝴蝶在花丛中嬉戏,鸟儿在树梢高亢地鸣叫。“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夏,是一个热情的季节。蝉在树梢上不停的歌唱。太阳纵然释放着它的威力。夏雨最为凶猛。突然间,狂风夹杂着暴雨一起倾泻而下。街道上,阡陌交通,立刻变为一片汪洋。真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势。夏天的火热为自然增添一份美意。

秋天,是一个凄冷的季节,天气渐渐变冷。树木都披上了金色的大衣。“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之凄冷,任凭春天的鲜花凋谢吧,“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独爱这秋景,愿在山中久留,去欣赏这美丽的秋景。

冬天,万物即将重新沉入梦乡,万物都失去了昔日的生机。纷纷的大雪落入江水。独有“孤舟笠翁,独钓寒江雪。”虽说瑞雪兆丰年,但是“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飞雪带春风,裴同乱绕空”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过后又将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四季之美绘成了美丽而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四季,我们的生活才绚丽多彩。


自然类(2)

回首近几百年,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是极其可怕的。从蒸汽机到燃油的使用再到现在电的广泛利用,人类无一不在试图征服大自然,利用自然,改变自然,利用风力、水力来发电,这便是一个利用自然的例子。可是这种利用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人类真的可以征服自然吗?

就单单以水力电发为例,利用了自然来服务人类,看似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但是去看一看三峡大坝,蓄水泄洪、发电,可是这水一蓄便是百七十多米深,不但破坏了峡谷两边的自然景观,并且使自然与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植被的减少、滥砍乱伐的后果便是严重的水土流失。中华民族母亲河是一个血淋淋的警告。

现在社会,空调是我们日常最为常见的一个电器,人类将控制气温的使命交付于它,来进一步实现对自然的控制。但是污染为人类自已找来了麻烦,自然发火了。空调所排放的氟利昂破坏了大气的臭氧层,随着能够削弱紫外线的臭氧层的变薄,皮肤癌的病发率越来越高。

蕾切尔·卡森所著的书《寂静的春天》对人类试图控制自然作出了批判。化学药品出现后,人类便想要控制因自己破坏生态而造成的虫灾。自从第一种杀虫剂诞生后,杀虫剂便不断推陈出新。DDT、七氯、DD等有毒的药品只能短时间镇压起义的虫子,自然的报复不会息停。过不了多久,虫灾再次卷土重来,虫子对药物还产生了抗体,人类只能再次升级杀虫剂的毒性,然而农药与杀虫剂在植物上的残留最终害了人类自己。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中毒的状况,并且动物也未能幸免于难。生态的破坏使环境也越来越没了生机。而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对人类的'反击,是对人类试图控制自然的报复。

在对待自然方面,我认为道家老子的主张是很有道理的,自然,无为。顺其自然便没有了外来物种的横行,没有控制,也就没有了污染。几十亿年来,顺应自然发展下去,都没有出现过大污染,也从没有现在的环境危机。

人类是时候清醒了,不要对自然大行控制,应顺其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类(3)

水果摊上有些又大又漂亮的苹果外表好看,吃起来却“味同嚼蜡”,又小又丑的苹果很不起眼,但吃起来香脆可口,为什么呢?因为自然才是最美的,社会人生也是这样。

在这个追求外表华而不实的社会中,出现整容整体这个行业,也造就许多人工美女。迈克尔·杰克逊将自己皮肤漂白,从照片上看去,他多了一种阴阳怪气。其实,黝黑的皮肤同样显示出一种健康与活力。因为它是自然纯朴的美,毫无修饰,是真实的美。

大自然是把神奇的斧子,它开凿出汹涌澎湃的河流,开辟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溶蚀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仙境,这些都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自然孕育的,显示自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自然才是真正的美。

自然不是十全十美。小而丑的苹果表明它经过风吹日晒,充分吸收天地的精华;玉石上的斑点证明它经过风雨的洗涤;低矮的树木更好地诠释“物竞天泽,适生生存”的自然规律……十全十美的事物世间是没有的,月亮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才是自然,毫无掩饰,有时事物往往以自己的“残缺”来诠释着它的自然美。正因为“这种残缺”才体现真,体现美,就像火烧圆明园后留下的汉白玉柱,它触动着中华民族痛苦的心弦,它自然地再现那段屈辱的历史,留下缺失的美。

自然不是整体划一,纵横交错。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交通干道纵横交错,它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在这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大楼之间,上下班成为人们的主旋律,人们的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正在日益缩小,这样太人工化了,人们过多地破坏着这个自然的社会,建筑以高以大为美,追求中国第一高楼、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一高楼,小桥流水少了,小胡同不见了,纯真的苹果味没有了。

自然的才是最美的,情谊越自然,才经得起考验,生活越自然,才更朴实,自然的社会,美无处不在。


自然类(4)

一.写法导引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一花一世界,大概意思都是说任何微物,放大了看,都可以看作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从任何微物中都可以发现和得到安宁快乐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蜘蛛结网。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二.话题解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头脑。

感悟自然就要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汲取科学的启示,人类因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从半亩方塘的清澈而想到源头活水,由此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和千变万化,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一定会发出许多感慨,得到许多人生的哲理。

比如以花开花落为例:含苞欲放时,你能感悟到花朵的勃勃生机,感悟到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绚丽灿烂时你会联想到人生的美丽,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随风飘落时你会联想生命的奉献,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

“感悟自然”这个话题就是让我们深入生活,去观察自然景物与现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感悟自然”这一话题是相当宽泛的。材料提供的意境,令我们驰骋遐想的空间十分广阔。

这要求我们要从以下两点来思考:一是“化抽象为万象”。要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万千形象,奔涌到我们的`眼底。二是“万象之中取一象”。“取”自然之景,让自然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要能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感悟自然,要有较深的内涵,古人说,“意高则文胜”。总之,用自己的心去与自然沟通,用真情去拥抱自然,就会“在细微处显出才华”(老舍语),就会写出独特的感悟。

当然,感悟自然,思考人生,所“感”所“悟”,不能漫无边际,或浮光掠影,要注意角度小而集中,有意蕴。如果能从一朵平凡的花中看到整个宇宙人生的真想和道理,去发现生命的本质,那么我们的心灵会变得丰富,生命因此而变得有滋味。不管生命遇到怎样的凄风冷雨,为了光明,花儿都能耐得住寂寞;为了理想,花儿都能蓬勃地绽放。

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一朵花学习,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怒放呢?


自然类(5)

2008年高考,多道作文题在思想内涵上直指“人与自然”这一主题。比如江西卷的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显然是从“生态平衡”方面设题的;由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也容易想到“天人合一”的问题。又如全国卷二关于“海龟和老鹰”的新材料作文,中心非常明确:好心的游客对幼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启示人们务必遵循自然规律。

依据笔者的认识,“人与自然”类作文主要涉及三个话题。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

3.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

总之,“人与自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热点话题。写作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到大自然里去感受它的奇妙,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②收集、准备一些与生态保护、环境恶化相关的素材,素材不需要太多,但必须有典型性;③多读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自然”类美文,阅读后可采用类比、联想等方式学写数篇文章,以逐渐提高自己作文的底蕴;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确保作文立意积极向上。


自然类(6)

同学们,匆匆的岁月里,你是否只顾行色匆匆而忽略了你身边的声响呢?不要让你的耳朵关闭,只要你静静地聆听,就会感受到声音的丰富和美妙。就会发现自然和人类生活周围,是一个有声音的世界。

你听,鸟儿在枝头欢歌、蟋蟀在草丛里鸣叫、风儿在草原呼啸、浪花轻拍着海岸……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喜欢聆听蜂儿嗡嗡飞舞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金色的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身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生命是那样短暂,但它们一生辛辛苦苦为人们酿造甘甜的蜜糖。它们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令我折服。

我喜欢静听晶莹的雪花飘飘悠悠下落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仿佛看到那满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如芦花、白梅,似柳絮,像鸭毛、鸭绒,又宛如那美丽的银蝶翩翩起舞,舞姿飘逸。

我喜欢倾听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仿佛看到那清澈透明的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它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又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儿让那飘浮的树叶打个转,一会儿又挠挠那些追赶它的小蝌蚪的痒痒。

除了聆听自然界的声响,世间还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那就是师生间交流的声音。我们凝神在聆听老师不倦的教诲,娓娓的话语。老师在俯身聆听我们的心声、活跃的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既是对个性的呵护,也是对人格的尊重,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这种声音使我感受到爱的泉水在师生心间汩汩不息地流淌。

同学们,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用明净清澈的心灵聆听,才能被那些声响感动。

学会倾听,可以让你发现那些细微的美好。学会倾听,周边就尽是动听的音乐之声。


自然类(7)

依据笔者的认识,“人与自然”类作文主要涉及三个话题。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着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迹的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

3、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

总之,“人与自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热点话题。写作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到大自然里去感受它的奇妙,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②收集、准备一些与生态保护、环境恶化相关的素材,素材不需要太多,但必须有典型性;③多读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自然”类美文,阅读后可采用类比、联想等方式学写数篇文章,以逐渐提高自己作文的底蕴;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确保作文立意积极向上。

习作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46亿年的漫长岁月。才造就了今天这么一个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竟愚蠢地毁坏赖以生存的环境:乱砍滥伐原始森林,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盲目开采地下矿藏,肆意排放工业废水……于是水土流失了,绿洲消失了,土地沙化了,气候恶劣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天,人们才发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真的很聪明吗徐宗璐

人类从亘古的荒原走来。一直走到高楼林立的都市:人类从愚昧落后的部落走来,一直走到文明和开化的现代社会。这一路高歌猛进,无不说明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不愧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近几百年来,人类的聪明才智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蒸汽机、电、核能……这一切的一切,不断显示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然而。仅凭这些。就能断言人类是最聪明的吗?就能判定现在的世界优于过去,并预测未来的世界一定更美好吗?

我的回答是:不能!

仰望天空。候鸟凄厉的叫声,带来远方战火依然的消息:驰骋高原,再难见到藏羚羊奔跑的矫健身姿……这一切,又是谁造下的孽?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只受到功利的影响。而没有接受智慧的启蒙。近代的战争多数已不单纯为了正义,更多的是为了物欲和私利。这充分暴露出人性中贪婪、自私和暴戾的一面。有些国家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使用贫铀弹等杀人武器,丝毫不顾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受难地区的无奉百姓患癌症等疾病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这不仅仅是愚蠢,更是道德的沦丧,是彻头彻尾的犯罪。还有,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索取,致使环境日益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度减少。300亿年前地球上大约有25亿个物种,现在仅存1亿个左右。在已灭绝的约24亿个物种中,有60%是20世纪灭绝的。从17世纪起,动物的灭绝进入了加速时期。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现在仅存的约1亿个物种中,鸟类每两年灭绝1种,兽类每一年就灭绝1种。今后的趋势是:植物可能以每小时1种的速度灭绝,动物可能每天减少1种。我不禁想问,仅有的这些物种在地球上还能支撑多久?大海雀、渡渡鸟、旅鸽、卡罗莱纳鹦鹉、高加索野牛……这些早已被人类灭绝的动物,如果能够复活的话,我们从它们眼中看到的将是平和、善意,还是愤怒与敌意?事实上,现在连看一看敌意的目光也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人类只是地球生命之网上的一段绳索,人类施之于这“网”的,也是人类施之于自己的。人类的文明已经让这张“网”变得千疮百孔。人类用科技来防止小行星将地球“咬”出一个缺口,是聪明的,但自己将这张生命之“网”撕扯得破败不堪。那就不能不说是糊涂之极了。也许有时残缺是一种美,但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来说,残缺决不是美!我们需要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地球。造物主给了人类一个美丽的星球,人类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与地球和谐相处。

21世纪的钟声早已敲响。可我们是否应该将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人类的所作所为放在一架一头是聪明另一头是愚蠢的天平上称一下,看看哪一头会更重?或许,对于未来世界而言,这样做能使我们免生许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