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权衡(实用3篇)
安静的复苏
2024-02-20 04:49:07
高中
议论文

利弊权衡(1)

读罢这则窝言,我为赵人的高明而赞叹。家患鼠灾,实为一害,猫能除鼠,堪称一利,猫又咬鸡,算得一异,可谓利并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人就有着不同的考虑,而这些考虑也便有着高明与平庸之分。赵人能够分清利弊,权衡利弊:猫咬鸡虽为一害,但它不足以使赵人一家落到饥寒的地步,而鼠灾则不同,众鼠横行,会吃掉粮食,咬坏衣物家具,效坏房崖,若任其下去,久而久之,会使赵人一家陷于忍饥受寒的困境。基于此种分析,赵人得出与其于相反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高明之上策。

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事物纷繁,利弊杂居其中。有利的事物也会有并,有并的事物也可能有利。人们通常所说的“有百利而无一弊”或“有百弊而无一利”,只不过是对某种事物的一种夸大的说法罢了。看待问题要权衡利并,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一分为二”。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总要先有个打算,这也就是计策,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是:利有大小之分,并有多少之别。人们常用“上策、中策、下策”来权衡利弊。利大于弊者为上策;利很大,弊也不小者,为中策;葬大于利者,当然为弃而不取的下策了。我们想把事办好,当然要采用上策,但尽管是上策,也不一定没有不妥之处,因而不可求全责备。

凡事要取上策,此话说来似乎不难,然而事实却不是这么回事。远的不说,就拿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来说,这本是党中央经过广泛调查,反复研究而制定出的政策,然而开始时遭受的胆力不小,可最终还是消除了这股胆力,实行了责任制,从而结束了“吃大锅饭”的做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国家和个人的财富,真是“利莫大焉”。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小弊不足毁其大利,倘若以其一弊来攻其九利.也是足够愚告的下策了。

再如,为了加快经济建设,我们设立了一些经济特区,准许外国人在这些地方投资办工厂等,于是有些人便看不惯了:“哼,中国的地方让洋人来开设工厂,成何体统?我们的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还不是由这造成的!”我说这样的人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犯了跟赵人之子一样的毛病—目光短浅。须知: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化,而日前我国无论是技术还是物质基拙,都是很薄弱的,确实是任务重,时间紧.不错,我们应该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但这就够了吗?不够。因此,对外经济大门非开不可。

我国搞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矿产资源,而我们的许多资源还躺在地下,我们资金又有限,投贵困难。准许外国投资,引进外国设备,这一棘手的矛质即可得到缓和。我国现在人口很多,准许外国人开办工厂,可发挥我们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我国现在生产技术水平还较低,供应社会消费品的能力也较弱,而设立经济特区,可提高我们的生产技术,增强供应社会消费的能力。既然有如此之多的益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对外经济大门的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弊害,但只要我们加强管理,这个问题不是不可解决的,若以其小弊而否认其大利,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可见,要真正做到权衡利弊,并非易事,它要受到习惯势力的阻档和认识能力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冲破习惯势力的枷锁,做改革的闯将。我们作为新一代,应该比古代的赵人更聪明,这就是不仅能权衡利弊,而且能做到兴利除弊,化害为利。因为赵人本来也是可以做到既让猫灭鼠,又不让猫伤鸡的,当然,这未免时古人有点太苛刻。但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应有这样的智慧和气魄吗?


利弊权衡(2)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权衡利弊什么意思在爱情中,欢迎大家阅读。

他要的爱情是权衡利弊,门当户对。他不允许生命中的决断出现偏差,于他而言,情谊渺茫,什么都没现实来的实际,他说,我不想任何人拖累我,当然,为了更好的生活,他可以找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人生就是这样,假若你不能变得现实,就容易被现实蹂躏成舒展不开的模样,我无法认同,却也无法批判,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说到底,你只是个旁观者,局外人是没有资格对别人的人生加以批判的。自己的人生自己主宰,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

我认识的他,权衡爱情,现实无比,这样的他既真实又遥远。

他是集父母家人宠爱于一身的人,从小衣食无忧的他任性自由。他留连“上流社会”的奢靡,总想着有一天可以功成名就,飞黄腾达。他有个精明的父亲,身为商人的父亲为他安排了一切,上什么样的学校,交什么样的朋友,过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一切,父亲都帮他规划好了,父亲说过,他要的,就是儿子变得更强,他不在乎儿子的想法,不在乎儿子的心思,儿子只要按着既定的路线走就可以了。

他无法“心安理得”的“坐享其成”,也曾想过抗拒,想过逃避,但最终还是败给了赤裸裸的现实。他习惯了锦衣玉食,看不起粗布麻-衣,也是,习惯山珍海味的肠胃怎么可能品尝的了粗茶淡饭的寒酸。从小,父亲就让他上最好的学校,即使找关系托人,砸钱也在所不惜,父亲告诫他,要好好跟同学相处,父亲让他上好学校,不是要他绞尽脑汁学习,而是要他多交些朋友。

父亲的想法很明智,贵族学校里的学生有着殷实的家境,这样的往来无疑为未来多铺了几条路。有时候,身边接触怎样的人,日久天长,你就会变成怎样的人,这就是环境对人影响的根深蒂固。

升入大学后,他的世界观更加的现实,就连爱情也都是在盘算的范围内的。他上了三本大学,学校里同学的家境参差不齐,因此,交际圈会形成分类,每个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固而形成特有的圈子。“富人”与“穷人”井水不犯河水,偶尔寒暄,彼此不闻不问。很自然的,他进入了“富二代”的范畴。生活依旧,吊儿郎当,胡吃海喝,潇洒自由。衣食无忧的他不会知道生活原始的艰难,最起码在遇到她之前,他是不知道的。

她是学校里公认的文艺青年,写的了一手好文章,每天徘徊于教室与图书馆,闲暇时间就去兼职打工。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她需要兼顾生活。她是个简单纯粹,干净清纯的女孩,她总在他的'视线中出现,日积月累,他就习惯了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她的身影。

多方打听,他知道了她的名字,知道了她忙碌的原因。诚然,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生灵。他无忧无虑,她忙碌不堪。他是家里的至宝,被捧在手掌心,她是家里的芥蒂,被当做无根的野草。他可以潇洒的活,她却要努力的挣扎。她的家乡偏僻遥远,重男轻女的思想久驻于心,来自重组家庭的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继父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母亲也疼惜着自己的儿子,只要她,身处于尴尬的境地里,无所依附,只能靠自己。

上大学前,她就开始打工挣钱了,如果不是她的一再坚持,父母是不同意她上学的。她无比辛苦又无比幸福的过活着,她有梦想,所以充实,而他,有的只是一具空壳,一具看不到希望,被现实掏空的躯壳。

他欣赏她的坚强,喜欢她的倔强,但又厌恶她的家境。他知道,如果选择跟她在一起,她的家庭就会依附于他,毫无疑问,她的家庭于他而言就是拖油瓶,是甩不掉的累赘。他不能做这场不划算的买卖。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沉默,即使喜欢也要保持静默的姿态。

他要的爱情从来都是门当户对的。因为,他从来就不懂什么是爱。父亲的现实教育荼毒着他简单的世界,他开始复杂,开始不快乐,又好像很潇洒的快乐着。

我说下我的理解吧,还在校园里的男男女女大多都听亲戚朋友说过一句话,能在校园里找就在校园里找吧,除出了社会的人都很现实,那这里的现实到底是什么呢?

校园里的爱情是什么?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无关任何其他,这就是爱情。这自然不用权衡利弊。

社会上的爱情是什么?你喜欢我,我喜欢你,你是我喜欢的样子,我是你喜欢的样子,并且追求你的成本在我的意料之内,这就是爱情。这自然需要权衡利弊。

看到这两者的区别了吗?不仅要求严格,而且注重成本,有成本注定会有权衡利弊。如果你感觉追求她的成本,远大于你能得到的,那就放弃吧。

现实就是这样,人出了社会,经历的多了,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变了,爱情虽然还是必需品,但也并非不可替代,没有谁在谁心里不可替代,没有谁应该卑微到尘埃,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权衡利弊,这是爱情转变到机理智的一种进阶。


利弊权衡(3)

记得今年2月初的时候,心血来潮的搜了一下2016年的星座运势,看到一个叫Alex是大叔写的年运非常符合内在的现状,他写道——

--2016年,如果要加形容词,我会选择用:找到出口,获得蜕变做回自我的年份。2015年下半年木星已经离开了狮子座,进入到处女座,并在2016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停留在处女座,所以整个2016年充斥着一种“迷惘”感。(其实在2015年下半年趋近年底的时候你已经感受到这股力量了),这种迷惘感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我已经得到想要的东西或者是一些想要的东西已经付出努力,却依旧无法获得,那么我们就需要开始寻找——新的目标和起点。

--2016年依旧存在四次日月食,这四次日月食会跟很多人的生活带来转变,也可以用骤变来形容,无关好坏,任何改变其实都是将你引导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关键在于你在面临“机遇”时,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2016年是我们最迷茫的时候,但往往在迷茫时经历的事情,才会让你知晓: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我如何才能做自己,以及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必须要承认,从2015年初开始,内心确实莫名地充斥着一种失去方向的迷惘感,而2015年下半年这种感觉逐渐加深,并极大地影响到了我的心态,及至2016年一季度,这种感觉已经演变成内心的失序和混乱,令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从低迷、消沉、郁郁寡欢发展成焦虑、纠结、无所适从,这是自悟道并找到自己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甚至于在某些时刻令我对自己产生了质疑。

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对于一个原本认为对自己足够了解并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对未来失去方向感更可怕的事,我曾经试图去找过原因,然后找到的答案与Alex是大叔说的一样“这种迷惘感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我已经得到想要的东西或者是一些想要的东西已经付出努力,却依旧无法获得,那么我们就需要开始寻找——新的目标和起点。”记得我还曾写过篇文章阐述了一下我当时的感受:大致是人内心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引发的矛盾感、带来的改变契机和由此产生的魄力。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把握住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某个机遇,得到了一个符合我之前头脑中所有想象的职业机会,薪酬、发展、人脉、层面,赏识…可以说,若我想要在职场上大展宏图,这是目前为止遇上的天时地利人和下最好的机会,一个迈入高层的最佳切入契机,然而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也就是这个放弃的决定,让我内心长达一年多的游移不定、进退失据一夕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再次明确的方向感和对自我认知的确定无疑,而这一切都源于我得到的那个梦寐以求并符合头脑里所有想象的机会时内心反馈给自己的真实感受——

得到了这个机会,我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高兴,反而更加地纠结和焦虑。这太奇怪了,明明我以为这是我想要的,于是行动了,也得到了,结果,我的内心告诉我,不,这不是你想要的,所以得到了并没有让你心生欢喜,然后我发现,事实上所有的纠结焦虑都是来自深心处的抗拒,而抗拒就是为了告诉你,这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于是,我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头脑中勾勒出的种种意愿和期望,往往是权衡利弊得失后符合利益最大化的优选,却并非最符合内心真实需要的选择,而符合本心的选择,关注的从来都不是好处,而是心情,更直白一点说,关注的重点往往只有一个:得到了,你高兴吗?

而一个人,若是想找到最符合内心真实需要的选择,凭空想象或者是理性分析从来都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很多时候,打破内心迷雾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如果你从未得到过,恐怕你永远都很难笃定到底想不想要。而这种不确定感,会让选择变得困难,比如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又想那样,心中没有一点准数。当你内心没有明确的`信念时,你会变得计较得失,很容易受人或环境的影响而负能量爆棚,甚至于迷失自我。

曾经我以为,得到那个符合头脑全部想象的机会是为了引导我的人生从此迈向新的发展方向,因为得到的过程有很多的鬼使神差和机缘巧合,甚至还有多年前的伏笔,这一切实在太像命中注定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然而,当我选择放弃的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得到这个机会,是为了让我找回曾经莫名其妙消失的信念。

一个人如果从来不曾拥有信念,那么这个人恐怕很难体会内心的那种确定和坚定。一个人如果曾经拥有却又失去了信念,那么这个人会开始怀疑甚或迷失自己。而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念后还能重新找回,那么,我想说,这个人一定会更加明白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意味着指引前行的方向感,也就是你到底要的是什么,更意味着自我认知的确然感,也就是你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以及是否能够做自己。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体悟人生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这种有意思通常存在于时过境迁后,存在于突破困境或心魔后,那种如释重负的恍悟,就像内心完成了一次历练。其实,在我悟道后的很多年间,我一直觉得遵从本心是一件特别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太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遇事会那么的难以决断,然而,当自己的内心也走过了这一遭后,突然对别人的那些感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察,同时内心也多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庆幸——庆幸自己注重精神满足更甚于物质欲望和情感需求,所以才能不被利益或情感得失所惑而衍生执念,即使会在命定的因缘际会中短暂迷失,但至少深入骨髓的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感知会帮助我拨乱反正,重得自在。

记得多年以前,对慧能六祖和神秀禅师的境界有过体悟,当时曾好奇的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哪种禅境是道的至境?到底是神秀的以有欲之身修心定心,还是慧能的无欲之心参禅悟道?曾经以为自己的境界已达到或至少接近了慧能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来的人生经历告诉我,只要身在尘世,便不可能真正做到无欲无求,因为命运既会带来因缘,也会产生因果,很多东西都是注定的,该来的总会来,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出家人或得道高僧,内心都不会真的一无所求——“生活”,是人生而就命定的所求,区别是在于各自如何生以及如何活。

说到这里,内心突然萌生了一种生而为人的喜悦,因缘际会、七情六欲、感受体悟、决定选择…这些构成生命画卷的要素,让生命变得丰满而生动,而作为一个凡夫俗子,你能够去体会、去认识、去突破、去超越,生命能够因为感知而乐观,因为境界而安定,虽然无法确定未来的人生还会遇到什么样的祸福,内心还会遭遇什么样的刺激,但至少可以确定一点,拥有信念的人,总能绝处逢生,抚慰升华。

经历了再一次的内心历练,我不会再向曾经的自己一样,因为一些体悟、一些突破而认为自己已修得正果,因为这一次的经历告诉我,人这一生,会经历太多太多无法预测的事,你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可能会受困于一些无法释怀的情绪,可能会经历一些无妄之灾,可能会莫名的失去方向,可能曾经的信念也会消失…永远可能会有一些事冲击到内心,而人的内心不是死水,不能保证自己始终如一,一成不变,会因时势际遇而发生变化,所以无论是修心定心还是参禅悟道,不会停滞,没有尽头。

尽管如此,还是想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