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的故事(优质4篇)
云卷云舒
2024-02-19 06:08:04
初中
记叙文

碗的故事(1)

小的时候,在院子里有一种紫色的小花,妈妈说千万不要摘这花,要是摘了它,吃饭的时候你肯定会打碎饭碗。我说这花叫什么名字呢?妈妈说是打碗花。

我 偏不信这个邪,偷偷摘了两朵带回了家。到了吃饭的时候,我紧张极了,把碗牢牢抓住,生怕打碎了。等到饭吃完了,碗还是好好的,我跑到妈妈面前,把打碗花拿 出来说:“妈妈,我摘了两朵打碗花,可是并没有打碎碗,这是为什么呢?”妈妈说:“呵呵,可能是大人吓唬孩子吧,怕他们打碎碗吧!”

妈妈在买碗的时候,总是说:“儿子,你长大了,应该学会挑碗了。”我说:“妈妈,怎么挑呢?”妈妈告诉我要从碗的颜色、形状、图案、工艺和用途来挑选。我挑了一只精致的树脂碗,很好看。妈妈见了直夸我真厉害。

小时候,我不小心打了一只碗,妈妈说:“你要爱护它,我们天天吃饭要用碗,所以要像朋友一样珍惜爱护它。”

我们的学习工作也是一只饭碗,有的人工作不努力把饭碗丢了,天天混饭吃,还让父母养活自己,真的很不好。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个自食其力的人。

我们的饭碗每天给我们盛饭,盛汤,当我们一不小心就把碗打碎了,一扫就丢弃了,它默默无闻,有一种伟大的精神,那就是无私奉献。

饭碗有什么用呢?吃饭用,盛食物,盛汤,当有一天没有饭碗了,我们还能盛饭吗?

从小,奶奶送给我一只玻璃的饭碗,我已经用到了现在,有人很小都有一只碗,直到用了一生,因为这个人很珍惜自己的碗。

有 一个故事就是关于碗的,叫《烙碗记》。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家庭的父母离婚了,爸爸给儿子找了一个后妈,这个后妈心肠狠毒,千方百计想把这个孩子赶走,可 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理由,直到有一天她想到了一条妙计。她把给小男孩的饭碗直接放在火炉上烤,饭碗被烧的通红,她逼着孩子:“来,这是你的饭,端走吧!”可 怜的小男孩伸手从火炉上端起了碗,手立刻就被滚烫的碗烙得血肉模糊,他手一松,碗掉在地上打碎了。后妈恶狠狠地说:“我天天给你做饭,你竟然敢打碎饭碗, 立刻给我滚出去,永远不许回来!”就这样小男孩被后妈赶出了家门。这个故事让我对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感到很同情,也觉得他的后妈那样残忍。

碗,让我想到了好多事情,我觉得人也要像碗一样无私奉献。我们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碗。


碗的故事(2)

在我家的橱柜里,有一只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但它也跟我相处了好久了,上面的伤痕记载着许多故事。

“啊!赵泊龙!你又把碗打破啦!”“我……我……”于是我又被妈妈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第二天奶奶从外边回来了,使我异常兴奋。

我迫不及待的问道:“奶奶,碗买了没有?”

“买啦,你这下可要爱惜你的饭碗,你们这一代孩子可幸福了,有吃有穿,什么心不用操,只管念书,你可要加油啊,如果现在不努力,长大以后可真要丢饭碗啊,那时后悔了饭碗可是买不回来的。”

听了奶奶的话,我若有所思,奶奶的话意味深长啊!

接过奶奶给我买的那只碗,我格外小心,走进厨房,我小心翼翼的将它冲洗了一遍,然后我仔细端详起来。这只碗白色的底,像云彩一般的青色小花釉在碗边,碗的内侧底部还有一朵青色的牡丹花。“真是太漂亮了!”,我不禁赞叹道。于是,我把它定为我的专用碗。

如今,这只碗沾过白白的大米饭,盛过味道鲜美的海鲜汤,装过令人垂涎三尺的烧鸡块,受到过筷子的碰,受到过铁勺的摩擦,用洗洁精洗过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碗品尝过生活中的所有滋味。

我爱它,因为它是我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碗的故事(3)

哲理故事:挑一只让你满意的碗

一代老饕袁枚在《随园食单》的开篇第一章“须知单”中,就曾对美食与美器做出点评,认同古人所言,“美食不如美器”。有意思的是,除此一节外,老袁用了整整十二章大谈特谈“美食”,从江海说到天上,从饭前粥米说到饭后茶点,包罗万象,细致周全,却唯独没再谈“美器”。是故,在此,我斗胆将“古人所言”稍作修改——美食亦如美器。食与器的搭配组合,于我眼里,是生活,亦是一出高于生活的餐桌美学。

乍暖还寒时,蟹肥膏黄。说起中国人啖蟹的悠悠历史,其渊薮可推至西周。自魏晋,食蟹兴起。月下临风,品蟹赏菊,本是风雅美事。然而,徒手执蟹而食,难免显得俗笨;若改用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虽不羁却也难说韵致。如何将“品”字发挥得淋漓尽致?明代江南的能工巧匠于是发明了一种专门的食蟹工具,包括锤、镦、钳、铲、匙、叉、刮、针,俗称“蟹八件”。蟹锤锤盖,蟹钳碎螯,蟹匙取膏,蟹针剔肉,一来二去,蟹之甘腴,酒之醇美,不醉自醉。膳毕,至巧者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独孤求败,引得群羡。

向来重视雅致生活的日本人,在食与器的互衬上也可谓尽心尽力,于细节处的勾勒与考究更叫人惊艳。

一次,与友人一同拜访位于福冈县的某间老铺果子店,主人精心制作了两道玲珑精致的生果子送上,名曰“若鲇”“铃铛”。所谓“若鲇”乃日本六月的'代表性点心,状如初夏鲇鱼;用椭圆形的海绵蛋糕皮,包裹着咬劲十足的年糕,卷成半月形,烤制而成。另一道“铃铛”则具象不少,其形恰如你我所熟知的卡通形象机器猫颈项上悬挂的小玩意;烘烤至金黄的松脆外壳里,嵌满了手磨红豆泥。敷衍说完一句“我开动了”便急不可耐地操起筷子朝温软如玉的若鲇下手。用罢一道,含一口冰水,筷尖又迫不及待扎向铃铛。岂料,向来沉稳的友人忽然伸手制止。

原来,若鲇可以用筷子夹食,到了铃铛,便不妥了,需改用专门的木扦。友人解释,由于若鲇形为长条,且经卷制而成,不复黏合,使用细头筷子,食者可以巧妙地掌控手指力度,从而轻巧地进行夹取而无须担心外皮垮塌或破损,保证了点心入口的完整度;另外,筷体的修长,与若鲇在视觉上有相似的线条美,二者搭配,亦合审美。至于铃铛,状如丸,用筷子夹显然易滑落,若直接以筷尖戳入,则显得粗野,因此,用削磨得细薄的木扦叉食,优雅隽永;此外,直径不足五厘米的小球,配搭着长不过三寸的木扦,画面俏皮雅丽,颇有几分情趣。

事实上,食料的精细与否从来不是问题,即便素朴如白米饭,选对了食器,亦叫人心生欢喜。舀一勺米饭轻扣于陶制碗内,细腻的坯底,用具有自然气息的素黄与高绿搭衬着担当主色调,随性的手绘线条看似拙朴,实则别有一番滋味。端上桌的瞬间,如同一抹来自乡间田野的春风拂面,生机盎然。抑或盛一团置于刷上了极为内敛的金色的碗中,米粒的润泽与暗金色交辉,此间华美可谓不动声色,低调的奢华简直让人爱不释手。陶艺匠人小谷田润说,“好的食器,会让人珍惜碗中的每一粒米”。诚然,古朴也好,精致也罢,即便只是形色普通的器具,一旦有了食物的加盟,亦顿生鲜活。食器的伟大在于“不喧哗”,安静地衬托,却让人分外珍惜碗中的天地。

絮语及此,不妨今夜小确幸一回。挑一只让你满意的的碗,招待自己。


碗的故事(4)

以前,碗叔叔和饭弟弟、筷子哥哥,碗叔叔每天都辛勤的把饭弟弟接到桌子上,筷子哥哥也把饭弟弟送进主人的嘴里。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是,不知道是哪个家伙搞的鬼,饭弟弟变得傲慢起来。不叫碗叔叔、筷子哥哥了,而叫“碗老头”“筷子小子”。

一天,碗叔叔来接饭弟弟的时候。饭弟弟叫了起来,说:“碗老头,你下次洗碗要使劲洗,别弄脏了我,听见没有,精神点,不然的话,你不配我!”碗叔叔并没有生气,而是说:“喔,知道了。”可是,筷子哥哥,心中却燃起了无名怒火,处处作弄、为难饭弟弟。

事态一天一天的恶化,饭和筷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碗叔叔又来接饭弟弟了。饭弟弟大声的叫了起来:“滚!我不再需要你们了!”说着,饭弟弟就一跃而起, 碗和筷子也紧跟在后面。一路上,草、灰尘,都沾在了饭的身上。饭被主人丢弃了,筷子失去了饭他也没有了生活的意义,碗也在劫难逃。

在垃圾桶里,他们又见面了,他们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同样也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但已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