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待人(甄选16篇)
阳光爷爷
2024-02-10 00:21:05
其他
其他

以礼待人(1)

奶奶常说以后一定要以诚待人以礼待人,这样才会让别人尊重你。

记得有一次奶奶带我出去吃火烧,走到那一看人还不少,我就提议:“奶奶咱去别家吃吧?这儿人太多了。”奶奶说:“就在这儿吃吧,这的火烧好吃,老板人也不错。”这时老板赶忙说:“稍等一会儿啊,马上给你安排地方。”我和奶奶终于等到我们了,火烧还是新打出来的,特别好吃。吃完我俩就一边说一边离开了小吃店。我看见水果摊那儿有新鲜的草莓,想让奶奶给我买点,奶奶刚要付钱,突然问我:“咱俩吃火烧没给人家钱吧?”我想了想:“是没给人家钱,吃完咱俩就出来了,这次咱俩可赚了,一分没花白吃了顿饭。”奶奶急眼了说:“咱可不能这样做,咱得赶紧给人送回去.''回到小吃店奶奶跟老板说明了情况,老板居然就不知道我们没给钱,老板一个劲地夸奶奶。

事后奶奶我们俩每次去小吃店吃火烧,老板格外客气,奶奶有了上次的教训,每次都是吃前先把帐结了,老板每次都说:“大娘你吃饭我放心,你就是下次来一块算我都放心。”这时我明白了正是奶奶的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相见。


以礼待人(2)

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在一句话,有时只是一个脉脉的眼神,有时只是一次默默的握手,但做出的决定却是不易,因为轻轻一句话,那是用信誉凝写成的铮铮誓言;脉脉一个眼神,那是用良知换来的生生约定;默默一次握手,那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负起承诺,就负起了不变的真情,就负起了不悔的初衷。

有一个人用他的行动,兑现着这种承诺。宋濂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家境贫穷,没钱给他买书,他就向邻里借,每次讲好期限,他都按时归还。有一次天很冷,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他在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但是他却没有因此停止。而是想着赶紧抄写完,在期限内将书还给人家,正因为他的诚信,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还有一次,宋濂要去外地向一位老师请教,并约好了时间。临走时突然下起了大雪,宋母劝道:“这雪下这么大,路上也不好行走,你改天再去吧。”宋濂说:“即使雪再大,我也得去,我和老师约好了,如果不能准时赴约,那岂不是失信之举,我以后还怎么见老师啊!”

宋濂求学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有诚信,一旦我们许下了承诺,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必须去履行那份义务以及责任。如果失信于他人,那么就很难再得到别人的信任,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污点。


以礼待人(3)

在生活中,我们要以礼待人。只有以礼待人,才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那一次,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我是一名个子矮小的普通学生,学校里的劳动难免会遇到自己做起来困难的,多亏有同学帮助我。

记得那是星期一,学校规定星期一是要大扫除的,大家都动了起来,参与到了劳动中,我也不例外。老师安排我的任务是擦玻璃,看大家都在工作,我也开始劳动了,找来了一块布,我认真的擦着,可是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个子矮的缘故,我擦不到靠上面一点的玻璃。看大家都在各干各的,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大家,正在我焦虑的时候,和我是“死对头”的一位同学走过来说:“怎么了?要是够不到,就让我来帮你吧,反正我也不忙。”出于着急,也只好让他帮我了,我说:“好吧,谢谢!”就这样,我向老师交了差,老师还表扬我擦得干净。

他叫小刚,一直担任班里的摆车任务。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车摆的不好,还说车下有垃圾。他只是向老师承认了错误,没有和老师辩解。第二天,我看我们班摆车的地方有很多垃圾,接着便看见小刚在打扫,竟然没有一个人帮助他,等他打扫完垃圾,估计车也没时间摆了。我走上前去,说:“小刚,让我来帮助你吧。”他微笑着对我说:“没事,我自己来吧,你先去排队吧,快上课了,别迟到。”我说:“没事,还是我帮你吧,上次你不是还帮助我吗。”他没说话。我还是主动帮助他一起把垃圾打扫完了。接着,就剩下摆车了,看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便支招说:“你可以把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啊。”他说:“方法听起来还不错,只好试试看了。”就这样,我帮助他完成了任务。老师还在班上公布我们班的摆车加了一分,还公开表扬了小刚。下课后,小刚找到我,说:“谢谢你,要不是你的帮助,摆车也不会加分,老师也不会表扬我。”“没事,你不是也帮过我吗,同学之间就是要以礼待人。”就这样,我们知道的不和谐化解了,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这件事使我加深了对“以礼待人”的理解。让我知道了以礼待人可以化解生活中的不和谐,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和谐而高效的社会里。

“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在生活中一直提醒着我,提醒我以礼待人。

北师大燕化附中高一王怡然


以礼待人(4)

小时候,爸爸妈妈要讲礼仪,礼仪包括哪些呢?我上了小学六年级才算是确确实实明白了。

那天星期五,庞校长在广播里,详详细细给我们介绍了八礼四仪,我明白了:“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而“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听了待人之礼,我想起了那一天……那是一个看似普普通通,但又不普通的的一天。到中午了,大家都争着去抢盒饭,我和玲玲便先去水池边洗手,我们俩一路跑了水池边,可能是因为走廊太窄了,而跑步要很大的空间,所以她一不小心推了我一下,只听“哎呦”一声,我的膀子被砖头无情地刮破了,我咧了咧嘴,呜呜哭了起来,“小游子,别哭。”玲玲见我哭了,便跑了过来,把我拉到了水池边,拿出口袋里的餐巾纸,擦了擦我的眼泪,然后看了看我的伤口,用纸巾蘸了蘸水擦了擦,细心的她把伤口周围的血迹擦得一干二净。这时,有几个外班的同学来洗手,当明白了怎么回事之后,她们说:“哎呀,你没事吧。”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感激涕零,虽然不是相处那么亲密的同学,但仍然关心着我,我在心中为她们的待人之礼打上一百分。

下课铃打断了我的思路,但我一定会遵守八礼四仪,大家一定要遵守八礼四仪哦,一节普普通通的课,让我明白了许多……


以礼待人(5)

我们中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所以从古到今人们都非常注重这个“礼”。但礼又有很多种,如:礼貌、敬重、礼物、礼节等,真正能做到“礼”字的人可称得上少了。因为常言说的“人无完人”,那么只能从最基本的礼做起了。我觉得最基本的“礼”是礼貌。

礼貌到处可见,如:在公共汽车上应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包婴者让位、在家里,不跟长辈顶嘴、争吵、打闹、在公共场所尊老爱幼、父母下班回来主动给他们倒茶、捶背、按摩、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没礼貌的故事——粗鲁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听完这篇故事,我们应该明白了要以礼待人了吧!


以礼待人(6)

我们都知道要以礼待人,但有的时候,我们同样也是做不到怎样以礼待人。几天前,我做的一件事情和妈妈对我的一番话语,敲醒了我。

那天,妈妈让我帮大舅找出他们给大舅的一些旧衣服。放着,然后等大舅来拿。“瑶瑶。”“哎。”我答应道大舅。我原本出于好意的,以为大舅不下车了。便帮他把东西提出去了,谁知,大舅下了车,还问我东西在哪?我只好又提了进来,大舅从中间挑了几件,装进一个袋子里。便和我说了几声就走了。我把大舅送出门口,便继续看电视。

等我去找妈妈时,妈妈把我拉到厨房。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大舅去咱家的时候,你怎么能把我教给你的东西,忘记呢?妈妈从小就教育你,要以礼待人。难道不是吗?还好他是你大舅,如果是别人,早就给你一耳光了。当爸妈不在的时候,有人来咱家,你代表的,就是咱们全家。爸妈在的时候,还用你出面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的泪水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你哭什么,难道说错你了,还是受委屈了?”妈妈似乎看到了我的泪水,问我。我摇了摇头:“不是,我并不知道他会下车,我还以为他不下车呢?”我为自己辩解道。

对啊,无论对待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以礼貌相待。见长辈时,需要礼;对父母时,需要礼;对亲戚朋友时,需要礼;对兄弟姐妹时,需要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在用着这个“礼”,礼是一种习惯;礼是一种道德;礼是一种品行;同样礼是一种修养。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礼中,就可以体会到这一家人的品行端庄、行为习惯等。

所以,妈妈的一番话敲醒了我。还让我学会以礼相待,学会待人之根本。更让我学会以礼待人!


以礼待人(7)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生活中能做到以礼待人是有修养有风度的表现,也是人格魅力的外在表露。越是那些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人,越是会在待人接物时表现出礼貌与谦恭。这是因为他们在自重自爱的同时善于以己度人,从而尊重他人。据说美国前总统林肯又一次与一位绅士乘马车外出,路遇一老年黑人大老远向他们鞠躬施礼。林肯赶忙颔首致意脱帽还礼。绅士问他为什么向一个普通黑人脱帽。林肯回答:因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足可见礼貌待人在这位总统心目中的分量。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为人处事讲究礼貌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无疑应是我们大家始终如一的追求。人,不管处在何种社会地位;不管职务多高;不管多么富有;都不应当盛气凌人矜持高傲,忘记这一点只能使自己陷于孤立。礼貌待人实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对此忽视不计?人行于路,自当知道礼让三先;知道遵守交通规则。而我们当中确有一些人做得不能叫人恭维。我们可能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看报纸,三岔路口十字街头却又喜欢闯红灯;有人就因为几分或者几秒钟慷慨的搭进去自己的一生。

以礼待人,不是虚伪客套,而是以一颗坦诚之心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在各种社交场合以及家庭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礼貌。很多时候我们彬彬有礼面带微笑或者对人点头示意,都极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也正是希望在这种人人彬彬有礼人人谈吐文雅举止得体的氛围中,体验到人世间的坦诚与和美,使我们时时感受到春满人间。

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夏衍临终时突然感到非常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就在秘书将要跨出房门时,夏老突然使劲睁大眼睛,艰难而又坚定地说:不是叫,是请!说着昏迷过去,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夏老一生高风亮节,弥留之际不忘礼貌,堪称以礼待人的典范。


以礼待人(8)

礼仪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礼仪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

礼仪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悦!

——这取决于你是否拥有它!

以礼待人,就像春天里的一阵暖风,吹暖世间万物,消融人心坚冰;就像夏天里的一缕清风,清爽世间万物,祛除燥热之气;就像秋天里的一丝秋风,吹熟世间万物,收获丰硕成果;就像冬日里的一米阳光,照射世间万物,驱除阵阵寒意,温暖世人之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早在几千年前,孟老夫子就对我们这样说,可见,以礼待人,是一个多么高贵的品质啊!看当年:信陵君以礼待贤士,所以侯赢以生命相报,以送信陵君之行;蔺相如以礼待廉颇,所以廉颇负荆请罪,与相如为刎颈之交;刘邦以礼待项伯,所以项伯以身翼蔽沛公,使得刘邦逃过一劫。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西游记》中,猪八戒深山探路,见一村妇便道:“喂,胖妇人,前面这条路怎么走啊?”气得村妇直拿扁担打他。而悟空则化做一和尚,上前施礼道:“大嫂,请问前面是什么去处?”这才得到指点。

范增是项羽的亚父,然而项羽却不理范增的“数目”,最终使得范增离开项羽。

李鸿章有一次出使俄国,在公共场合中随口吐了口痰,结果被外国记者大肆渲染嘲弄,使得中国人在外国人心中没有了脸面。

不懂礼仪、不知礼仪、不用礼仪,就会失去了别人的帮助,甚至失去人格,乃至国格!

对人以礼相待,别人就会回敬你,甚至以死相报。

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人们仍在传颂;刘备三顾茅庐,也成为一段佳话;华盛顿的五十四条礼仪规则,人们应当遵守;古代张叶两家互让三尺地,也应值得学习。他们的事例无一不体现以礼待人的崇高价值,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中国乃礼仪之邦,因此,我们应该来传承这千年的传统,一起感受孔孟等儒学大家的礼仪思想吧!

以礼待人!


以礼待人(9)

中华向来都是礼仪之邦,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最近却发现一些人总是脏话不离口,遇到事就动手动脚的。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做,以礼待人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班的王刚和李明最近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一架。那天下午,我们班的王刚来到他的座位上后,发现他的语文书不见了,这可把他给急坏了,因为下节课就是语文课。于是,他连忙弯下腰四处寻找,急得他冒出了满头大汗,脸红得跟个猴屁股似的。后来他终于发现在他同桌的桌洞内有两本语文书,抽出来一看,正好有一本书是他的。王刚气得浑身发抖,五官都有些走形了,正在这时,他的同桌李明回来了。王刚见李明回来了,马上就大吼一声:“李明,你给我过来。”李明听后一愣,赶紧走过来。接着王刚就拿着语文书说:“李明,你竟敢偷我的书。”边说边给了李明一巴掌。李明忍无可忍,就和王刚打了起来。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另外一种情况:王刚发现书不见后很着急,好不容易在李明的桌洞内找到了。见到李明回来后,对李明心平气和地说出这件事的经过,然后再耐心地询问李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子王刚和李明一定不会吵起来,更不会打起来,而且还能够理清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这样做不就可以让事情两全其美了吗?

这件事的两种经历加深了我对以礼待人这句话的认识,他让我知道了以礼待人可以化解生活中的许多矛盾,让人们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吵,节约了许多时间,进而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和谐又高效的社会里。

“以礼待人生活更美好。”这句话一直提醒着我,让我在日后的生活中以礼待人,克制住自己的怒气,理智地处理棘手的事情。


以礼待人(10)

我以为礼节还是要的。因为如果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一道间隔,那么人就会变得自私,变得冷漠,不关心别人,也不会去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我坐一辆公共汽车去公园玩,到了一站,是上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60多岁了,他的体力不好,站的腿都乏了也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座。在他的旁边有一位阿姨,她把她的包独自放在一个空座位上,最后老爷爷实在站不住了,刚要坐下去,那位阿姨就说了:“不要坐在我的包上,我的包也买过票了,我的包不能坐。”此时这位老人看上去很失望……所以我们要以礼待人,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非常熟悉,非常友好。这样在可以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六年级:111111qqiul441


以礼待人(11)

我以为礼节还是要的。因为如果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一道间隔,那么人就会变得自私,变得冷漠,不关心别人,也不会去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我坐一辆公共汽车去公园玩,到了一站,是上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60多岁了,他的体力不好,站的腿都乏了也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座。在他的旁边有一位阿姨,她把她的包独自放在一个空座位上,最后老爷爷实在站不住了,刚要坐下去,那位阿姨就说了:“不要坐在我的包上,我的包也买过票了,我的包不能坐。”此时这位老人看上去很失望……所以我们要以礼待人,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非常熟悉,非常友好。这样在可以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以礼待人(12)

我非常喜欢看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穿越千年,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目睹了刘备、周瑜、曹操等英雄人物演绎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三顾茅庐》。它让我懂得了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去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大业的故事。他两次前往,都没有见着诸葛亮。但刘备没有放弃,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他特意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斋戒三天,沐浴更衣第三次去拜访。结果童子告诉刘备,先生正在午睡。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台阶下等候,直到诸葛亮睡醒。刘备正是通过他的诚心诚意,以礼待人,最终打动了诸葛亮的心,让这位能人贤士同意出山辅佐自己。自此,诸葛亮运用自己的雄才伟略,帮助刘备开拓了一片江山。由此可见,以礼待人是多么重要。

在生活中同样如此。一次,我看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向一个老奶奶问路:“喂,这个地方怎么走?”老奶奶没有理会他。这时,女孩也来向老奶奶问路。她指着那个地名问道:“老奶奶,请问您知道这个地方该怎么走?”老奶奶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告诉小女孩走法。男孩大吼:“喂,你明明知道路线,为什么只告诉她,而不告诉我?”“唉,你一点儿礼貌都没有,换做任何人都不会告诉你的!”老奶奶说。小男孩听了老奶奶的话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你看,以礼待人是多么重要!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以礼待人,用真诚的心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以礼待人(13)

以礼待人

谁都知道,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以礼待人。俗话说的好“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正如这俗话所说,有礼貌会让人觉得很温暖,相反的,如果没礼貌,就会令人讨厌。

星期三那天放学时,我坐公交车回家。坐到第三站时,有一个短头发的女生,上来就对售票员大喊:“到丹阳多少钱啊?”当时我心里就想:这学生怎么这样没礼貌啊?真是的!突然,又听她大叫:“这什么破车子啊?连个空调都没,热死了!”售票员对她反了反眼睛,表示很讨厌的样子。这便是“无礼讨人嫌。”

过了一会儿,那个女学生下车了,上来了一个中年男子。因为人太挤的原故,那个中年男子上车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那位售票员的脚。“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中年男子连忙道歉。售票员见这个男子有礼貌,便笑着说:“没关系!”这便是“礼到人心暖”了。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人人都应该是君子,人人都应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的语言。这样我们的社会、国家才可以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让我们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做个有礼貌的谦谦君子。


以礼待人(14)

以礼待人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它让我知道了用礼貌来对待他人。

故事的内容是:曾经有一个蛮横无比的男孩儿,常常对身边的人大发雷霆。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包钉子,要他每次“无礼”后在院子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无礼也伤害了自己,男孩儿在碰壁中逐步学会了自我反省和调节,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这时,父亲建议道:“如果你能坚持一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男孩儿照做了,经过一段时间,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旁,说:“儿子,你做得很好,我真高兴,可是你看看,钉子留下那么多的`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对别人无礼后,你的言行就像钉孔一样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疤痕都永远存在。     看完这个故事,我顿时觉得我和那个小男孩有些相似。     回想自己从前经常对家人发火,而且都很厉害,对他们也没有礼貌,只会造成伤害。每次吵完架,心里肯定很难过。

如果我在和家人吵架之前能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那样也许就不会让家人的心里留下疤痕。难道做错了一件事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还要继续错下去吗?应该不能再错下去了。‘吃一堑,长一智’,不不能,绝对不能继续错下去,难道给家人造成的伤害还不够吗?   随着我的成长,自然会反省和调节自己以前的行为。

那位父亲的话使我有所感悟:即使在对别人发过火后再向他道歉也弥补不了你刚刚的言行,给他的伤害也许一直都会存在。

让我们礼貌待人,俗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的国家,不要再给他人造成伤害吧!


以礼待人(15)

中国被世界誉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中国就将礼节看得十分重要,礼貌于人,是做人的一个道德标准。古时候的礼等同于儒学家的三纲五常中的“礼”。

我们为什么要懂礼貌,要以礼待人呢?小的时候妈妈曾说过,礼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只有你的礼于他人,他人才会回送礼给你,礼是相互的,是必须的,是无条件的,对人以礼也可以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还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有礼貌的人的印象,同样尊重也是互相的,这些都是为人处事所具备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礼是人生态度的方法的体现,这个人生态度对帮助你在做人,为人处事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活在世上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人处事,这个是重中之重,老师也曾强调过,来学校受教育并不仅仅是是学习知识,老师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要教学生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为人处事,因为我们长大后要在社会上立足,立志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懂得以礼待人这为人处事的方法。

以礼待人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吧。因为有礼貌的人比较会做人,懂得怎样为人处事,其内处皆能行。

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可能正是如此吧,以礼待人能够帮助人在社会上立足,能够教学人怎样为人处事,能够让人在做人方面更上一层楼。


以礼待人(16)

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在生活中,我们要以礼待人。只有以礼待人,才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那一次,我们成为了好朋友。我是一名个子矮小的普通学生,学校里的劳动难免会遇到自己做起来困难的,多亏有同学帮助我。记得那是星期一,学校规定星期一是要大扫除的,大家都动了起来,参与到了劳动中,我也不例外。老师安排我的任务是擦玻璃,看大家都在工作,我也开始劳动了,找来了一块布,我认真的擦着,可是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个子矮的缘故,我擦不到靠上面一点的玻璃。看大家都在各干各的,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大家,正在我焦虑的时候,和我是“死对头”的一位同学走过来说:“怎么了?要是够不到,就让我来帮你吧,反正我也不忙。”出于着急,也只好让他帮我了,我说:“好吧,谢谢!”就这样,我向老师交了差,老师还表扬我擦得干净。他叫小刚,一直担任班里的摆车任务。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车摆的不好,还说车下有垃圾。他只是向老师承认了错误,没有和老师辩解。第二天,我看我们班摆车的地方有很多垃圾,接着便看见小刚在打扫,竟然没有一个人帮助他,等他打扫完垃圾,估计车也没时间摆了。我走上前去,说:“小刚,让我来帮助你吧。”他微笑着对我说:“没事,我自己来吧,你先去排队吧,快上课了,别迟到。”我说:“没事,还是我帮你吧,上次你不是还帮助我吗。”他没说话。我还是主动帮助他一起把垃圾打扫完了。接着,就剩下摆车了,看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便支招说:“你可以把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啊。”他说:“方法听起来还不错,只好试试看了。”就这样,我帮助他完成了任务。老师还在班上公布我们班的摆车加了一分,还公开表扬了小刚。下课后,小刚找到我,说:“谢谢你,要不是你的帮助,摆车也不会加分,老师也不会表扬我。”“没事,你不是也帮过我吗,同学之间就是要以礼待人。”就这样,我们知道的不和谐化解了,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这件事使我加深了对“以礼待人”的理解。让我知道了以礼待人可以化解生活中的不和谐,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和谐而高效的社会里。“以礼待人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在生活中一直提醒着我,提醒我以礼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