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汇编4篇)
玫瑰
2024-03-10 08:57:15
其它
其它

听戏(1)

今天爸妈带我去外婆家,外婆六十多岁,平时爱听戏,有时也会跟着电视哼唱几句。我下车一进外婆家的大门就听见一句戏腔:“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我故意提高嗓门喊了姥姥几声,外婆迎出来,手中还粘着面。看见我后,一把就把我搂了过来高兴地说:“外婆知道你今天来,正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火烧呢。”

屋内的小桌上,放戏机还在唱着,不过声音小的听不清在唱那一出戏。我问外婆这放戏机里唱的是什么。外婆兴致勃勃地说:“这是《朝阳沟》中银环的唱段。”“我不知道啊。”外婆见我一脸茫然就帮我回忆:“就是上一次咱俩在电视上看到几个老太婆一起唱‘亲家母,咱都坐下说说知心话。’那一节还记得吗?就是银环她妈和银环的婆婆对唱的那一节》”外婆一说到戏上,只要不打岔,半天都跟你唠不完。

每次村里有庙的时候,都会有大戏班,孩子们只是高兴的在山上玩,台下的戏迷们都听的津津有味,这可能就是爸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记得有一次,我从电脑上放了一出豫剧《花木兰》,演的是花木兰从军前与父母依依惜别的情景。你看外婆那神情:双目微闭,嘴角隐隐一丝微笑,头时不时的睡着调子晃动,真是陶醉其中啊!过了一会儿我问她:“外婆,这花木兰唱得怎么样啊?”外婆听后大吃一惊说:“演的不是穆桂英吗?怎么成花木兰了呢?”全家乐翻乐天。

我的姥姥就是爱听戏,谁也拿她没辙。


听戏(2)

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总喜欢带着我去大姨家听戏,而我的注意力,更多是放在各式各样的玩具或是会“七十二变”的糖人上。但,直到有一次——

“唉唉唉,你知道吗,今年来唱戏的可是位大人物!”“对对,这事儿我早就听说了,这次来唱戏的人可不简单!”“是啊,据说戏腔比得上那些名家!”……今年的热闹不亚于往年,戏篷旁的小摊小贩依然在吆喝着,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来听戏的人似乎更多,脸上不约而同的都是一副新奇,激动的表情。而资历深厚的老人则是优哉游哉地坐在木头长椅上看着报纸。夕阳的余晖还未消散,戏篷子里却早已是座无虚席。

太阳放弃了最后的挣扎,转而把漆黑的夜空让给了月亮。深红色的幕布缓缓拉开,台下的嘈杂声也渐渐沉寂。我坐在木头长椅上,不安分地动来动去。

音乐奏起来了。先是一大群“小兵”踩着小号,锣鼓,二胡的拍子,轻盈而有节奏的迈着小碎步走在聚光灯下。音乐骤然一变,主角身着五彩水袖衣,脚踏缤纷“古旗鞋”,同样是迈着小碎步站在聚光灯中央时,场内似往湖水中投了一颗石子,起了层层涟漪。

他极其熟练地挥动着衣上的长袖,那丝样的袖子随着音乐的节拍在空中绽放出一朵花,一株莲。音乐渐渐响亮起来,他的步子也逐渐加快,加快。音乐骤然停止,场内静得没有一丝声音……

“长——”他用戏腔清晰地吐出第一个音时,全场沸腾了!大家都站起身来,从年幼的孩子到年长的老人,热烈而诚挚地鼓起了双手。吐字的那个瞬间,我听见千里之外海浪翻涌;那个瞬间,我听见万年之前戟剑相交;那个瞬间,我听见百花丛中夜莺放声歌唱。多么饱满,鼓动人心的声音啊。他的歌喉在夜空中颤抖,戏词字字珠玑,一粒一粒从他的口中蹦出。人们像着了魔一般奋力鼓掌。

……

从那一天开始,我爱上了听戏,爱上了这种独特而具有魅力的表达方式。


听戏(3)

京剧是我国国粹,也叫“皮黄”。因为它主要分二黄和西皮两种。从清乾隆年间开始就兴起了京剧,最初它是通过各个地方的地方戏演变来的。京剧主要有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而主要的四个功夫则是唱、念、做、打。

今天,我们就有幸听到来自艺术团的、那些对京剧充满热爱的爷爷奶奶们所表演的这门传统文化艺术。

随着乐曲的响起,一位奶奶踏着小碎步上了台,她所表演的是《红灯记》这出戏的选段。奶奶的歌喉时而亢奋,时而婉转,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那跌宕起伏的旋律,让完全不了解京剧的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令我最震惊的是表演《盗马》的爷爷,他用京剧的婉转,完美地展现了这出气势磅礴的戏曲。他的声音是那么的高亢,那么的动人心弦,虽然我不太明白曲子的意思,但爷爷那恰到好处的动作,让我体会到了戏曲的意境,也让我感觉到爷爷对京剧的热爱。京剧不愧是国粹,就是能引来大众的喜爱,也值得去细细品味。

不知不觉一曲已经演完。所有的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他们和我一样,都非常敬佩这些爷爷奶奶,也对这门经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次活动我爱上了京剧。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我们要懂得去欣赏和品味,因为有了京剧,我们的国家才能添一份精彩,在不久的将来,这门艺术就会驰名中外,到那时,全世界人民都会来欣赏京剧,来学习京剧。

今天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品味经典的快乐。

六年级:天真小孩


听戏(4)

不知多久没有陪父亲听过戏了。

还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十七寸黑白电视时常能听到慷慨激昂的秦腔声,那婉转悠扬的旋律陪伴着我的童年。

当时父母对秦腔的喜欢,不亚于如今的年轻人对歌曲的热爱,每逢周五还是周六的时候,陕西一套晚上准时播放众多戏迷们热衷的节目——秦之声。

秦腔,是我们陕西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一直在我们故乡源源流长。

当时不懂事的我们总是霸道的成为电视台长,掌控着看电视的权利。每当父母听戏的时候,我们抢着换上自己喜欢的节目,从来不顾忌父母的感受。

如今我们长大了,却再也看不到父亲听戏了。

在医院呆的甚是烦闷的父亲和我,今天从这个阴森而又令人胆战心惊的地方出去散散心。

走在宽敞的马路上,感受着午后慵懒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顿时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在医院压抑的心情瞬间感觉无比的舒畅。

走着走着,远处的声响吸引了父亲的脚步,我们踏着声音的足迹寻觅着。忽然发现,在不远处的一广场有一群热爱秦腔的听众,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有唱戏的,拉二胡的,吹笛子的……

凡是跟唱戏有关的应有尽有,每个人都精力充沛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和自己对秦腔发自内心的热爱。从每个人脸上灿烂的笑容可以看出,是发自肺腑的。

对于秦腔的热爱,已经埋藏在父亲心中多年。这突如一来的一嗓子,点燃了父亲心中那颗曾未燃烧的焰火,这下熊熊燃烧了起来。

周围坐着成群的戏迷爱好者,他们也是同样的兴奋,同样的激动,自我陶醉在婉转悠扬秦腔之中。有的不停地摇头,有的则把眼睛闭上静静地聆听,有的还随主唱随声附和着,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上可以看出,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父亲和我仅仅只是其中的两个,平时不怎么喜欢听戏的我这次竟然也被吸引了,陪父亲静静的坐在那里聆听。

一阵阵欢快的掌声打破了父亲和我之间的沉寂,我转头看看年迈的父亲,他欢声笑语中流露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不怎么懂秦腔的我便问父亲相关内容时,没想到父亲一脸茫然,说:“多少年都没听过了,也记不清了”。听完父亲的话,我哽咽了。

整个下午就这样静静地陪着父亲听了一下午戏。

时光飞逝,岁月无情,我们年迈的父母经不起等待,能多陪他们一天是一天。别总说等到我毕业了,等到我挣钱了……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想做什么,现在就可以开始做起。

记住,别让自己徒留“为时已晚”的空余恨。

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旧人。

遗憾的事一再发生,但过后再追悔“早知道如何如何”是没有用的,“那时候”已经过去,你追念的人也已离开了你。

行动起来吧,别浪费了你所拥有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