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效应(通用4篇)
岁月流逝
2023-11-07 02:05:05
其它
其它

名人效应(1)

谈到名人效应,好多人马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然后就开始逐项列举名人效应弊端的一二三四,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名人效应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名人具有不一般的声名效应是一件很正常而且合理的事情,只要人们利用得好,它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我想先讲一个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的故事。据说美国有位出版商,手头上积压了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眼看要蚀本,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样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他的意见。总统当然很忙,根本就不愿与他多纠缠,便随便说了一句:“这书不错。”于是这位出版商便大做文章,打出了“总统喜爱的书”的广告,这些书自然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位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于是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便想奚落他,就说道:“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脑子一转,又打出?quot;总统讨厌的书“的旗号,结果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第三次,出版商又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没作任何答复。聪明的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书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被搞得哭笑不得,而这位商人则大发其财,大出风头。

这则小笑话和我国古代伯乐相马的寓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有个人想卖一匹骏马,可人都不识,于是恳请伯乐前去小视一番。不过一天,马价就翻了十倍。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请名人作广告的实例了。试想没有伯乐的推荐,这匹马再好,也没有什么人真正赏识它,它最终的下场就是同一般劣马为伍,浑浑噩噩终老农场。那位出版商和卖马人可谓善于借势均力敌之人,《荀子·劝学篇》写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除了一些人是由于先天的因素(比如美貌),更多的是离不开个人后天的努力,他/她的成名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其付出努力的肯定。而且在此过程中,社会造就的因素也不可少,所以名人通常具有较强的感召力。既然名人是众人关注的对象,他/她往往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

在我看来,名人效应其实就是现代公共关系心理的一种表现,利用名人效应造势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屡见不鲜。各行业的专家权威或是社会公众人物,他们与消费者有着直接的接触,如果通过他人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现身廉洁,对产品进行较为客观公允评价,不做夸大和吹嘘,公众从感情上更容易愿意接受。在生活中名人能引领时尚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

有人将现在的经济形容为“注意力经济”尽管这种看法稍微有些信偏颇,但毫无疑问,它还是很形象地揭示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太多的事情;当然,名人的消息除外。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当今社会“名”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在经济领域里,只要加以良好的商业运作,良好的声名作为一种可贵的资源便能直接转化为财富,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名人效应公关促销,乃是现代商战的常用谋略,精明的经营者在公关促销中不但注重借用名人,更为注重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二者的巧妙结全,方能形成夺目之势。比如“李宁”牌运动服为什么在市场上卖得那么火?这中间“李宁”的名字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名人们良好的名声犹如一注强有力的兴奋剂,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名人效应不仅在市场经济领域内发挥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同样也大有作为。往大处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名人效应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性的角色,它直接为我们树立了好的示范作用。往小处讲,名人效应也程度不一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旅游景点便是与名人效应紧密相连的一个例子。古人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哪里有什么“仙”有什么“龙”它无非是说自然景观需要人文景观的借助和衬托,然后才能相得益彰,而这个人文景观历来是与不同时代的名人效应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这些地方流连忘返多多少少不正是因为名人效应使然吗?成都西南郊的浣花溪,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自从唐代诗人杜甫流寓于此写了不少传诵千古的名篇杰作之后,人们便在这里建立了杜甫草堂,从此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人们常常来此凭吊诗人,这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旅游胜地,带动了成都市的繁荣。再比如绍兴的妩媚秀丽的景色固然可以倾倒古今中外的游客,但试想一不,如果这里没了沈园中陆游与唐婉儿令人肝肠寸断的题诗壁,没有了鲁迅生活玩耍过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这些绝对是属于名人效应的东西,绍兴名城还成之为绍兴名城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很明显的。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各种名人效应的现象中,也有不少问题,像言语不实,金钱导向等等的问题,但我深信,只要名人自珍自重,将其名声在正当的领域合理运用,再加上众多百姓和媒体的监督,这些不好的现象一定会有所必观的。那些种种“借名”招摇的失实宣传或者不好的言行,会很容易诱发公众不信任心态,最终损害的还是名人自身。

一言以蔽之,名人效应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和资本,我们应加以引导和良好地利用,因为名人毕竟不多,名人效应本身无可厚非。


名人效应(2)

如今社会,名人效应早已成为社会上普遍议论的话题了。从一夜走红的林妙可为洁丽雅毛巾代言到身价百万的C罗被世界各大足球俱乐部所争取,无不体现了名人的效应在人们心目当中的作用。那么有人会说,名人效应真的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不少商家为追求利润,利用名人效应来为自己的品牌扬名,今天一个“广告代言人”,明天一个“商品形象大使”,不伦不类的广告词,一经“腕儿”们的口,便能在人们耳边广为流传,自然就有人心甘情愿大把大把的掏腰包——不为商品,只为品牌。

再看看书店门口,一条横幅高高挂起:“某某作家今日将来本店签名售书”。于是,大人孩子们便纷至沓来,慷慨倾囊买书,万分激动地来亲眼目睹“作家”的风采,哪里还管书的内容,管你需不需要,对你有没有什么帮助,有亲笔签名呐!买下了墨迹未干的书,摆到家里的最显眼处,除了欣赏那龙飞凤舞的书法,至于内容嘛,就不怎么在乎了。平时鲜为人知的书店也因此蓬荜生辉,大把大把地搂钞票。

打开电视,各档综艺节目的嘉宾也几乎全是这个明星,那个明星,只是文艺演出倒也罢,一旦参与知识性游戏便顿时丑态百出。干一行专一行也就够了,没那个水平,何必来哗众取宠?这也怪不得主办人,如今不少观众的品位也就是如此,若不顾其而来,何来名人效应?

如此看来,名人效应在人们心目当中,也不过如此。有了名人,我们就有了追求的方向,许多事因为有了名人使得我们变得十分果断——有时连后果都不去考虑。曾经在我们身边的“蚁力神”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著名笑星赵本山代言的蚁力神产品的原料蚂蚁,是多少劳动人民倾家荡产,花了大笔大笔的钞票去养,然后卖给蚁力神公司,换取所谓的“巨额利润”。当蚁力神倒闭后,多少人的钱欠着迟迟不还,多少人因此而疯,而穷。名人赵本山代言的产品,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

名人的效应,往往带来的结果是潮水般的人们涌向各大超市、各大药房。什么“用上三天就起效”,“一洗就干净”,等等,这些令人向往的广告词,其真实性,可信性,无从考察。名人效应,难道仅仅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些吗?


名人效应(3)

由于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名人效应(4)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正视名人效应。

可能有些产品我们并不熟知,但仅因为它是某一名人代言的,就有无数者慕名而来,争相购买,殊不知这个品牌的产品究竟质量如何,是否安全。曾记得前几年十分火热的保健药品“华语堂”,因为有演员唐国强“倾情代言”,声称这是“泰式秘方”,可延年益寿。结果大量消费者不惜花费成百上千元去买那几瓶“神药”。打假揭秘这个药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中成药,吃了无害也无补。

就因为被我们熟悉的名人给蒙蔽了双眼,有些消费者完全失去了判断力,管他“神药”、“神玉”,统统买回家,结果呢?被骗了心里还乐滋滋的。其实我们真的要正视名人效应,不能仅盯着那几张熟面孔就完全失去防备。再出名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类,干嘛非得一见他就心跳加速,大脑不运转呢?我们要认真对待商品和名人,以自己正确的判断力来决定买还是不买。

作为商家,不能随便利用名人效应。

商家的竞争激烈,难免出现一些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最近文章就对一部电影的制作商提出了控告,因为文章并没有担任该影片的主演,只是客串了两三分钟,但该电影的海报上却把文章的头像放在最当中,还冠以“领头主演”名号。这不仅是对演员的不尊重,更是对消费者的严重欺骗。许多慕名而来的消费者愤愤而去,十分后悔来看这场电影。

当我们看透了他们的这种欺骗行为,就一定不会再上当了。商家以诚信为本,若是一味地靠这种欺骗手段谋取利润,相信一定走不长久。唯有正确利用名人代言,不夸大,不虚构,才能长久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不会最终走向信任危机,走向企业的尽头。

当你在看到明星的新潮装扮,你可能还会去模仿;当你再次听到某个明星的代言,你可能仍然心动。但是你必须明白:这只是商家和你玩的一个游戏,若你不看透,就难免上当。

正视名人效应,是消费者和商家应尽的责任。(20xx级2班 罗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