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甄选5篇)
饮尽世俗
2024-03-17 02:18:11
三年级
散文

孔子学琴(1)

今天上午,我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觉得非常好,就想把它写下来和伙伴们分享。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进入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孔子学琴(2)

今天,老师带我们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掩上书卷,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孔子家中,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师襄教给他的一首曲子,师襄则坐在一旁,捋着胡须,面带微笑地听着。整首曲子完成的十分顺利,师襄说:“这首曲子你会弹了,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而孔子摇摇头:“我只学会曲谱,还未学会演奏技巧呢。”几天后,师襄又来到孔子家中,只见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琴声如小溪流水般悦耳动听,便说:“你已学会了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而孔子却诚恳地说:“我还没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演奏怎会使人感动呢?”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住处,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琴声迷住了,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终了,师襄站起来,激动地说:“你已领会了乐曲的思想内容,弹出了音乐的精神,能学一首新乐曲了!”孔子又摇了摇头说:“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又有了一段时间,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突然,抑扬顿挫的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孔子之所以琴艺炉火纯青,是因为他虚心求艺,刻苦练习。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不要只去看一些人的灿烂辉煌的一面和登峰造极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要从他们的背后那辛酸的泪水和苦涩的汗水中吸取精华,投入自己的经历中。俗话说:“有付出,才有回报。”是呀,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耕耘,哪里会有秋天的丰硕果实呢?


孔子学琴(3)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起弹琴学习,一首乐曲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我虽然是以击磬做乐师,但我还是擅长于弹琴。如今,你已学会了这首琴曲,可以进一步学点别的了。"孔子听了,并不急于学其他的,回答说:"我还没有学到它弹奏的技巧啊。"

孔子用心投入,练习一段时间后,很快学会了技巧。于是师襄子便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学会技巧了,那么可以学点别的了。"孔子回答说:"可我还没有了解曲子表达的意趣呀。"

孔子继续专心练习一段时间,了解了曲子的意趣。此时,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了解了它的趣意,现在可以进一步再学点儿别的了。"但孔子依然想继续深入,回答说:"我还不晓得他是歌颂的谁呀。"

于是孔子专心致志,每天弹奏,用心领会曲中歌颂的人物。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孔子若有所思,贸然地站在一个高处,向着远方眺望说:"我已经知道他歌颂的是谁了,他长得有点黑,身材修长,目光深邃;他胸怀辽阔,心系苍生,有王者气度。那不是周文王,是谁能如此啊!"

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立刻离开坐席,来到孔子面前,双手交叉于胸前表示敬意的说:"君子真是无所不通的圣人,此曲的原名正是《文王操》。"

来源于书籍,主要是分享


孔子学琴(4)

今天上午,我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觉得非常好,就想把它写下来和伙伴们分享。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进入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六年级:王孜璇


孔子学琴(5)

《孔子学琴》大概讲述了了五十岁那年,孔子特意向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弹琴。他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课文中的一晃十天,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学过多少天,从这些时间词语中,我知道了孔子学而不厌、温故而知新的良好学习态度,还有他那坚持一个月学一首曲子的技巧。师襄未告诉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可是孔子那炉火纯青的琴艺都体会出来了——弹得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是啊!做人就要学习孔子的品质。例如学一篇课文,如果小明只懂得中心思想便学下篇,在过一段时间后那他就会后忘掉。如果小明能理解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并且能够背诵,这就算是学懂得了。可小明如果此时满足了,那他也就白学了。可小明没有呀!他继续学习,达到会理解一个段意,学过一篇文章后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就算学完了吗?不,只有认真复习,反复琢磨,这篇文章就会深深地映在脑海里,经久不忘。

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就说我吧,我用笔画了一幅画交给老师看,老师说:“画得好是好,不够生动,画里的人可以再夸张一点。”我按照老师说的把画画得生机勃勃,并且涂上颜色,再交给老师,老师皱了皱眉头指出:“颜色对比还要鲜明一点,我似懂非懂点点头,再次改后又交给老师。老师思考片刻说:“人物是主体,还要再画大一点。”我将人物按比例放大又交给老师,老师这才同意我按照要求重画一幅,我又重画了这张画交给老师,老师满意地笑了。

看!每做一件事运用孔子那永不满足的精神反复来回,便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完美无缺了。这说明敢于下功夫就有好的收获,正所谓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就会磨成绣花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