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作文(精选6篇)
傲雪残阳
2024-01-16 09:17:09
其它
其它

老子的作文(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内含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能够互相转化的,在必须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此刻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形势的变化,使老子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

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之后,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明白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之后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此刻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方我们就透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好处,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之后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老子的作文(2)

一本好书能映射生活读后感 你也可以投稿,而一本名著则可以升华灵魂。

轻轻地推开窗,你看到了什么?天地日月,草木精华,一本《论语》,道德玄妙,浅浅的读上一句,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东之寒,瞬间入之于眼,明之于心。

一本《老子》五千余字,却让你透过,看到整个宇宙。我想这就是它当选世界级瑰宝说具备的实力吧。手捧《老子》,若是你在月光下浅浅得读上一段,自然飘逸,那是老子如雪山上绽放的雪莲一样朴素的心原呀,你可曾看见?是谁在茫茫人海中指引我们前进?是谁为宇宙无垠的黑暗,点亮了航灯?

“道可道,非常道。”

如此言语,是日月捧出的精华,是花雨酿造成的琼浆,这是任何文字都无法代替的,透过这穿越时空的'文字,那有一双老子深邃的宝石,当一只雏鸟破壳而出,便是了却又一桩心愿。

沿着有雾的山间小路,伴着微凉的晨露,你可看见,那只青鸟已经能够飞翔山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言一语,穿透心灵。

一本《老子》,看到的是整个大千宇宙,春风夏雨,求是东丽,草木鱼虫,飞禽走兽……而自我,多么渺小。我曾经怀揣着小心愿,收获着小快乐。却比不上老子的寥几笔。我曾经拥有着大心愿,等待着大成功,却比不上老子短短数行。

这一切,原来都是老子的心愿哪有峰云我,没有心愿哪有云峰我。

我爱这本《老子》,他把大千宇宙完完整整的展现在我面前。

就是这样一本《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禁翻到尾页:“天之道,利而不害;圣贤之道,罔而不争。”老子的绝笔,老子的心愿。


老子的作文(3)

我行走在旷野上,每走一步,脚印就被风沙抹去。我行走在消逝中,无尽的消逝,消逝中的诞生。一道光刺伤我的眼睛,光与影之间,我望向那寥远的地方。那是一道紫云,如龙行于天,不知几千里。

猛地惊醒,才知原来是梦,耳畔却传来打更的声音,丑时了。随手摊开书案上的竹简,一排蘸了浓墨写成的小字跃然眼底:“宇者,道也;柱者,建天地也;极者,尊圣人也;符者,精神魂魄也”将竹简重新卷起,我笑着摇摇头。心中却有些烦闷,撩开竹帘,我望向天空:一道紫云,如龙行于天,不知几千里。

“命卫兵清扫全城街道,施香撒灰,发现骑青牛的人立即向我通报!”随着第一缕阳光照到函谷关口,我迫不及待的下达了这道命令,但话语一出口就零散在了塞西的大风中,被黄沙碾个粉碎。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檐角上的铜风铃随风发出些空灵的、不属于大漠的声音,又慢慢消散在光与暗的交界处。日头将西,却仍不见骑青牛者,我轻轻地叹了口气,大风骤起,卷起塞外的黄沙,雕蚀着古老的城墙和苍茫的日光。斑驳且破碎的阳光下,东方,那寥远的东方一名老者倒骑着青牛,身边紫气缭绕。

是夜,几丝云雾缭绕着明月,月光透过窗棂泻在老者身上,老者的白发,白须几乎与白袍混为一体,在月光下浑似一座玉雕。我恭敬的坐着,面朝老者,一言不发。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夜,早已过半,几丝云雾缭绕着明月,月光依旧透过窗棂泻在老者身上。老者还是那么坐着,我的心中却有些发慌,微微欠身,张了张嘴,嗓子却似哑了一般发不出半点声音。便只好继续恭敬的坐着,面朝老者,一言不发。

夜,还是寂静着,月光越发皎洁,我按耐不住塞外狂风般袭来的睡意,微微的垂了头下去,又突然惊醒。抬起头来却触到了老者锋利而柔和的目光,那是一双归墟般深邃而澄澈的眼睛。被一种力量吸引,我直直的盯着那双眼睛,充实且空洞;明亮而晦暗,我看到方正,却毫无棱角;我看到洁白,却带有瑕疵,我看到一条山谷,不知通向何处,山谷的尽头是无尽的黑暗,有什么东西召唤着我,在无尽的黑暗中……我睁开双眼,却回忆不起任何事。

几丝云雾缭绕着明月,月光透过窗棂泻在老者身上,老者的白发,白须几乎与白袍混为一体,在月光下浑似一座玉雕。老者的眼睛却是紧闭的,我定了定神恭敬的坐着,面朝老者,一言不发。

夜色淡了,老者还是一动不动的端坐着,仿佛真的变成了一座玉雕。我悄悄地退出房间,不敢有半点大惊动,仿佛那座玉雕会随时碎掉似的。我回到书房,郑重的摊开书案上的竹简,用毛笔蘸了浓墨写上一排小字“鉴者,心也;匕者,食也;釜者,化也;筹者,物也;药者,杂治也。”放下笔,心中却有些不宁,撩开竹帘,向关下望去,那头青牛正悠然的.喝着牛槽中那混有沙土的水。我又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向老者的房间跑去。

“那天,你看到了什么?”老者倒骑着青牛,闭着眼睛,淡淡的问道。

“在嘴边上,可是说不出。”

老者不再说话,闭着眼睛倒骑着青牛。我也只好恭敬地跟在后面慢慢地走着。

跟随老者出关已有半月之余,我们所有的只是每天赶路和重复那段对话。前方是茫茫的黄沙,每当我问老者要去哪里的时候,老者只是摇摇头。透过漫天的黄沙,我看到那斑驳破碎的苍茫日光,耳边传来些空灵的、不属于大漠的声音,又慢慢消散在光与暗的交界处。

虚无中一声轻吟,如同箜篌声响,却又零散在了塞西的大风中,被黄沙碾个粉碎。我有些黯然神伤,老者却是笑了。

我们行走在旷野上,每走一步,脚印就被风沙抹去。我行走在消逝中,无尽的消逝,消逝中的诞生。一道光刺伤我的眼睛,光与影之间,我望向那寥远的地方。那是一道紫云,如龙行于天,不知几千里。


老子的作文(4)

老子故里,道德之邦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也就是老子出生地,现在的亳州涡阳县,而我的家乡也是在这里。老子姓李,字耳,是春秋时期宋国相人,于公元前571年,出生在涡阳县闸北太清宫的流星园址。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涡阳成为了道教祖庭,成为“道之源”“德之初”的圣地,也有“老子故里,天下道源的誉称。两千多年以来,在老子故里涡阳人民的`心田里,长期滋润着老子光辉的智慧和思想,以“我自然”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作为一名涡阳人,应该继承祖先优秀的天人合一、人文关怀、尊道贵德、和合之美等精神文化;应养成“清静无为”廉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弘扬老子文化,更是老子故里涡阳人民应该“持而保之”的信诺!

我爱老子!

我更爱涡阳!

老子是中国的,老子是世界的,老子是永远的老子!


老子的作文(5)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老子四年级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爸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他做事雷厉风行做什么事都比较有责任心,性格比较火爆,有着聪明的头脑,不会的题给他都是极其简单的存在,在我心中他生气的感觉就像修罗在世一般,但是对你好时会让你感觉是雨后的.阳光一般灿烂。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过酒场,过的了股市可谓是十项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爸爸做的菜妈妈最爱吃(因为懒得做)每次做好之后就会把我爸一阵海夸,这时我爸便回来一场CCTV式的百家讲坛,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我和我妈深受毒害早已习惯一阵胡吃还塞,摸摸嘴走人,嘴里嘟囔着,这个咸了那个辣了,抹抹嘴上的油打个响响的饱嗝满意的走了。

他做事像一个万金油到处抹,那都滑溜溜的知识极其广泛,什么科目都比较了解,比十万个为什么还十万个为什么,可谓是极其人性化的一本书这本书虽说人性化但也让人十分头疼,稍说不好就是一顿裤袋绳炒肉这让我大为头疼。唉!

对动物的研究,我爸算是一个土郎中吧,我家小狗啥时候生算的相当准,就连生到哪也能推算得出,可谓是赛半仙啊!

我老子平常胡子拉擦,让人乍一看还以为山顶洞人复活了,但是运动时那矫健的身姿,下棋时的智慧,对生物的研究,都让人极为佩服。

这就是我爸让人羡慕的老爸,喜爱与讨厌并存的老爸,智慧与奸诈的化生。


老子的作文(6)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这是我阅读书籍的座右铭,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范文写作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

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下面简单的叙述一番。

修身为本的主张在《道德经》中有诸多名句:“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细细体味一下老子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我觉得他的很多话语,句句启迪心灵,不时地在敲打警示,使人醉之复醒,感到好像在痛饮千年陈酿,愈久愈香。

做人修身处世,是一个古老却又常新的话题,每每与人细谈老子哲学时谈到修身处世这话题时,心中总会荡漾起新的体会新的感受。在立身处世这个主张中有一个极为经典的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取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弱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思想中充满相反想成、对立转化的辩证法的命题,带有普遍真理性的意义。刚刚提到老子以水为例的句子的意思是:天下没有东西比水更加柔弱,可是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东西可以代替它。微弱的胜过强大的,柔弱的胜过坚硬的,天下谁都知道。可谓水滴石穿,思想汇报专题柔软的水能够把坚强的石头穿透。在老子看来,柔弱胜刚强是自然界的一条法则。它比起强能胜弱,刚能胜柔这一表面肤浅的认识而言,柔胜刚,弱胜强,无疑是认识论上的一个飞跃和深化的实例。这句话告诉我们,新生的、弱小的、暂时处在劣势的事物,最终是要战胜旧的、暂时貌似很强大的事物的强有力的论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中大家最熟悉的当属“上善若水”了,老子提倡应该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即守柔。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最柔弱的是水,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推及到人,若人能够做到“上善若水”,所赋予的精神和意义,那么他的心胸会像水那样曾经深邃,待人像水那样爱亲,言谈像水那样真诚,处事像水那样灵活圆通。这样德行高尚的君子,你说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效仿的人呢?《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作文》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