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卖瓜(推荐10篇)
如兰似心
2024-02-27 05:44:23
六年级
想象

王婆卖瓜(1)

在城市中,我们渐渐被喧闹的车声所湮没,被琐碎的事情所烦绕,但在寂静的夜晚,无人时,你是否也在寻找曾经所遗失的美好。

村里的小集市上,说起王婆,那是家喻户晓。实际上,王婆不姓王,“王婆”是她自封的。他没读过什么书,只是前几年,村里来了几个大学生支教,听他们说起过“王婆卖瓜”那时候她刚下岗,想谋生计,想着这名字琅琅上口,便接了点钱,摆了个水果小摊,旁边竖了块小木牌,用黑色大笔写着“王婆卖瓜”小摊生意平平谈谈,村子里的人太穷了,水果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王婆没挣村民什么钱,她买的都是最低价,但水果一旦存货,就会腐烂。王婆艰难的维持着这个小摊。她有时也会想,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苦思冥想时,有个老太太过来了,说:“孙子从城里来看我了,我想给他买点水果吃,这附近只有你这有......”看着老人喜笑颜开的神色,王婆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把小摊摆下去。

日子艰苦的时候,王婆就靠吃腐烂的水果充饥,有时也会分给村民一些水果。

一天,来了一个开发商,说要把这里变成景点,一时间,旅游广告登出来,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小村成了旅游景点,小摊生意好了许多。

不久,来了几个外地人,买了村头的一家店,做起了水果生意,和王婆的水果摊相比,水果店是个高高在上的公主,俯瞰着她的子民。而水果摊是灰姑娘,苟延残喘地活着。

为了赚钱,水果店老板将卖相不好,腐烂的水果装箱批发,游客大多只玩一两天,发现腐烂的水果也不会追究。每次顾客问起水果新鲜不新鲜时,老板总是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新鲜!怎么不新鲜!上午刚进的!”水果摊生意越来越惨谈,只有村民会照顾她的生意。

就在王婆打算放弃时,水果店出事了,被迫关门,原因是一个孩子吃后腹泻不止。王婆心中又燃起希望的火。

水果摊生意转好,有人劝她到村头开个水果店,他笑着摆摆手,说:"不必了,这里离村近,村里的老人来买水果方便些。"

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婆卖瓜,她卖我夸。”

高一:八月长安


王婆卖瓜(2)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个叫王婆的妇女,正在街中间卖西瓜。

只见她的头发盘了起来,乌黑的头发中,还清清楚楚地看到几根银白色的发丝。她有一双小如黄豆的眼睛,不时还看看人家的钱包。那尖尖的鼻梁上,挂着豆大的汗珠。

满头大汗的她,使劲地吆喝着:“快来买呀!一斤只要一块五元钱!新鲜的西瓜!这里还有尝试的瓜,不满意可以不买!快来买呀!”被她这么一喊,许许多多的的人都簇拥到王婆的摊上来了。

王婆喜笑颜开,笑眯眯地说:“大家要来买瓜吗?这些瓜可是刚刚从自家的田里采摘的,可新鲜喽!这里还有试尝的呢!”王婆说完,就用牙签戳了一块西瓜给围观的一个小女孩,瞪着眼睛问:“好吃不?”

女孩拍手叫好:“好吃好吃!妈妈我要买!我要买!”

大家争先恐后,个个都从王婆的瓜堆中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好瓜”,欢欢喜喜地离开了摊位回家去了。

我看大家散开之后,便走上前去,对正在数钱的王婆说:“王婆呀,你给我尝尝西瓜吧!”

“哎呀呀,试尝的西瓜都没啦!”王婆着急地说。

我很奇怪地看了看她,疑惑不解。那边可还有一大筐西瓜呢!再切一个不就好啦?反正还会有许多顾客要来试尝呢!我就说:“王婆王婆!那边还有一筐西瓜呢,难道你就不卖了?切下来给顾客尝尝吧!”

王婆大惊失色,脸色真是晴朗转霜雪!但是顾客要求,王婆没办法,只好切了一块给我尝尝。可是,那一点儿都不像她说的那样甜津津,而是没有什么味道!我火冒三丈,气呼呼地对她吼道:“王婆呀!你从实招来!怎么你给大家品尝的都很新鲜,而卖出的完整西瓜却一点味道都没有?快说哪!”

王婆惊吓得摊到了地上,说:“它们不是一个产品……”我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心想:王婆真会以次充好,不知道那些顾客回家了吃西瓜的时候会怎么说?哼,我一定要举报!

我连忙转过身去,只见王婆早已挑着箩筐灰溜溜地逃走了。


王婆卖瓜(3)

王婆卖瓜,相比连小孩子都懂得接下一句吧,自卖自夸!很多时候,听到这句话,都是贬义的,人们都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是不能滋长的欺骗,是不能相信的。

想来这是一种无奈,不大力宣传一下又如何能在品种繁多的货架上有一席之地呢?话说回来只要夸得不过火不超出了本身的能力极限,那就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自营手段。

现在早已不是由政府规划生产的年代了,只要有能力都能自己办厂子,自主营销,这年头有本事有技术的就算是卖酸菜地瓜的也能成个暴发户呢!随着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意识逐渐加强,选择机会越来越多。商家们当然要打点小广告以吸引顾客挑剔的眼光。穿上阿迪达斯的鞋能飞呢!喝雪碧脑袋也能放光呢!这些都是对商品夸张之后的种种不合物学原理的非自然现象,但你能说他就是骗子吗?

在人潮涌动的人才市场,哪一个不是捧着厚厚一叠学历,练好口才去的。好口才说到底也不过是变相夸耀形式,只是语言变得婉转了,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王婆确实是能说会道。在面谈时大家最常用的手法是在大夸特夸后加上一句,我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改善,我一定会努力的。这无非是大赞后的自谦,是一个极好的结尾和光明的后路。只可惜王婆没有想到这一点,如果她也能想到,那只要这瓜切开后不是皮厚肉稀汤水少的劣瓜,我相信只要看上去过得去,那吃着也会有比同等级瓜更多一丝的甜味吧。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还学不会一些推销自己的方法,那就只能落得有着高学历却没人要的悲惨下场了,在别人眼中充其量不过就是个书呆子罢了。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似乎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不会像十多年前那样张着嘴巴瞪着大眼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说千里马遇不上伯乐啊!然后恸哭流涕想这是个黑暗社会。以前那种责任承包制式的分配工作的方法早已被时代洪流给冲走了,那些找工作无果的原因无非是没有口才,不懂得推销自己。伯乐就算再慧眼识珠,千里马也得踢两下蹄子抖抖毛才能被发现,不是吗?

机会都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懂得推销自己才能让伯乐发现,懂得推销自己才能让自己有用武之地!


王婆卖瓜(4)

提起“王婆卖瓜”,大家都很自然地会接上下半句“自卖自夸”,大部分人认为其含贬义,但我却认为王婆卖瓜不该贬。

首先,王婆选择了卖瓜这个职业,便以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措施去适应,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就是这个道理。面对纷扰繁杂的生活,偏激选择了沉沦,智慧却选择了适应。当大清王朝的背影渐渐离去时,多少遗老遗少选择逃避历史潮流苦苦坚守愚忠,又有多少明理者毅然剪辫从军,为民主科学摇旗呐喊?历史的车轮碾过崎岖漫长的征途,沉沦者早已零落成泥,适应者却忠骨犹存。由此可见,适应就是一种内心的调试,王婆选择适应,放弃成见,乐于接受,难道该贬吗?

另外,王婆敢于叫卖推销自己的产品,不就是源于自信吗?俗话说:“丑媳妇怕见婆婆”,如果商品真的劣质,我想任凭她如何声嘶力竭的吆喝,也不会有人愿意驻足。韩愈十年寒窗,参加两次考试就得已过关。有趣的是,两次试题竟然一样。本以为韩愈会“大显身手“之际,他却奋笔疾书,一字不漏的将上次落榜的试题写好递上去。就是这一超人预料的举动成就了韩愈。同一考生,同一篇文章,同一主考官,却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何也?无信安能搬旧稿为题,疑己何年名题金榜?当然,他的自信一定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正如王婆。绝大多数的失败都是因为缺乏自信,而信心与能力通常是齐头并进的。信而见疑,能而承贬,王婆卖瓜宁有疵乎?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徒有满腔豪情壮志而没有勇气付诸于实践,只是头脑一时发热的冲动。王婆没有。她将自己的自信化作吆喝呐喊。赤壁之战前,曹操曾至书信威吓孙权,权以之示群下,东吴大臣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人劝他束手迎之。倘若不是孙权及鲁肃有胆有识,计谋划策,恐怕就永远不会大破曹操,名垂青册,历史也将被改写。没有斗狼的勇气何必牧羊!智谋双全,王婆乃勇者矣,焉能讽之耳?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如果你为俗世嘈杂难适难容而扰心;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倘若你为质疑自己而寸步难行。不妨换个角度看待王婆卖瓜,何不擦亮明眸致敬王婆,从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王婆卖瓜,实不该贬!


王婆卖瓜(5)

公元1050年,在西夏国首都兴庆城里,传说中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条谚语中的主人公——王婆,在西菜市场里登场了。
“快来看来瞧一瞧、看一看如假包换的神仙果,包治百病、美容养颜、长生不老,让你拥有完美身材,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人们在王婆的吆喝声中聚集到了摊位前,好奇地看着这“神仙果”,它像西瓜,但却不是绿色的,而是黄色的。终于有人问了:“这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一个多少钱?”王婆答道:“我是如来佛祖派下凡来降幅百姓的,一个只收一锭白银!”人们对此都半信半疑,正要散伙时,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人冲了出来,跪在王婆面前说:“谢谢王婆,我上次找你买了一个‘神仙果’,它让我那病重的母亲一夜之间就好了,真是很感谢你!你的大恩大德,我铭记在心。”说完,又冲出了一个人也说“神仙果”治好了他家的一位亲人。大家此时对“神仙果”的功效深信不疑。其实那两个人都是王婆的同伙,来夸大“神仙果”的功效。正在人们准备掏腰包抢“神仙果”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住手!”把大家叫住了。原来是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青年说出了“神仙果”的秘密,其实那只是哈密瓜。这时,王婆上来说:“敢坏我的好事,我可是德欣亲王的人,来人,给我打!”之后出现了几个彪形大汉要收拾青年。此时,冲出来四个武林高手出来挡住并打伤那些大汉,其中一个说:“大胆西夏刁民,竟敢打大宋皇帝宋神宗,找死,诛九族!”原来那青年是大宋皇帝宋神宗。
这就是我新编的《王婆卖瓜》!

王婆卖瓜(6)

“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句话似乎是耳熟能详的,甚至连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小屁孩也能带着些韵调喃喃地说上来。但大多时间我们都认为这是一种极不好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欺骗。如果王婆的瓜真的是好瓜,还怕没人买吗?还用得着自卖自夸吗?

看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有真才实学,有本事,还怕找不到好的工作?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家餐厅招聘一名厨师,有两个人来应聘。一个人从中国美食说到西方糕点,连烹饪的时间,火候都说得一清二楚。另一个人只是走进厨房,过了一会儿,一碟色香味俱全的菜端了上来。结果,后者被招聘了。这两个人都有一些瓜,前面的人的瓜切开时皮厚肉稀汤水少的劣瓜,后面的人的瓜是好瓜,当然,人们都会买好瓜。在今天,商家需要的是有着真本事真本领的人,而不需要只会能说会道、 像“王婆 ”这样的人。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如果还学不会一些推销自己的方法,那就只能落个有着高学历却没人要的悲惨下场,在别人眼中充其量不过就是个书呆子罢了。不过只要夸得不过火不超出本身的能力极限,那就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自营手段和自救方法吗?

对于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提倡行善不留名,但大家对善举却能津津乐道,那些善行如果没有被记录、被传扬,人们从何得知?因为善行如光,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不可能不留下温暖而美的影像,只是我们认为这影像得由别人去记录传扬才合适。而如果为善者自己称道,轻则被认为是“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自我标榜,价值便大打折扣,形象便迅速褪色变质走向负面了。

我们应该为自己争取机会,青春是用来燃烧的。就像生存的本质,在于表现自己。


王婆卖瓜(7)

从前,离城市最近的幸福村里,有一个叫王婆的人,她在村里可是有名的“神嘴婆”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活的说成死的。

有一天,她想到城市去卖西瓜,因为现在西瓜还没正式上市,可以把西瓜卖到最高价。刚准备装西瓜,她眼珠子咕噜一转,心想:我把这些注过催生剂的西瓜放在最下层,把自然熟的西瓜放在最上面一层,方便客人们品尝,这样也不会露破绽。

开始摆放西瓜,她从家里大仓库中先取出催熟的西瓜,摆放了三层,又取出几十个“上等货”摆放在上面一层。她便驾驶着大货车来到城市里的一个小区路口,吆喝着卖西瓜,“卖西瓜喽!卖西瓜喽!又大又甜的西瓜,好吃少花钱,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这时,一位小伙子正下班回家,不知道晚饭吃点什么好呢!突然被王婆的吆喝声吸引了,他对王婆说:“这西瓜甜不甜啊?”王婆立马答道:“甜、甜,自家种的能不甜吗?不甜不要钱。”小伙子又问:“那多少钱一斤?”王婆说:“五元一斤。”“真贵啊!”“小伙子无公害的西瓜成本高,但吃了身体好呀!便宜的我可不卖,咱不赚黑心钱!”“给我来两个中等大小的。”小伙子说。王婆一边说好,一边转身从下面给他找了两个催熟的西瓜放在称上,两个十六斤。又拿给小伙子一个袋子,小伙子掏出80元给了王婆,拎着西瓜回家了。

小伙子走后,又路过两个老人,老太太说:“我有糖尿病,吃不了甜的,好可惜啊!”王婆听到后,立马改变了吆喝词,“卖西瓜喽,自家种植无公害,还有不甜的西瓜,糖尿病老人尽管吃,吃了解渴又凉爽,欢迎免费品尝。”这一吆喝真灵,李大爷走过来了,问道:“我老伴有糖尿病,能吃这西瓜吗?”“能吃!你尝尝,真不甜!”王婆挑了个小的半熟的瓜,大爷尝了果然没那么甜,“给我来两个不甜的瓜。”“好,大爷你多买几个,我们家的瓜都是无公害绿色环保西瓜,老人多吃好,腿脚有劲都能小跑呢!”大爷听了又多买了两个,一共花了两百多块。

从这以后,前来买瓜的顾客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功夫一车的瓜都卖光了,这时,王婆开心的数着钱,她远远看到城管来了,一脚油门驾着车跑得无影无踪。


王婆卖瓜(8)

从前,有一个人叫王婆,她是卖瓜的。她很会吹牛。

有一次,有个人到市场买瓜。到了那儿,见王婆在夸自己的瓜怎么好怎么好。听,她正在吹呢:“我的瓜个儿可大了,可是小的瓜也很甜。瓜儿不仅个儿大,籽儿可没有半粒,汁水很多很多,很甜很甜,皮儿却薄着呢!”

那个人听了,心想:有这么好的瓜,买回家,孩子们肯定喜欢。于是他就特意买了个大一点的瓜。回家后,那人迫不及待地切开了,可一看,“哎呀,皮真厚,籽儿真多,汁水真少,可跟王婆说的大不一样。我一定得去算帐!”

那人气哄哄打地出了门,很快来到王婆那。王婆还以为他也要来买,就满心欢喜地来迎接。那人见了王婆,张口就说:“你骗人!”王婆生气地说:“我卖瓜的不好好做生意,骗人不成?”那人说:“你不是说你的瓜好吗?什么汁多,籽少,皮薄,味甜的,你看看这瓜,怎么这样烂?”王婆吞吞吐吐地说:“我的瓜一定很好,怎么会这样呢?”可是她自己也知道这回牛吹大了,脸上已经红得像只苹果了。


王婆卖瓜(9)

在城市中,我们渐渐被喧闹的车声所湮没,被琐碎的事情所烦绕,但在寂静的夜晚,无人时,你是否也在寻找曾经所遗失的美好。

村里的小集市上,说起王婆,那是家喻户晓。实际上,王婆不姓王,王婆是她自封的。他没读过什么书,只是前几年,村里来了几个大学生支教,听他们说起过王婆卖瓜,那时候她刚下岗,想谋生计,想着这名字琅琅上口,便接了点钱,摆了个水果小摊,旁边竖了块小木牌,用黑色大笔写着王婆卖瓜。小摊生意平平谈谈,村子里的人太穷了,水果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王婆没挣村民什么钱,她买的都是最低价,但水果一旦存货,就会腐烂。王婆艰难的维持着这个小摊。她有时也会想,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苦思冥想时,有个老太太过来了,说:孙子从城里来看我了,我想给他买点水果吃,这附近只有你这有......看着老人喜笑颜开的神色,王婆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把小摊摆下去。

日子艰苦的时候,王婆就靠吃腐烂的`水果充饥,有时也会分给村民一些水果。

一天,来了一个开发商,说要把这里变成景点,一时间,旅游广告登出来,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小村成了旅游景点,小摊生意好了许多。

不久,来了几个外地人,买了村头的一家店,做起了水果生意,和王婆的水果摊相比,水果店是个高高在上的公主,俯瞰着她的子民。而水果摊是灰姑娘,苟延残喘地活着。

为了赚钱,水果店老板将卖相不好,腐烂的水果装箱批发,游客大多只玩一两天,发现腐烂的水果也不会追究。每次顾客问起水果新鲜不新鲜时,老板总是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新鲜!怎么不新鲜!上午刚进的!水果摊生意越来越惨谈,只有村民会照顾她的生意。

就在王婆打算放弃时,水果店出事了,被迫关门,原因是一个孩子吃后腹泻不止。王婆心中又燃起希望的火。

水果摊生意转好,有人劝她到村头开个水果店,他笑着摆摆手,说:"不必了,这里离村近,村里的老人来买水果方便些。"

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婆卖瓜,她卖我夸。


王婆卖瓜(10)

一天,她愁眉苦脸地坐在小板凳上,叹了一口气,想:“别人的小店那么红火,而我的呢,真是大不如前啦,有什么办法能挽回顾客的心,让他们纷纷来买我的西瓜呢?”原来半年前,王婆的水果摊生意也是红红火火的,“嗯”那真是快要把王婆的腰包给撑破了。半天就能把瓜全部卖完。可自从来了位国外商人,在王婆前面也开了一家水果店,王婆的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现在,一天也卖不出去几个瓜。

突然,王婆灵机一动,从板凳上跳了起来,眉开眼笑地说:“我可以自已夸夸自己呀!吆喝吆喝,这可难不倒我。当天晚上收了摊,王婆就去买了个锣。

“当当当——大家瞧一瞧来看一看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我家的西瓜甜的很,吃过的客人个个赞叹不已啊,来啊,快来买啊,不甜不要钱呐——”王婆扯开嗓子大声的喊着。一会功夫,真的把远处的客人都吸引过来了。

王婆拉着傍边的一位小姑娘,“小姑娘,来尝一尝,我的西瓜可是清凉解渴,你看这烈日当空,来块习惯解解渴,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呀。”说着,切了一小块给姑娘。姑娘吃了西瓜正想说什么,王婆像个神机妙算的神仙继续说道:“甜吧,告诉你们,我的西瓜可是自家种的,绝对没有任何添加剂……来吧,我给你挑个大的。”姑娘经不住王婆的软磨硬泡,买了西瓜。

就这样,王婆一边敲锣打鼓吆喝,一边给客人介绍,一天下来,西瓜买了不少。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就家喻户晓了。从此王婆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生意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