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辅导(集锦7篇)
半步沧桑
2024-05-26 04:23:50
中考
叙事

中考作文辅导(1)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巧妙的点题很值得玩味。

首推当是简媜的《夏之绝句》,结尾一段:“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这个结尾并没有说到蝉声有什么深奥的内含,只是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一个“平平仄仄平”就是一种绝句的节奏,是一种韵味,这真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点题,完全就是一种音乐的节奏感,不需要用语言的意义来表达什么,只需要你用自己的心灵去昤听,去感受夏日那种生命紧凑而又明快的节奏感,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点题,先就不一一举例。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就初中生考场记叙文应该如何做好点题。

一、点题的时机。

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也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点题就什么时候点题的。点得好,相得益彰,点得不好,弄巧成拙。

1、开头点题。

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2、文中点题文中点题,可以使行文紧凑,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让读者很容易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向。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能让你的行文紧扣文题,避免偏题,更能让阅卷教师轻而易举地把握你的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主题。

3、结尾点题

如《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从上面的这些结尾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二、点题的要求。

由于点题的时机或者说位置不同,对点题语言的内容要求和作用也不同。

1、开头点题。

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

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2、文中点题。

文中的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如《白杨礼赞》的文中点题就是一种对前文小结同时又点示文章主题的;而《菜园小记》则主要是启示下文。

3、结尾点题。

结尾点题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

结尾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希望大家用好这个结尾点题,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点题一定要找到文章的内容、主题与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点题的方法。

从我们初中生的中考记叙文来看,这里主要说的是结尾点题的方法。

1、用议论警示的方式点题。如:《提醒幸福》。

2、用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方式点题。如:《白杨礼赞》、《背影》。

3、用描写诠释的方式点题。如:《鹤群翔空》、《金黄的大斗笠》。

4、用直接点示文题的方式点题。如:《敬畏生命》、《济南的冬天》。

5、用引用的方式点题。如:《驿路梨花》。

结尾点题的方式是非常之多也是很灵活的,这里只是就本文所举例子的一个小结,如果我们再去翻阅一些名家文章,你会看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结尾点题形式与点题语。

四、学生作文点题选。

这里所选的只是一些结尾点题。

1、《把握那一刻》:把握那许许多多的一刻吧,你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份份丰富的人生阅历,又上了一个个人生的新台阶!努力把握吧,努力把握那些令人兴奋、激动的一刻吧,你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万腊梅)

2、《就向流星许个愿》:今夜,又是一个繁星点点的夜,天边也不时地划过几颗流星,于是,我双手合十,许下一个心愿:希望外公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王君桂)

3、《寻找青春的足迹》: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完所有的青春足迹,但在我们的心目中早已印上一个个不懈追求的青春足迹。(刘大格)

4、《青春之歌》:他死了,他的生命在那短短的一瞬间结束了,但他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曲青春的悲歌,历史的篇章上将记住他的泪水与鲜血,青春的旋律也将永远陪伴着他。(刘小欢)

5、《童年的足球》:我手捧足球,走上阳台,双手轻轻地把那可爱的足球向前一抛,然后纵身一跃,飞身一个踢腿,“嘭”地一声,那足球应声飞向天空。让它带着我的欢乐与梦想一起飞翔吧!(万林)

6、《这就是感恩》:朋友,你说,这不就是感恩吗?(杨亚运)

7、《远逝的小河》:河水依然在流,可是,不知还有没有哪一天能流出我记忆中的美丽。(刘世祥)

8、《夕阳》:我知道了,夕阳坠落之后,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黑暗,不,更重要的是还有无限的希望!(胡洁)

9、《我心中永远的“风景”》:泪眼朦胧中,我似乎又看到了爷爷的身影,那棵老树下,那吹着凉飕飕的风的地方,有着爷爷给我的此生永恒不变的“风景”。(万腊梅)

10、《游庐山》:不知会不会有一天,能让我在这美丽的庐山尽情的游赏。(何宛)


中考作文辅导(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英语作文辅导:寒假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The winter holiday is coming. I expect it very much, becaus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the holiday. First, I will relax myself. This term I work very hard, so during the holiday, I want to have fun. My families will go back to the hometown. We will get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I like families getting together and organize various activities. It’s funny and warm. Of course, study can’t be ignored. After the festival, I will spend some time in my study. There will be exercises for the holiday. And I will do some reviews for next term. Math is my weakness, so I must work hard to improve it. This is my plan for winter holiday.


中考作文辅导(3)

这种作文题是完整的,除了题目和基本要求外,没有任何其他材料。有的还有文体要求,要按要求作文;有的没有要求,但可以通过审题,确定写作范围和文体等。如:

1、往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1):

题目:真挚

作文要求:略。

2、往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2):

请以“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为题作文。

友情提示:“浪花”的本义是“波浪互相撞击或拍击其他物体溅起的水点或泡沫”,“浪花”有其比喻义,如人们说“感情浪花”就是用的比喻义,“浪花”在这个题目中可以是广泛的比喻义,或喻事,或喻景,或喻物,或喻情等等,但应与“浪花”有关相似。剧此,请大胆地从你的生活海洋中寻找一朵一朵的浪花吧。

作文要求:略。

附:贵阳市往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50~45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

二类卷(44~38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标点正确,600字以上。

三类卷(37~3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31~2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病句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较大。

五类卷(26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一般已3 8分为基准分,酌加分减分;满分和2 6分以下特别慎重。


中考作文辅导(4)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它一般包括: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多动笔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打就腹稿、一气呵成的习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等等。

多读多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熟能生巧,当你体会到读书写作的无穷乐趣时,你的作文必能一天比一天圆熟自然,得心应手。

2、多读是很有必要的

优秀的书籍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既是人类群体才智的结晶,也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展现。读这样的著作,我们仿佛直接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高尔基的名言:“爱书吧,它会给你力量!”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座右铭。

3、多读而且熟读

作家赵树理曾经说过:“写起文章来要像走路一样的顺当,我认为这和我小时候坐在板凳上哇啦哇啦的读书有关系。譬如,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庄子》,我们就学到庄子的句法;读韩愈的文章,又学到了韩愈的笔法。各种风格的文章都学,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读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4、多读并且多写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像游泳、开车、踢球、唱戏等,如果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奏效。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当然不能例外;同时,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5、要大胆放手写

有些同学怕作文,遇上作文,笔头咬烂了,还常常写不出几行字来,这就是一个“难”字挡住了思路。要知道,这艰难费力,正是因为你手里的笔不熟练。不要怕写不好,初学者写不好是正常的,只要你大胆放手去写,你的笔就会越练越熟,思路自然会顺畅,肚子里的话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


中考作文辅导(5)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事物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同时这种状态对现实和未来存在着一系列影响。我们把事物发展到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呈现出来的状态和影响,称谓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一是事件本身呈现的状态——包括相关人物和事物的状态。比如:戈比回家的时候(特定的时间点),唯一在家的奶奶,奄奄一息地躺在角落里,嘴角流着血(人的状态)。所有的财务被洗劫一空,屋里的桌椅板凳、箱柜东倒西歪,各种东西凌乱地散落了一地,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事物的状态)。

二是事件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现实的影响和未来的影响。例如:一篇文章讲述五十多岁的老人勇斗歹徒的故事,文章结果是这样写的——“......周围所有人的心都放了下来,命悬一线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下来,四周变得异常宁静,人们默默地注视着这位英勇的老人,在心底默默的赞叹!(对现实的影响)不久,这位伟大的老太太因此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对未来的影响)。

一、研究实验——探究叙事过程中,交代“事件结果”在行为中的最佳位置

下面五件事,分别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起因,时间、地点、行为主体、具体行为和时态,后面的括号里,是事件发生的结果,请将“事件结果”插入叙事当中,确保语言流畅,然后归纳,在叙事过程中,在那个位置交代事件的结果最好。

1.单位要组织专业水平测试,妈妈天生要强,担心可怜的分数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几天,她在家里总要学习到午夜才上床休息。(最终,她以681分,名列单位榜首。)

2.由于家里距离学校很远,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一道也没做;他想赶在老师到校之前,抄完所有的作业,星期一一大早,我的同座就来到了学校。(不想,老师到的比他还早,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他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懒)

3.考试的铃一响,他就在座位上紧张得浑身战抖。要检测的内容,一点也没复习;他担心考分太低,父亲会责罚自己。(然而上帝并不因为这一切就原谅他,结果,他名列班级倒数第一,这次考试因此成为他心底挥之不去的阴影。)

4.清明节一大早,他就来到爷爷的坟前,望着墓碑出神。爸爸和后妈对这个弱小的孩子就像对待仇人,他每天仿佛生活在地狱里,他多么希望能从爷爷那里获得一点儿哪怕只有一丝的心灵慰藉啊。(然而事与愿违,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山风和枯黄的荒草!)

5.昨天放学,他偷偷把老师汽车的轮胎气给放了,早晨,他在校门口,见老师远远地走来,担心和老师面对面,紧张的神情出卖了自己,于是转身就跑。(没想到,刚刚跑出两步,就听到了老师喊他的名字,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停下了脚步。)

二、实验结果

有两种情况,语言表达流畅:

第一种:“事件结果”全部放到叙事最后

1.单位要组织专业水平测试,妈妈天生要强,担心可怜的分数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几天,她在家里总要学习到午夜才上床休息。最终,她以681分,名列单位榜首。

2.由于家里距离学校很远,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一道也没做;他想赶在老师到校之前,抄完所有的作业,星期一一大早,我的同座就来到了学校。不想,老师到的比他还早,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他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懒。

3.考试的铃一响,他就在座位上紧张得浑身战抖。要检测的内容,一点也没复习;他担心考分太低,父亲会责罚自己。然而上帝并不因为这一切就原谅他,结果,他名列班级倒数第一,这次考试因此成为他心底挥之不去的阴影。

4.清明节一大早,他就来到爷爷的坟前,望着墓碑出神。爸爸和后妈对这个弱小的孩子就像对待仇人,他每天仿佛生活在地狱里,他多么希望能从爷爷那里获得一点儿哪怕只有一丝的心灵慰藉啊。然而事与愿违,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山风和枯黄的荒草!

5.昨天放学,他偷偷把老师汽车的轮胎气给放了,早晨,他在校门口,见老师远远地走来,担心和老师面对面,紧张的神情出卖了自己,于是转身就跑。没想到,刚刚跑出两步,就听到了老师喊他的名字,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停下了脚步。

第二种情况,采用倒叙,先写直接结果,然后叙事,最后交代长期影响(没有的就不写)。

1.本次单位专业水平测试,妈妈以681分,名列单位榜首。妈妈天生要强,担心可怜的分数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几天,她在家里总要学习到午夜才上床休息。

2.他来到学校,发现老师到的比他还早,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他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原来,由于家里距离学校很远,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一道也没做,他想赶在老师到校之前,抄完所有的作业,星期一一大早,我的同座就来到了学校。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懒。

3.本次考试,他名列班级倒数第一。原来,考试的铃一响,他就在座位上紧张得浑身战抖。因为要检测的内容,一点也没复习,他担心考分太低,父亲会责罚自己。这次考试也因此成为他心底挥之不去的阴影。

4.孩子蹲坐在松树下,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山风和枯黄的荒草!清明节一大早,他就来到爷爷的坟前,望着墓碑出神。爸爸和后妈对这个弱小的孩子就像对待仇人,他每天仿佛生活在地狱里,他多么希望能从爷爷那里获得一点儿哪怕只有一丝的心灵慰藉啊。

5.刚刚跑出两步,就听到了老师喊他的名字,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停下了脚步。原来,昨天放学,他偷偷把老师汽车的轮胎气给放了,早晨,他在校门口,见老师远远地走来,担心和老师面对面,紧张的神情出卖了自己,于是转身就跑。

三、实验结论

1.最流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叙事之后,顺势交代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果放在最后。一般情况下,交代结果之前,要指出这个结果出现的时间。

2.采用倒叙方法,先交代结果,然后再记述事件。这种叙事方法比第一种写法难得多:一要用起始句形式,点明到了哪个时间段,事件呈现出怎样的结果。二是结果提到最前面去写,其中的“影响”部分,必须放在事件的最后,否则,语感别扭,行文不流畅。三是先交代事件的结果,后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二者不是顺势衔接,需要用一定的词语或短语来完成内容上的转换和衔接,最常见的词是“原来”。

3.事件的结果可以单独交代某个时间点,事件本身呈现的状态,也可以同时描述事件本身呈现的状态和影响,但不能只交代影响。


中考作文辅导(6)

  一、研究实验——探索叙事过程中,“地点”摆放的最佳位置

在下面的叙事语句中,插入句子后面规定的地点,寻找事件发生地点的最佳陈述位置。

1.下午自习课,老师经常给我们上辅导课。(教室里)

2.昨天上午八点到十点,校长正给我们做《严谨做事,坦荡做人》主题报告。(学校礼堂)

3.昨天晚上,灯一直亮着。(书房里)

4.星期天上午,他在读《红楼梦》。(图书馆的角落里)

5.昨天下午整理物品时,他发现了爸爸遗留下来的一本发黄的考古笔记。(在一个纸箱里)

 二、实验结果

1.下午自习课,老师经常在教室里给我们上辅导课。(地点放在“时态”和“具体行为”中间)

2.昨天上午八点到十点,校长正在学校礼堂给我们做《严谨做事,坦荡做人》主题报告。(地点放在“时态”和“具体行为”中间) 3.昨天晚上,书房里的灯一直亮着。(地点放在“行为对象”之前,修饰“行为对象”)

在本句中,“地点”还可以安排在另外两个位置上——(1)昨天晚上,灯在书房里一直亮着;(2)昨天晚上,灯一直在书房里亮着。就含义表达和语法规则而言,这两个位置都没有问题,但读起来语感都非常别扭,因此,将“地点”放在“行为对象”之前做修饰语,才是最佳位置。

4.星期天上午,他在图书馆的角落里读《红楼梦》。(地点放在“时态”和“具体行为”之间)

5.有两种位置都比较好:

(1)昨天下午整理物品时,在一个纸箱里,他发现了爸爸遗留下来的一本发黄的考古笔记。(地点放在时间和行为对象之间)

(2)昨天下午整理物品时,他在一个纸箱里发现了爸爸遗留下来的一本发黄的考古笔记。(地点放在“行为对象”和“具体行为”之间)

  三、实验结论

叙事过程中,“地点”相对“时间”、“行为对象”、“具体行为(状态)”、“时态”四个要素,在一句话中只有以下四个合适位置:

1.在“时态”和“具体行为”之间。

2.在“行为对象”之前,修饰“行为对象”;

3.在“时间”和“行为对象”之间;

4.在“行为对象”和“具体行为”之间。

在写作过程中,到底摆在哪个位置,作者要根据语感而定,选择最佳位置。


中考作文辅导(7)

一、研究实验——探索四个要素并存,“时间”的最佳摆放位置

下面的六件事,都是由三个要素——行为对象、具体行为或状态、时态组成的。在每个事件后面的括号里,我们给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请把后面的时间,插入原句的合适位置,确保语言流畅,总结在四要素并存的情况下:

(一)“时间”可以摆放在哪个位置?

(二)“时间”的最佳位置在哪里?

1.妈妈要上班了。(早上七点) 2.小明在写作业。(星期日下午)

3.爸爸经常喝酒。(年轻的时候) 4.我的同座说了一句粗话。(昨天下午上自习时)

5.灯一直亮着。(昨天晚上) 6.树叶会掉到我们的头上。(砍伐树木时)

 二、实验结果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可以摆在两个位置上:

一种是放在句子的最前面,用逗号分开:

1.早上七点,妈妈要上班了。 2.星期日下午,小明在写作业。

3.年轻的时候,爸爸经常喝酒。 4.昨天下午上自习时,我的同座说了一句粗话。

5.昨天晚上,灯一直亮着。 6.砍伐树木时,树叶会掉到我们的头上。

第一种是插在“行为对象”与“具体行为或状态”之间:

1.妈妈早上七点要上班了。 2.小明星期日下午在写作业。

3.爸爸年轻的时候经常喝酒。 4.我的同座昨天下午上自习时说了一句粗话。

5.灯昨天晚上一直亮着。 6.树叶在砍伐树木时会掉到我们的头上。

就语感而言,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读起来,更流畅顺达。就语言表达难易程度而言,第一种直接添加,加上逗号即可,而第二种,通常还需考虑是否添加或转换介词,否则常常出现语法错误,或者语感别扭的问题。

三、实验结论

(一)时间的摆放位置。在运用行为对象、具体行为或状态、时态、时间这四个要素叙述事件时,“时间”有两个位置可以摆放:一是摆在最前面,用逗号和事件分开;二是摆在“行为对象”与“具体行为或状态”之间。

(二)时间的最佳摆放位置。摆在事件的最前面,用逗号和事件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