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实验(汇总19篇)
平常心
2024-04-12 09:19:02
其它
其它

写小实验(1)

昨天晚上我吃过晚饭,妈妈加班正好也回来了。她就给我查作业,我呢?就在旁边玩着。

过了一会,妈妈查到半截的时候,英语有一道颜色题,把她难倒了。然后,妈妈叫我:“大伟,把咱们的色料拿来!”我说:“妈妈,色料不在大抽屉里面,那在哪里呀?”妈妈说:“你想想放在哪里了?”我说:“我想起来了,可能放在咱们的箱子里了。”妈妈说:“你找找看!”我找了找,第一个箱子里没有,正准备看第二个箱子里有没有,妈妈惊奇得说:“你看,电脑上有!”我看了,果然有,于是我拿走了箱子,和妈妈在电脑上查找着。到最后一道题的时候,妈妈问:“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是黄色呀?”我说:“是白色和黄色!”电脑上没有答案,我们都不敢确定对不对。我又赶紧去翻箱子,找了不久,我说:“妈妈!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黄色的桨水,但是没找到白色的桨水,我看到有一个很浅的黄色,就问:“妈妈,这是白色吗?”妈妈说“你试试看!”我没试,当时只想着玩。一会妈妈说:“看,我找到了!”我赶紧过去看了看,说:“妈妈,这不就是我刚刚给您看的颜色吗?”原来证据在这里:上面的纸上写着:white。我拿彩碟和毛笔沾了些颜料,加了点水试了试,结果真是黄色,我兴奋得说:“我们成功了!”妈妈也笑了。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小挫折就放弃这件事,要勇敢去面对。不要遇到困难,就不去尝试,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写小实验(2)

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第一次让我做的化学实验是:明矾的结晶。

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用品。实验的用品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明矾、天平、烧杯、药匙、研钵、玻璃棒、纯净水和温度计。然后开始做实验。同时。我也憧憬着实验的成功。

在外公的指导下,我先用天平称出25克明矾,倒入研钵。我用研钵磨碎明矾,再把明矾分成两份,摆好三角架,在架子上放好石棉网,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中倒入100毫升纯净水。然后在三角架下方放上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接下来,在酒精灯加热水的同时,将明矾用药匙放入烧杯,一次两勺。每放一次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杯中明矾融化。外公不断地用温度计测水温,让水温保持在摄氏90度左右,当所有明矾都融化在水中的时候,熄灭酒精灯。然后,外公让我拿出小手指肚那么大的一块明矾晶体,轻轻放在烧杯中的明矾溶液中,当做晶核。

晶核溶解了一点以后,就停止了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我们把烧杯送到窗外仔细观察。一小时后,我看见晶核上布满了小小的结晶,它们看起来像一根根尖锐的针。第二天我发现这些结晶迅速长大,外形和原来的晶核很像,而原来的晶核已经像整个大拇指般大小。如果把它横过来看的话,它的左边有一些平整的三角型,其他地方则凹凸不平,而且很容易碎。

第一次做实验我学到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知识,例如:知道了明矾的熔点,知道了明矾的晶体是什么形状;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收获颇丰。


写小实验(3)

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欢笑声,原来同学们在研究纸桥呀!我们也去参加吧!

老师开始说要求:用一张折纸桥,两个罐子为桥墩,再拿一两本书放到上面。老师还问我们:你们觉得觉得纸桥会塌吗?我在想:老师的葫芦里到底装了什么药呀!我们七嘴八舌的讲起来。有些同学说能,有些说不能,我觉得还是不能。

老师开始做实验了!只见老师把纸正面折一下,反面又折一下,我十分疑惑,这不是要折扇子吗?老师折好了纸桥,再把纸桥放到两个桥墩上。拿出一本书,放到这座桥上面。见证奇迹的时刻要到了!我们睁大眼睛仔细的看,竟然没有塌!纸桥竟然纹丝不动的在那儿。

老师让我们自己也试一试。我折了好几次。我先折了个中等的正方形,又觉得不行,又折了个正方形,又觉得不行,纸被我折的皱巴巴的。我实在做不出来了,我瞄了其它同学的作品。有的是纸飞机,有的是和老师做的一模一样,还有的是很细长方形,各种各样的都有。我就做了个长方形。做好了!我去试了,我小心翼翼的把我做的桥轻轻的放上去,我的心怦怦直跳,很紧张。我再把书本也放上去。刹时间,我的纸桥啪的一声,塌了!我失败了,我闷闷不乐地取回我的纸桥,回到座位上继续想办法。

实验结束,老师告诉我们:增加纸的厚度,就能增加承重力。这个小实验让我明白了只要多动手尝试,就可以发现身边的科学。我要多动手做实验,多多研究。


写小实验(4)

今天,我和妈妈在少年科普的博客上找科学实验做。我们翻来又翻去,嘿!这个好!“纸杯烧水”一看题目就好新颖,所以我今天就决定动手做做“纸杯烧水”的科学实验。

首先,我找来了实验器材:一根蜡烛,一只纸杯(装满水)。

然后,点燃蜡烛,把装有水的纸杯放在蜡烛火的火焰正上方加热。

我前面两次都失败了,就因为烧的时候,杯底没对着焰心,才偏了一点点,就烧到了纸杯的杯壁,纸杯起火了。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一定要一定要让火焰对准杯底的正中心,才不会把纸杯烧着。

啊!真是太奇怪了!纸杯居然没烧着。水杯里的水还慢慢地变热了呢!烧了好长时间(其实就几分钟),我的手就已经很酸了,但看到慢慢烧热的水,我的实验终于有成果了,水底开始汽泡了!我好兴奋啊!

又过了一会儿,水开始沸腾吔!水烧开了,纸杯居然没烧着,我可以享受我辛辛苦苦烧开的水了!

通过纸杯烧水,我发现了一个科学原理: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沸点是130度。纸杯烧水的时候,热都被水通过纸杯吸走了,纸杯的温度达不到130度,就不会着。只要纸杯里的水没烧干,纸杯是不会烧着的。这样的科学游戏真好玩,我明天还想做那个“水袋盔甲”的游戏,看名称就知道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写小实验(5)

我从《趣味科学小实验》上看到一个问题:”鸡蛋长大了“。我想:鸡蛋长大了,这怎么可能呢?鸡蛋生下来就定了型,怎么会长大呢?我接着往下看,书中这样写:先准备材料,一个碗,一把米,半碗水和一个鸡蛋。然后把米、醋、鸡蛋放进碗里,一天过去后,鸡蛋就会变软,这时把醋倒掉,碗里盛上清水,鸡蛋就会慢慢变硬,而且变大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决定按书上说的方法做个试验。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非常支持我,专门去超市给我买回一袋醋。实验开始了,我拿来一个碗,抓了一把米,把鸡蛋和醋都放进了碗里。晚上睡觉前,我来到厨房,看看鸡蛋是不是变软了,我伸手一摸,鸡蛋壳真的有点软了,还像一条小金鱼,顽皮地吐着水泡。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厨房一看,鸡蛋壳完全软了,我连忙把醋倒掉,换上清水。一会儿,鸡蛋壳渐渐硬了,鸡蛋看上去真的比以前大些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耶,试验成功了!

这是什么原理呢?我就告诉你吧:醋是酸性物质,具有腐蚀作用,鸡蛋壳遇到醋就会变软,蛋壳上有许多小孔,蛋壳变软后,鸡蛋里的空气就会像吐泡泡一样钻出来,再把鸡蛋从醋里放到清水里,这时鸡蛋像球一样把水吸进去,蛋壳一离开醋,就变硬了,所以鸡蛋就长大了。鸡蛋的重量也增加了。

怎么样?这种实验是不是很有趣呀?如果感兴趣,你就也试试吧!


写小实验(6)

今天,我在教室里做了盐水浮鸡蛋的实验,做这个实验需要鸡蛋、水、盐、杯子和筷子。

实验材料都准备好了,实验即将开始。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有的同学已经拿着材料准备动手,还有的同学拿着笔,思考着实验原理,教室里似乎变成了一个“小科学实验室”,热火朝天。

首先我拿出装满水的杯子,把鸡蛋放进去。“咦?沉了下去,看来我得加盐了。”于是,我把盐放进水里,盐先生就在水里游泳了,再用筷子用力搅拌,筷子女士在盐先生旁跳舞,绕圈圈。接着,把鸡蛋放进水里,又沉下去了。我心想:鸡蛋姑娘是不是害羞了?不肯浮起来呢?我继续加多些盐,水变浑浊了,最后,我自信满满地再次把鸡蛋放进“游泳池”里,成功了!鸡蛋浮起来了!我开心地笑了起来,再看下左右两边的同学,他们的鸡蛋都没成功浮起来,一个也没做完,我心里更骄傲了,心里一个劲地想:我是第一个做完的吗?我大声对老师说:“我做完啦!”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没加盐时,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加了盐后,鸡蛋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鸡蛋就会浮起来。这次实验让我长了不少知识。以后我要多多观察,耐心去想,这样才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啊!


写小实验(7)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今天下午,爸爸和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让我亲自见证了水往高处流。

实验器材有:半盆水、蜡烛、打火机、直尺、一个矿泉水瓶、红墨水和一根小木棒。首先,我拿起墨水瓶,往水里滴了几滴红墨水,用木棒来回搅拌了几下。顿时,盆里的水变成了红色的。接着爸爸拿起打火机,点燃了蜡烛。然后把蜡烛歪倒,滴几滴烛油到一个铁盒上,把蜡烛的根部往上一按,蜡烛就牢牢地沾到铁盒上了。最后我抓起矿泉水瓶,把它轻轻地倒扣在蜡烛上方。这可是个技术活啊,既让瓶子与蜡烛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让它烧到瓶子,还得让瓶里的空气受热。大约一分钟后,我迅速把加热过的瓶子倒扣红色水中。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

天啊,只见瓶中的水慢慢地升高,等瓶子冷却下来时,瓶中的水竟然高出盆中的水五厘米多。我高兴地大喊大叫起来:实验成功了!水真的往高处流了!

到底是什么原理让水往高处流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爸爸耐心地给我讲解:当你加热矿泉水瓶时,里面的空气受热,体积变大,空气就减少了。当你放进水中时,瓶子里面的空气慢慢变凉,体积变小了,而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进了瓶子里了。

生活真是处处有科学啊!只要你多观察,勤思考,一定会解开许许多多的奥秘。


写小实验(8)

9月19日 星期六 晴。

今天,老师一进教室就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叫“会游泳的'牙签。这时候,我心里想:“牙签会游泳吗?好奇怪呀!”接着,老师叫同学们来到讲台观察这一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一听便纷纷来到讲台观看实验。

只见老师拿出两根牙签放在一盆水上面,这时,我看见牙签根本就没有动啊?我心里很疑惑。接着老师再放几颗方糖进去!那两根牙签看见方糖便纷纷游了过去,好像在跟方糖打招呼。

后来,老师又换了一盆清水,把那两根牙签放进去,把肥皂也放了进去。这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那两根牙签一见肥皂游过来,扭头就游走了,就像肥皂是他们的敌人一样。做完了实验我心里觉得又疑惑又好玩。

最后,老师向我们揭开奥秘:方糖放入水中时,它会吸收一定的水分,很小的水流就会往方糖的方向流,牙签也就跟着动了起来。当把肥皂放进去的时候,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推动。

啊!科学实在是太奇妙了,我一定要多多观察身边的小事,做一个观察最细心的人。


写小实验(9)

“哇,怎么回事?”“你看,竟然是真的……”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的惊呼声。原来,是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堂别开生面的课吧。

只见老师拿出了准备好的实验物品:纸团、杯子和装满水的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看一看究竟。

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首先,老师先把纸团紧紧的塞进杯子里,然后,老师把杯子倒了过来,迅速地将杯子放进装满水的盆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杯子,老师将杯子竖直地拿了出来。老师笑了笑,神秘地说:“你们觉得这个纸团湿了吗?”我不可置信地摇了摇头,同学们都屏气凝神地等待着实验的结果。老师把杯子里的纸团拿了出来,递给了我。我将纸团展开左瞧瞧右看看,大吃一惊,纸团真的没有湿。

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告诉我们原理,原来杯子里面有空气,杯子的纸团被空气保护了,所以纸团没有湿。我试着自己做了一遍,实验成功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想告诉爸爸、妈妈,还有哥哥。我心想,以后,只要遇到难题,我们全家可以一起去探索,寻找实验的原理。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只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能收获许多科学知识,做实验,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写小实验(10)

我们今天做了两项小实验,分别是漂浮的纸和上升的水。要带蜡烛、牙签、空杯子、纸、吸管与打火机,外加一盘水和剪刀。

老师说做漂浮的纸需要用到纸、剪刀、打火机、牙签及吸管。而且只有我有打火机。真是太开心了。根据老师的指示,我在画好螺旋形状的纸上,挥舞着剪刀来回穿梭。很快,一张螺旋的纸张就出现了,接下来把纸套在笔上再穿上吸管,在纸的下点火。哇!纸竟然飘起来了,太神奇了。有一位同学摸着下巴说这个原理和热气球一样,只要点火就能飞的很高。可我想是因为纸的形状。正当我想得入迷,哇,那团纸竟然燃起来了。老师火速将火扑灭之后,对我们说:“不能玩火,要注意安全。”

当我还沉浸在第一个实验中时,老师已经开始做第二个实验了,第二个小实验是上升的水。要带蜡烛、空杯子,一盆水和打火机。首先要在一盆水里放上蜡烛,然后点燃,用空杯子一罩,火竟然慢慢灭了。而且底下的水还升起来了。哇!太神奇了。我第一个尝试。当我的手罩上去时,感觉到了温暖,我想是不是因为火灭了,水气把水带上来了呢?气也把杯子烤热了?

这次有趣的实验,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不断探究,一定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科学知识,懂得科学真谛。


写小实验(11)

今天,柳老师带来了一个圆柱与圆锥,我们十分疑惑。柳老师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学圆柱与圆锥,顺便做一个实验。”“数学课做实验。”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柳老师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实验开始了,我与齐思瑜挑了两个实验。我们先把一个圆柱里的水装满,在用圆锥挤压。这样就可以算出圆锥的体积。我拿着装满水的杯子,用圆锥挤压。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水到进圆锥里,正好两杯,那这就说明圆锥的体积= sh。我们接着做第二个实验。用圆锥从水里拿了一瓢水放进圆柱里。齐思瑜数着:“一瓢、两瓢、三瓢。”我们把圆柱装满了,这就说明我们成功了。

这堂数学课结束了。数学课真有趣,我们及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又有趣地完成了


写小实验(12)

星期天的下午,我在快乐教室里做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叫“纸杯烧水”。

当老师那出一根蜡烛,一个纸杯,一瓶水和一只打火机时,我半信半疑。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把蜡烛点燃,再把纸杯里倒上水,接着把纸杯放在蜡烛上方燃烧,只见杯底渐渐变黑了,此时我非常焦急,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杯里的水,水里浮现出几个气泡,伸手去摸水,水居然有了温度,一分钟后,气泡变得更大,还冒着热气,惊喜的时刻到了,水沸腾了。

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纸杯没被烧破?老师告诉我们原理是:火把热量传给了纸杯,纸杯把热量传给了水。

今天的实验真有趣!


写小实验(13)

妈妈老是跟我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今天我才发现,水也是可以向上“爬”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把两张塑料卡片并在一起,立在一只装有一点点红色水的小碗里。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却发现两张透明的塑料卡片变成了红色,小碗里的水也似乎变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赶紧跑去问妈妈。

妈妈解释说:“因为两片卡片中间有缝隙,水会沿着缝隙中间往上爬。水沿着缝隙或者小孔向上爬的现象就是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我不解地问道。

“当然啦,生活中有很多毛细现象呢!聪明的人类运用毛细现象处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你看这张纸巾,上面充满了细小的孔,水就会通过这些小孔被纸巾吸收啦!”妈妈一边说,一边用餐巾纸的一角碰了碰水杯里的水。餐巾纸马上就湿了好大一块。

妈妈又拿出一块洗碗的海绵,“你看这块海绵,现在是干的对吗?你试试看,它能不能吸水。”我拿着海绵放到了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水马上就把海绵浸湿了。海绵也由于充满了水而变得又湿又重。“真的,妈妈,海绵可以吸收很多水呢!”我开心地叫着。

“是的,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毛细现象的例子。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能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还有些情况下,毛细现象是有害的,你看看咱们家的墙角就明白了。”妈妈又说道。

我看了看厨房和客厅的墙壁,墙角上有些墙壁漆已经开裂并掉了下来。妈妈问:“你能用毛细现象解释吗?”

“妈妈,是不是因为墙壁里也有很多又细又小的孔,空气里的水分被吸引上来,让墙壁变得潮湿了呢?”我问道。妈妈笑了没有说话。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


写小实验(14)

今天我跟爸爸比赛打乒乓球,正当我们打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时,忽然乒乓球的一侧慢慢凹了下去。这可把我气得摔拍就走。机智的爸爸乐呵呵地喊道:“别走,我有办法!”接着爸爸对我耳语了几句,我按照爸爸的吩咐端来了一杯热水。只见爸爸把乒乓球凹下去的部分按在水里,等待着奇迹出现。还没过五秒,我就有点不耐烦了,此刻的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位魔法师,只要对着乒乓球轻轻吹一口气就能恢复原形该有多好啊!爸爸看着我邹着眉头,乐呵呵地对我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耐心的等待一会儿吧!”

不一会儿,我看到水中略微冒出了一些气泡,我想:难道是苗条的乒乓球“增肥”成功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从水中拿起来。“哇!乒乓球果然增肥成功了!”我开心地大声喊道。

可是我依旧皱着眉头,乒乓球为什么会复原呢?我真是丈二摸不着头脑,只是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看透了我的小心思,摸着我的小脑袋说:“这都是热胀冷缩的功劳,只要乒乓球没有缝隙,放在热水里,凹下去的部分受热,压力增大,把乒乓球从里往外顶,乒乓球就会慢慢鼓起来。

看来生活中有许多小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解开很多秘密!


写小实验(15)

“纸能包住水!”我正在看书,被这个标题吸引住了,看着上面的实验步骤,手不断痒痒,我决定了,我要动手做!

我迫切地拿出了杯子、纸、水,因为过程太过于简单,我索性没有看细,紧接着把水倒进杯子里,再用纸包住杯口,接下来一步就要揭晓答案了!我又是激动又是害怕,手伸了一下可又缩了回去。几经犹豫下我呼了口气,不自觉地闭上了眼睛,将杯子倒了过来。过了一会儿,我感到水滴答滴答的声音,便睁开了眼——水无情的流过了纸,而且已经流淌在地上了!哎,真不给面子,想做好一个实验怎么这么难啊!我不做了!失败了还得浪费水,还不如不做来得轻松。可转念一想,如果我连小事都做不好以后别提做大事了!心动不如行动,我拿起科学书,乖乖地扫描我到底错在哪了。不一会儿,我好像就找到了我错误的地方,眼睛紧紧地“贴”在上面,哦,我明白了——杯子里的水要倒满!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材料,继续了我的实验……

又到最后一步了,我的小心脏简直要跳到嗓子眼儿了!我将杯子倒了过来——纸包住水了!实验成功啦!可又是什么原因让纸能包住水呢?我上网查了一下, 原来水能被纸包住是因为装满水的杯子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自然就小了,加上水表面有胀力,才能将水稳稳地固定在杯中,纸也吸在上面,最终空气和水拖住了杯子里的水。我恍然大悟。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科学的奥秘,并且认为科学知识很无趣,可科学实验很有趣,这样一步步深入,可能就会被吸引住,所以科学是个既无趣又有趣的神奇名词!


写小实验(16)

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第一次让我做的化学实验是:明矾的结晶。

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用品。实验的用品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明矾、天平、烧杯、药匙、研钵、玻璃棒、纯净水和温度计。然后开始做实验。同时。我也憧憬着实验的成功。

在外公的指导下,我先用天平称出25克明矾,倒入研钵。我用研钵磨碎明矾,再把明矾分成两份,摆好三角架,在架子上放好石棉网,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中倒入100毫升纯净水。然后在三角架下方放上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接下来,在酒精灯加热水的同时,将明矾用药匙放入烧杯,一次两勺。每放一次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杯中明矾融化。外公不断地用温度计测水温,让水温保持在摄氏90度左右,当所有明矾都融化在水中的时候,熄灭酒精灯。然后,外公让我拿出小手指肚那么大的一块明矾晶体,轻轻放在烧杯中的.明矾溶液中,当做晶核。

晶核溶解了一点以后,就停止了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我们把烧杯送到窗外仔细观察。一小时后,我看见晶核上布满了小小的结晶,它们看起来像一根根尖锐的针。第二天我发现这些结晶迅速长大,外形和原来的晶核很像,而原来的晶核已经像整个大拇指般大小。如果把它横过来看的话,它的左边有一些平整的三角型,其他地方则凹凸不平,而且很容易碎。

第一次做实验我学到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知识,例如:知道了明矾的熔点,知道了明矾的晶体是什么形状;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收获颇丰。


写小实验(17)

上个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忽然,从厨房里传出“噗噜、噗噜”的声音。我想,哎呀,水开了。可是,等我跑到厨房,打开水壶盖一看,惊讶了,水还没有开。我索性站在水壶旁边,等水烧开。渐渐地,“噗噜”声越来越小,但水也逐渐在沸腾了。我关了煤气,心想:为什么水烧开时响声不高,而未烧开时响声却很高呢?

我决定继续进行观测与实验,于是找来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然后架好实验器材,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并把烧杯盖上玻璃,然后仔细观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水泡,又过了一会儿,水泡纷纷上升,并在水面上破裂,发出了熟悉的“噗噜”声。又过了几分钟,气泡越来越少,响声也轻了,水也烧开了。我想,为什么气泡多,上升快,响声就高呢?

再通过仔细观测:原来,烧杯(水壶)盛水前,在壁上附着一层空气,装上水后,这层空气就变成了无数微小的气泡。因为吸附力大于气泡受到的浮力,所以水并不能使它们脱离器皿的壁,当水温升高时,气泡周围的.水在气泡内蒸发,并且气泡受热膨胀,使气泡的体积迅速扩大。当气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吸附力时,它们就离开器皿壁纷纷上升,这时水温是70到80摄氏度,水还没有烧开。同时在杯壁上会留下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也因为受热而迅速膨胀而上升。上升过程中的气泡遇到周围的凉水,气泡中的水蒸气就要液化,使气泡迅速的变小或破裂,由于无数气泡在杯底急剧膨胀,又在上升过程中迅速变小,杯底的水就处于激烈的震动状态,进而又引发空气的震动,形成了水声。由于水的对流,气泡在水里各处受到的温差越来越小,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也越来越慢,从而引起的水声的音调就要逐渐变低。沸腾时,气泡在水面上破裂,引起水面上的大幅度的翻腾,由此而引起的空气震动频率远不如前面大,水声的也就低了。

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我非常高兴。


写小实验(18)

最近,在最近的一次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十分奇特又有趣的实验,材料很简单,就是蜡烛和白糖。在做之前,我就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心中一直想着:白糖用火烧会怎么样?会不会冒烟冒泡?会不会爆炸……所以,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尝试一下这这次试验。

我们一组刚拿到材料就兴致勃勃的开始做了。我先观察了一下白糖,发现它是由无数小颗粒组成的大颗粒。看完后,我就将白糖放在勺子中,然后把蜡烛的下面一段用餐巾纸包裹住,这样蜡烛油就不会动的满桌都是,之后把蜡烛点燃,头朝上放在蜡烛的下面,全部准备就绪后,我们就静静地等待着。没过多久,白糖的底部就由白变成了黄色,由黄变成了紫色,由紫变成了黑色,还在慢慢融化,时不时的冒着白烟,又过了一会儿,被融化的白糖在冒泡,“劈劈啪啪”的声音顿时出现了,我不由自主的用一根小棒去磨损勺子的上面,但是不管有多大的力气都没用,整个勺面都结成了一块黑色的东西,我们接着等啊等,“哄”的一下子,勺子就像炸开了一样,突然烧起来,这个场面真壮观啊!

在烧的时候,我因为拿火柴的方式不对,一烧到我的手,就感觉一烫,就一放手,点着的火柴掉在了桌上,幸好高子斐即使吹灭,不然就要出大祸了。

这次实验做得我是惊心动魄,但是我知道了这个实验的奥秘,做这个实验,也正好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这真是一趟有趣的实验啊!


写小实验(19)

今天,爸爸说要给我做一个好玩的实验,在做实验前,他问我,信不信鸡蛋会浮在水面上游泳?我心想:让鸡蛋浮在水面上,这怎么可能呢?

爸爸似乎知道我的想法,并没有多说,而是拿来了一个鸡蛋和一杯水。只见他把鸡蛋轻轻放入水里,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住了呼吸,期待着看见神奇的一幕。可是鸡蛋却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沉了下去,它好像在说:“快放我上去,再这样下去我会淹死的!”我想着老爸这次要闹出笑话来了,他却气定神闲地说:“我只要放入‘魔粉’搅拌一下,鸡蛋就可以浮起来了。”我半信半疑地问:“‘魔粉’是什么?”爸爸笑了笑,让我一边看一边猜。我牢牢盯着爸爸的手,生怕错过一点点的细节。

只见爸爸拿出一包颗粒状的东西,往水里撒了一些,然后轻轻搅拌,直到颗粒完全溶解。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那个沉在水底的鸡蛋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竟然慢慢地浮了上来,最后它把自己的“肚子”露出了水面。我惊讶地张大了嘴,这“魔粉”也太神奇了吧?这时候爸爸告诉了我答案:所谓的“魔粉”就是我们每天吃的盐!原来液体的密度越大,它的浮力就越大。清水的密度小,盐水的密度大,当盐水的浮力大于鸡蛋的重量时,鸡蛋就会浮起来了。

这次科学小实验不但让我收获了新的知识,还让我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认真观察和思考,真是一举多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