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甄选8篇)
灿如春花
2024-03-07 07:11:08
初三
其他

今年过年(1)

往年的春节,我们一家总是会吃饺子、吃团圆饭、走亲戚,但是今年却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除夕的晚上,我们照样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一切似乎很正常。但是第二天中午,妈妈却没有让我照常去找好朋友玩,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大,被传染的人越来越多,得肺炎的人数不断攀升,疫情很严重。国家提倡大家不要出门,不聚会。我们在姥爷村里,村头已经拦上了路障不让外地车辆进入。

我恍然大悟,看来现在不能乱走动了。我到平房屋顶上往外面看,街上空无一人。

为了防“疫情”我们只能待在村里。我一向对运动不感兴趣,妈妈用铜钱、尼龙绳做了一个毽子,天天陪我踢。大家翻翻手机、看看电视或者拿出春节前在武进图书馆借的书来看;碰上好天气,到房子后面的田野里走一走,捡几根树枝玩,转一转就赶紧回家;有风的时候,还能在田梗上放风筝;我还可以预习下学期的内容,学学新概念英语;我给玩具小熊做了个领结缝在脖子上。比起在城市楼房里,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充实。

我们每天都会看新闻关注“疫情”最新进展,看着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奔赴武汉支援,奋战在抗击病毒第一线。妈妈告诉我,我们能做的就是“宅”在家里不出门,这是对国家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大的支持。

希望感染病毒的人早日康复,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今年过年(2)

又到了一年的未尾,我们华夏儿女最重视的节日——春节,快到了。

除了一些特殊工作的人不能回家,他们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安定,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对于更多的人而言,春节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排除万难都要回家过年,只为吃上一顿团圆饭。

我自从跟着父母离开家乡后,每年春节自然是要回到家乡,陪老人们过上一个安乐详和的春节。往年我们是坐火车回去的,但今年,我们打算自驾回乡,爷爷奶奶却总是担心道:”路远,累着了怎么办?“,电话一次又一次响起,爸爸却一直耐心地解释说:”高速路上有服务区,累了随时可以停车休息,天黑了,可以下高速找酒店住一晚,自己开车装东西比乘火车方便的多……“。

开车行驶在高速上,收音机上传来了消息,为了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武汉交通限制了,我们开车尚可以避开武汉,走杭瑞高速。一天半时间,我们顺利到家,爷爷笑着迎接我,又忙着搬车上的年货。两年没见,家人们终于团聚了,大家都很是高兴。晚饭过后,宜昌城区和乡村道路全部封锁,我们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奶奶笑着说:”好啊!留在这里多玩些日子“,但这笑容背后,仿佛有着一丝心酸。

虽如此,我们仍然开始准备过年的必需品,家里生活物资是够的,但是看到那一箱箱的白酒,我们又不禁叹息。原本是准备为我刚出生的弟弟作满月酒的,日子订在正月初七和初八,但因为疫情发展讯速,聚餐不得以取消了,我们只好给亲朋好友退信。席倒是能退,酒水和粮果买了却退不了,只能堆在家。爷爷说:”嗨,可惜,早晓得办不了席,就不让你们回来了嘛“。但是我爸妈却说:”父母在,家就在“。家在,就得回家,这也是一种乡愁吧!

转眼年三十,家里爷爷奶奶、姨爹姨妈、爸爸妈妈、我和弟弟,一家子一起吃年夜饭。大家伙忙活了一整天,终于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开始团年了,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夹菜,吃菜,喝酒,说说笑笑,全家人其乐融融。少不了的是春晚舞台了。那缤纷绚丽的分会场,想起了以前看过九十年代的春晚选段,那时的舞台与现在的小农村也拼的和它半斤八两,听着有趣的相声,看着搞笑的小品,我仿佛看到了在这里住着的童年。

那时春节,我住在小平房子里看着方盒子电视,那时车是公交车,路是黄泥路,房是平板房。本来已经是第二次建房子,但在这一回,因为国家征地它又要面临拆迁。过了三年,高楼建好了,我们家委托姨父姨妈帮忙开始装修。那在火车站后的家成了过去,分的两套房子姨父姨妈办了执照,开了一家住宿宾馆。此后爷爷除了看新闻,又多了项拉客的事情。常常忙到午夜,他才从火车站里走回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将我拉回现实,转头,爷爷就坐在我身边,看着小品,笑得幸福而满足。

不串门的春节,年味不减。要在以往遇到这种状况,恐怕是一个个电话拜年,更是连红包也收不到了。现在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就解决了。希望新冠流感肺炎疫情早点结束,国家能坚强度过难关,让人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恢复。也希望这不一般的新一年,也有常年一般的幸福团圆。


今年过年(3)

没有了往日的烟花,没有了往日的烛香,没有了往日的鞭炮声,今年过年有点静。

2013年元月,国家规定只允许在在大年三十和初一燃放鞭炮,其余时间禁止燃放。究其原因,是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在沿袭了上千年的传统和环境保护之间,决策者选择了后者,不能不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我们不否认决策者的选择,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但是我们的环境连炮竹的污染都承受不起的话,说明环境已脆弱到一定程度了,为什么要拿千百年的传统开刀,使原本就越来越淡的年味上泼一盆凉水?

“小时候过春节一听到鞭炮响,大家就去听响,还争着抢,感觉这才是过年,才有年味。”在德国读书探亲回郑州的熊铮特别留恋过去。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没有鞭炮的新年如同烧菜没放盐——寡淡乏味。

鞭炮,起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于是,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这是鞭炮的由来。现在,人们在农历新年之际燃放鞭炮为了表示喜庆,为了辞旧迎新,为了张灯结彩,更是为了使日渐远离人心的中国传统能在现在国人心中传承。君不见传统佳节沦为商业的附庸,君不见“洋节”来袭国人新奇庆祝。而一纸禁放令无疑是在人们心中日渐疏远的“老中国”的又一打击。

不可否认,最近连续的雾霾天气警示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让鞭炮来承担?有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如天津友发集团天丰钢铁有限公司的废气排放量是鞭炮污染的数百倍;汽车尾气更是不容小视,但为什么没有“禁排令”“禁车令”有人会说这是为了发展经济,有人会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试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灵魂都丢掉的话,拿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我们的国民就会沦为挣钱的机器,整个国家就会陷入物质娱乐的时代。

人们普遍认同现在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而以鞭炮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则能起到文化认同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只在鞭炮上下功夫,还要在企业排放、汽车尾气治理上花大气力,还国民一个蔚蓝的家园,一个放鞭炮的权力。

希望若干年后会回到那个举家放炮,普天同庆春节的不安静的中国。


今年过年(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终于盼到了一年一度的新年,畅想着过年的美好:任那些大人们自己围坐在桌子旁边,喝酒吃菜聊着天,我要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捉迷藏、放鞭炮,跑来窜去享受一番。一到春节,拿上长辈们发的大红包,一家人坐上自家的小车,出门逛逛街,吃吃东西——想起来真是好不惬意……

可是,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席卷而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华夏大地。本该热热闹闹的春节,一下子变得冷冷静静:很多大城市都封城了,就连我们的小村庄也被封了!唉,我们只能待在家里!我们历来都是出门去拜年的,但今年,因为有了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只好视频拜年了。

不能出门拜年,也不能和其他伙伴们玩耍,那是不是很无聊?这是当然。但是反过来一想,这下可以安心呆在家里学习了。平常我们都是在学校老师讲课的,但是今年因为疫情,老师怕我们在家中无所事事,就提前在微信群给我们讲课。学校公众号也定期推送课程学习资料,每天过的倒也充实。

每天听完老师讲课,我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打扑克牌,每人五颗瓜子,谁输了,就要给赢了的人一颗瓜子。如果瓜子输完了,就要用钱去买其他家人的,想起来这个游戏也是很有趣的。

不能参与户外实践活动,其余的时间就是自我学习,看看书,练练字,背古诗,做数学习题。同时老师还号召我们通过抖音、书法、绘画、手抄报或者自选有创意的活动,”抗击疫情,共援武汉“,传递正能量,祝福武汉、祝福祖国,一起传递爱!我也用书法参加了这一活动,送去我真诚的祝福,受到了老师的夸奖。

虽然今年不拜年,但我们应该学会坚强,自我保护。同时也学会了关爱大自然,关爱他人,更明白了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年过年(5)

以往过年的气氛是这样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小孩子们穿着红色的衣服在大街上放鞭炮,人们天天去外面聚餐聊天……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开头简洁大气,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感染力极强)

今年因为武汉发生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过年异常冷清:“”,大街上一个人影都看不到。”年前的时候稍微好一点(当时疫情还不严重):“。商场里有很多戴口罩的人们在逛街;街道上也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楼下小公园也挤满了人……。”大年三十开始(疫情加重)商场,饭店全关门了;为了更好配合抗疫情,人们需要各自待在自己家里,取消聚会;还要因为买不到口罩而发愁(我家就是这样);有些人因为接触过确诊病例而不能回家在接受医学观察;还有些人因为疫情封路被迫留在异乡……最辛苦的就要属医院里的叔叔阿姨们了,新闻上称患病人数很多,他们不分昼夜的在工作,更谈不上过年了,向他们致敬!

今年过年真是不一样,希望我们早日战胜病毒,让以往的年味再次回归!(呼应文题,点明中心。)


今年过年(6)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今年过年有点静作文9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没有了往日的烟花,没有了往日的烛香,没有了往日的鞭炮声,今年过年有点静。

20xx年元月,国家规定只允许在在大年三十和初一燃放鞭炮,其余时间禁止燃放。究其原因,是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在沿袭了上千年的传统和环境保护之间,决策者选择了后者,不能不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我们不否认决策者的选择,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但是我们的环境连炮竹的污染都承受不起的话,说明环境已脆弱到一定程度了,为什么要拿千百年的传统开刀,使原本就越来越淡的年味上泼一盆凉水?

“小时候过春节一听到鞭炮响,大家就去听响,还争着抢,感觉这才是过年,才有年味。”在德国读书探亲回郑州的熊铮特别留恋过去。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没有鞭炮的'新年如同烧菜没放盐——寡淡乏味。

鞭炮,起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于是,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这是鞭炮的由来。现在,人们在农历新年之际燃放鞭炮为了表示喜庆,为了辞旧迎新,为了张灯结彩,更是为了使日渐远离人心的中国传统能在现在国人心中传承。君不见传统佳节沦为商业的附庸,君不见“洋节”来袭国人新奇庆祝。而一纸禁放令无疑是在人们心中日渐疏远的“老中国”的又一打击。

不可否认,最近连续的雾霾天气警示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让鞭炮来承担?有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如天津友发集团天丰钢铁有限公司的废气排放量是鞭炮污染的数百倍;汽车尾气更是不容小视,但为什么没有“禁排令”、“禁车令”?有人会说这是为了发展经济,有人会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试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灵魂都丢掉的话,拿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我们的国民就会沦为挣钱的机器,整个国家就会陷入物质娱乐的时代。

人们普遍认同现在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而以鞭炮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则能起到文化认同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只在鞭炮上下功夫,还要在企业排放、汽车尾气治理上花大气力,还国民一个蔚蓝的家园,一个放鞭炮的权力。

希望若干年后会回到那个举家放炮,普天同庆春节的不安静的中国。


今年过年(7)

可是,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席卷而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华夏大地。本该热热闹闹的春节,一下子变得冷冷静静:很多大城市都封城了,就连我们的小村庄也被封了!唉,我们只能待在家里!我们历来都是出门去拜年的,但今年,因为有了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只好视频拜年了。

不能出门拜年,也不能和其他伙伴们玩耍,那是不是很无聊?这是当然。但是反过来一想,这下可以安心呆在家里学习了。平常我们都是在学校老师讲课的,但是今年因为疫情,老师怕我们在家中无所事事,就提前在微信群给我们讲课。学校公众号也定期推送课程学习资料,每天过的倒也充实。

每天听完老师讲课,我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打扑克牌,每人五颗瓜子,谁输了,就要给赢了的人一颗瓜子。如果瓜子输完了,就要用钱去买其他家人的,想起来这个游戏也是很有趣的。

不能参与户外实践活动,其余的时间就是自我学习,看看书,练练字,背古诗,做数学习题。同时老师还号召我们通过抖音、书法、绘画、手抄报或者自选有创意的活动,“抗击疫情,共援武汉”,传递正能量,祝福武汉、祝福祖国,一起传递爱!我也用书法参加了这一活动,送去我真诚的祝福,受到了老师的夸奖。

虽然今年不拜年,但我们应该学会坚强,自我保护。同时也学会了关爱大自然,关爱他人,更明白了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年过年(8)

除夕的晚上,我们照样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一切似乎很正常。但是第二天中午,妈妈却没有让我照常去找好朋友玩,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大,被传染的人越来越多,得肺炎的人数不断攀升,疫情很严重。国家提倡大家不要出门,不聚会。我们在姥爷村里,村头已经拦上了路障不让外地车辆进入。

我恍然大悟,看来现在不能乱走动了。我到平房屋顶上往外面看,街上空无一人。

为了防“疫情”,我们只能待在村里。我一向对运动不感兴趣,妈妈用铜钱、尼龙绳做了一个毽子,天天陪我踢。大家翻翻手机、看看电视或者拿出春节前在武进图书馆借的书来看;碰上好天气,到房子后面的田野里走一走,捡几根树枝玩,转一转就赶紧回家;有风的时候,还能在田梗上放风筝;我还可以预习下学期的内容,学学新概念英语;我给玩具小熊做了个领结缝在脖子上。比起在城市楼房里,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充实。

我们每天都会看新闻关注“疫情”最新进展,看着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奔赴武汉支援,奋战在抗击病毒第一线。妈妈告诉我,我们能做的就是“宅”在家里不出门,这是对国家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大的支持。

希望感染病毒的人早日康复,希望疫情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