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优质17篇)
清雅淡然
2024-02-15 05:47:37
其它
话题

柳宗元(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千里马,只但是你没能遇到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人生如茶水,不经历煮沸,难闻茶香,挫折也许更能为你的创作带给养料和灵感,晚生我,只能对你说声——心远地自偏,寻求真自我!

让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伤悲和难以磨灭的怨恨时刻缠绕着你,那是不明智的。解脱,解脱,解脱!能解脱是一种大智慧。


柳宗元(2)

有网友在网上提出了xxx水平如何的问题。我是不会做武断地论断他人。看人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看法,上帝有上帝的主见。我这个蒙古人从不仰视权威,在我的眼里权威也是人。什么是权威?我理解权力加贡献是权威。具体到当前人们关心的元青花来说,要是真专家应该能够辨认真假元青花才是。《吕氏春秋。赞能》中说“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江西景德镇的黄云鹏有辨认元青花的记录。还有谁?我真的见过相当有名的专家。她见了元朝的诗词,竟然说出“元朝是蒙古人当政的,他们还会用毛笔写诗词?”的胡话来。你看这个专家的水平怎样?我想到了“黔驴技穷”、“黔驴之技”的成语故事。黔地无驴,有人带了一头驴去,放牧在山下。老虎见到它是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就躲在林间观察。驴一叫,老虎非常惊怕,以为要吃自己。但往来观看,觉得驴并无特别本领。就靠近它,并戏弄它,驴大怒,用蹄子踢虎。老虎因而大喜,估计驴的技能不过如此,于是就跳上去把驴子咬死了。我没有见这位专家以前很迷信她的,见了以后才明白这位神仙的技能不过如此而已。元青花问题上国内专家与藏家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任何一个专家没有必要迷信。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眼力。不要仰视专家。

现在市面上有三种专家。一种是有博物馆背景的,哪怕在博物馆当过保管或者看过大门也行,这是头等专家;第二种玩图片的,把一些各地的图片或材料汇集成册,贴了自己的大名出版过著作。这属于二类专家。第三种是玩瓷片的。搜集了几个瓷片,动不动拿出来,在别人面前摆弄摆弄,装扮成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这属于三类专家。有博物馆背景的专家一般不认馆藏之外还有国宝。玩图片的专家就认图录上的那几个,碰到没有见过的都是臆造品。因为他出书时没有动过多大脑筋,搞不好把高安的几个元青花混杂在景德镇现在做的元青花里他还不一定能辨认出哪个真,哪个假。玩瓷片的专家咀上老挂着“看我的瓷片!”一句。再追问时,他只会摇头不言语。因为他内心里象竹子般地空,实在是没有可倒出来的东西。他们象街头上的算命先生一样,挂着鉴定文物的烂布条,贪婪地收罗着信男信女拜佛的香火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自己没有藏品。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毒品的危害。不相信自己眼力的人不会有藏品的。当让他拿出真品来货比货时他就立刻露馅。信男信女们听着,还有必要抱你那个宝贝疙蛋,让他们来算命测运吗?啊弥陀佛!

元青花的辨认上,馆藏派“稍逊风骚”;玩图片者“略输文采”;玩瓷片的,只识碎片元青花。他们没有完整器,他们不认识完整器。所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时代需要孙瀛洲那样的既是收藏家,又是鉴赏家多多产生。这一点,寄希望于广大古玩商和藏家朋友。

我们需要黄云鹏那样既能慧眼识宝,又能把“鬼谷子下山”造出假的来的能人。从造假者营垒中叛变过来,参加元青花研究革命队伍中的“叛逆者”,经过磨练,有可能成为最棒的鉴定专家!能够修复古陶瓷的能人,如果努力,也能够成为很好的专家。革命不分出身成分;革命不分先后。革自己命的革命者最好!

人怕出名,猪怕壮。希望老专家不要吃老本,要学到老,要与世俱进。本人无才,所以,对有学问的人,我是十二分尊重。我一再呼吁中国的霍布逊、波普请你们站出来!元朝的蒙古人中写毛笔字的有康里夔夔,写诗词的就多了。今日,我把伯颜的两首诗摘录在此,与那位专家先生一起朗读。先生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柳宗元(3)

世事万变,你历经了由兴至衰,回首,读你的一生,字里行间无不流着两个字:坎坷。你出生于官宦,亦逝于官场,少有才名早有报国大志的你,一生波荡,但最后却落得客死他乡,凄凉收场。

幼年的你生长在长安,所见所闻无不向你展示着朝廷的腐败与无能。或许也正是如此,你才会在将来,义无反顾地支持“永贞革新”。冒着丢掉乌纱甚至掉脑袋的危险,毅然决定打击那些专横跋扈的官员,和那些官僚作斗争。虽只有半年的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它却成为震惊全国的一次进步运动。而你,却被贬为永州司马,一贬就是10年。

10年在永州,你历经悲欢离合。而我,每次怀着一颗懵懂的心,品读你用“情”写成的《永州八记》时,总会忍不住地,不住地感叹:“你若是一心想着那老老实实地当官,若是顺着那官场的洪流,又何来的骂声不断,悲愤痛苦,又何来用10年的闲游来填补‘失意‘。而今如此,何必”但你就是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贼官当道,朝廷无能,“位卑未敢”怎能“忘忧国”啊!你一身的清正,又何来顺从我只配尊重,我只想对你说:“好样的!”

读你的《黔之驴》,生动搞笑的故事下却掩埋着你多少的愁与恨,蕴蓄着你满心的怒火。你把对朝廷无能,统治者的迂腐的讽刺之意,毫无保留的展现。“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这不正是那些统治者们的真实写照。你也有你的无奈,有自己的骄傲,你不想山河国破,不想民不聊生,却不敢“荡倚冲冒”。一次次地被贬低,被迫害,却不能畅快地“跳踉大喊”,你恨不得有那老虎的本事,将他们“断其喉,尽其肉”。当然,你也渴望自己能想长辈们那样,光耀门楣,渴望自己的仕途顺利,能被朝廷所重用,也期望百姓们安居乐业,期望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宁生活。因此,为了你的这一切完美,你不得不“革新”。但在当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你的悲,听得到你的心声。我只能理解,我只想说:“你能够”。

读你的《小石潭记》,不得不佩服你的才气,你高超的文学造诣。而一开始,我也只单纯地认为,那只是你疏淡浄洁的山水闲适之作。而后才觉得,你那是把自己的悲哀全都浸在里头了。是啊,你被贬永州,原以为可得一耳根清静,但那些政敌们却死咬不放。保守派的造谣诽谤,人身攻击,骂声不断,甚至还将你丑化为“怪民”。这对于你——一心为民,清廉忧国的柳宗元,不仅仅是迫害,更是屈辱。也难怪你会写出“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悲怆之句。《小石潭记》,你那是用小石滩水的清净,小石潭景色的静谧来以表你内心不尽的烦恼和苦闷。

然而,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磨难,都未动摇你的政治决心和理想,“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一句话里装满了他多少豪情!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柳宗元(4)

人活在世上,难免磕磕碰碰,既然天公不作美,我们就应该坦然面对。

困难是暂时的、痛苦是暂时的,不要永远停留在那个黑点,黑点以外的白纸还等着我们去描绘呢。美好的彩绘终究会掩饰黑点的,去吧,赶快拿起你手中的彩笔去描绘吧!


柳宗元(5)

我柳宗元终于又活过来了,从坟墓里爬了出来,我可不是木乃伊,我可是活人哦!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真好,自公元819年11月28日在柳州住所死后已经闷在棺材里1000多年了,真是累死我了,终于又重见天日了,咦,这是哪儿啊?怎么有一辆比马车还大的东西跑来跑去啊,而且还很快,万一撞到我估计会把我撞死,算了,回头走吧!我一边走一边看景色,这里好像是农田,种了好多萝卜和蔬菜。

不久,我走上了一条大道,一条灰色的、坚硬的大道,上面还有黄色的条条在中间,比起一开始那条大道,这上面跑得很快的怪物就少得多了,我便沿着它一直走。走了没多久,看到了一个很矮的楼,有五六层,长两百多丈,宽一百多丈,跟皇宫的房子有得一拼了,上面还有几根又大又高的柱子,有五六丈宽,冒着黑烟,还有几根又粗又矮的柱子,也冒着黑烟。我很好奇,难道里面在烧菜吗?那里面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锅吧,应该能烧很多很多的菜,可能是家里仆人太多了,要几口大锅用来烧给仆人们吃的菜。……风餐露宿,我走了好几天,来到了一个小丘,这不是我游过的小石潭东面的小丘吗?

我心里想着,又可以看见小石潭了,我便从小丘往西走了百二十步,却见到一个污水坑,小石潭怎么不见了,哪儿来的污水坑啊,“水尤清冽”成了“水尤脏臭,”,潭中死鱼百许条,都露了白肚皮。再回望四周,什么“竹树环合,”只有几棵黑枯的树,还有臭臭的垃圾。“唉!”我叹着气。我回到了坟墓,长眠了下来,坟墓里的空气比外面还好呢!


柳宗元(6)

接触柳宗元始于小学时课后习题中他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时的感觉就是好一个宁静的季节,好一个悠远的空间,好一个淡然的心经,又好一幅和谐的画面。以为一个恬静生活的老人,能这样心无旁骛独钓江上,那飘飘忽忽的飞雪平添许多悠然雅致。可后来随着成长,发现那其实在自己生活的农村里尚不大可能发生,至于城市更无可能了。因为在凌冽的冬季老人体弱多病,对严寒避之唯恐不及,何谈惬意于其间。兴许是南方的冬季没那么严肃,但毕竟与家里的温暖相比是恶劣了许多,那么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何尝不好?由此想来,那老人一定有着不为常人所理解的孤独,而这些有绝不会是柴米油盐之类,那他一定是在人生路途遇到了巨大打击,而这打击又无法名言似乎深深潜入了其骨髓。再读发现那个意境的背景是如此广阔以致天地一片寂寥苍茫,而那老人分明突兀的是一种倔强和傲骨。终于在历史的证实下,我明白了那个老人也许不存在,但那个性情却有着确实的寄托,是诗人对政治失意社会腐败的特立独行的抗议。

柳宗元是文学上的成就卓著者,却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士大夫,因为他的政治理想终究只能存在于他的为自己构想的治世蓝图中。少年时代的他有幸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虽不是封疆大吏,却是才华横溢,母亲也不同于凡家妇人,乃是出自曾经兴盛的大族卢氏,故耳濡目染中也颇学的许多文化,而其父官职的由于时局尤其是藩镇割据屡次上演而频繁调动,他也由此经历大江南北许多地域积累下一般官僚子弟所没有的丰富阅历,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了解到藩镇割据带给下层人民的巨大苦难,这为他将来参与改革有巨大影响,先天较好的文学环境加上柳宗元自己的聪慧,使他横小就展现出超与同龄人的才华,扎实敦厚的功底使他在科举中颇为受益,可有人不禁要问,柳宗元可不是一举及第的,此话有失偏颇吧?但要说明,此事唐朝的科举已并非是一块净土,政治的影响已经深深介入,由于他的父亲柳镇卷入了卢岳遗嘱分财产一案,作为殿中侍御史代表御史台办案,坚持刚直不阿力主公道,冲破权奸干扰秉公审理,因而得罪了当时的宰相窦参,当时在朝丞斡旋下没有公开报复,后来借故贬谪柳镇到外,而柳宗元仕途因此受严重影响;再者权贵把持科举,未考之前,录取名单已经内定好了,这边使得柳宗元不可能一下成功。一旦正直人士主政,他的才华便自然而出,陆贽位相,柳镇昭雪,柳宗元及第便自然而然。柳宗元等一批青年政治家崛起的时候,李唐王朝的政治格局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之前已有过的杨炎改革和陆贽改革均告失败,而此时朝政却更加腐败,这样的形势既有危机也暗藏新势力的崛起,以王叔文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比较有远见,为挽救危机制定策略,一是保护有抱负和雄心的太子,二是接纳培养一批青年官吏,以助改革。在他们较成熟的斗争经验指导下,太子李诵顺利即位。柳宗元等希望扶正唐朝基业,济世经民的官吏入朝掌权,罢宫市,除五坊,停进奉,如此举措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以致记载说“人情大悦”“百姓相聚,欢呼大喜”。后来还相继实施减免赋税,释放奴婢等深得民心的举措。可是在对待宦官与藩镇问题上,没有取得关键性的胜利,首先夺取宦官军权的失败,由于宦官事先派密使通知神策军统领,使得改革派的将军到达后无法调动部队,这埋下了失败的巨大后患。再者李诵突然中风与保守派以口实,而下一任皇帝李顺却是在宦官围绕的环境里成长的,对改革派恨之入骨,由于改革派内部一些人动摇,见风向不对就投向保守派,终于在顺宗病榻前得到“立嫡以长”的遗诏,这一步他们又失败了。顺宗一退位,保守派与宦官马上反扑镇压他们相继被贬偏远州县,而柳宗元的政治抱负彻底没有事先的可能了。正如他自己的诗中说“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二十年”。

初贬之地就是永州,那里人烟稀少,非常偏僻,自然环境极为恶劣,除此外,由于他是作为“重犯”来的,一般官吏不愿与之结交,这必然加重诗人内心寂寞孤独。而只有一个和尚愿意为它提供一个落脚之所,这也许就是佛家慈悲为怀吧,这对于柳宗元的从佛思想一定有着巨大影响。后来几次朝廷大赦单单把改革派排除在外,可见政治斗争之影响与人心有多险恶,他们的希望几近破灭,而他几次向在朝名士的投书也石沉大海音讯全无,昭雪不可期,他决定冷静面对现实,准备长期待罪南荒。然而他的内心并没有平静,人希望借机进入朝堂,甚至还向保守派的李吉甫投过书但李未能让他摆脱困境,随着与之有好的一些人离去以及当年同参与改革的友人离世,他与落寞中迎来迁居后的第二个除夕,萧瑟的冬季他的孤独浸染了一切,雪后的永州山水出发他的笔端,于是有了《江雪》。后来朝廷终于召他回京,在弃置身于凄凉地多年后他的内心再次不平静,这热血似乎依然要在历史喷发,孰知,接着的皇命却是去更远的柳州任刺史,官职明升实降,终于他再次平复着内心的悲痛无奈,决心在这里治理好一方水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遥远的边地获得从未有的生机,文化流传农事兴盛,一片和谐留下了他的名声“柳柳州”。四年后他离世。他留给我们的最重要价值应当是那份坚持与执着,无论逆顺,要有希望,要是实在在做一些事情,那样就无愧人生。


柳宗元(7)

柳宗元字子厚,是河东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因为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有辉煌的历史;但是人难免有悲伤的时候,柳宗元也不例外。因此他曾写下一篇《小石潭记》。诗句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隔着篁竹,听见了流水的声音,像鸣响的佩环一样,对此作者感到非常的开心。此诗下载作者被贬官之后,但诗句中有一丝作者的快乐的情感,从中表现出作者具有乐观、向上的情感。诗句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诗句的意思是:坐在小石潭边,四周竹树环绕一个人也没有,寒气逼人,幽径深远。诗句表现了小石潭的清幽,但其内含表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凄清与昏暗。诗句中还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诗句的意思是:因为小石潭寒气逼人,太过凄清,于是便写下这篇文章就离开了。诗句表现了小石潭寒意过盛、寒气逼人,但诗句的内含为:作者心中寒气逼人。柳宗元虽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依旧是人,心中免不了有少许的烦恼。由此可见,平常人的烦恼更多。再次读完《小石潭记》的我从中又得到少许的新体会,所以我呼吁:广大的学生们,多读书会有许多新的体会,去感受新的体会吧。


柳宗元(8)

柳宗元的一生是坎坷的。

一腔热血换来带罪之身,半年革新却是流放之因。一叶孤舟在江中远远摇曳,载走了柳宗元的澎湃之心,荡来的-只是永州司马的悲凉与憔悴之身。

永州十年,音信断绝。他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成为一个孤独的漂泊者,被迫像野人一样在言语不通的异乡了却残生。挣扎于痛苦之中的心底传来丝丝呐喊:“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他用盈盈潇水洗亮双眼,试图望穿空间,望到千百次出现在梦中的长安,可呈现给他的,却是冰冷的青山……

柳宗元,我想对您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柳宗元(9)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注解

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吹动。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韵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评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柳宗元(1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柳宗元《江雪》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柳宗元《江雪》评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柳宗元(11)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渔翁赏析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

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则无干;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反常”。但“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关于这末两句,东坡却以为“虽不必亦可”。这不经意道出的批评,引起持续数百年的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沈德潜同意东坡,认为此二句删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王世贞认为不删好。刘辰翁以为此诗“不类晚唐”正赖有此末二句(《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怀麓堂诗话》)两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苏东坡欣赏此诗“以奇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奇句结,不仅“余情不尽”(《唐诗别裁》),而且“奇趣”更显。而刘辰翁、李东阳等所菲薄的“晚唐”诗,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奇趣。删去此诗较平淡闲远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显,“则与晚唐何异?”两相权衡,不难看出,后者立论理由颇欠充足。“晚唐”诗固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之奇趣,有助于表现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伤?“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苏东坡不著成见,就诗立论,其说较通达。自然,选录作品应该维持原貌,不当妄加更改;然就谈艺而论,可有可无之句,究以割爱为佳。(周啸天)


柳宗元(12)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②,晓日明村坞③。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④成宾主。

注释:

    ①愚溪北池:在愚溪钴鉧潭北约六十步,面积约1.7m2。池水清澈,冬夏不涸。池水沿沟流入愚溪。

②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这里指水边山地。

③村坞(wù):村落。

④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

译文: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

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赏析: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的第五年。几年来,他遭受的打击接踵而至,“国忧加身愁”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许多诗文中抒发胸中愤懑,表达孤寂之情。即使是山水诗,景物也不免沉寂幽静、凄清冷寂。然而这首诗并不像柳宗元别的山水诗那样借景抒怀,表达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而是以难得的欣喜舒畅之心,赏玩出眼前景物的明丽动人,抒发了暂时忘却烦忧,醉情于清新明丽的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因此这首诗如一道电光,在众多山水诗中显现出亮丽的色彩。

诗题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雨后的清晨,观景的地点:愚溪北池边,观景时的情形:独自漫步和欣赏。

  一、二句从天空写起:太阳已从天边升起来了,清晨的阳光照亮了不远处的山村,由于是夜雨初晴,雨后的残云还散布在水边山地的上空。这是两个十分工整的对仗句。“宿”对“晓”扣题点明时间,“云”和“日”是作者看到的景物,“散”和“明”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既描绘出云的情状、日的光芒,又在静景中暗含着动态。

三、四句写眼前近景:清清的愚溪北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池边高大的树木上雨珠垂挂,一阵风吹过,水波荡漾,树上的雨滴如珍珠般纷纷撒落,就像受惊的小动物一下子逃得无影无踪。这两句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高树”是被突出的对象,因为只有突出了高树,才能更好地表现风吹雨落的情景,写出诗人观景时的惊喜。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惊’字甚奇”。这里“风惊夜来雨”表现的是清风与雨滴嬉戏时的情状和乐趣,这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以“惊风”暗示“永贞革新”失败,众君子遭受迫害的寓意是不同的。

五、六句直写心中感受:恰好今天心中无忧烦之事,信步走出,大自然便如热情好客的主人,捧出奇异的美景招待我,真让我欣喜不已又感激万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移情入景的方法,写出了心情舒畅时所见景物的明丽动人。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成了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他神奇而富有,热情而诚挚,诗人在他的拥抱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以至暂时忘掉了所有的烦忧,而高树就象一位爱美的姑娘永远在亮如明镜的北池水边展示自己的绰约风姿。小雨滴遇风而落就像一群在林中嬉戏的小动物闻风而逃,其机警和可爱不言而喻。诗人能写出这样情趣盎然的景物,其心情之轻松愉悦也可想而知。

我们读这首诗,就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高树、雨后云散日出的图画,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而且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诗中所抒发的情,与诗人所描写的景和谐而统一,在艺术处理上是成功的。


柳宗元(13)

我的一生,只有四个字:高开低走。

21岁时——

“唉,让让我,让让我,我要进去!”好不容易,我挤进了人头攒动的榜单前,心里想着:好紧张啊,我到底有没有进入榜单上啊?我不会没有考中吧?那我该怎么办?“唉,这位公子,您贵姓?要不,我帮您找找您的名字吧!”“哦,在下名为柳宗元,就先谢谢您了!”我看着面前的人,暗暗想到:可千万不要没考中啊!“唉,这位公子,恭喜恭喜啊!”我被身旁的人拍了一下,会过头来,便听他这么说。“恭喜什么呀?难道……我是考中了?”“是啊是啊,还是进士呢!”见我愣在那儿,他连忙继续说着:“恭喜恭喜啊,以后还要您多多提携我啊!”我这时才渐渐会过神来,连忙说:“哪有哪有,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话虽是这么说,我的心里还是止不住的兴奋:天哪!我竟然考中了进士,我以后去官场会怎么样?太好了,我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官职吧?好兴奋啊!官场上到底是什么样的?马上我就可以知道了吧?好期待啊!

26岁时——

“这次会不会中榜啊?应该会的吧!我上次不是就中了吗,这次过后我应该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吧!”我找了找,便看见了我的名字:柳宗元。我高兴地憧憬着未来的时光:应该会得到一个职位吧?会是什么样的职位呢?好期待啊!会不会被提携到长安去啊?希望会吧!就这样,我高兴地回家去等待好消息去了。果不其然,我被授予了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的职位。

30岁——

“太好了!我终于被调回长安了,还任监察御史里行,可是个从七品官呢!不知道现在朝堂之上是什么样的呢!我一定要好好的做一代清官,为百姓们谋福,我相信,天子一定会重用我的!一定会明白我的决心的!”我站在马车边上想着。清风徐来……

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拜见了天子。朝堂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我跟着众臣们一起跪下叩拜天子,接着,只听见坐在龙座上的天子的一声:“爱卿们,请起。”我就又跟着站了起来。跟着便是一些大臣们的对话讨论,只不过,当我听到那些大臣们说要加税时,我的脑子里便想起了来长安路上时那一个个形影单只的、蓬头垢面的农民们,我的心里知道了朝堂之上是个怎样的风气……等到出了大殿的时候我便确确实实地体验到了现在朝堂之上的风气,于是,我渐渐地萌生了改革的愿望…………那天,天很冷,我却丝毫感觉不到……

32岁——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就被贬为了永州司马,只依稀记得我的改革行动失败了,而且因为我不是带头人,所以我只是被贬了而已,但是……似乎这被贬好像也是一个挺重大的事情了,因为明眼人都能知道,这……只不过是现在的新帝用被贬来变相地软禁我的法子而已,我悲观地想着。站在马车旁的我,看着以前的住宅,讽刺地又想到:我是不是还要感谢我不是这次改革行动的带头人呢?不然,恐怕是连看最后一眼自己的住宅都是没命了的吧!唉,谁让我们没有在这场战役里面成为获胜的一方呢?唉!只愿新帝仁慈,尽快把这事给忘了吧!这样我说不定还能被调回来继续任职呢!唉,现在想想,如果新帝仁慈的把我调回来的话,我也愿意尽心尽力地好好辅佐现在的天子的。那天……天阴沉沉的。

半年后……我的母亲去世了,我还记得那天我是怎么样的:不哭也不闹,只是静静地跪在那里,没人知道,那颗已被扎了好几刀的心又被扎了一刀,很疼,那刀逗留了好久都不出来,出来时也不给我个痛快,慢慢的,一点一点地拔了出来,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痛,偏偏那天的阳光很暖,似乎是能暖化人心,可我却……一点暖也没有感受到。我心里想着:为什么呀,母亲,你再等等,等等我,或许我就会被调回长安去,到时候我一定会好好辅佐陛下的,陛下一定会重用我的,到时,我一定会好好孝敬您的,您为何就这么走了呢?为什么呢?

42岁——

我终于被调回了长安,我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有欣喜、有遗憾、有沧桑、有一份重新又燃起来的坚定:这次,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好好辅佐陛下的,一定会继续做一回清官的,只要……陛下不要再被奸臣给蛊惑了,我站在马车边上想。

可是,当我怀着一份热血之情再次重回朝堂之上时,我的心,又被再次捅了一刀。为什么,我想不明白。为什么?陛下又被那些奸臣给蛊惑了?而且,这次我还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去当了一个刺史,只不过,这却不及我被陛下伤了的那颗心的一丝寒冷。我站在马车边上想:可能,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唉!我依稀记得:那天的风,好冷,好大,冷的大的好似都吹进了我的那颗已经残破不堪的心里了。

46岁…………

我终于熬到头了,太好了,太好了!我的那颗已经千疮百孔心似乎又隐隐发出了温热的烫红,这次,我不再求陛下的重用了,我只求能谋一个职位,能让我买个棺材,这样,等我死后,还有个地方可以安放我的身体!我怀着这份心情坐上了马车,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却在途中死去了,我好恨哪!好遗憾啊!为什么?为什么?我好不容易熬到头了为什么要让我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呀?那天,我死的那天,冷风刺骨,天上下起了雨,那是一个风雨交加、飘风急雨、暴风骤雨的景象啊!好似天空都在为我遗憾……

这,就是我的人生。


柳宗元(14)

江边,杨柳依依,春风和煦,暖阳之下,行人脸上,全是兴奋。

“你知道吗?结果出来了!”

“啊?谁是榜首?”

“榜首好像叫……柳宗元!”

类似的谈论在四方传开了,这次的考试也已经成为了街坊的谈资,而柳宗元这个名字也像是一阵燎原的大火迅速地在大唐传开了。

宽阔的官道上,忽传来阵阵马蹄声,“嘚嘚嘚嘚”很是好听。马上有一20出头的翩翩少年,一身白袍飘飘,一匹白马哒哒,好是潇洒。这人是谁?怎的如此意气风发?细看,正是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柳宗元。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5年之后,杨柳依旧。柳宗元这个名字又一次传开了。这次他是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还是那匹白马,依旧是那身白袍,少年意气风发,满脸的期待。啊,属于我的官道生涯终于要开始了啊!寒窗苦读十余年终于要迎来回报了啊!啊!

少年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站在湖边,遥望远方,湖上起了大雾,看不清那湖上的美景,一片坎坷。

……………………

岁月荏苒,时间飞快的流逝着。少年也已变成了中年,四年的官场生活改变了柳宗元很多,至少,他已不再单纯,不再盲目地相信别人。他已看了许多。因为职位的原因,他接触到了许多的上层人士,也见到了更多的腐败。

吃完了晚饭,他顶着微凉的风朝着江边走去,没有叫车,没有骑马,标准的官服外披着单薄的袍子,走在江边。

江上,是点点渔火;江边,是人头攒动。柳宗元所在之处,有些冷清。他走着,看着,看着渔火,看着酒家。他知道,这繁华的背后,藏着黑暗。就这样,一颗改革的种子,埋下了。

……………………

傍晚,晚霞沧沧凉凉,几点乌云遮住了那道微现凄凉的残阳。

柳宗元还是那一身官袍,默默地站着,他的面前是一座新坟,上面正写着——柳宗元之母。

柳宗元感到脸上有些凉,然后肩上也是有点凉,随后淅淅沥沥的雨声响起了,点点滴滴,满是苦涩。

一人,一新坟。

这两年,发生太多事情。唐顺宗即位,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王叔文立志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与之契合,得到重用。但宦官俱文珍等立李淳为太子。王叔文被削职。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王叔文不久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正道是,祸不单行,半年后,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正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只能说大悲大喜来的太突然,让人错愕,6年之前他还是意气风发,六年之后,一片灰暗。

他离开了那座坟,并未回头。

……………………

北风萧瑟,寒冷无比。

柳宗元裹着厚厚的棉袄,戴着斗笠,满江的风雪,满江的苦闷。

天很冷,尽管已经穿的够多了,露在外面的皮肤生疼无比。

遥望着大江,柳宗元想起了16年前,他也是站在江边,遥望远方,江后是山,如一副淡淡的水墨画,格外凄美。

那时,雾笼江;如今,雪封山。

长叹一声,口中呼出的热气化为一道白烟,朝着天空飘去,越来越淡。

他看到,在那茫茫的大雪中,有着一条孤舟,隐隐约约间,似有一道黑影,带着斗笠。

一时之间,感慨良多。不禁出口吟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他的心中,很是复杂,往事如烟,真的是,往事如烟。追忆过往,怎么说,太刺激!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4年后,唐宪宗实行大赦,召柳宗元回京。这似乎是一切的契机,似乎是再一次名传八方的机会!但是,就是这一年,他再也没有机会了。

杨柳依依,桃花依旧,只可惜,当初的少年,如今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柳宗元(15)

公元773年的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出生了,他以这种平凡的方式开始了他极不平凡的一生。

甜——初露锋芒,雄心壮志

考场:21岁的柳宗元带着满腔热血,奋勇答题。他看着一道道被他答出来的题,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想:中进士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做官,做一个大清官,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在他胡思乱想时,一道题拦住了他的去路,将他的幻想扯得粉碎,他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对付这道题,绞尽脑汁终于答了出来。突然,他想像打了鸡血似的,猛地一拍脑门:哎哟,我怎么忘了考试不能分心!该打!考试结束了,柳宗元一下瘫在了座位上。终于结束了,不知能否中进士呢?他忐忑不安地想,紧张极了。终于到了看榜的日子,柳宗元去得很早,却惊讶地发现,发榜的地方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他顿时更紧张了。他奋力挤进人群,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大名,在确认没有看错后,他欢呼起来:“耶!我终于考中喽!”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真是“有志者,事竟成”!

辣——励志改革,失败被贬

寒风刺骨的冬天,在一家小客栈里,32岁的柳宗元也遇到了他人生路上的冬天。只见他蓬头垢面地躺在床上,痛苦地回想着180多天前的日日夜夜,心中的悲痛和不甘不言而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为什么会被贬呢?改革难道有什么不对吗?唉,命运不公啊!80多天前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的改革集团,立志改革,唐顺宗也支持改革,但是后来顺宗被迫禅位给太子,使改革派大伤元气。柳宗无也被贬为永州司马,临行前一晚,柳宗元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改革会失败,他的内心里十分伤感,十分悲痛。

苦——蛮荒之地,寄情文字

小石潭边,寒风凛冽,柳宗元一人站在潭边,久久盯着水面。柳宗元若有所思,他心想,这儿的岩石凹凸不平,犬牙交错,似乎就是我那坎坷的经历,想到这儿,他不禁悲从中来,便开始写《小石潭记》。将四周景色写完后,柳宗元又把笔锋转向了潭中的鱼儿,他陷入了沉思:这些鱼儿真自由呀!与它们都是“皆若空游无所依",唉,他十分愤懑:为什么我要被贬到永州做宫?要是我也像鱼儿那样,就好了。想着想着,他的心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便记之而去,离开了小石潭。

酸——光明重现,含愤离世

柳宗元躺在病榻上,他想:坎坷,也许就是我的一生吧,在快要重见天日,回京师时却病倒了,这就是命吧!唉!他长出了一口气,含愤离开了人间,结束了他坎坷而又极不平凡的传奇一生,享年46岁。


柳宗元(16)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一)

初二  筱玥

你是一代英豪,用洒脱细腻的文字描绘世间百态。你是一位多斗士,始终握着手中的剑,坚守着心中的理想。

轻松吟诵着《小石潭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你将小石潭描绘得风姿万千,像一位美而不艳,丽而不俗的绝代佳人。可是这字字珠玑中却透着淡淡的忧郁。小石潭的清冷寂静更是在你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时才华横溢的你正应为国尽力,为民解忧,可事不如愿,革新运动的失败,造成了你的贬逐。身处崎岖阻塞之境,抑郁之情可想而知。可你没有放弃手中的笔,抒情叙事,一有触动就写文章,将山河美境与内心的愤慨结合,写下了篇篇以景抒情的文章。丰富的现实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使你的文章熠熠生辉。阅读的人无不为之感到凄恻哀婉。

《永州八纪》就是你被贬为永州司马的途中有感而创作的。八颗璀璨的宝石让世人看到了你不看屈服的一面,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磨损你的意志。你挥洒着似剑的笔,在历史巨著的长卷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美的描绘,对人生的感悟,你的文章风格多样,但不变的是你坚定的意志,奋进的精神。

今天,当我再次沉醉于小石潭的美景中时,柳宗元,我只有敬佩,敬佩你高超的艺术造诣,敬佩你无畏的斗士精神!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二)

安阳市第五中学八年级 11 班史琦 指导教师王晓峰

柳宗元,你是一个与我们相隔千年的伟大人物,你可知道,你的创作是那样的别具一格,你的诗篇流传千古,深深地感染着我,是你让我看到了语言的艺术是多么神奇。

你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愈”。可惜啊,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主张革新正直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却被贬官,成为永州司马。政治仕途上的失意,理想抱负无法实现,我很理解你心里的孤寂悲凉,也十分同情你、佩服你,因为这期间,你坚持为百姓服务,了解民间疾苦,游览永州名胜山水,写下了影响后世的名作“永州八记。

我很荣幸,读到了你的《小石潭记》,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你的写作特点;峭拔矫健,清俊幽深,具有艺术魅力。一起游览小石潭,深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水清境幽的影像不禁印在脑海中,同时也能体会到当时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还记得你笔下的《黔之驴》吗?一个愚蠢无能的驴子形象让我记忆犹新:你的笔墨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性强;你的思想深刻,发人深省。还记得你的名作五言绝句《江雪》,那遗世独立、飘然世外的风采,令人折服!

生命的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有坎坷,有的甚至有惊涛骇浪。子厚前辈,你的失意人生让人痛惜,你流露出的抑郁苦闷我能体会,可是你可能没有想到,你坎坷经历锤炼出的作品却永垂不朽,成为后世典范!成乎?败乎?自有后人评说!我们应该坚强勇敢,用智慧和毅力来面对困难,做生命的主宰。您说呢?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三)

世事万变,你历经了由兴至衰,回首,读你的一生,字里行间无不流着两个字:坎坷。你出生于官宦,亦逝于官场,少有才名早有报国大志的你,一生波荡,但最后却落得客死他乡,凄凉收场。

幼年的你生长在长安,所见所闻无不向你展示着朝廷的腐败与无能。或许也正是如此,你才会在将来,义无反顾地支持“永贞革新”。冒着丢掉乌纱甚至掉脑袋的危险,毅然决定打击那些专横跋扈的官员,和那些官僚作斗争。虽只有半年的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它却成为震惊全国的一次进步运动。而你,却被贬为永州司马,一贬就是10年。

10年在永州,你历经悲欢离合。而我,每次怀着一颗懵懂的心,品读你用“情”写成的《永州八记》时,总会忍不住地,不住地感叹:“你若是一心想着那老老实实地当官,若是顺着那官场的洪流,又何来的骂声不断,悲愤痛苦,又何来用10年的'闲游来填补‘失意‘。而今如此,何必?”但你就是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贼官当道,朝廷无能,“位卑未敢”怎能“忘忧国”啊!你一身的清正,又何来顺从?我只配尊重,我只想对你说:“好样的!”

读你的《黔之驴》,生动有趣的故事下却掩埋着你多少的愁与恨,蕴蓄着你满心的怒火。你把对朝廷无能,统治者的迂腐的讽刺之意,毫无保留的展现。“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这不正是那些统治者们的真实写照。你也有你的无奈,有自己的骄傲,你不想山河国破,不想民不聊生,却不敢“荡倚冲冒”。一次次地被贬低,被迫害,却不能畅快地“跳踉大喊”,你恨不得有那老虎的本事,将他们“断其喉,尽其肉”。当然,你也渴望自己能想长辈们那样,光耀门楣,渴望自己的仕途顺利,能被朝廷所重用,也希望百姓们安居乐业,希望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宁生活。因此,为了你的这一切美好,你不得不“革新”。但在当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你的悲,听得到你的心声。我只能理解,我只想说:“你可以”。

读你的《小石潭记》,不得不佩服你的才气,你高超的文学造诣。而一开始,我也只单纯地认为,那只是你疏淡浄洁的山水闲适之作。而后才觉得,你那是把自己的悲哀全都浸在里头了。是啊,你被贬永州,原以为可得一耳根清静,但那些政敌们却死咬不放。保守派的造谣诽谤,人身攻击,骂声不断,甚至还将你丑化为“怪民”。这对于你—— 一心为民,清廉忧国的柳宗元,不仅是迫害,更是屈辱。也难怪你会写出“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悲怆之句。《小石潭记》,你那是用小石滩水的清净,小石潭景色的静谧来以表你内心不尽的烦恼和苦闷。

然而,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磨难,都未动摇你的政治决心和理想,“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一句话里装满了他多少豪情!


柳宗元(17)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柳宗元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里出自柳宗元著名的小石潭记。那是一个清朗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柳宗元坐在潺潺溪水边一块巨大而光滑的石头上,望着清澈透明的水中一只只鱼儿。画面仿佛定格在了此处,柳宗元从鱼儿身上看到了自然的生命力,又仿佛看到了自己无依无靠的样子;视线不肯离开,他在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柳宗元的一生大起大落。原本步步高升的他,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永贞革新,却因为触范了皇家的利益,被流放到永州。他一心想报国,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这样的打击深深地伤了他的心。在永州游山,玩水,他仍没有释怀。

鱼儿,“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上写了水有多么清澈,细品却能体到他内心的情感。他何尝不是那鱼儿!无依无靠,在永州,他格外地无助,内心无尽的凄凉。他思考着自己的价值,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命运仿佛在玩弄他一般,朝廷先一纸召书将他召回了长安。终于到了长安,他又被贬到了更偏、更远、更荒凉的柳州。极度的欣喜和极度的失落在一瞬间转换时,很容易让人的心态彻底崩溃。这难以想象的落差将柳宗元推向了绝望的.边缘。无依与寂寞将他占满。他不断地,拼命地想,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能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朝中为国效力的人来说,这些起落足以让他心灰意冷,并且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让他厌世、不再顾虑任途荣枯,不再顾虑国家的未来。

但是柳宗元没有!

巨大的打击接连地冲向他,他却捂着伤口,缓缓前行,从未倒下!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一个人,在一个国中是多么渺小。他可以忘记一切,去隐居,去避世;但是即使心已经被深深地伤害,他的选择仍然是兼济苍生!

在柳州,他利自己小小的官职,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

他为国效力,直到他再也不能了为止。

他是最无助的人,又是最无私的人。

无依无靠的鱼儿,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