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特色(集锦5篇)
弦月眉心
2023-12-19 01:58:32
四年级
读后感

民居特色(1)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民居特色(2)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讲述了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各自的特色,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为了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而建筑的,稳固而耐用,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令我惊奇的是:客家民居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仍能完好如初,简直比现在的防震建筑还厉害!并且客家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团结同住,和睦相处。客家民居深深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勇敢和勤劳。

傣家竹楼掩映在一片翠绿欲滴的竹林中,环境幽雅美丽。竹楼建造虽然简单朴素,却宽敞舒适,坐在楼中,花果阵阵清香不断袭来,多么惬意!而且竹楼能防酷热和湿气,真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民居特色(3)

踏上蒙古等游牧民族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辽阔而又美丽广阔的大草原,点缀着数以千计的蒙古包。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毡包等。蒙古族称格尔,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民居特色(4)

改写《各具特色的民居》【篇一】

踏上蒙古等游牧民族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辽阔而又美丽广阔的大草原,点缀着数以千计的蒙古包。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毡包等。蒙古族称格尔,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改写《各具特色的民居》【篇二】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民居特色(5)

改写作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一

踏上蒙古等游牧民族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辽阔而又美丽广阔的大草原,点缀着数以千计的蒙古包。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毡包等。蒙古族称格尔,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各色各异的民居。现在我就给你介绍几种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吧!

改写作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二

NO.1 藏族

藏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感想粗犷,并且结构严密,楼角整齐,既得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可见碉房是藏族人民智慧的象征。

藏族人民不仅聪慧,而且还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所以在他们的房子里的墙壁上绘上了吉祥的图案,在客厅的内壁上还画上三条为蓝、绿、红的丝带,表示为蓝天、大地和大海。

这就是藏族民居的特点。

NO.2 傣族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就仿佛走进了绿色的世界。放眼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幽静而和谐。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要是在那里住上几天,简直就是享受啊!

看了前两个少数民族的民居特点,或许会让你感受到了它们的魅力所在,但下面这个民话的民居特点更会让你无尽的向往。

NO.3 朝鲜族

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的传统朝鲜民居,是多么像一幅民族风情画啊!就说这屋顶就各种各样,房间的结构排列如同“月”字。并且他们都选择住在经常有阳光的地方,在那里住几天,心情也会格外得好。

这几种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你喜欢吗?

改写作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三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