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作文2017(热门4篇)
花开似锦
2024-05-30 06:16:35
其它
其它

浙江作文2017(1)

这位作家所说的人要读的三本大书,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即为人所受到的教育和文化;“无字之书”指的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而这“心灵之书”则是一个人的道德与言行。

吾认为,这“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均可归为人的才能,而这“心灵之书”则指人的品德。作家的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做人就应德才兼备!

在这人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那么他便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立足。没有才能的人即使品德优异也只会是社会的害虫,因为他们无法对社会做出贡献,只会不断地消耗社会资源,他们的存在只会拖社会发展的后腿。在这群有德无才的人当中,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等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或许品德优异,但他们在做的只是挥霍父母的钱财、社会的财富,他们的人生毫无意义。所以说,有德无才是万万不能的!

当然,仅仅有才却无道德也是不行的,日渐增多的高智商犯罪便是明证。不得不说,那些高智商犯罪者都十分有才。他们大多数都毕业于名校,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各项专业知识,本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最终走了歪路中,身陷囹圄,抱憾终生。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人有才无德!他们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为了一己私利损害社会利益,才终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人,其实比那些有德无才的人更令人痛恨!有德无才者只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而他们不仅在浪费社会资源,更是在促使社会倒退,如果把有德无才者比作寄生虫,那么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病毒!因此,道德之于个人有甚至超过才能的重要性。

当今之中国,则必定是早已知晓才德对于人之必要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提高公民才能的举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则是为了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提高道德品质。但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德才兼备,是必须让学校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杜绝重分不重德的现象发生。只有学校这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能使人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才与德,这两个人所必需的要素,真的是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可称作真正的完整的人!


浙江作文2017(2)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着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着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着之《春秋》,太史公所着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着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浙江作文2017(3)

当初读书,并不知道读书的重要。那么勤奋刻苦地学,为的只是超越别人,捧回那张可以做为资本炫耀的奖状,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一切都是心中那份要强的自尊在支持着自己。但在默默的成长中,在痛苦与烦恼的冲击下,逐渐厌倦了这种心理上浅薄的满足。是书这无声的挚友使我明白,读书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

而今,闲来无事,便爱读书。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不为千钟粟,更不为那一纸荣誉,只是为了读。读书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坐是卧,如果没有一本书做伴,就要心下茫然,踯躅不安。

我最喜欢夜深人静,燃一支红烛,到书海中跋涉。若窗外还下着雨,则更是读书的好时候。万籁俱寂,伴着摇曳的烛光,听着雨声剥啄,是极易进入书的境界的。你可以在书的世界里一无阻碍地上下遨游,读三毛洒脱、豁达的人生,读朱自清那深沉的父爱,读鲁迅那铮铮的铁骨……还可以在书中随心所欲地纵横驰骋,跟着鲁迅去看社戏,随鲁滨逊去航海,也可以步入路遥平凡的世界,更可以“飘”去目睹乱世佳人郝思嘉的风采。在书中实现了心灵的对象、思想的交流,时而有所憬悟、时而有所生发。那种深沉的体验,正如空谷幽兰为你送来的一缕芬芳,回环往复,绵绵不尽。好书在手,你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难以割舍,于是敛思凝虑,心无旁鹜,细细地展阅。随着一页一页地翻过,书的妙味连同它的芳润会浸入肌肤,随着你的血而流淌、奔涌。你的情绪也会在意境中摇曳、波动,诸态纷呈。虽难为人理解,却能自得其乐。古时所谓“书痴”该属此类吧。

更多2017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信息:点击查看

读书需要有闲心、闲情、闲致,忙忙碌碌、心烦意乱是读不进书的。看古人在泽畔行吟,在月下操琴,在松篁里读书,不受丝毫的干扰,这是一种何其风雅的人生……可是,这样的人生已随昔人一起远去了,而其内核已化为一种优美的思念留存于今人的心中。所以,在现世拥塞的尘缘里,我们只要拥有了一份恬雅旷达的胸襟,完全可以忙里偷闲,而不必非等到你有许多时间时才去领略读书的趣味。只要你偷得片刻的闲暇,一样可以充分吟味书的深蕴。而一旦当你步入了书的心扉,则那种澹然的心境,同样令你无所止追,与书沉浮;此间滋味,也只有读书者方能领会。在周末晚上那片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我选择读书。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宿舍里静悄悄的,同学大多出去了,惟有我还恋着床头的那叠书。此时皓月临窗,一卷在手,一见如故。打开书,如开启友人的心扉,在幽幽的墨香中,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无所不尽。昏黄的灯光照在我脸上,此时此刻,我心中自有一片温馨的感觉。

周末读书,我可以跟着李白吟诵几句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可以跟着李煜吟诵几句什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周末晚上,在书中,我能领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意境;在书中,我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周末读书,《鲁滨逊漂流记》教我做生活的强者,笑迎人生;《苦菜花》叫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读书的时候,我可以把烦恼抛掉;读书的时候,我拥有了一片宁静的心境;读书的时候,我哭,我笑,但我很清醒。

“云何是福?读书是。”茫茫人海之中,熙来攘往的人群,都在为着尘俗的利欲而奔趋着、追逐着。惟有书,惟有好书,才是一方净土,是一方寄放灵魂的乐园。


浙江作文2017(4)

他用漫长的岁月,把自己锻造成了一块沉默而凌厉的铁。

我很害怕外公,或者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让我从来只敢远远地观望这个看似瘦小的老人。

他总是穿着好似永远也洗不干净的外套,裤子上总是洒落着一枚枚细小的洞眼。我知道,那里曾有点点铁星闪烁着绽放了最后的光辉。他的皮肤黝黑,泛出如铁块一样的光芒。头上只有几根零星的“枯草”。即使沉默时,他的瞳孔的最深处也依旧燃烧着熊熊的炉火。他是一尊铁铸的雕像,屹立在我的生命之中。

铁,就是外公的生命。

我到过外公的小屋,我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去往那里。那时,我特别爱看武侠小说,却不爱那些白衣飘飘的剑客,倒是对他们手中的剑情有独钟。剑客终会老去,颤抖的手再也握不住沉重的剑,而剑却屹立在风中,穿越历史,那是因为曾经铸造它的那个人,呕心沥血,把自己铸进了灼热的铁块之中。当铸师老去,他仍活在剑中。

我的外公也在老去,连着他的小屋。红漆剥落的腐朽木门,锈迹斑斑的门栓铁锁的那一边,是外公的世界,一个沉默的铁块也会唱出最悠扬的歌的世界。

铁匠铺的地面上坑坑洼洼,仍是最原始的土地,比踩着冰冷的水泥要踏实多了。堆积着的黝黑的铁块,它们尚未经历过烈火重锤,零星散落着铁屑,孤独而冰凉地躺在那里。我看似瘦小的外公,抡着巨大的铁锤,“当——当——当”我沉默的外公,和他的铁锤一起在这个狭小黑暗的铺子里歌唱着。

我敬畏的老人,如他的铁一样坚强。他会在晨光熹微的时候,踏着露水闪烁的光辉,穿过山林,去往他的铁匠铺。他会在没有月光的夜,饮着寒风,行走在黑暗中。崎岖的路上,他经历了什么,他从来不说,直到有一次,去拍X光,胸片告诉我们,有几根肋骨,曾经的伤痕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愈合了!

小屋破败了,外公老了,他却不曾放弃,依旧在他的小屋中歌唱。红砖的小房子硌在一幢幢漂亮的磁砖房中。陈旧的红砖,手轻轻一抠,便簌簌地往下落红色的粉末,如同铁锈一般。

铁锈了。

回家看看,四处都有外公跳动的心。外公的菜刀,外公的烤火架,外公的晾衣架……甚至有用了几十年的旧物,还仍旧称手……

外公,把自己铸成了一块有着厚重锋芒的铁。

现今,怕是少有人能把自己藏在那小屋之中,一日又一日地敲打着自己。

俗世中有多少铁匠铺淹没的尘埃之中。

记得外国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在修筑教堂时,有人觉得花费了太长的时间,高迪却说:“我是在为上帝工作。”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为自己的信仰付出,当高迪离开人世,教堂未完工,而今日,那幢美丽的教堂,成为了巴塞罗那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想,外公亦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的。

他不善言谈,不会慈祥地给我讲述那些动人的民间传说,或是滔滔地论述历史的过往。他有时甚至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也许是他的耳边永远回响着铁匠铺中的歌,尘世俗言便被掩去了。

还记得他去买铁材时,用他那粗黑得如同树皮一样的大手,轻轻敲打着,抚摸着。那是我少有的听见外公的私语,那般亲切而虔诚,仿佛是在与一位多年的老友交谈,说着别人听不懂的悄悄话……

我曾走近那炉火,火光映红了我的脸,灼热的温度让我的额头沁出了汗珠。嘶嘶地吐着舌头的炉火,像是一个调皮的少年。

我曾试着去拎起外公的铁锤,两手握着早已溜光的柄,咬咬牙,铁锤微微动了一下,落在铁匠铺的土地上,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响,像极了老人的叹息。

我坐在铁匠铺惟一的一把小板凳上,板凳只有三条腿,放在坑坑洼洼的泥土上,摇摇晃晃。看着外公在那儿凝视着发红的铁块。闪烁着暗红的铁块,仿佛有血有肉一样。

外公的大锤落在铁块上,“铛——”火星溅开,蹿上他的裤角,眨了一下眼,不见了。外公绷着脸,像是在举行一个圣洁的仪式,火光在他的脸上闪烁,勾勒出岁月的刻痕,坚毅,勇敢。

我在每一个无眠的寒夜想起外公,想起他炙热又冰冷的铁块,耳边回响起那铛铛的歌唱声……

一杯温酒,一段过往。

外公的这一杯,浓烈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