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汇编5篇)
半首蝶恋花
2024-02-17 03:25:55
其它
读后感

孔孟(1)

“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做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孔子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为人宽容大度。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孔子也不生气,一笑置之。

可别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宽容,没有脾气。在学习上,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有一次,有位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宽厚的孔子来说,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所以,孔子敦厚,却不是没有原则。

查一下,看看“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别学宰予,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啊!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

与宽厚谦恭的孔子相比,孟子的个性更为鲜明。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据传,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当时,各地诸侯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百姓们流离失所。在这样的乱世,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孟子曾豪迈地说:“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孔孟(2)

孔孟之道在中国影响很大。很多古代帝王大多都采用了这个政策来治国。百善孝为先一直是华夏儿女的传统。儒家思想为华夏民族灌输了礼等良好的思想品质。但是大家要清楚什么是儒家之道。所谓儒家之道是指∶君主集权,男尊女卑,父子君臣等。这明显不公平,这是搞独裁,应该打击,应提倡明主,科学。

这是歧视女性,在当今社会也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可怜的人。现在的很多现象都说明了这点。有一次新闻里说有户人家生了一个女孩,因父母的不满,这个女孩被遗弃。这不仅是不尊重女性,还是对生命的不重视。儒家之道这一封建思想毒害了中国2千多年,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现在的家长大部分都重男轻女。可幸的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改善了不少这是个发人深省的话题。我也不能妄下定论。有弊必有利,这虽然是毒害中国的封建思想,但是他为我们灌输了怎样做人,怎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好了不多说了,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思考思考


孔孟(3)

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阴晴圆缺,铸就了五千年的传统精神;五千年的日出日落,酿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灿烂。孔孟的思想、孔孟的学风、孔孟的精神对我们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主张学习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诚实的态度;“仁”是他学说的精髓,他主张“爱人”,认为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坚持“人和”胜于一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他提倡做人要做到“舍生取义”。他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民贵君轻”,认为统治者应轻徭薄赋,实行“仁政”。他还主张按时令砍伐树木,不过分捕捞鱼虾,他希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他就是儒家学说的另一位代表——孟子。


孔孟(4)

孔孟之道,人人皆知。中华上下五千年,它们的思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可以说都是精髓;当他们面对高官厚禄时无动于衷,而更多地是为天下庶民着想,他们在帝王眼前绝不畏惧,尽心尽力,倾其所能劝谏帝王。他们早已看淡了世界的一切,这恐怕也是他们一直存活在我心中的原因吧。

让我们先谈谈孔子。孔子被众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圣人”,他的三字经也被广泛流传。记得在我小时候,还正在学拼音,爸爸便为我买来了“三字经”的彩色拼音版,我便天天抱着它,一点一点的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天天房子里都荡漾着我的声音。后来,学习了语文、历史后,便离它又近了一步。孔子在那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在治国时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要以民为本;在与人交往时,也要注重自己的德行,通过德行来让人信服,不做假。他也推崇儒家思惟,作文也是其创始人。恰是由于儒家思惟,后面历代帝王,良多都推崇“仁政”,力争做到人人同等,孔子这位大圣人也永存众人心中。孔子留在我心中的,更多的是他摸着胡子,穿戴长袍,坐在讲台上为弟子们传道、授课,很是慈爱。

对于孟子,我并不像对待孔子那样多的关注他,但他留给人们的,不亚于孔子。他曾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就是说,人民是治国的枢纽,在那种战役频频的时代,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本,这个国家也很快就会灭亡。在我心中,孟子永远都是那位环游列国的求学者,他虽年幼丧父,但他却没有抛却求知之路,终极成为继孔子之后第二个提出儒家思惟的人。每次提到儒家,第一个想得到都是孔孟,可见,孟子在众人心中的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悠悠五千年,从不改变,从未流失的也有良多,对匡助后人治国之道方面有启迪和定位的,我以为恐怕也就是孔孟俩人吧。


孔孟(5)

课文学完了,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知识的获得在课内,更在课外。知识的交流在课内,更在课外。我们班级的同学在课外,写下了许多自己对孔孟论学的独特见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想起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再次拿起书本,尤其是读到和课文相关的部分,联系同学们写的感悟,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同学的读后感如下:(请同学尽快上传自己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