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集锦17篇)
包容的爱
2024-04-01 04:41:37
初三
读书笔记

欧阳修(1)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写了一篇文章“醉翁亭记”文中多字用了“乐”他的乐多是当地百姓给的,因为他善,体,…

善,是他的善良,体,是他的体贴当地百姓。欧阳修他的一生很艰难曲折。


欧阳修(2)

对酒当歌,一品千古风流

跨越千年之沧桑,停止时间之匆匆,我跃过千年岁月与你对饮一番,携你做一回人生知己!

“久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黄酒几盏小菜几碟,醉翁先生,从不拘小节,也从不贪图山珍海味,只要有酒,只要有知己与他对饮,对酒当歌,他愿与你一醉方休,仰面,望向月亮,任皎洁的月光飘飘洒洒的包裹我,跃过千年,无尽遐想,欧阳永叔,我们面对面倾述愁苦,端起酒杯一起来品一品,不,这品的不是酒,而是你哪千古的风流。

那年,你邀我在醉翁亭一聚,只见你面对青山绿水,举杯低吟浅斟,酒气袅袅化作山岚,歌呤阵阵融入林涛,你面对这高山深潭是不存在了吗?是一粒土?一滴水?还是一阵轻拂的微风?好潇洒!一个不羁的灵魂冉冉升起!如果你愿意你可大喝一声,来表达胸中的不快,也可哈哈大笑,笑看红尘,得一知己,你从不隐藏,望向你孤独的背影,瘦弱的两肩极其挺拔,在余晖的照耀下,却隐藏不了你的自傲,傲的有资本!好风流,一扬拂袖,拿起酒杯一饮而下,毫不拖泥带水,赏一下景低吟起心中的小诗,一阵飘渺的声音映入耳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不忍打搅,久久伫立,观望你的背影。

你回过头,见到我来了,急忙邀我坐下,讨一杯水酒与我共饮,我望向杯中清澈的影子,想到你是怎样的愁乐,需你借酒一发?终于翻开那本你攥在手里的《欧阳文忠公文集》,邀我共赏,异彩连连,字字句句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这时,我看见你一向严肃的脸嫣然一笑;接着我谈到了百姓,你一脸愁容,一脸着急,又一脸欣慰,你心系百姓,现在还有少许人未能安居乐业,你愁啊!但因你的清廉,家家户户和和谐谐,你高兴啊!你真正的成了一方土地的父母,我终于知道了你的愁乐来自何方?

醉翁先生,我们再一次对饮!刚想留你,一抓,却是一本宋词,和那一句飘渺的“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欧阳修(3)

夜读《蒋勋说宋词》,书中豪放大气的苏轼,悲壮豪迈的辛弃疾,温柔婉约的李清照……而我独爱大文豪欧阳修。

我喜欢欧阳修,不仅因为他是“唐因素八大家”之一,更喜欢他诗词的平实率真,豁达从容,就如我简单快乐的个性。

读他的《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派“天真”,一清如水,平实到你不觉得他是一个太守,就是在一个亭子里一个老翁喝醉了,讲自己醉酒的经验,因为大家说这个亭子还没有名字,而我在这边喝醉了,那就叫“醉翁亭”吧。

再如他《浣溪沙》中的“白发戴花君莫笑”我不能想象,今天的一个领导会在花白的头发上戴花,可是欧阳修就写到了“白发戴花”,说我到了这个年纪,在春天摘了花,戴在自己头上,你不要笑我老和癫,想到这幅画面,想到他可以自在到仿佛不是一个太守,只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兴趣的人,一个非常可爱的老诗人。

“今年花胜明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今年的花要比去年的还要好,明年的会比今年的更好,他怎么知道?是因为他觉得生命会越来越好,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这就是他的豁达。耐心地看待某些事物,也许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中的意味,聚和散是变化的,花开花谢是变化的,月圆月缺是变化的,在我们不知道变化的真正意义时,会沮丧、感伤、甚至绝望,可如果知道这只是一个自然过程,为什么还要去伤感呢?

“简单就是快乐,快乐是一个人的燃料”,这一向是我生活的准则,一如大文豪欧阳修的率真豁达,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欧阳修(4)

欧阳修不仅是北宋文坛领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了解有有才的人往往恃才傲物,所以即使是批评,也采用巧妙的暗示的方法让对方改正,达到规劝的目的。

欧阳修喜欢读书,有一次读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妙文,发现里面有一段尧和属下的对话,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于是找来这篇文章的作者苏轼求教。谁知苏轼说只是想当然罢了。欧阳修主张著书立说要实事求是,决心要就这个问题教育苏轼,但看到年轻的苏轼意气风发,他欲言又止,只是一笑了之。

过了几天,欧阳修邀请苏轼和他的亲家吴正肃一起赏画,画的是一幅牡丹,牡丹下面还有一只猫。欧阳修说自己弄不清这画的是何时的牡丹,请两位帮忙评鉴,苏轼粗略的看了一下,就猜测说画的是上午的牡丹。而吴正肃则是仔细辨别,然后得出是正午牡丹的结论。吴正肃说:“花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猫的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正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么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欧阳修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旁有所指说:“唉,现在的年轻人东西写的不少,但常常连事实也不顾及,缺乏崇实的精神,怎么能写出生命力长久的作品呢?”苏轼一听就明白了老师请自己欣赏画的用意,满面惭愧,从此再也不敢想当然得写文章了。


欧阳修(5)

欧阳修的一生可谓是崎岖不平,欧阳修跟随范仲淹实行改革,因而遭贬,后因政事需要,朝廷又不得不让他回去。但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结果是又被贬,贬贬回回,回回贬贬。他一生经历多次贬谪,但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信念。就是被贬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消沉。而是力求治理好自己的管辖之地,造福人民。

欧阳修在滁州寄情山水,喝酒欢乐,表面上看有问题,可细究之。却发现不少东西。能高兴起来,特别是一州人民都能高兴起来,说明什么啊?说明心情好。能吃菜喝酒享受宴饮之乐,说明什么啊,说明滁州特产丰富,人民富足。滁州人民安居乐业,谁的功劳啊?太守欧阳修啊。

更大的贡献是醉翁亭和《醉翁亭记》让滁州现在成为了名震中外的旅游胜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使滁州笑迎四方客,喜增财政入。这不得不让现在的滁州人民想起并感怀欧阳修“老人家”。

在欧阳修的教导下,唐宋八大家之中宋朝的五个名人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在欧阳修的选拔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他影响的不至是一代。

欧阳修为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财富,让他们真的很感动。

实实在在给后人留下许多东西的欧阳修


欧阳修(6)

今天,天气晴朗,我坐在窗前,阅读了《欧阳修追字》的故事,读后使我感受颇深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太度十分严谨。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时,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地诵读品味,发现不合适的地方就改过来。这天晚上,他和往常一样,在临睡时重读了白天写的文章《相州画锦堂记》,当他读到“仕臣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他停住了,发现这两句写得太直,与上下文的衔接也不太连贯。于是,他苦苦思索,用心推敲后,在这两句中各加了一个“而”字,句子改成了“仕臣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修改完后,他立刻牵上一匹快马,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跃上马飞奔相州。

第二天晚上,家人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取文稿的人,把“而”字补上了。从此,欧阳修成了家喻户晓的人。读了这遍文章,不禁问自己:我有欧阳修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吗?对此比来,我感到很惭愧。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数学试卷。我回到家后,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好早点去和朋友玩,马马虎虎地做完了试卷,也没有检查,草草了事。第二天,试卷发下来时,我看到上面满是红色的叉叉和红色的过程。 有一个我记得十分清楚:我在题目旁边的过程中答案明明写了""0。8‘,而试卷上却填“8”。哎,这都是因为我的懒惰和粗心造成的,要是我能够检查一下那该多好啊!今天,我读了《欧阳修追字》一文,更加深了我对“认真"二字的理解。

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我都要像欧阳修那样,养成仔细推敲。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培养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我相信只要坚持这种好习惯和精神,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欧阳修(7)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受一位挚友之托,写了一篇题为《昼锦堂记》的文章。欧阳修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文章写好后,便命一差官骑马给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欧阳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命令一个仆人道:“你赶快骑快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让他把文章带回来!”

“老爷,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现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说道。

“无论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经送到,也得设法取回来!”

看见主人态度如此坚决,仆人就急忙骑上马,走捷径,抄小道,拼命追赶,最后总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带了回来。

欧阳修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来是为了添上两个“而”字。

《昼锦堂记》开头有这样两句:“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原稿中没有这两个“而”字,欧阳修将文章追回,就是为了把它添上去。

为了添两个字,竟如此劳神费力,是小题大作吗?不是。虽然不添这两个字,文章开头也并无语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语气便与原文大有区别,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缓,表现出欧阳修文章曲折舒缓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严谨的创作态度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文学家尚能如此,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从小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努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境。


欧阳修(8)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欧阳修(9)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欧阳修(10)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欧阳修(11)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12)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音信全无我要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别愁离恨。我斜倚孤枕想在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已经燃尽。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

书:书信。

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秋韵:即秋声。此谓风吹竹声。

攲(yǐ):古通“倚”,斜,倾。单枕:孤枕。

烬(jìn):灯芯烧尽成灰。


欧阳修(13)

北宋着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受一位挚友之托,写了一篇题为《昼锦堂记》的文章。欧阳修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文章写好后,便命一差官骑马给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欧阳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命令一个仆人道:“你赶快骑快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让他把文章带回来!”

“老爷,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现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说道。

“无论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经送到,也得设法取回来!”

看见主人态度如此坚决,仆人就急忙骑上马,走捷径,抄小道,拼命追赶,最后总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带了回来。

欧阳修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来是为了添上两个“而”字。

《昼锦堂记》开头有这样两句:“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原稿中没有这两个“而”字,欧阳修将文章追回,就是为了把它添上去。

欧阳修百里追文为了添两个字,竟如此劳神费力,是小题大作吗?不是。虽然不添这两个字,文章开头也并无语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语气便与原文大有区别,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缓,表现出欧阳修文章曲折舒缓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严谨的创作态度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文学家尚能如此,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从小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努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境。


欧阳修(14)

人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细心、认真,要反复推敲、细心琢磨,现在许多工作,只有一字之差,就前功尽弃。特别是学习上,一定要仔细。我读完《欧阳修追字》后,认为欧阳修是一个不怕辛苦、任劳任怨的人。他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后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把文章临睡前,逐字逐句诵读品味,这晚他重读《画锦堂记》,他觉得要加两个“而”字,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变把家人从梦中叫醒,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终于赶上了韩信派来的人,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学习古人欧阳修,要把自己写的作文,认真修改,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使文章写的更清楚,更通顺。说话、写文章都是要负责任的,不可马虎,一字之差 ,将铸成大错,遗憾难补,令我们永远深思警觉。 读《欧阳修追字》有感作文300字


欧阳修(15)

想起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他就像一个很可爱的老爷爷,自得其乐。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每天看似无忧无虑,但心怀国家,惦记着百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矣。他既然已将山水之乐领会在心中,为何还要有所寄托。心中有万般对这社会的不满,望见山水的壮丽,希望能借酒浇愁愁不愁。他不像陶渊明决定不参政就一门心思回家种地,安心的读书,而是做一个小官,在享受山水之乐的同时,为子民着想。我觉得相比,他就强于陶渊明,他虽然同样被贬官,同样对世道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弃官,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放弃了,苦的还是百姓,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他承受了这份责任,尽最大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这是很了不起的。从这点来讲我很敬佩他。

欧阳修字号醉翁,人如其名。每日饮酒,但并非他全部的情趣所在。他这个太守每天游山玩水,日子很是清闲,但谁又能知道他的情趣既不在酒上,也不在于山水之乐,而是看到国家的兴旺,百姓们平静的生活。我很欣赏欧阳修的那份大气,不拘小节。当国家处于腐朽的情形之下,他能平静分析国情,即使皇帝不认同他的观点,也不将自己置身于朝政之外。被贬到滁州后,依然能关心百姓,以民为乐。也许,那些依然位皇帝卖命,总是奉承皇帝的官员们很是羡慕他吧。但令人不满的是,这位醉翁老了以后,飞黄腾达,又做了大官,手上有了权利之后,却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看着国家的腐朽,不去进谏,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这时的欧阳修似乎沉睡了。不再是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而真正的'醉于自己的地位了吧。人老了就会糊涂,对于当时的情景,他没有帮助王安石变法图强,也许因为自己变得保守了,或许因为曾经的贬官走到现在这一步,自己越发珍惜了吧。

无论怎样,我依然被这位太守的独特情趣所感动,他沉醉于山水,宴酣之乐,但并非无法自拔,酒醒后,述以文。欧阳修,这个一定会因为“醉翁”而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所熟识的人,已为中华文明的长卷添上了一笔浓墨。

欧阳修是宋朝时候杰出的文学家。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生活得很苦。母亲不得不带着他离开家乡,去投靠远方的叔叔。

叔叔家里也不富裕。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连买纸笔的钱也花不起。他的母亲就用芦秆当笔,把沙土铺在地上当纸,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认字很用心,到了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了自修的能力了。他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书读。借来的书要按期归还,他就把书背熟,再还给人家。他订了一个背书计划,每天背三百字。几年以后,就把四书都背熟了。

他的叔父看他这样用功,就把自己用剩下来的纸,装订成本子送给他。他高兴极了,把这些本子一半用来抄书,一半用来学习做文章。那个时候,人们写文章有一种坏风气,只讲究辞句的华丽,不讲究内容。欧阳修觉得这种风气很不好,他想学习写另外一种文章。

有一次,他从一只破书箱里找到了几本旧书,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写的。韩愈写的文章不光文字优美,道理也说得很透彻。欧阳修越读越觉得有味道,就把韩愈的文章当作自己学习写文章的榜样,进行学习模仿。

欧阳修写文章非常认真,为了写一篇文章,他常常要读很多书。每一篇文章的初稿写好,他就把它贴在墙上,有空就反复地念,反复地修改,直改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行。

他写的《醉翁亭记》,开头一段说明滁州四周围都是山。初稿用了几十个字,写了东面有什么山,西面有什么山,南面有什么山,北面有什么山。可等到最后定稿的时候,只用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就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到了晚年,欧阳修也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了,可他写文章还是一字一句地仔细推敲,一点也不马虎。他的妻子既相劝又打趣说:“你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怕老师骂吗?”欧阳修笑着回答说:“我不是怕老师骂,是怕后来的人笑呀!”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积累,多读精品文章,在读书中感悟、提高,这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欧阳修这样,我们也需要这样。我们学写作要多读好书,热爱生活,从生活和学习中锻炼出敏锐的感悟能力,尤其注意从阅读中去借鉴作家感悟生活的经验,欧阳修就是以韩愈的文章作为自己写作榜样的,并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认真、一丝不苟的练写,修改,直到晚年还是一样。只有这样,我们也一定会享受到从阅读感悟到作文成功的喜悦的。


欧阳修(16)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源于五年级上语文老师给我们讲唐宋八大家时说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秀才,自觉自己才高八斗,文如锦绣,自视当世之下,只有欧阳修一人能与其相论。他偶遇欧阳修,几番卖弄诗句,欧阳修都能随口对出好的辞句。最后欧阳修用善意的口吻调侃了那位秀才。那时,我对欧阳修的印象是一位才华横溢,机智过人的大儒。

这学期我们又学了他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让我对这位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醉翁”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曾巩都曾拜于他门下。欧阳修举贤好士,苏轼便是受益者之一,成语“出人头地”的典故便是欧阳修赏识苏轼才华,对老友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见他对后辈的提拔。在政治上,他采取批评、谏诤来缓解社会危机,身居高位,仍坚持守节,不随波逐流,谥号文忠,可见他的为人。文如其人,《醉翁亭记》中我看到了一位仙风道骨,乐观,随性豁达的老翁。环滁皆山,林壑尤美,水声潺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就是欧阳修人生最流光溢彩的醉翁亭。面对危运,欧阳修处之泰然,闲暇时常与三五知己于醉翁亭中抚琴舒啸饮酒赋诗,迎风远眺。从京城到滁州,从辉煌到落寞的种.种苦难都在这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水中慢慢远去,在“四时之景不同”的琅琊山中“朝而往,暮而归”,与民同乐,感受“乐亦无穷”,于滁州的山山水水中憩息自己高洁的灵魂。欧阳修安于太守之职,避世俗,远污浊,勤政爱民,著书立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语动千古,令人赏之,悟之,思之。

在我心中,这位醉翁,他在生活中坦然面对现实,不唯我独尊,平易近人,提携后辈,在文学上,他创作的散文,语言简洁流畅,自然,开创了一代文风。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位智慧、豁达、与民同乐的老仙翁。


欧阳修(17)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庐陵(今江西永丰)人。他四岁的时候,父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父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划着字,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

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文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

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至尊归来一腹黑言灵

这一回,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览山水。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以后,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考试结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选,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一天,欧阳修骑马出门,半路上被一群落选的人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

经过这场风波,欧阳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和朴素的文章了。

欧阳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风,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音xún)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