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感到(优选5篇)
时光教会你看清每个人
2024-02-17 06:31:18
初一
记叙文

这让我感到(1)

清晨的露珠滴在我的身上,这让我感到心动!

想想去年,那个曾经被老师起死回生的自己真欣慰。那时,我才刚进入初中,对学校的一切都不了解。我的英语很差,每次都只能及格。但老师为了让我自信,经常鼓励我,我又参加了英语补习班,我通过老师的鼓励,发现原来英语不难啊!我于是对英语越来越有兴趣了!

我的启蒙老师刘轶芳刘老师,是仙桃二中的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是她让我对英语有了兴趣,让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此,我想谢谢我的老师。但是任何事务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今年我们学校进行了分班计划,我的英语老师被留在实验部教初一的学生,这让我十分低落,甚至我一想到我们和老师在一起的那段快乐的时光里,就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

虽然分班对我们有好处,但我还是不愿意分班,老天爷你太不公平了!


这让我感到(2)

放学回家路过面包房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孩子正缠着妈妈给他买巧克力甜甜圈,他撒着娇,手臂缠着妈妈扭啊扭的,妈妈微笑地摸着孩子的头说:“我的小可爱,慢慢吃,别噎着了。”

就在这时,我发现在面包房柱子后面有另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小朋友手里的面包。他的衣服宽宽大大的套在瘦小的身上,裤子却绷得紧紧的。他皮肤黑黑的,有一头乱乱的头发,脸上看起来脏兮兮的。他盯着那个孩子手里的面包,眼睛一眨不眨。但是他什么话也不说,就只是看着。

妈妈注意到了那个躲在柱子后面的眼睛,那个眼睛也发现妈妈注意到了他。他刚要起身跑走,妈妈赶紧说了一声:“等一下,给你也买个甜甜圈好不好?”那个孩子猛地停下了步子,疑惑地看向妈妈。妈妈点了点头,说“来吧,不用谢”孩子犹豫地从妈妈手里接过面包,露出了一个感激的笑容,飞快地跑到了旁边一间小屋子里。一会儿一个比他个头小的孩子拿着甜甜圈走了出来,对我们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容。

我看到孩子、孩子的妈妈和拿着面包的孩子脸上的笑容,看到了爱无处不在,我的心里暖暖的。


这让我感到(3)

天空灰得象苦过一样,开始漂泊以后,自己并没有更快乐,酸酸的空气守着和我熟悉的那个城市的距离。一幕幕碎心的结局,象呼吸般无法停息……

彩凤:

你一切都还好吗?此刻,烦乱的心绪,我不知道该怎样向你诉说。

在我流浪的那些日子里,我很想经过你的城市,把你一起带去流浪。但我没有,我没有那个勇气,怕你不会跟我一起走,更怕你看到我那狼狈不堪的样子。

我累了,我的心疲惫了,我再也经不起人生这种残酷的“游戏”。也许吧,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谁也躲不过,谁也逃不离。我不奢求还有谁能够救我,给我一个快乐的人生;我只希望,我的所做,还能挽回我的过错,哪怕是一点点……

残阳落幕,花已谢去;

今事已非,叹悔难及。

也许吧,健忘,永远是人的本性。因为他们总是喜欢在好了伤口的同时,又在开始制造另外的创伤。悲也罢,喜也罢,一切都是人们自己的“杰作”,不必哀天叹命。

放声在顷刻间,却发现落寞留在了人间,穿荡在清晨的冷风中,无奈与埋怨将我包围。然而,着就是人生,谁也无法逃避。既然命运的不公给了我一颗不满的心,那么就让我用这颗不满的心来寻找属于我的自己世界。

我默默地踏上了曾经给予我洒脱与落寞的列车。

当我走在这萧索得有些陌生而有熟悉的村落,心布满了旧日的尘埃。拾一片黄叶,回想它飘零的精彩,我似乎也看到了那往日踏过的足迹。

拉开抽屉,泛黄的日记里找到了回忆。翻开过去,所有的回忆都写着茫然,所有的记忆都带着忧郁的感伤。

当晚风飘零最后一黄叶,我踏着夕阳最后一抹余辉回到了这曾经让我悲伤与绝望的校园。走在三月黄昏的校园,残阳伴落叶,驼江碧水共青莲。三月,是个稍纵即逝的季节,当我还未来的及憧憬展望,三月已过半。三月,在这个季节里,我来不及打点行程,就已经被超前的人们和岁月所遗弃。

有人说:“人生就象一场旅途,在乎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而我却不想沉迷于沿途的风景,而错过终点永久的辉煌。带着我支离破碎的梦,我还是会沿着岁月走过的痕迹,艰难的跋涉,赶上他们。尽管一个人的旅途充满艰辛与寂寞,但或许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之旅。

三月,浪子回头,换来的是太多的遗憾来不及叹悔;三月,浪子回头,换来的是许多的憧憬来不及展望;三月,浪子回头,换来的是太多的迷茫我找不到梦的方向。但是,我还想挥一挥我伤残的翅膀,去寻找那片属于我自己的暖阳……

试着用微笑寄给曾经熟悉却陌生的城市,却发现,记忆中是那些感动的时刻、晴朗的天空。尽管我们相隔甚远,但风依旧会载着我的思念隐在你的窗前,就象叶落无语,花开有音,无论时光走远,天涯海角,我依然会为你祝福。

注目夜空,不管是否星光闪烁,因为曾经有流星的夜,爱在唱歌,因为总有一个地方,流星在飞舞。感谢你在我人生中最低沉的时刻给我支持和鼓励,感谢你的陪伴,让我在这消沉的季节里不在感到孤独与寂寞。

祝:

梦想成真!

开心每天

萧枫

守侯一季,风中,枫叶又绿了。浪子回头,谁会明白,三月里,给我留下的,会是遗憾或是感叹?


这让我感到(4)

很多事情,看似是在你的掌控之中,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快觉得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去完成一件事情。但是,一些事情总会越让你觉得在意料之中,但当这一件事发生的时候,事实却是在你的意料之外。对于这样的一种状况,最近的一段时间,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遇到了在我预料之中却发生在意料之外的一件事,这也让我感到倍感的无奈。

那是在一次上课的日子中发生的一件事。那一天我去到学校,一进入到我们班的教室里,我便感受到了班上的热闹,于是我就把耳朵靠近他们的身边,然后认真一听,才从他们的议论当中了解到,原来今天下午要体检了,怪不得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的说着。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我就为此而感到特别的难为,不是因为下午体检的时候要打针,会把我打得痛得不可交错,而是因为我身上的一件破旧的衣服,我身上有一件穿了很久的带扭扣的夹克衫,然而这夹克衫却有一个十分丑陋的地方,那便是在袖子口的地方,那原本很整齐的袖子扣已经弄得破烂不堪,要是被同学们看见这破烂不堪的袖子扣,那么同学们将会以怎样的一种眼光看待我。正因为下午要打针,我就知道袖子会被打开,在打开袖子之后,同学们便会看到我那破烂不堪又丑陋的幕,到那时,他们肯定会把我笑得半死。

对于我的这一件衣服,是妈妈硬要强加在我的身上的,我为此感到特别的没有办法,为了让妈妈感到满意,只能在无奈中接受。妈妈说,这一件衣服虽然袖子丑了一点又坏了一点,但其余的地方都没有什么大问题,而且还是纯棉的,穿起来既轻松又温暖,便让我继续穿下去,等我慢慢长大了才给我买别的新衣。因此,我没有多大在意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我是这样认为:既然穿了这么久,想必很快就要换了,现在我就凑合穿着吧!但是,一直来到今天,我才感受到断不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抑在心头的感觉,这真是让我既害怕又担心啊!

那天的上午的时间不知道为什么过得特别得快,平时我都是一直在抱怨时间总是过得那么慢,但今天时间又和我开了一次大大的玩笑。很快就来到了第三节的体育课,我知道上体育课肯定会弄得满身汗水,同学们就会把衣服脱掉,让自己的身子凉快一些。但是,对于我来说,根本就是一件十分难为情的事情。在第三节的体育课中,体育老师要求我们跑了五圈,在五圈过后,同学们都已经累得半死了,而且还是满身的汗水,于是,同学们就纷纷把衣服脱了下来,让自己的身子尽情地享受凉风的那一种舒服而亲切的感。唯独在一个角落里,只要我还算穿着厚厚的衣服。这样的一幕被体育老师看见了,于是,体育老师就跑过来跟我说:"小华同学,满身汗水的,你怎么还穿着这件又长又厚的校服呢?脱下来一脸让自己的身子凉一下吧!"听了这一句话后,我的心里不屑地感受了一番:体育老师,你何尝知道我的难处啊!"

在这一节体育课上完之后,我满身都是汗水,但我却不敢把衣服脱下来,一想到那破烂又丑的衣服,我就特别的不爽。心里想着,真的很希望回到家把它给换了,但是又想到家里离学校路程可有一大半远啊!因此我就打消了这一个念头,不得不接受这个尴尬的事实,很快,我又将要面临尴尬的场面,因为打针的时间也快到了。

打针的时间到了,但我的心里总是想着,如果这不打针,对于我来说,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啊!眼看就要到我了,我就显得特别的紧张和无奈。在快到我的时候,老师看见我还没有做好准备,便走过来对我说道:"都快要到你了,你怎么还不做好准备啊!"老师看我蹑手蹑脚的,觉得我根本没有心思,她便亲自动起手来,帮我整理身上的衣服,就这样,我闭上了双眼,任有得老师对我进行各式各样的摆布,而且还等待着同学们笑话我的笑柄,在我闭上双眼的那一刻过了好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听见同学们的笑话声,这样我感到特别的意外,原本以为同学们都会笑话我身上这件又丑又破烂的衣服,但这真是让我感到特别的意外,同学们根本没有在意我的这一件又丑又破烂的衣服,原来是我自己想多了。

面对这一意料之外的事情,我不由得感叹道:"我真是自作多情啊!"


这让我感到(5)

这让我感到宁静作文800(一)

2015届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喧闹与安静”作文指导

【题目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第一段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观点摘录。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安静”可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喧嚣”可理解为“喧闹”“热闹”。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

【考场优秀作文】 在喧嚣汇总寻求“静”土

周国平渴望过安静的日子,莫言却认为生活本应是喧闹的。而我以为,作为个体应沉静下来,社会则应在喧闹中发展。

每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作出一番成就。梅贻琦曾说:“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只有摒弃浮躁的心灵,才能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学术上的思考,从而有所作为。余秋雨在文革期间躲进僻静无人的藏书阁中,苦心经营文化典籍,最终著称了《文化苦旅》一书;季羡林请求摘掉“三顶桂冠”,潜心钻研国学,而成为一代大家。在安静的日子中,他们与文学进行着心贴心的交流,由此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而非停留在表面。无视外界的喧闹,无论是褒是贬,静下心来,成就自己。

然而社会往往是在一片喧闹声中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人才荟萃的稷下学宫中总能传来激烈的辩论声,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最终推动了文化的大繁荣;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人类科技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安静如桃花源般的世界虽宁静和谐,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有在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中,在技术的革新与相互促进中,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但如何在喧闹的社会中寻求安静的自我呢?陶渊明告诉我们:“心远地自偏。”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社会本无不同,只是心态上的差异罢了。有人有了一些小小的发现,便迫不及待的到处炫耀;有人对问题刨根问底,只求探寻其本质的原因。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难免会造成人心浮躁的情况,但若我们能够摆正心态,能够窝在角落中静静地品味一杯香茗,阅读完一本好书,或许与自己灵魂对话的日子就不遥远了。

但反观当下,所谓的“专家”、“教授”层出不穷,网友也不禁调侃:让我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人心过于浮躁,最终让个人也无法沉静,而那些名噪一时的专家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学会在喧嚣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静”土,从而推动社会在繁荣与喧嚣中发展吧。

喧嚣与安静

自古以来,喧嚣和安静都被放在一个对立的位置之上,文人墨客间关于二者的讨论不免引发现代人对喧嚣和安静的思考。我认为,这两者不应是矛盾的,而是可以共存的。

喧嚣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常态,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了人们处事的行为方式不同,所以有了喧嚣;因为有了人们思想的迸发与碰撞,所以有了喧嚣。也因为有了喧嚣,人们有了发展自己更完善人格的机会。当今社会从不缺乏笔锋犀利的时评家,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可以截然不同,于是引发了大众的热议和思考,亦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系统都获得了重建的砖头,以此构建自己更坚固的思想体系。在人处于安静的状态时,他可以自由地思考却难以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这只可以从喧嚣中得到。有了喧嚣的生活形态,才有了人与人间的密切交往,才促进了人们的自我更新。

然而,超出负荷的喧嚣只能带来人心的浮躁,喧嚣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安静一隅。在人们的喧嚣中,摘得奥运金牌的孙杨因心生浮躁而飞驰于道路,刚刚出道便倍受赞赏的柯震东迷失自我沉溺毒品做出了最不好的示范。如我们终日沉浸在喧嚣中乐不思蜀,便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深知这个道理,厌倦了官场的陶渊明如所有隐士一般归隐深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德国的一家名为“慢时光”的特色咖啡店也会为客人提供免费的茶点,只以客人逗留在店中的时间收费,旨在为客人提供安静的一隅,他因其远离繁忙都市的喧闹而备受青睐。

吸引了当地以及国外的游客。喧嚣中的我们无不需要在安静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喧嚣是品味过安静后对人生的依然热爱,安静是喧嚣过后对人生的释然,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表示在知道获奖的消息后,兴奋不已,这实在是一份对中国人来说特别的荣耀。接连不断的采访纷至沓来,“莫言”这一名字亦在中国乃至外国传播更广。然而,莫言也说,他最希望的是在获奖之后,仍能过上从前的生活。从前的生活安静,不受打扰。喧嚣亦好,安静也罢,二者兼有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喧嚣让人对生命充满热爱,安静让人感受生命的独特与自在,喧嚣而又安静的人生教会我们理性而又快乐地生活。

不舍喧嚣 亦可求静

在尘世喧嚣中,听听闲言碎语,与人打打闹闹,求的是一种生活的趣味,驱走寂寞。在喧嚣外静静独立,倾听自然之音,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平和,驱赶烦躁。而生活,本不该只有其中之一,不舍喧嚣,我们亦可求静。

莫言说“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可不是吗?人生来为群体动物,终归属于人群,有人群之处便注定有喧嚣,然喧嚣使我们不再孤独,给生活添上几笔明丽。想想过年时的花市,花香阵阵,人影重重。天气还透着凉,人们穿着薄袄,挤在一块儿,几乎可以感到从挨着的陌生人身上传来的体温,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赏花的笑声,赏月的笑声,还有祝福的笑声,笑声朗朗,一片喧闹,却也这样温馨,仿佛这一大群人都是一大家子。过年过节的韵味实在只有在这一片喧嚣之中才足够透出热闹的气息,这是一片美妙的喧嚣,我们生活于其中,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便越发离不开。

喧嚣要带着求趣味,求温暖的心去细细体味,才能感到它的重要,然而也不可一直待着,需要我们懂得适时适当给心灵一片宁静,在喧嚣过后,带走烦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即便身处热闹之地,依然能感到心灵宁静,达到这样的境界,固然与自身修养有着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把心移出人群,稍稍安置于大自然之中。这让我想起一篇“听雨”的文章,诗人在闹市的房子之中准备写作,雨却落了下来,外面很吵,有人的喧闹声,但诗人的心却渐渐静下来,听着雨声,滴滴答答,恍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打落在窗上、屋顶上,竟分外清脆悦耳,好听的紧。那雨声其实已悄悄落于诗人心头,让他仿佛置身于自然母亲的怀抱之中,心灵也便宁静了。当心神放松时,拥抱自然,让我们能够在喧嚣中透出一口气,这便是于闹中求静的良方了。

当心有自然,而身在人境,生活最适宜悠然的样子也便不过如此罢了。我们不舍喧嚣,是懂得品尝其中之趣,而求静,其实也简单,把心放大,置于蓝天白云,置于花花草草中,不就够了吗。

闭目独静,开牗同喧

周国平说:“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在尘嚣渐上的世界里,每个如他一般的思考者都渴盼一个安静的角落。安静,是一种思考的自由,理应存在。而安静并非沉默,守静的人更应有睁开双眼、走出静室、与人同喧的襟怀。

在交流途径如此广泛的当今,我们愈发难以守住宁静的空间,却愈发渴望守住。安静带来干净,带来别无他物、独我一人的空间。梭罗筑舍湖畔,舍弃雅典执政官身份带来的喧嚣,守住了一片安静的空间,一颗平静的心;阮籍吟咏溪畔,啸歌山林,同样是为了无人打扰、自得其乐的自由,为了乱世中一点清静。守静,也为守独,守住一片心灵的净土。

也唯有安静的、避开纷纶乱象的世界中,我们才有独立思考的余地。“致虚极,守静笃”,灵感无不来自沉静无言的世界中,但我们通常在喧嚣中迷失了自己,凌乱了本心,世上不缺释迦牟尼,不缺七天七夜,缺的是一棵菩提树,一片杳无人迹的静土、净土。

没有不受打扰的独立思考,何来灼见真知,何来冷静的社会氛围?静水如镜,锦鲤中游;乱潮拍岸,退去一空。日本的安静,酝酿出独到的思考,精雅的风俗。中国闹是闹了,看似百家争鸣,细看却珠玉寥寥,大多不过博采之言、附会之辞。安静,不仅让个人凝思昭达,更让社会拥有思考之风。

然而,守心不等于离群,安静非同于沉默。熊培云认为,要在喧闹中拥有独立思考,以独立思想融入群体,闭户自专,充其量不过何晏;开牗同喧,与人论道,才能成就王阳明。同样,将自己封闭于静乐的世界,于己无益,于人无益。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才能使自己日臻完满,使社会渐趋和谐。苏格拉底在闹市中讨论,孔子在杏坛上与人宣讲,四皓入朝,谢安出山,岂非融于喧闹的襟怀?若在ISIS横行、地沟油当道,外患不绝、内忧未止的今天,我们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做个“希夷先生”,于己何益,于世何益?

闭上眼,我们应守住内心的安静,拥抱灵魂的和乐,应在无扰无涉的世界中,宁静昭达。推开窗,我们更应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在完善自我之时,同此凉热。如此,方能无愧于天地,最终内安于本心。

【简评】这是一篇一类(上)议论文。开头从所给材料的第一段切入,接下来深入分析“守静”之于对个人和社会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辩证地分析“安静”与“喧嚣”的关系。文章内容充实,论述层层深入,逻辑严谨,语言表现力强,有文化内涵。不足之处,梭罗的例子用得不够准确,个别语句略显生涩。

在喧闹中听清自己的心跳

如今的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喧闹了。

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耳畔。不论何事一出,总能引来大片的议论,甚嚣尘上。我们不禁要提出疑问:这样一个越来越喧闹的世界,是现在的人心浮躁所造成的吗?

有些人的回答是“是”。于是他们选择对尘世的喧嚣置若罔闻,在纷杂的声音中独善其身,守得一片安静的生活。这样的做法固然值得敬佩。

而我却要对这个问题回答:否。声音繁多,也许并不代表人们都是在瞎喊乱叫。众多的声音,也让我们看到一种大众表达自己观点的热情。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便拥有一种关心和了解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的权利和责任。在这个信息发达的世界,能对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并对思考的成果进行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如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出现,更是给公众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表达心声的媒介。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总比一片寂静要来得好。在喧闹的微博世界中,虽不乏许多跟风凑热闹的转发和围观,却仍能涌现出大量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这些涌现出的“喧嚣中的精华”其实有一共同点,即他们都具有鲜明、坚定的立场和观点。虽然这些声音的观点各异,有时甚至十分矛盾,以致双方会时而陷入激烈的辩驳,但它们都是观点所持者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判断所得出的,代表了他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我们所期待的“喧闹”,便正是由这样的声音组成的:在排山倒海的议论的洪流中,他们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随波逐流,而是选择清楚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站稳脚跟,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显得立场坚定,不易被众人所驳倒,并能以他们的思考与其他思想进行碰撞,产生更多有意义的内容。而这正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

一个人人闭口不言,人人自危的社会,必然是得不到调整和进步的。有时我们的社会正需要喧闹,需要各种不同声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历史上,若没有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喧闹,便没有群臣进谏,没有开明的政治,没有宏大的革命。在今天,若没有这种喧闹,便没有思想的交流和进步。

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喧闹的时代里的公民,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在积极投身于这个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同时,在喧闹中听清自己的心跳,在思想中感受生命存在的不平凡的意义。

静其心,动其身

有人喜欢清幽安静的生活,静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有人喜欢繁华喧嚣的生活,看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静躁如何取舍?王羲之认为:“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的确各人活在各人的静躁之中,无可非议,但我认为最好的生命姿态在于静其心,动其身,即秉着淡定平静的心态,投身于喧嚣的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