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探索(集锦4篇)
一枝独秀
2023-10-31 07:44:16
其它
其它

素材探索(1)

作文指导:探索题材写作素材参阅

思路提示:

探索的终点是真理,关于探索的作文素材。

探索需要毅力、恒心和吃苦的精神。

探索要有明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

怀疑是探索的源泉,不满足是探索的动力。

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是永恒的。

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屈原

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波兰]哥白尼

向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美]李政道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法]左拉

经典素材

探索成功之路(姚明在NBA)

姚明凭借自己的实力,在竞争激烈的NBA中成长,他不仅为中国篮球队员的成长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还成为了中国篮球的骄傲,作文素材《关于探索的作文素材》。相比于姚明而言,三大中锋中另外一位在NBA打拼的中国球员巴特尔近期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在被魔术队无情抛弃之后,大巴一边与伤病做着顽强的斗争,一边苦苦等待着联盟中某支球队的召唤。这位曾经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铁面汉子还在无尽的等待中,探索着自己的成功之路。

探索是孜孜不倦的追求(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她童年时就具有的探险家的好奇心和勇气。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夫彼埃尔商量研究这种射线的性质和来源。

这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彼埃尔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

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射线”。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她把它定名为“镭”。

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但是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

1906年,彼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居里夫人极为哀痛,但这并没有动摇她献身科学的意志。她决心把与丈夫共同开拓的科学事业进行下去。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素材探索(2)

走自己的路,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标新立异,难免招来议论。它是对陈规陋习的一种否定,一种冲击,因而开始时总会遭到世俗的偏见。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船一直向西开。为什么哥伦布想到去向西航海,而其他人却没有想到?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其实这一点最关键,因为哥伦布有探索精神!他要去闯一闯。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探索,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有这种高贵的品质:古代的人如果没有将字从笨重的竹简搬到轻便的物体上的探索精神,会有纸的发明吗?没有莱特兄弟想象鸟一样翱翔在空中的探索精神,会有飞机的发明吗?所有这一切,没有探索精神,是决然不会成功的。由此可见,探索精神是何等重要。

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决心在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踩着高跷往前走,需要的都是探索的精神,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需要在前人未到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其实,我们要探索,不仅仅在于获得成就感,更多的是思考和辨别。人生的道路是变幻无常的,每个人都追寻着成功的答案。就算失败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坚信自己的真理,歌德说过: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应当遨游于各种有益的书籍中,要敢于对那些经典着作提出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我们只有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


素材探索(3)

今天我又和妈妈一起去开发区晨练了,但这次和往常不同,因为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

刚进到“中日友好园”内,就发现了一个被粘在蜘蛛网上的“知了”。妈妈自言自语地说:“说是知了也不像知了,如果是蜘蛛也太大了吧!”经过我和妈妈的细致观察,最后一致认为这是一只硕大的蜘蛛。这个不起眼、曾经被我觉得是很脏的地方才会有的讨厌的生物,现在认为是一个可爱有趣的小家伙。它捕食也有独到之处,在树丛中织一张黏糊糊的网,就会有小飞虫自投罗网,粘到网上,蜘蛛也就能大饱口福了。

我想:这只蜘蛛能长这么大,肯定是个捕食高手,相当聪明。莫非,它就是书中写的“夏洛”的弟弟“秋洛”。

再往前走,我发现了真正的知了,它一直在地上边叫边徘徊,我和妈妈随着声音走了过去,看样子它飞不了了,一定是被冻成这样的。妈妈揪着知了的翅膀往上一扔,本想帮助知了飞起来,谁知却重重的摔了下来,它的声音悲凉,看来这次是把这只可怜的小东西摔惨了。

再往里走,一只“臭臭虫”从我耳边飞过,“嗡嗡”的声音和那乌黑的颜色,使我既厌烦又害怕。我问妈妈:“‘臭臭虫’是不是喜欢黄色?”“何止喜欢,是超喜欢,你衣服上有黄色,那个可恶的飞虫就自然来了。”妈妈说。唉,看来以后不能再穿黄色的衣服晨练了。

下一个发现是蜗牛,这回终于让我知道“比蜗牛还慢”是多慢了。有个小妹妹还以为这只蜗牛不会爬,哈哈。它虽然慢,但是很机灵。有一次,我在前面堵着,看它没眼睛怎么办,谁知道它竟然绕了过去,其实这都是和它的触角有关。你只要轻轻触动它的触角,它就会魔法般的缩得不见踪影,然后又慢慢地伸出来。看到那蜗牛的壳微微倾斜着,却仍然努力往前爬,不禁唱到:“蜗牛背着那种.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这里除了这些小动物外,还有蚂蚁、水蜘蛛,小鱼“中日友好园”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小生物们赖以生存的乐园。


素材探索(4)

宇宙的奥秘使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入迷。一次他正眺望星空,没提防前面有个又大又深的水坑,一脚踩空,掉了下去。当过路人把他救起来,他却告诉人家:“明天会下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

有人嘲笑泰勒斯,说他虽然清楚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的黑格尔却说:只有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在坑里。

居里夫人说:“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1831年8月29日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把电磁感应的实验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演示时,人们都震惊了,随即变得无比兴奋,演示结束后,一个一向给予皇家学会以物质帮助的富商走到法拉第跟前,十分傲慢地问道:“法拉第先生,你在这儿演示的一切实在太妙了,但是请告诉我,这种电磁感应有什么用呢?”

“刚刚降生的婴儿会干什么呢?”法拉第反问道。

黑格尔说:“在相同的东西里边,你能够找到不同,这才是你的本事。”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写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能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创立狭义相对论来源于他从牛顿力学和电磁理论之间找到了一些矛盾,然后从这些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再深入下去找到对物质运动的认识的新的大框架,当时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才16岁,到他26岁的时候,经历了10年的思索研究,1905年的时候提出足以影响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狭义相对论,而这个伟大的理论却源于他当时对电动力学的绝对静止观点的质疑。

从事科学研究,不能盲从于权威,不能迷信于“常理”。我们经常说的一个问题“五W”(即what,why,who,when,how)中,对于科学研究工作者而言,恐怕最重要的应该是解决为什么(why)和是什么(what)的问题。

1945年杨振宁刚到美国读博士学位,选择了芝加哥大学,著名的物理学家泰勒在物理系任教,当时仅三十多岁。每天早晨泰勒带着十个想法上班,其中九个半是错误的。但他坚持不辍,人们也与他争论不辍。杨振宁说,假如一个人每天都有半个正确的想法,他的成就将不得了。

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原本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他来到小镇时只是在镇政府看大门。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年。为了打发时间,他选择了磨镜片。一磨就是60年。在专注与执著的打磨中,他的技术超过了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技师的都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上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声名大振,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去拜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