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汇集17篇)
杯中白浊酒
2024-02-08 00:08:53
其它
其它

吹糖人(1)

今天是暑假成都游的第一天,东道主小姨父安排的第一站便是蜀川必游之地锦里。

就在我们东张西望的时候,导游小姨父说话了。看,那边那么多人,肯定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吧!

喜欢凑热闹的我,听了小姨父的话,牵着妹妹朝人群跑去。钻过来,挤过去,我们终于穿过水泄不通的人群,站到了吹糖人的摊位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的电风扇,电风扇那头坐着一个捏糖人的叔叔和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手里,正拿着一个吸管一样的东西,鼓着腮帮子用力的吹气,气通过吸管缓缓的输入到叔叔手里的糖块中,糖块慢慢的鼓起来。这时,妈妈跟外婆也挤过来了,妈妈惊喜的叫道:“这不是吹糖人吗?”“马婕,你要吹吗?去吹一个玩玩呗!”妈妈鼓励着。我深思熟虑的想了一会,决定也要吹一个。要知道,在烈日炎炎下,被一群人挤着排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耐心等待的我,总算进了吹糖人的小木屋。

我坐到捏糖人的叔叔旁边,见那个叔叔拿起“擀面杖”在沾满糖的铁锅中,搅拌了几下,拉出一圈香喷喷,热乎乎的糖稀,伸手把糖稀捏成一个窝窝头的形状,再封住口,把封口的那一头拉长,拉长,直到拉成一根细线,然后用指腹轻轻一弹,一根比针头还要细小的管子就现形了。叔叔拿着细细的糖管对我说:“把它放嘴里,轻轻的吹……”

他的话还没说完,做为一个馋猫的我,已迫不及待的把糖管的一端放进了嘴里。“我的娘哎,这不愧是刚刚出锅的吸管,烫的我嘴都要气泡了,为了不烫坏嘴巴,我赶紧用牙齿把糖管叼住。”叔叔的手怎么不烫呢?难道真是经过常年累月的修炼,早已练成百毒不侵的“玄玉手”了。

“呼……”我鼓着腮帮子,用力的往糖吸管里猛吹气。而捏糖人的叔叔还没有准备好,他赶紧叮嘱我:“慢点,不着急,你要吹个什么啊!”

“我要吹猪,因为我属猪。”说着,我更加用力的往里头吹气。“慢点吹,不着急,不然小猪就不好看了。”叔叔嘴上说着慢点,手却极速的在圆圆的糖球上揉捏着。他用手轻轻一拉,把圆溜溜的糖球捏成了椭圆形,在椭圆形的下方扯出四个小尖尖。接着,把整个椭圆形一分为二,中间留出一个小小的通道,手里的糖球,变魔术般多出了一个肥头肥脑的猪头。他的手在猪头正中间上下一掐,就掐出了一个猪鼻子,又在猪头的上方拉出来二个大大的猪耳朵。最后,叔叔让我停止吹气,接过我吹气的那根细线管,扭的弯来弯去的一折,一只可爱的猪尾巴就完成了。

不对劲呀!猪的鼻子不是又大又肥的吗?怎么就变成了尖的呢?原来糖人小猪还没有完全捏好。叔叔从滚烫的糖锅里抢出一小块糖稀,捏成了圆圆的肥鼻子装上去。再顺手从下面的颜料盒里,沾一些红色的颜料,画出了小猪的眼睛,还在猪背上添了一些细小的花纹,一个完美的粉粉猪出炉了。

我接过糖猪,嘴里吧唧了一口又甜又腻的猪尾巴,右手高高的举着完美的糖猪,穿过人群向锦里巷子的深处晃悠去了。


吹糖人(2)

今天,我的院子里来了一位会吹糖人的老爷爷。

他白发苍苍,但却有一颗童真的心。他特别厉害,糖稀在他手里就像有魔法一样,一会儿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糖人。我还听说,糖人的祖师爷是明朝宰相刘伯温。

老爷爷先把糖块放在小锅里融化为糖稀。小火一直烧着,糖块变成糖稀后一直保持着软软的状态。然后老爷爷用勺子取出一勺糖稀,放在手里团成团。接着把它捏成空杯子形状,慢慢的向上收紧,把杯口捏成细条。有个小孩子说:“老爷爷,我想要一只大公鸡。”老爷爷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老爷爷把糖条放在嘴边,微微鼓起了腮帮子,竟是要向糖块里吹气!糖块的"肚子"慢慢鼓了起来,同时老爷爷的手也动了起来,他轻轻的一手托着糖块,一只手一捏,便捏出一个角,又在这角下面拉出了两个小角,有点弯弯的弧度,大概是公鸡尾巴。不一会,一只活灵活现的大公鸡做好了。老爷爷折断了用嘴糖管,用竹签沾糖粘在公鸡肚子下面,完整的糖人就做好了。

看完老爷爷吹的糖人,我也跃跃欲试,就跟老爷爷商量:“爷爷,我能不能也做一个糖人呀?”爷爷笑呵呵的说:“行啊。”没想到,我用手刚一碰糖稀,手马上就被烧红了。老爷爷效率,过了一会,老爷爷把糖稀揉好之后,一边让我吹着,一边让我自己吹。在爷爷的帮助下,我吹出了一个“小蘑菇”。

我赶紧把“小蘑菇”拿回家让爸爸妈妈看,可是他们不相信是我做的。我就带着他们去找吹糖人的老爷爷,后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出一个“全家福”,有爸爸、妈妈和我。我们谢过老爷爷,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老爷爷还在为院子里的孩子们吹各种各样的糖人……


吹糖人(3)

吹糖人是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祖师爷是明朝的刘伯温。它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在我们爸爸妈妈小的时候,有叔叔走街串巷地卖,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这次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南京游玩时,有幸在夫子庙看到了这门手艺。

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便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变出个大公鸡,一会儿变出个小白兔……一块糖稀落在手里,只要捏几下,用嘴一吹,就出现了一个个生灵。瞧!糖人师傅从一盆糖稀中挑起一些糖,趁着糖还没有变硬,他赶快捏出一条长长的细尾巴,也就是吹糖人用的吹嘴。糖人师傅将吹嘴的一小截含进嘴中,均匀地往糖稀里头吹气,糖稀就慢慢鼓起来。接着,糖人师傅轻轻捏住一角往外拉,这样了重复四次,四条腿和四只脚就做好了。最后,该做头了,糖人师傅拎住一大块糖稀往上一提,紧接着这儿按一下,那儿捏一下,一个栩栩如生的脑袋就诞生了。

糖人师傅将尾巴掰下一大截,只留下一丁点儿,用竹签沾上一点糖稀,“戳”进那头动物的肚子里,递给我。我仔细一瞧,这个动物非常精致,脑袋上长着一对角,嘴和鼻子向前凸起,啊,这不是一头牛吗?糖人师傅的手艺可真厉害!

我拿着糖人,只看不吃,馋了就拿舌尖轻轻舔一下,心满意足地走了。


吹糖人(4)

传说“吹糖人”的祖师爷是刘伯温。当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了“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挑糖担子老人救下了,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担子换破烂。刘伯温创造性的把糖加热变软,然后作成各种糖人,比如:牛、猪、兔、虾,等一些糖人,小孩见了都争相购买。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今天,据说有600年历史了。竟然有这么多年的历史,我也好想吹一个试试。

正逢国庆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北京、天津。去完北京后,我们又来到了天津,我们在古玩街游玩时,正好看到师傅在卖糖人。

我们也往前凑近仔细看,糖架了上插着十二生肖、蜜蜂、蝴蝶、还有虾,我想吹一头牛,因为我属牛。捏糖师傅从糖罐里掏出一团像小李子那般大小的糖,先捏出一条细长的小管子,他让我使劲吹气。我使出全身力气吹,吹糖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吹了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下。我边吹师傅边捏小牛的造型,过了一会儿师傅就捏好了,他把小管子剪下来,给我吃,然后拿起一根竹签,沾一点儿糖让我接着使劲吹,同时他把沾了麦芽糖的竹签从牛肚子上往里插。好了,终于大功告成了!

我觉得吹糖人可真费劲啊,你试过吗?


吹糖人(5)

有一种品格,它可以让人安心地与你相处,也让天地间多一份和谐,那就是诚信。

几个月前,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吹糖人的老人。他很瘦弱,满脸皱纹,苍白的头发变得稀稀落落,手上也布满了皱纹。只见他揭开一口大锅地锅盖,娴熟地取出一块软软的、热乎乎的糖球,用两个大拇指从中间轻轻地按下去,一边慢慢地转,一边轻轻地捏,不一会儿糖球就变成了碗状的;他用手把“碗边”往上推,把它合拢、拉长,在末端拉出一根细长的棒,上面有一个小孔,他把这一头递给买家,让他对着小孔轻轻地吹气;吹气的同时,老人把被吹大的一头捏出形状,不一会儿,一只憨态可掬的小兔子诞生了。

我正看着着迷,从远处跑来一位年轻人,他给老人一些钱请老人做一个糖人,老人爽快地做好了。一会儿,年轻人拿着做好的糖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老人开始数钱,“咦?“老人双眉紧蹙,拿着钱快速地向已离开的年轻人奔去。“小伙子,你多给了两块钱。”说完,给年轻人递上了两元钱,转身往回走。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

即便是一两元钱,也要诚信地还给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


吹糖人(6)

假期去四川成都黄龙,街上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这在我们江苏地区是很少见的。因为我们苏州街头以糖画居多,这个吹糖和糖画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了体验不一样的风土民俗,感受这门古老的手艺,妈妈微信支付了50元钱,让我去感受一下。开始,我觉得好贵啊,要50元,在苏州都快可以买5幅糖画了。可是因为在家乡是看不到的,我又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吹糖这门手艺究竟是怎样的啊?

我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开始等待。终于轮到我了,可以近距离感受这一门绝活了。我贪婪地闻着空气中丝丝的糖香味,心中欣喜雀跃了。吹糖人是位五十多岁的奶奶,穿着蜀锦做的衣服,笑得像朵菊花一样,喜气洋洋地给我们表演。奶奶让我从十二生肖中选出自己的属相,我选了狗。吹糖人开始从一个方向搅动一团奶黄色的热糖,热糖的下面是加热的小炉子。糖在加热中变得柔软滑腻。就像我们的搅搅糖一样,丝丝缕缕很柔顺。奶奶又从热糖中敏捷地摘下小小的一团,这个温度非常高。奶奶说她从12岁就开始学这门手艺了,因为长年从事这个活,她的神经末梢都烫的麻木了。做这活还是挺辛苦的,首先要忍受烫手心的高温,看来每一门手艺背后都有艰辛的付出。为了感受一下这个温度,我小心翼翼用手指尖触碰了一下糖团,好烫,我的手指立刻条件反射地缩了回来,并快速甩了几下,我龇牙咧嘴地说“好烫好烫”!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吹糖人说:“小姑娘,你摸摸我的手!”我又好奇地摸了一下,吹糖人的手心红红的,上面有一层厚厚的老茧,因为捏糖时不能戴手套,会影响手感,所以吹糖人是赤手捏糖,经年累月有了厚厚的老茧,让她的手也有了保护层!

吹糖人让那团小小的糖在她的手中不断滚动着,她用右手轻轻一捏,灵巧地捏出了狗头和狗身子,再捏出一个小尾巴,把小尾巴捏成细细长长地像吸管一样的一根管子,她开始关照我:“开始均匀往里面吹气,不能太用力,也不能不用力,要控制好气息!”我衔着那根小糖管,开始吹气,气流往里面输送,小狗的身子像变了魔术一样开始鼓出来,变的愈发透明起来。我心里狂乐,一鼓作气,奶奶急忙提醒我:“慢一点,要吹破了,你看这个地方愈发透明快要吹破了。”我立马刹车,奶奶说也不能停下来,要瘪回去的。我控制好气息,终于明白了“拿捏得度”这个词的含义了!奶奶这时候又捏出了四条腿,气流又使狗的腿鼓起来了,真神奇!气流又徐徐缓慢输送到狗头里,脑袋也鼓起来了,小耳朵也立起来了,真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在我和手艺人的一吹一捏互相配合下,糖狗像孙悟空的毫毛,吹口气,不到五分钟就变出来了!最后吹糖人在狗肚子上插上竹签,因为糖的粘性和张力,所以不会漏气的。

我举着自己参与制作的糖狗,心满意足开始逛街了!


吹糖人(7)

每当想起那金黄剔透、栩栩如生的糖人,我的童年回忆里总会弥漫着一股甜蜜的味道。(文章开头即点题,语言优美,简练感人)

记得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惠山古镇玩。刚走到入口处,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一群小朋友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那边怎么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一行人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位吹糖人的手艺人,只见他嘴含一根细长的管子,有节奏地鼓起腮帮子,对着一个原本粘乎乎的糖稀,均匀地吐着气,两手一刻不停地摆弄,一揉,一拉,一摁,一吹,不一会儿,各种各样活灵活现的生肖动物们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还有一股甜甜的味道四溢。怪不得围了这么多人!看着拿到糖人的小朋友那个兴奋劲,我的心也按捺不住了。

围着的人很多,好不容易排到我。这才看清,吹糖人是位年过六旬的老爷爷,两鬓泛白,笑容可掬。他指了指旁边的转盘,和蔼可亲地说:“小朋友,指针指到哪个就是哪个哦!”我走向前,用力转动转盘,心里默念着我一早看中的生肖动物:“龙,龙,龙。”可能天遂人愿,转盘在转了好几圈后,缓缓地,指针停在了“龙”上,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老爷爷也十分吃惊:“很久没人转到龙了!小朋友,你手气不错嘛!”

说完,他就用小铲取了拇指大的糖稀,在手中揉揉搓搓,拉住一端一拉,用嘴含住,开始吹气。糖稀立马变身,逐渐变成了中空状。接着老爷爷气不止,手不停,在那糖上左一拉,右一摁,开始了创作。只见他一捏一扭,错落有致,信手拈来,点哪,哪就像有了生命一样,活力四射。正思量间,一个“龙头”便出现在我的眼前。接着,他开始做“龙身”。只见老爷爷顾不得擦拭额头渗出的汗,趁热打铁,拉住“龙头”一端,轻轻一提,巧劲一松,如此反复,一个盘旋而上跃跃欲试的“龙身”就制作完成了。最后,只见老爷爷抓住“龙身”的末端,以扇形方式拉出不同的长度,一个漂亮的神龙摆尾就做好了。紧接着,老爷爷拿起一根竹签,粘在龙肚子上,敲掉吹气的部分,用彩糖给龙画上眼睛,一条矫健雄劲、身披黄金铠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的龙便制作好了。

老爷爷微笑着递过来,我迫不及待地接过,举起那条糖龙,悄悄地舔了一口,一股香甜的麦芽糖味立刻蔓延开来,再看看它在阳光下晶莹透亮、闪着金光的样子,我心满意足。

走出人群,回头再望,吹糖人的生意依旧火爆,而老爷爷的身影在人流中若隐若现。真不容易,一丝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吹糖人,虽然制作过程,看似十分简单,制作的材料、工具却样样不能少,能做出这么惟妙惟肖、各色各样的小动物,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冷。糖稀成本又低,利润也薄,现在吹糖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手艺,争取不要让吹糖人这样的技艺失传,让更多的手艺人再现辉煌,给更多的人带去久违的童年欢乐。

想到这,我笑了,仿佛文字里的糖龙和老爷爷就在我眼前,一直未曾离开过。(分段合理,构思严谨。内容逐层深入,步步为营)


吹糖人(8)

人们都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可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却就是长尾巴兔,这尾巴有多长呢?哈哈,告诉你吧,比老鼠的尾巴还长呢!你一定很奇怪,这是什么兔子呀?嘿嘿,它就是我吹的糖——人——兔!

事情是这样的:

10月2日,妈妈带我走在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上,看见路旁有几个小朋友正排着队,等着吹糖人,我一下子被迷住了,央求着妈妈让我也吹一个。妈妈同意了,我非常开心,赶紧去排队了。

终于轮到我了,糖人师傅问我吹个什么呢?我说我喜欢小兔子,就吹个红色的小兔子吧。

“气要轻轻地、慢慢地吹,我让你停你就停。记住了吗?”

我点了点头。

师傅取出一块鹌鹑蛋大小的软糖捏了几下,又拉伸了四五次,然后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圆球,接着套在右手的拇指上边捏边转,有拇指长短的时候,他轻轻地捏着口拉长,去掉顶头的部分,师傅把软糖的细头放在我的嘴里让我吹。我紧张极了,气用得太小,没吹起来,师傅让我再用大胆点劲,这回果然好多了。我在这边吹,师傅在另一头麻利地捏出兔子的两只耳朵,接着捏兔子的头、脖子、身体、前腿和后腿,最后师傅又让我使劲地吹气。呀,刚才瘪瘪的兔子,马上变得胖乎乎的了,师傅又拿了一根小棒插上去,哈哈,一只肥肥的、粉红的小兔子就这样出炉了。

望着晶莹剔透的小兔子,我激动的不敢去碰,好一半天,我忍不住才去摸了摸,硬硬的有点黏。我又用舌头轻轻的舔了舔,呀,好甜!


吹糖人(9)

大年初四,爸爸妈妈带我去司徒小镇玩。刚到小镇就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在吹糖人。

于是,我就缠着妈妈给我买一个,经不起我的软磨硬泡,妈妈终于同意了。那个做糖人的叔叔说他做的公鸡下蛋每过三十秒就会下一次蛋,我听了非常兴奋,决定要做个公鸡下蛋的糖人。

只见做糖人的叔叔拿起一根小木头棒,又在上面粘上一卷糖,再把一丝糖捏成一个细长的小吸管让我来吹。我按照叔叔教的方法使劲一吹,糖竟然立刻胖了起来。这时叔叔快速一捏,一个漂亮的公鸡头就做成了。我紧接着又吹了一下,不一会儿公鸡的`身子和翅膀都捏出来了。糖人看起来栩栩如生、晶莹剔透,十分漂亮。而我看着精致的糖人却不舍得吃,就把它递给了弟弟,弟弟吃了一口居然说:“也没多好吃啊!”我赶紧尝了一口,大声说道:“啊!真好吃!”

没有付出劳动的人,是体会不到劳动后的喜悦之情的,就像弟弟觉得糖人不怎么好吃而我却觉得很甜一样。

乌伤,风情万种。那种种风情,萦绕心头,久久回味……

吹糖人是乌伤的风情。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窜巷,挑着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木架分为两层,层层都有很多小插孔,为的是插糖人。孩子们常常看见吹糖人的,便赖着不肯走了,缠着大人买糖人。要是实在没钱,也决不离开,眼巴巴地望着糖人。

付了钱,小贩便现成做了起来。小贩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打开木模,所有的糖人便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大功告成!糖人的形状各式各样,什么金鱼、小鹿、灯笼等等。我最爱的便是那孙猴子。孙猴完工后,要在猴背后敲一个小洞,再倒些糖稀,然后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浆慢慢流出,用一个小碗接着,用小勺舀碗里的糖稀。直至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则连孙猴子及糖稀一块儿吃了。这玩艺叫作“猴拉稀”,价格稍比其它糖人贵些。

我美滋滋地吃着糖人,看着小贩麻利的手脚,在快速地上下飞舞,不禁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乌伤曾以“鸡毛换糖”而名满天下,可如今我却更喜爱这活泼生动的糖人,它总是对我微笑,像是在向我诉说乌伤的历史。在它那晶莹剔透的身体中,似乎反射出乌伤的风情,乌伤的美丽……

乌伤因风情万种名满天下,人们都慕名前来一探乌伤的风情万种。乌伤风情,似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儿童。乌伤人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使乌伤又向世界迈向一大步。乌伤风情,风情乌伤……


吹糖人(10)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河坊街,那里是杭州著名的旅游一条街,有很多有趣的传统民俗艺人。我看到了捏泥人,蒸定胜糕、炒龙井茶,剪纸……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吹糖人。

吹糖人的叔叔是一个中年男人,小平头,头发已经有点白了。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棉袄,外面套着一个围裙,端坐在摊位前面。

他一手拿着细细的小竹棍,另一手用竹棍挑起了奶白色的糖浆。他把糖浆用两根棍子拉直,使它软软的,像一条毛巾。然后,他抽出挑起糖浆的棍子,用手把挑起的糖浆搓圆,就像一个大泡泡,看上去很好玩。

接着,叔叔用右手拿住圆球,左手大拇指往圆球里面掏出一个洞来,再把洞口用糖浆封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中空的圆球。他又在圆球中间用两个手指头稍微用力,使这个圆球变成一个八字的葫芦形状。我以为这样就做完了,没想到神奇的在后面呢!

叔叔从圆球封顶拉出一根细长的糖浆管作为葫芦蒂,还把葫芦蒂作为吸管对着口子吹气,边吹边握着这个造型,渐渐的,葫芦的两个圆球就渐渐鼓了出来,好像里面都装满了空气。我看了觉得很奇怪,这么细的蒂,怎么能吹进这么多的气?我也好想回家用超轻粘土替代糖浆试一试。

最后,叔叔用一根长长的竹签串进了葫芦洞里,这样一个吹好的葫芦就完成了。

我觉得吹糖人真神奇,真有趣!


吹糖人(11)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而其中,最令我着迷的便是“吹糖人”了。

有一次,在一个景点的后门,我看见一位老爷爷用勺子装满了糖,一勺一勺地往热乎乎的锅里倒着。眼看着一颗颗糖粒慢慢地融化成了糖浆,我好奇极了。这时,妈妈走过来看到了,便对我说:“这是吹糖人。”我更加好奇了,就问老爷爷:“爷爷,能让我也试试吗?”老爷爷朝我慈祥地点点头:“那我们就来吹牛吧。”

什么?吹牛?我想我一定是听错了吧!我是来认真跟他学吹糖人的,可不是来学吹牛的!

这时,老爷爷一边用勺子舀了一点热气腾腾的糖浆出来,一边告诉我这叫“糖稀”。只见他把热糖稀往他自己沾了滑石粉的手上一倒,立刻揉搓起来,不一会儿就把它搓成了一个糖团。紧接着,他快速地把这个糖团吹出了一个小气泡。然后他就把这个糖泡泡递给了我,示意我放进嘴里,用力吹气。

我铆足了劲,猛吸了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往里吹气,可是糖人却只吹大了一点点而已。这时,老爷爷在一旁不停地指点着我:“要一鼓作气直通通地吹进去。”妈妈也在我身旁不停地加油……

终于,老爷爷用他粗糙的双手接住糖人,让我停了下来。我松开口一看:好肥的一头牛啊!简直跟猪一样胖!老爷爷赞赏地看着我说:“这是今天吹的最大最壮的一头牛了!”我恍然大悟,难怪他一开始叫我“吹牛”呢!看着这头肥牛,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热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希望“吹糖人”这样的民间手工艺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吹糖人(12)

瑞安自古已有千年历史,因此,小吃文化极多。今天我们就去探访一下吹糖人。

来到小街,一位阿公正在卖糖人,边做边卖,十块钱一个。整个小摊就是一个柜子,最上面的架子是用来放完成的作品的;中间的三个柜子,一个放现金,一个放绿色的纸片,还有一个放黄色的纸片;下面的三格是装麦芽糖的,有红、黄、绿三种颜色,新开格子还有煤油灯在燃烧,让糖变软,变得更好塑形。此时,架子上正摆着几支糖人。有公鸡的,有黄鼠狼头葫芦的,也有孔雀开屏的。各形各色,栩栩如生。

这位阿公已年过半百,但手脚还是那么利索。他手上布满皱纹,一道又一道。从阿公的口中得知,他已经做这个手艺二三十年。当谈到吹糖人这个手艺时,阿公长叹一口气,目光暗淡地说:“做这个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喽!”是呀,这些街上小吃开始没落了,我似乎也有一点失落。

只见阿公用小棒子搅拌黏糊糊的绿色麦芽糖,取出一团,搓成一个圆球,拉出一根,一弹,断了。他往里吹,圆球渐渐变大,阿公用木棒往里捅,把管口给扔掉。又做一只公鸡,公鸡有着红色的身子和黄色的小翅膀,我的糖人,做好了。

糖人不仅是空心的,还有声音呢!那是一个口哨。阿公拉出一段红色的麦芽糖,让它变成空心的,在中间开了一个口子,口哨就做好了。含着它使劲一吹,口哨发出响亮尖利的声音,实在太棒了!

从公鸡的尾部开始吃。从里面吸进一口甜甜的空气,心旷神怡。咬一口,甜味在口腔里舞蹈,荡漾。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美食——吹糖人。它不仅好吃,还耐看呢!


吹糖人(13)

走上前去。呀,是捏糖人!见到这快要失传的手艺,我格外欣喜。找了个好位置,踮起脚尖,好奇地张望着。表演者是个中年大汉,肤色黝黑,戴一副黑边框眼镜,穿大红衣,显得滑稽又可笑。只见他灵巧的右手搅动盆中粘稠的糖浆,待其稍干,右手立即一抓,动作快、准、狠,拉出长长一串的糖黏。那糖黏越拉越细,变成了细丝,细得真叫人担心,怕会因一缕风的经过而折断,我在一旁真为之担心。轻柔的拉伸真是巧妙至极。待糖丝比小指的三分之一还细时,大汉咬去多余的一段,把剩下的一大段的一端含在嘴里,而将勺子背向身后,开捏起来。

长尾巴的老鼠,滚圆的身躯,尖尖的嘴巴,机灵的眼睛,活灵活现,妙!人群鼓掌喝彩,大汉也为自己的作品得意。他提出了互动的要求,若谁先举手,就白送糖人!这时,人群却没有丝毫反应,渐渐散去了。我听得到的是杂乱的脚步,其中混杂着吹糖人沉重的叹息。

风带我回到童年,似乎看到了孩童们围着糖人你争我抢,叮咚的小鼓和着欢声笑语响彻了多少个白天黑夜,而现在这民间艺术已走向末途。

沉重的叹息将拉我回到现实,我看见了一种正在消亡的美,而我想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挽救她。于是我走上前,“我要那只老鼠。”一种笑,一种希望似灰烬中的火星闪亮起来,我轻吮甜甜的糖汁。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也是一种珍惜。

重新踏在青石板路上,悠悠的古镇如果没有了经济效益,是否也会走上末途?想到这儿,便更珍惜与它共处的时光,连落在板上的脚步也轻起来了。


吹糖人(14)

我对卖糖人的叔叔说让叔叔给我吹一个小老虎,叔叔说可以。只见他先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一点糖稀,揉成长条,先慢慢把糖稀吹开后,再快点吹,一手拿住糖人,一手做出的四条腿。然后用一根小木棒挑一些红糖稀,做小老虎的眼睛和胡须。很快小老虎做好了,我吃了一小口,嗯!好吃!好甜!

问题来了,糖人是谁先做的呢?我在网上找到了答案:糖人是刘伯温先做的,据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造了“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跑被一个挑糖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担子。在卖糖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可爱极了,小孩子们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做糖人,刘伯温有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现在据说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感谢老祖宗的聪明才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见识到既好吃又好玩的糖人!


吹糖人(15)

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了,我想要一只大老虎。只见叔叔先用勺子从锅里捞出一些糖,他飞快地用两只手揉着,捏着,一会儿就把那团麦芽糖变成一个窝窝头的形状,然后用手把窝窝头的头部慢慢捏拢,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空心圆。叔叔把那个空心圆拉出一条长长的尾巴,把多余的部分扔到锅里,一个糖吸管就做成了,接下来就要靠我们两个的配合啦。叔叔说吹的时候我就吹,说停的时候我就不吹。叔叔在我吹的的时候,用手灵巧的捏出头、耳、脚,最后再做出尾巴,一只胖敦敦的老虎就活灵活现得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叔叔拿着一根竹棍,粘点麦芽糖把它插进了老虎的肚子里,一个糖人就真正的做好了由于我吹的力太大,叔叔开玩笑说,老虎变成猪啦。

为了更了解吹糖人的历史,我到网站上去查了资料,我看到一段历史故事:据说朱元璋为了让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就建了功臣阁,准备火烧功臣。刘伯温逃出被一位卖糖的老人救下,他与刘伯温对换衣服,逃过一劫,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从事卖糖职业,刘伯温在卖糖过程中,创造出了糖人,他创造出的糖人大多数都是小狗、小猫之类的小动物形象,小孩见了非常喜爱。许多人向他请教,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到了现在。现在吹糖人也成为了一门绝活,会的人越来越少。


吹糖人(16)

在庙会里逛着,便见一个摊位上围了几圈人,吵吵嚷嚷的,还有许多孩子叫着:“给我买一个吧!”“能不能吹和小葫芦?”我不禁好奇上前看看,只见一个小推车,上面插了一排木签,木签上各端坐了形态不同的人、物、花、鸟很是精巧好看,还有的就是一口锅,一把勺,一锅金灿灿融化的麦芽糖,还有一位手艺人,仅此而已。原来是吹糖人啊!

看那位手艺人四、五十岁,穿了件大红袍很是喜庆,不经意间,便会被他的手吸引,他的手很是灵巧,不间断地行云流水般便吹好了一个糖人。“能不能……要一个大公鸡?”一个孩子说到,他点了点头,便挑了一勺糖轻轻在手中揉弄,我不仅仔细看去,他将那糖几下揉成了圆形,又拉长一点,一端大拇指向下压,变得跟个碗似的,他提着碗口那段,向下坠两坠,就变成钟摆似的细细的糖条吊着大大的糖块,我的心竟不禁有些提了起来,生怕那细细的糖不小心断了,周围的人也都有些屏气凝神。手艺人见那糖条够长够细了,便拖住了下面的糖块,糖条放在嘴边,微微鼓起了腮帮子,竟是要向糖块里吹气!只见糖块的"肚子"慢慢鼓了起来,同时手艺人的手也动了起来,他轻轻的一手托着糖块,一手捏在糖块一端快速一提,糖块便有了一个角,又在这角下面拉出了两个小角,有点弯弯的弧度,大概是公鸡尾巴。他又在另一端一拉,在尖端稍稍捏了两下,便有了小小的尖,“原来是嘴啊!”我不禁惊叹他的手艺,三下五除二便有了大公鸡的雏形。他手不停,嘴也不停地吹着气,那大公鸡肚子薄得透了亮,我总是感觉是不是大风一吹便会破?

他又捏出了个小鸡冠,折断了糖管,用竹签沾糖粘在公鸡肚子下面,还没完,又用颜料为公鸡上了点妆。红色的鸡冠鸡尾,绿色的翅膀羽毛,配上原来黄橙橙的色儿很是好看。看着艺人灵巧翻飞的手指,仿佛在与那麦芽糖嬉戏着似的,我静不禁有些入了迷,想起曾了解的原来的糖人是用模子吹的,我想这一定比那样的糖人好上无数倍,又听身旁的人议论:“这样娴熟的手艺怎么也有着几年的积累吧!”“可不是嘛!”我不禁有点敬佩,就这样边吹,边提、拉、捏、摆弄着,不过一、两分钟,一个小巧的糖人便在灵巧的双手中诞生了。

临走时我也买了个同样的糖人,小巧精致的样式,一层薄得透着光的糖,阳光下澄黄澄黄的很是好看,我竟有些舍不得吃了,不禁暗自感叹手艺人的技艺精湛,真可谓是“绝活”!


吹糖人(17)

一过天门大桥,就看见很多人围着一个小摊在看什么东西。我好奇地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在吹糖人。“哇,这就是有名的天门糖人!”妈妈兴奋地说,“这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天门的骄傲,中央电视台都采访过这位老爷爷的。”“我们美术课本上也有糖人的。”我说。

我聚精会神地盯着老爷爷的手,他的手十分粗糙,但是非常灵活。老爷爷先抠出一团黄色的糖稀,搓成圆球,再吹成一个空心的大圆球,同时手里不停地捏,一个葫芦就做成了。接着他又拿出黑色的糖稀,边吹边捏,一个活灵活现的老鼠就出现在眼前。最后,他把老鼠粘到葫芦上,老鼠拖葫芦就就诞生了。“老鼠拖葫芦——大头在后头!”周围的人都喝起采来,纷纷掏出钱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