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如水(热门4篇)
半朵清莲
2024-03-17 07:14:11
初二
记叙文

平淡如水(1)

越长大,便越不喜欢喝各种饮料——橙汁太甜,牛奶太浓,冰红茶太涩,可乐喝多了反胃……我唯独喜欢喝水,喜欢清凉纯净的液体顺着干渴的咽喉徐徐滑下,旋即从内心升腾而起的那种满足感,既解渴又消暑。

水,是极普通又极随和的东西——普通到随处可见,随和到千姿百态。它可以搭配几乎所有可食的东西:切几片柠檬放进去,就是柠檬水;再放上一个红茶包,就是柠檬红茶。你想让它有什么滋味,它就能有什么滋味——酸的,甜的,花香的,果味的……就看你添加了什么。水就那么不卑不亢地接受,蜕变,升华。

水,温润似君子,又深沉如智者。你看它平稳地流向远方,却不一定知道它底蕴有多么深厚。你看不见它暗流涌动,深不可测,却常常不动声色,浅唱低吟。你别以为它如它的表面一样弱不胜风、不堪一击,它磨平过尖锐的礁石,也滴穿过坚硬的石头,更不用说被激怒之后掀起的足以摧毁一切的巨涛。它那温和、谦恭的面孔下,是坚韧,是刚毅,是不弃,是执着。

做一个平淡如水的人吧。寻寻常常,平平淡淡,能涤尽尘埃,也能酿成琼浆;能溅起飞花,也能承载重负;能飞流直下,也能蒸蒸日上;能意气风发地向着既定目标迈进,也能清心寡欲地在一个地方独守寂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水一样的心态和操守,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愈加宁静,愈加祥和,愈加缤纷,愈加绚烂。

学做一个平淡如水的人,不是要你隐没个性,磨平棱角,而是要你放弃外在的矫饰,注重内涵的修养,就像一潭深水,表面上平静,水面之下却是静水流深,蛟龙潜渊。这个世界上,人们所敬重的不是你外表的油光水滑,而是你内心的丘壑山川。

平淡才能长久,这恐怕是世间最恒久的规律。流传得最久的,往往都是平淡朴实的。乍见无趣,再见心动,继而惊艳,并一发而不可收地爱上……古今中外,多少大家的作品不都是在平平淡淡之中显露出最本真的美呢。

平淡如水,其柔克刚;平淡如水,其味悠长;平淡如水,其利万方……细思之,最有意义的人生莫过于此。


平淡如水(2)

初三生活是如何开始的,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我只知道我们的初三生活已经开始了,我们正在走向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一生当中的一个重要抉择。

但是初三的生活似乎又不是那么硝烟四起,反而平淡如水。

记得那一次,我在换水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住了我,说:“你帮我去找几个人吧……”我连忙匆匆忙忙地去水池旁,想快点完成任务。身旁路过了一名同学,见我匆匆忙忙地,就问我:“怎么这么急呀?”我连忙回答了出来,他仅仅淡淡地说:“给我吧,我来。”说着就把水盆拿了过去。当我再回班时,见水盆中水清澈时,才真正感受到他的话语虽然平淡,但是如同这一盆清水,没有华而不实的东西。是啊,初三生活不正是这种平淡却纯洁的生活吗?

还记得那一次,“九个、十个……”我内心大声呼喊着。引体向上又一次没有突破十个,内心顿时一片乌云。几次引体向上都没有突破十个,“是我真的不行吗?”我反问自己。晚上,我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抬眼望去,皎洁的月光投向地面。我看着它不禁一种莫名的宽慰油然而生。它是那样地孤独却每逢十五圆一回,再想想我,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没有成功,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希望,对于明天更美好的希望?是啊,初三生活就是在孤独与寂寞中渡过,又在这其中找到希望与成功。

仍记得那初三特有的标志——长跑。“跑。”老师一声令下,一个班接着一个班地向前跑去,如同一条蓝色的长龙,成为学校周围最壮丽的一条风景线。我冲到了最前面,那是最“危险”的地方,稍有懈怠就会被他人取而代之。我奋力向前冲,腿下的频率越来越快,而力气却越来越少。但是,我坚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坚持不懈,必有长进。于是,我朝着终点冲刺……。是啊,初三生活难道没有痛苦就可以轻松度过吗?不,初三生活只有经历一个又一个坎坷,才能“香自苦寒”!

初三就是平淡的生活加上坚持不懈和对未来的向往,然后我们在不断前进的路上一定会收获许多的美,属于初三的不一样的美!


平淡如水(3)

我生在陕南一个小农村,家中世代务农。我爱我的家乡,也爱那里的人,更爱我的父亲。无论我走往何处,无论生活是多么优裕,我都不会忘记我是个农民,我有个农民父亲,我是农民的儿子。

生我养我的家乡,人人都很朴实醇厚,父亲就是家乡人所说的大老好人。他很少和别人红过脸,哪家需要帮忙,只要通知了,父亲肯定要想方设法去,并竭尽所能把答应的事做好。去年老家遭了地震,家家户户都在重建房屋。村里有人新屋落成,来找父亲和砂浆,偏偏那天我家也在忙着挖地基。但是父亲碍于情面,还是答应去。后来天下雨了,自家的活积累下一大堆,母亲埋怨道:“真是太老实了,人家一叫帮忙就去,连自己的事都顾不上。”当时父亲只说了一句:“我们虽然忙,但人家来叫了,就还得去。”唉!又能怎样呢?父亲就是一个大老好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很少能顾上自己,有时候给别人家干了活连饭也不吃就走,这让许多人都无法理解。

父亲是个好人,村里人有目共睹,无不称赞。同时,父亲对我和弟弟的学习也很关心。记得小学时成绩很差,每回领了成绩通知单后心中老是忐忑不安,因为一旦成绩考得不好就注定要被父亲很严厉的训斥一顿。上小学四年级时,语文和数学没有一门是考及格的,老师很头疼,同学不与我玩,父亲也更是着急。过完年,学校开学了,眼看到报名的最后一天了,我仍旧不去学校。我给父亲说自己不再读书了,反正又不会,还花掉许多钱等等。开始他很生气,直接就骂道:“不上学就早点滚蛋,别再瞎混了。”但最后他还是语重心长地劝慰道:“你现在还小,不上学又能做什么?出门打工也没人要呀,还是好好学习吧。”说来也巧,直到我上五年级后,遇到一位姓赵的班主任,他对我帮助很大,在文学这条路上是他启蒙了我,也是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学习和未来的信心。后来,我迷上了写作,父亲很高心,也非常支持,总会见人就夸奖我又在哪哪发表文章了,抑或又获得什么奖了等等。我感觉到父亲每次在别人面前提到我时总会喜形于色,父亲对我很信任,并以我为荣,现在也是。

喜爱文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直到真正走上文学这条路——当上一名光荣的记者。我很感谢父亲,是他永远默默地支持着我,当然还有我的家人,我很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一直走到了今天!

父亲很少说话,而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你好好学习,上到哪我们就供到哪,即便去贷款。”虽然很普通,但父亲对儿子饱含深情的,我很感动,也一直在努力。每当我受到挫折和失败时总会想到这句话,并将其作为战胜懦弱和胆怯的最好武器。记得在2006年寒假,我是去江苏度过的。父亲母亲还有弟弟都在那里,春节过得很好,我们去买了一条3斤多重的大鲤鱼,还买了好多花炮,大年30夜里大家和在外的小姨等人一起吃火锅,很高兴,也很热闹。但真的没想到,正月初3那天,不幸的事发生了。父亲和一老乡去城里找工作被一车撞倒,当场昏迷。所幸的是肇事司机还有点良知,他出钱给父亲看病,即便如此,父亲所承受的痛苦是别人无法知道的?假如那次他一睡不起,我们一家人该咋办啊?我曾思来想去,最大的祸因不是别而是我,假如我不上学花那么多钱,父亲也就不会去外地打工,不打工也就不会出那档子事了。我曾深深自责过,但我也很庆幸父亲住了近两个月医院就康复了。为此,我悄悄的哭过……

生活一如既往,平淡如水。一切都过去了,不提也罢。马上是父亲节了,本该在家享受生活的父亲仍旧在外打工,儿子心中非常疼痛。此时,我也并没什么送给父亲的,只能献上我最诚挚的祝福:亲爱的父亲,祝您心情愉快,健康长寿!


平淡如水(4)

有人喜欢微笑,有人喜欢大笑;有人钟爱放声大哭,有人喜爱低声啜泣。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爱的表情,每个人的表情又都是性格使然。但,性格如火一般太过热烈容易让人心生厌烦,似冰一般寒冷疏离又容易让人心生畏惧。唯有平淡如水,方能使人越品越香,愈香愈想品。

水,看似单调乏味,一望到底毫无神秘可言,但若失了它,则生活中更多的事物也就随之失去了色彩与光环。因为有了水的无味,所以有了咖啡的浓郁;因为有了水的透明,所以有了水中花的色彩鲜艳美丽;因为有了水的清淡,所以有了汤肴的美味……水用自己透明的.色彩为世间万物着了色,自己却仍晶莹如初。因为——

水清,本是一种清明。

似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徽因,虽有一身才情,却美好如江南烟雨笼罩下的小城,平淡却不失芳华。因为本质如水,所以悲伤的泪珠融入了身体,没有大悲的哭相,只有嘴角噙起的淡淡浅笑;因为本质如水,所以枫林中的露珠融入了身体,没有伤春感秋的惆怅,只有一片新意、一片绿意的生机;更因为本质如水,所以无数人在仰望中自惭形秽,她却只淡淡一瞥尘世烟火,继而专心工作。她用自己的才情为那时的人们描绘了一个梦,自己却清醒如初。因为——

清明,才更看得清。

平淡如水,并非是没有表情,没有情绪,如一潭死水漾不出春的生机。只是,行走在红尘陌上,要放弃的太多太多,想得到的也太多太多。虽然这一生我们都在“理想”的道路上奔波,但终是过客。所以昔日收获的大喜未尝不能成为最后的负担,与其让那些当初的得意在回首时成为讽刺,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消除执念,寂静安然,也平淡如水。

平淡如水,也并非要义无反顾,直率前行。因为虽人生苦短,但岔路终是太多,最初直觉的选择在一次次的犹豫中变得举棋不定,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所以请坚定地走上一条路,只是在被途中美丽而诱惑的景致羁绊住脚步时,别忘了回头看看那个来时的路岔口,因为回头是岸,让每一次转身都成为隔世,然后大步离开这个沉沦之地,不再回头。所以千万为自己铺一条后路,毕竟行走于纷呈世相中,难免会有迷途之时,若有退路,则自会有最初的淡定自若,细水长流。

我曾悄悄拿徽因与他人比较,却觉张爱玲太悲情,陆小曼太张扬,冰心太深沉,唯有她,在那个时时与战火擦肩的时代,无悲,无伤,无关风月,无关深理。她教会人们逐梦、筑梦,教会人们等待,教会人们在荒芜的心里种上一株绿色的树苗。

淡然如水,不会伤人,亦不会被人伤。在人生的舞台上,虽角色颇多,也能置身“戏”外,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