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筷子(汇总4篇)
破茧成蝶
2024-03-11 04:30:24
五年级
记叙文

中国的筷子(1)

一双筷子,看似普通却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情感和记忆。

筷子?关爱

佳木斯,东胜,一个儿子回来时的家庭。在一个冬日里,一个游子走在那大雪铺着的大地上。近了,近了,到了,到了,那个早已望眼欲穿的母亲。总于盼到了她儿子回家,一个紧紧的拥抱,母亲的眼泪肆意流淌———

因为有什么比儿子回家更让人高兴的事呢?

母亲连忙围起围裙,打上鸡蛋,泡上豆腐 还为儿子做了满满一锅葱花肉,儿子依在母亲身边,用筷子把肉放进嘴里,脸上露出了幸福。这时母亲也绽开了笑容。

筷子?明礼

福建,永定,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聚餐的时候一个孩立马伸出了筷子,被爸爸给拦了下来。爸爸说;让爷爷先吃,这是礼貌问题。孩子只能乖乖的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等爷爷吃了以后,大家才去夹眼前的美味佳肴,长幼有序,饭桌的礼仪,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啊!

这真是一颗中国心,筷子?传真情。


中国的筷子(2)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知道,在中国,吃饭用筷子。

外国人吃饭用那铁质的刀叉,一切,一插,简单粗暴,缺少技巧。筷子,两根“木头”,简简单单,却蕴含着深深的内涵,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拿筷子有讲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一捏,一放,无论是小小的米粒,还是大大的菜,肉,都能轻而易举的夹起。筷子,意味着传承,祖辈用筷子,我们还用筷子,筷子,永远是中国的象征。这,是外国人的刀叉比得上的吗?

筷子本身也有着深刻的寓意。新婚送筷子,意味着“筷子筷子,快快生子。”;恋人赠筷子,意味着“永不分离,白头偕老”。更值得铭记的,是那永远的“筷子精神”。

中国人总说“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的确,筷子,成双成对,一根筷子,什么也吃不着,可一双筷子,所有美味都能入口。一根筷子,一折就断,可一捆筷子,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紧紧抱着,永不折断。中国人用筷子,也用出了那筷子精神。

以前,抗日战争时,共产党、国民党尽管党派不同,政见不同,但同为中国人,在中国面临灾难时,团结一心,共同抗日;如今,中国的骄傲:女排,在球场上,夺得金牌,靠得就是她们“团结”的战术。

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中国人已深深印刻在脑海中的“筷子精神”吗?

有的外国人嘲讽中国,说中国是一盘散沙。但是,我们中国人永远记得心中的中国味,筷子精神,永远堂堂正正,团结一心!筷子,成双成对,永远是我心中的中国味!


中国的筷子(3)

我的双手正轻轻地摩挲着一双竹筷,它普普通通,没有任何,朴素无华。然而涌动出的思绪,立刻勾出曾读的一句话:四海八荒,炎黄正朔;华夏文明,声名远播。可不,小小竹筷体现出的也是浓浓的中国味 。

小时候筷尖上蘸满的是亲情与乐趣,大人经常说起,当我还在襁褓之中时,每逢吃饭,大人们就会用筷尖蘸点汤汁放入我的嘴中。然后,一起微笑着盯着我的脸上的表情:或笑,或扎嘴,或皱眉……随即是大人们甜蜜的欢笑声。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带我去表舅家做客,那时,我刚学会走路,活泼好动,表舅很喜欢我,还把我抱在腿上用筷子在红酒里点一点,给我尝,一下啤酒,一会又点下白酒,我呢!来者不拒,很快,我的脸蛋就变得红红的。引来大人们笑声不断,而我则昏昏沉沉睡了一下午。如今想起,这大概就是中国人的含饴之乐,筷尖上的亲情吧!

长大些,筷子上学到的是尊重与礼仪。随着年龄增大,我对用筷子的“讲究”也懂得了许多。比如:有长辈同桌,应由长辈先动筷;有客人同桌,应先请客人动筷;夹菜时筷子不能对着人;筷子不能在菜中翻来翻去……这些都是用筷的传统礼仪,它体现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也展现一个人的自身修养。

长大后,筷子上传递的是思念与感恩。我有一个表伯,他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留学。去年,他带着妻儿回国探望父母,一天饭后,大家在客厅拉家常。“唰、唰、唰”厨房传来一阵洗筷声。表伯听到后,立时发出一声感叹:“听到这声音,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那时太爱玩,做作业、写字都是只求快,往往招来的是筷子头敲手。现在想起来,也亏有筷子敲,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言语间,满是对童年的追忆和对父母的感恩。

小小一双竹筷,普普通通,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中国味。而竹筷,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它只能算是沧海一粟。我为中国传统文化而骄傲,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们这一代,不仅要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要把她发扬光大。


中国的筷子(4)

近日,某意大利知名奢侈品牌创始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了对中国筷子、中华文化的不当言论。这一举动,引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而我们想告诉他们:中国筷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该品牌拍摄了,一个华裔女模特用中国筷子吃披萨的视频。视频中夹杂着中式发音,傲慢的语气,以及各种奇怪的姿势。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丑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基于无知而建立起来的偏见是多么的愚蠢。

筷子,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产物。筷子,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秦汉时期称为“箸”与“住”同音,人们怕行船搁浅,变改“箸”为“快儿”,希望船行的快,一帆风顺,以图个吉利。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为挟住再提起之意,这就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实用功能。再后来,由于筷子制作的材料多是竹子,因此在“快”字头上加上“竹”字头。这就成了今天的“筷”字了。

筷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筷子多七寸六分长,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因此,吃饭时也时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圆的一头象征天,方的一头象征地,表示着“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此外,手持筷子时,拇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征,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关系的朴素理解。筷子成双出现,与太极阴阳理念相符,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有两个对立面组成。一双双筷子凝结了多少先祖的智慧,也是对后人的教育。是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筷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映射。在小时候,长辈用筷子喂我们吃饭,那是启迪;小时候,长辈教我们使用筷子时说“我们是中国人,必须会用筷子”时,那是传承;在外拼搏回家,一桌家常饭,挟起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身在异国,每逢节日对先祖的祭拜,那是对国家,家人的思念;“多个人多双筷子”。一双双筷子挟起的是温暖人心的人间烟火。是逢年过节,吃团圆饭的中国心。一双筷子,蕴含了“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团结……”。承载的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华。

一双筷子承载了多少中华文化。筷子代表的,不仅仅是吃饭的工具。外国人总是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臆想他们认为的事,极其的自傲无知。不妨挟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面对西方,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是中国人”,有着“自信力”,而不是“他信力”。应有我们华夏炎黄子孙该有的魄力,时刻怀揣一颗中国心!

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华千年文明。有滋有味,有中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