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叶(必备3篇)
风过无痕
2024-02-19 00:32:00
其它
其它

关于红叶(1)

秋姑娘来了,带来了丝丝凉风,带来了硕大的果实,也带来了五彩缤纷的红叶!

走出家门,就有丝丝凉意;到了果园,每棵树上都挂着妖艳欲滴的果实:红通通的苹果,紫莹莹的葡萄。

到了公园,面前的一片景象使我兴奋不已!秋给梧桐树套上了一件粗糙厚实的大衣,而那红叶就飘飘悠悠地向地面飞去;秋给那些碧绿的竹叶穿上了淡黄色的外套;秋也给红叶染上了血一般的颜色!这些红叶,随着秋风缓缓地往下掉,就像一只只色彩缤纷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阵微风吹来,红叶像一个个小铃铛发出清脆的铃声,天女散花似的落到地上。我捡起一片红叶,用手摸摸,既不像苹果树的叶子那样光滑,也不像梧桐叶那样粗糙,那红色从叶根向叶子中心延伸,叶子的五个角微带枯黄。

走向竹林,用手摘下了一片有些略带发黄的竹叶,却不料竟被它划破了手!呵呵,我便小心翼翼的将它托在手中,细细端详,这竹叶像一把锋利的剑,好似一不小心就会被戳疼;可是竹子的边缘却没有锋利的齿轮,我想应该是肉眼看不见的吧;用手轻轻抚摸,表面很粗糙,但是纹路却排列得很整齐;从上到下,由绿色变成了淡黄色,像是一件双层的连衣裙!

我捡起一片梧桐叶,它像大人粗糙的手掌一样,甚至比我的手还要大,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有着浅黄色的皮肤。梧桐叶的叶脉像大手掌里面的纹路。我迎着太阳,举起叶片,上面的叶脉清晰可见,像一条条羊肠小道通向远方。

我捡起几片颜色各异的红叶,做成了我的专属书签,想让它们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秋,我喜欢它,但我更爱它那“一叶知秋”的含蓄表达方式!


关于红叶(2)

寺河山位于豫西崤山腹地,距灵宝市区三十多公里,以盛产优质苹果而闻名于天下,素有“亚洲第一高山果园”之美誉。最近,乡里推介了“观红叶、采苹果游”活动,一路上,慕名而来观光游玩的客人一拨儿又一拨儿,络绎不绝,他们多来自紧邻的秦、晋、豫三省。

“看,红叶!”同伴的一声惊呼,把我们目光引向窗外,只见沿途公路两边的山坡上已零星出现了一簇簇火陷似的红叶,她们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绿丛当中,红绿相间,格外耀眼夺目。车子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缓缓前行,我们一个个都好奇地瞪圆了眼睛,唯恐错失掉任何一处美景。

不知不觉间,车子已到达目的地。下了车,放眼向四周望去,群山尽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远瞧,层林尽染的寺河山,映入眼帘的是浓浓的秋色。满坡红彤彤似云似雾的霜叶,赛过二月花。我们不由地发出一连串的啧啧惊叹:深秋的寺河山简直就是叶的海洋,人仿佛就是在茫茫的大海上穿梭;深秋的寺河山,宛若奔涌着的红色波涛,人就像在浪头上逐流。近看,那一坡坡红透了的红叶,如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艳得热烈、艳得灼人;那一沟沟耀眼的红叶,像朵朵光芒四射的缤纷晚霞,浓得灿烂、浓得化不开。秋的寺河山,满园一树树红艳艳的苹果压弯了枝头,与四周漫坡的红叶交相辉映,构成一卷厚重的天然秋色图。果农们正忙着采摘着累累硕果,一派紧张繁忙的场景,荡漾在他们脸上的是丰收后的藏也藏不住的无限喜悦。秋的寺河山,群山像浓妆重彩一样,绚烂多姿引人沉醉,正恰似舒展开来的一幅无与伦比的绝美油彩画卷,赏心悦目。侧耳细听,隐隐约约就仿佛听到了红叶被风吹过的阵阵哗哗声,就像这沟底小溪的潺潺流水声,悦目动听,天赖之音一般,使人如醉如痴。凑到红叶跟前屏住呼吸闻闻,能嗅到淡淡的一股药香扑面而来,直沁人心脾,令人神魂颠倒,为之陶醉。我们大饱红叶浸透漫山之眼福,尽享果香飘溢风光之隽秀,不得不叹天地造化之神奇,红叶魅力展放之灿烂。

登上高高的山项,一览众山小。极目远眺,莽莽苍苍,远山尽坡,红叶鲜红、粉红、猩红、桃红,依次排开,层次极其分明。琵琶秋风,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整座山似乎都要摇晃起来了,又有了松柏点缀其间,红绿相映,瑰奇绚丽,不由使我想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来。

林间小憇。随行的林业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寺河山红叶学名叫黄栌,与北京的香山红叶属同一品种,只不过这儿系天然野生的,而北京是人工种植的罢了。黄栌,多生长于海拔1000米左右,耐寒、耐旱、耐瘠薄土壤,生长快,根系发达,树叶呈倒卵形或卵圆形。当温差大于10度时,叶色变红。经霜变,色彩鲜艳,宛如万缕罗纱缭绕树间,历来被文人墨客比作:“叠翠烟罗寻旧梦”和“雾中之花”,故黄栌又有“烟树”之称。夏赏“紫烟”,秋观红叶。加之其极其耐贫瘠土壤的特性,更使其成为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景观林的首选树种。

听了林业专业人员的介绍,我们恍然大悟,明白了红叶为什么这么红,原来她是经历了风霜的严酷洗礼,才变得姹紫嫣红、绚丽多彩而引人注目的。不由使我联想到寺河山的过去,原来这儿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穷山沟,留不住人。“寺河山,人如燕,春来秋去冬不见。”这首歌谣就是旧寺河山的真实反映。寺河山,七十年代末吹响了规模种植苹果的集结号,从此荒山披上了绿装。八十年代苹果进入鼎盛果期,红红的苹果给寺河山人带来了小康的福音,昔日荒山秃岭蜕变成了美丽的花果山,寺河山被树为全省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赢得了“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的赞誉。寺河人兴也苹果,成也苹果,与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富裕生活。寺河乡只有8000多口人,却居住着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各方人等,口音、风俗各不相同,民间有“小联合国”之称。“山因果而发,果因山而名”,如今的寺河山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阴覆盖,秋季红叶漫坡、果实累累,冬季白雪逶迤,已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的去处。站在寺河山高高的大山之巅,我不无感慨地想,难道寺河人民艰苦创业史不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现实版黄栌绿叶霜变成红叶的生动写照吗?!这么想着想着,再回首看那红叶,觉得就像一个个的红苹果艳艳地挂满山坡,又像一张张果农们丰收后兴奋地涨红了的笑脸,更像一家家山里人庆贺好年景喝醉后通红的脸庞……

寺河归来,我的心里忽然敞亮了许多。北京香山红叶没有如愿去看已不重要,也不再遗憾。来年深秋,寺河山红叶红了的时候,如果得空儿,我一定还要去寺河看红叶。


关于红叶(3)

那一树红叶(三)

每当有人提到枫叶,我便异常兴奋。因为它不但颜色独特,而且掌形也显出几分别致。

一叶知秋,红枫叶便是秋天的时令神。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它为题吟诗作画,使它的魅力流芳百世。

记得在老家的一座不知名的山上,有一片枫树林,虽然不能和北京香山的红叶相媲美,但也算得上是别具一格。那座山并不奇特,而被青翠所包围的那一小片火红,便是吸引人的全部风景。

一天雨后,我去那座山上看红叶,山势并不怎么险峻,一路上走得很轻松。不多时,我便来到了枫树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火红的景色。我缓缓向树林深处走去,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生怕惊扰了这珍贵而又可爱的红色精灵。当然我也没有忘记拾几片回去留作纪念,但我真不知拾哪一片好,因为刚拾到一片放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没走几步便又看见一片更为娇艳的。我沐浴在这片红色里,仿佛忘掉了一切,眼前只有这一种颜色。

不知不觉中黄昏已经来临,天气由阴转晴,晚霞一片绚丽,火红的霞与火红的叶相映,我被包围在红色的世界里。我快乐地旋转,希望红色映射到我身体的每一寸肌肤。

离去时,我又拾起几片红叶,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红叶落尽后只剩下秃树枝的枫树。红叶在亲吻大地前展现出最美丽的自己,展现出生命的亮色。我们,不也该是这样吗?

那一树红叶(三)

今天,我在鲁泰路上发现一种很好看的一种树叶,因为那树叶是红色的,一开始我以为是枫叶,可是仔细一想我们这不可能有枫树的,我跑过去一看不是枫叶,而是红叶,一回家我就打开电脑查红叶的资料:红叶,学名黄栌,是观赏树木,主要看叶,为历代文人青睐,最早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红叶,全国各地都有,千佛山亦鼎鼎大名,然而尤以山南山北最盛。山北瀛芳园处,星罗棋布,万紫千红。卵形的叶,杂性的花,浓郁的香,甚是诱人,再加上丹枫、火炬、红叶李、红叶树,将其衬托得更加艳丽。

山南和山北相反,这里很是单纯,面积也大,号称百亩,覆盖了整个山坡。若漫步在通幽曲径上,便会看到棵棵黄栌红衣少女似的夹道迎宾。两边树枝搭连,又似红色长廊。放眼山坡,一簇簇,一片片,加翠柏缀其间,颇显风韵,若是清晨,又遇朝阳甘露,更像红色绸缎上撒满了颗颗红色珍珠,亮晶晶光闪 闪。这热烈的景色犹如红杏出墙,逗得众多游人前来观光,一睹其风采。原来红叶是那么有名啊!不过资料上还没说清楚我看到的红叶不全是红的还有绿色,黄色的,我有查了查书原来红叶开始的颜色是绿色,慢慢的有变成了黄色最后才变成红色。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红叶很美啊?

那一树红叶(三)

枫树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深秋某日,我望向枫树,一片火红,红得热烈,红得疯狂,红得直逼我的眼。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霸王别姬》。身着红裳的虞姬断绝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地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但求以一己的美丽消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多少英雄泪!正真是天地为之动容的一幕。

接下来便是乌江自刎。“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自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飘落在地?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风。

我担心地看向不远处的那株枫树。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红叶。推开窗,面对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没有昨天的叶,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这一夜的风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面对枫树,我明白了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

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

不禁又感慨起,虞姬的那夜红衣红颜的生离死别,悲哀起她屈从天命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