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精选18篇)
最远的距离
2024-03-30 04:57:55
三年级
随笔

细品(1)

人生如梦,得意时梦意正浓,睡地正香;失意时噩梦一场,一身冷汗;梦醒时两手空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或恨,方知人生滋味。

人生一世,就像是一位绘画师。事业、功名、利禄、家庭、爱情、友情、亲情、怨恨,就看你偏重那种色彩,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每一笔都画的那么鲜艳,那么绚丽。

事业上蒸蒸日上,功名利禄游刃有余时,有多少人能把握住自己,不问笛而惊,不心浮气燥,能脚踏实地的发挥特长。活到老学到老,与三岁顽童学归真,与百岁老人学自知。知足常乐,心清则眼明、手快,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莫强求,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做善事则心宽、体满、意清。家庭爱情温馨和谐谁不向往,和谐是美,但和谐是磨擦出来的,是相对的。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单不一定有爱情为前提,没有单纯的爱情,也没有单纯的和谐。爱情也不一定成就婚姻,最终追求的还是幸福,只有幸福才是真正的和谐。友情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朋友之间多交往,她能让你自信、放松、兴奋,让你有一种寄托。亲情是永恒的,古语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母看儿女时兴奋的目光,伸手拉起跌倒的孩子,擦去孩子额头的汗珠,挥手驱散孩子周围的蚊蝇,盖好儿女滑落得被子,为他们端上热乎乎的饭菜,将求学的儿女送出大门,站在大门外眺望等待归来的孩子,那就是我们的爹娘。我们在他们的熏陶下成长、成熟、成功,然后重复着他们的昨天,此时更觉父母的伟大,也会为儿时的顽皮而后悔,也只有常回家看看,让她们开心幸福,而刚刚消火的我们依然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这就是亲情。如果都能以次心面对世人,何愁和谐社会?贪为万恶之首,怨恨愁是你的死敌,它能蒙蔽你的双眼,迷惑你的心智,回首时有多少深仇大恨,又有多少沉冤似海,抿嘴一笑,海阔天空,云散日晴。

人生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一段空间、一段历史。操不完的心,受不够的磨难,或享不完的福,亲不够的子孙后代。解不开的百愁、千恨、万怨,笑不完得人间喜事,是苦是甜?人生百味各自体会。


细品(2)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小时候,天真的以为世上所有人都像莲花一样,拥有君子的品质。都与自己的心里一样,懵懂无知,幼稚可爱……可是,活了也不短的人生,停下脚步,蓦然回首往事——一片空白。白的犹如一直在下着鹅毛大雪,把整个心灵世界染成了纯洁的颜色。其实,不然。并且回首往事,我的人生也一直是白色的,好像在人生路上,我并没有刻意为之的突破自己,从未渲染过自己那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从未出现过五颜六色的彩虹。

雪从我的世界路过,在我的心灵上覆盖了一层希望之毯。

或许,很多时候,我也曾在白雪皑皑的世界追寻过自己最初的梦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失去了如何看待世间真理的眼睛,那真的只留下了一个“或许”罢了。


细品(3)

茶,固然香,悠长浓厚,但只留停留在壶中,口中。但师恩不同,它是需要我们去用心泡制,用爱去感受的。

师恩,是开在平原上的一颗小花,没有醉人的芬芳却依然让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十年前的我,刚踏入幼儿园的大门,“哇”一声哭了,随即,便抓住妈妈的手,说什么也不放,这时,老师来了,她很漂亮,才制止了我的哭闹。

八年前的我,刚踏入小学一年级,我紧拉着妈妈的手,虽然周围很多熟悉的面孔,我还有一点放松,老师来了,她不像幼儿园的姐姐那样可亲,很严肃,很“吓人”,一年级的纪律比幼儿园厉害多了,但是老师说是为了以后做准备,我还是不懂。

三年前的我,刚刚接触中学,它没有了以前的放任与自由,连老师也变了,没有了小学老师的那种方法,多了一份自主与紧张。

现在的我,不再无知,优质。而是我成熟了很多,我经历了这么多久的学习,我才懂,老师这个职业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与承担。

都多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可我却认为,祖国的希望是老师们,老师在扶持着一代又一代“祖国的希望”。

一寸粉笔写遍天南地北。三寸讲台传播做人道理,是啊!有谁比老师责任更大,负担更重呢?

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大山里的教师,我喜欢看到一双双求知欲望极强的孩子们在我传授完知识后的满足感。

感激师恩,不必用华丽的文字,感激师恩,不必用丰富的礼品,而是用心就够了。

都说我们的成绩是报答给老师的最好礼物,难道不是吗?

有多少女人志士都写下过赞颂老师的名言名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我相信,老师的愿望就是为学生为自己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全能。

感恩老师,细品师恩,回味师爱,在祖国60华诞到来之际。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时,让我们携起手来,对在一线工作奋斗的老师说声“辛苦了。


细品(4)

人生是什么?在我认为,人生就是过年时桌子上的山珍海味;是清晨妈妈早起熬的香甜豆浆;是闲来无事时喝的清苦的茶;也是平时吃的各种小吃……说不上哪里好,可就是觉得哪里都好。

那天去一家四川饭店吃水煮鱼,火辣的气氛中,每一桌顾客的说话声都很大,在说着自己的生活趣事和心得。而我却注意到旁边那一桌出奇的安静,桌上的人都在用手语交流,他们身处另一个安静的世界,没有杂乱,没有纷扰。可结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其中的两个人竟然会说话。我突然意识到,他俩在桌面上不用语言交流,是对有语言障碍的伙伴的尊重,这也是人与人最基本的尊重。嗯!这份温暖,我保存了。

还有一次放学去姥姥家,赶的是很晚的地铁。我和妈妈上地铁时看到了一对老人,老爷爷眼睛不好,老奶奶在前边拽着他的衣服。车上的乘客不多,却刚好把座位坐满,这对老人只能扶着扶手站好。这时,一个看起来不大的小孩儿嗖地站起来,说:“老爷爷,坐我这儿。”他旁边正在玩手机的妈妈见了,赶紧也站起来说:“对对对,我这儿也有个座位 ,我们还有一站就到了。”直到我和这对老人一起下车,仍然看到了那对母子,小孩儿蹦蹦跳跳地跟着妈妈。我忽地明白,这就是成全,是不让别人有心理负担的成全。这份温暖,我也保存了。

走出地铁口,我看到那对老人在大桥口停下,老爷爷开始吹口琴,原来,他们是一对卖艺的夫妻。可他们并没有像别的卖艺人那样讲着他们凄惨的身世,而是就那样吹奏着,像是俞伯牙期待他的钟子期,千里尽求知音……我从妈妈那里要了十元钱放在老奶奶那个满是绿色的小碗里,老奶奶轻声说谢谢,眼神里却是无限的感激。这份微小的温暖,我传递了。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可人世间却有那么多善行在温暖我们。人生处处充满惊喜,读懂人生故事,细品人生百味,会发现,其实温暖就在我们身边。


细品(5)

美若没有几分遗憾,如何能有那千般的滋味。

——刘墉

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是每件事情都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多少会留下一些遗憾,但细细品味,会发现不一样的味道。

明月

柔和的月光如薄纱一般洒在大地上,树影婆娑间我看见一个人。他穿一件白色长服坐在亭中,那双迷离的眼睛如同深渊一样望不到尽头,但我依然可从他眉宇间看见那一抹淡淡的愁绪和浓浓的思念。此时,他正举着酒杯,望向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飘忽间,我仿佛听到了他的低叹,“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我想,如果苏轼的仕途顺风顺水,如果苏轼可以与他的兄弟团聚,如果少了这些遗憾,是不是他就不会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呢?

离骚

汨罗江边,一名男子衣袂飘飘,神色决绝。他吟诵着《离骚》,毅然跃入江中。至今为止,人们依旧在缅怀他。也有人在遗憾:为何如此有才华的诗人却要悲壮地死去?但若细品,这正体现了他高尚的爱国品质,这才成就了《离骚》的千古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因生命遗憾而壮美。

遗憾是一种美,一种艰苦卓绝的美。若人的一生没有一点遗憾,则如一盘没有加盐的菜,可吃但无味。


细品(6)

细品夜雨寄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为何你不愿与我道一声再见再离别呢?我回来了。

——题记

社团课,老师布置背诗任务。细看看,只有这首《夜雨寄北》不熟,就开始读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背是背了,可不知李商隐为何要写下这首诗?“寄北”?寄给了谁?心血来潮,我打开了手机……

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他的妻子给他寄来的信,他看了后,给远在长安的对方回了一封信,就是这首《夜雨寄北》。李商隐对亲人有无限思念,甚至畅想:在家中西窗下共剪烛花,互相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他充满希望与期盼。

但他不知的是,他的妻子,永远不能再见他了,她写完那封信后离开了人间。

我,不知说什么好……

李商隐四五个月,后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就算一到天雷打下来,击中天灵盖也不会更疼吧?他会怎么样?他会泪如泉涌吗?他会看着诗,红着眼眶自嘲大笑吗?当自己最关心的人在床上独守空房时,自己在哪里?连最后一面,都再也见不到了,自己连一句安慰也没有了,她一定等了很久诗人,却没能见到最后一面。那西窗下依偎的人影,从此以后,只剩一人……

读着,眼角不觉红了……

等待,不可怕,可怕的是绝望的等待。

有人说诗是寄给朋友的,但就算诗是假的,情,确实真的。


细品(7)

六月,正是梅雨天气,阴雨绵绵。密密细雨打在青石板上,凹凸不平的青石中便积起了朦胧的一层水。滴入了那一条蜿蜒千百年的水,便泛起了圈圈涟漪。

刚进古镇,便嗅到了一股清香,虽是清香,却传的十分远,可谓香远益清。我便循着那茶香顺着那青石台阶向前走,原来是一家老茶馆,茶馆里光线似乎很暗,也只有一两个茶客。店面已经破旧不堪了,踩在地板上竟有嘎吱嘎吱的声音发出。我十分惊讶,现在竟还有茶馆,我还认为茶馆还是上世纪的产物呢。脑海里便依稀想起了老舍先生的那个茶馆。思想刚飞出脑廓,店主便端来了一瓶瓷瓶,瓷瓶里是清一色的白,就好似一块青一色的美玉,茶叶立在水中,漂在水上,从瓷壶上往下看就好如一个个立在水中的树,散发诱人的清香,那香钻入鼻孔,让人为之一振。似乎很久没有闻到这种香了啊。细品这香,这是一种清香,好似荷。但这香气扑鼻,很远都能闻见,又好似桂花。但又有种说不出的鲜香,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怔,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性。茶叶在瓷杯中慢慢舒展着枝叶,就好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即将绽放在水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热气的蒸腾,一些茶叶沉了下去,但仍然还立在水中,水也慢慢变成了淡黄色,而沉下去的茶叶冒出了气泡,慢慢悠悠的又浮出水面。

突然,香气倏的变浓郁了,就好像牡丹一样,勾起了鼻子,嘴里变禁不住流出了唾液,忍不住抿上一口,顿时,便觉嘴里好如有千支军号响起,味蕾为之一震,呀,这香是多么的浓厚而又清醇啊,喝惯了速成茶的我不禁被这杯茶惊诧到了,细品这茶,浓厚而不张扬,深沉而又不死板。一口下肚便觉荡气回肠,不禁让人赞叹这是不可多得的好茶。

茶馆的主人看到了我惊诧的眼神,便悠悠走上来,轻声说:“你知道这种茶名字叫什么吗?”“是白茶。”还未等我开口,他便自己回答了。“这茶,本不是很浓,但一经开水的洗礼,便成了茶上佳品”茶馆主又缓缓的说道。茶还在水中舞着,这时,大多数的茶都沉了下去,但任然竖着在水面上,舞着自己张开的叶子,似乎在绽放自己最光辉的生命。这时才发现,这茶不和人生一样吗?一片叶子,从采摘到制作,再落入茶盏之中,经历了幻灭生死,茶的一生,亦如人的一生,浮沉起落,苦涩回甘。

细品茶,我似乎读出了他的味道。他叫白茶,是因为他谦虚,他散发着浓郁的香是因为他接受了滚水的磨练。他沉下是因为他深沉,有着一颗平常心。而沉到水底也竖着是因为他不甘于平庸,不甘于被挫折打败……而这茶馆里的光阴,此刻亦是闲庭信步,从容不惊。我亦觉浮躁之人一旦进了这情景,更为风雅。原来白茶亦白亦不白。


细品(8)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6年级10班潘瑞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众所周知,这首词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欣赏一首古诗词就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中秋,借诗抒发了对故去的胞弟子由的怀念;是作者大醉后的佳作。

细品着这首诗,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醉酒的苏轼在庭院里舞蹈、遐想、嚎啕。他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他或许在想,为什么人总有别离?为什么人不能”千里共婵娟”!

而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些什么。或许在冥冥之中有“天”在管辖着人的悲欢离合,这不可改变,但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哪怕是一草一木。等到失去了再追悔莫及,这都是于事无补的。

发现人生的哲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它一脉相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相信如果你继续研究它,你一定会发现更多!


细品(9)

微风过后,佳木繁荫,野花摇曳,阳光微透,笼照在绿油油的荠菜上,反射出一道道柔和的光芒。

和煦三月,再至乡村。这是万物生长的好月份,也是农人希望的开始。我大踏步地走进了外婆的院落里,大声喊了一外婆,直至声音从身边转来,我才发现外婆在地里干活呢!彼时春意正好,细草嫩尖翠生微微,机染点点。春光流溢,四方恰然怡景。不远处的竹林中,几只小鸡正在觅食,我不由地想起曾经发生的那件小事,我在七、八岁回来时,遇上了我们家的大公鸡,我不禁想伸手去摸它的鸡冠,谁知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啄了我一下,我“哇”地大哭,心动了外婆,外婆赶忙把我抱在怀里说:“囝囝不哭,外婆卖糖你吃。”据妈妈讲,外婆把大公鸡关在门外一天,没给它喂食。

我又望向外婆,阳光直泻而下,照到外婆身上,将她的每一根银发都照的透亮,一人,一光,一景,仿佛在此刻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就是阳光下的乡村啊!阳光下的乡村是纯朴的,是慈祥的,是美好的,是亲切的,是一个被称为家的乐园。

离这两公里的山路处,有一片竹林,是外公生前为外婆种下的,外公希望外婆像竹子一样,永远健康、长寿。这看似简短的路程,沿途尽现美丽的自然风光。山花夹径,翠鸟栖枝,转角路口更是别有洞天。星罗密布的稻田,随可见散养在外的水牛和家禽。过石桥,于溪流泉涧边停留片刻,总不忘摘一束野花,装点陶罐。拐个弯,一片绿便呈现于眼前,我不由惊叹,这哪是一片绿林,这分明是一片绿的海洋。微风吹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我知道那是外公在低语,原来竹林是外公生命的延续,外公一直都在的,以另一种形式。阳光微醺,照入其中,发出一种懒洋洋的韵味,在泥土上映出了一片斑珀的光影,阳光下的乡村,是跨越生死的爱,是倍需呵护的人间真情。

勤劳的外婆是乡村,深情的竹林是乡村,古老的爱情是乡村。阳光下的乡村,是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是隐士归居的山川,它是纯洁的,是朴素的,是美好的,无论我走多远,飞多高,在我心里,永远有这样的一个美好之地。只要来到这里,就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快乐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独舞,每次走近乡村,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细品(10)

每当我坐在黑色的琴椅上,撩开眼前深紫色的琴布,轻启琴盖,抬起双手,我的弹奏时光开始了。

我的指尖开始发力,自如地起伏着双臂,在黑白相间的琴键间游走。心中的杂念瞬间消散,世间的纷争仿佛与我无关,我进入了美妙的琴声萦绕的时光隧道。

著名的钢琴家谱写的曲子,夹杂着丝丝缕缕花样的情感。当我弹奏起爱国作家肖邦的作品时,音符间、音阶间,阵阵浓烈的爱国情怀传入我的指尖,引起我爱国之心的共鸣;当我弹奏起贝多芬的作品时,重重的和弦间透露出贝多芬巨人般的毅力;当我弹奏起莫扎特的作品时,一篇篇的乐章构造出无限欢乐与光辉……

我喜欢弹奏抒情的小乐曲。自然缓和的单调必人心脾,就像日光一般,柔和的白色荧光笼罩着这个城市。我放松手指的关节,如鱼一般自如地弹奏着小乐曲,悠扬的琴声仿佛在轻抚着我,让我感同身受作家作曲时安祥平和的心情。

我喜欢弹奏活泼的乐曲。一个个轻巧的跳音舞蹈着,宛如森林里的小精灵,踮起脚尖跳着欢快的舞蹈。响亮的和弦音明亮清晰,像是阳光笼罩着我,十分愉悦人心。

我喜欢弹奏激情高昂的乐曲。雄壮而豪迈。许多音符紧凑地拼接在一起,犹如草原上脱了缰后飞奔的野马,清脆的马蹄声阵阵传来。同时按下多个琴键,那饱满而充满激情的琴声,时而像奔腾不息的江水,汹涌澎湃,波涛滚滚;时而像温柔的泉水,轻缓却充满力量;时而又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平静却又不安。

我还喜欢弹奏富有节奏的乐曲,生动活泼,交替出现的快板与慢板恰到好处,活跃的节奏带动着我,速度轻快的旋律好似淘气的小巫师,念着奇怪的咒语,扫帚站起来准备取水。神秘的慢板富有情趣,我仿佛置身于巫师的城堡,一切都十分奇妙,而下一秒,忽然加速的快板,又把我带到了另一个“地方”。

我沉醉在弹奏的世界里,享受着美妙的音乐世界,我细品着每一个音符,意犹未尽。

如三千流水般的琴声,繁花尽妍的音乐世界,我尽情遨游在内,细品弹奏时光。


细品(11)

我想,青春是一次飞越天际的旅行,只有细细品味那闲云飘荡、幽鸟相逐、眠琴绿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在青春的尽头,才会不留遗憾。所以,请细细品味青春路上的风景。

青春的春天,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节,心高气傲,勇往直前,往往不屑于道旁的花草。但你可知道,那道旁的百花盛开,林间的绿意盎然,山间的汩汩清泉,能让青春有百花的色彩,能让生活有树木的生机,能让灵魂如泉水般清澈。

品味青春,珍惜清明澄澈的心灵。

青春的夏天,是血气方刚的日子,充满激情,有攀登高峰的决心。但在攀登高峰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周围有山红烂漫,有碧涧奔流,有苍翠树木,有嶙峋山石。不要被瞬间的迷乱所动而丢弃品味的心情,对青春的品味会让你清醒。

品味青春,反省冲动偏执的心态。

青春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最美的色彩莫过于霜叶的火红,果实的金黄,高空的湛蓝。可我仍想说,青春的秋天,美的不仅是色彩,更是风韵。如果你能从容欣赏秋的清淡凄楚,冷静思考秋的萧条寂寥,细心品味秋的旷达闲逸,你就多了一份无需点缀的洒脱和超脱世俗的孤傲。

品味青春,锤炼淡如秋水的心境。

青春的冬天,是平静淡然的季节。“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经历了青春的风风雨雨,打开记忆的宝盒,品味已经封存的青春足迹。一路品味,一路欣赏,让青春从容不迫,让记忆充实安宁。回首时,青春没有遗憾;向前看,春天又要到来,又是芳草碧连天,又见风轻燕引雏。

品味青春,平静喧闹复杂的心路。

青春的道路不能重走,昨天的故事无法重复。那就慢慢走,欣赏路上的风景,品味青春的过程。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们的心里装着整个天空。


细品(12)

又是一年盛夏,夏夜燥热难安,品一口故乡的麦茶,清甜解暑。麦茶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麦香,那是故乡麦子的气息,那是故乡农人的气息。

儿时生活在故乡,麦田便是我的乐园。风吹麦浪,麦香四溢,细细品味,那清香中含着淡然,这是麦香,也是种麦人的香气。

我本以为所有的植物都有自己的花朵,而麦子那么香,麦香必定迷人美丽。兴冲冲地戴上黄金的斗笠,手中拎着一个放大镜,溜进香飘四溢的麦田。穿梭于麦子中,一手扶起麦秆,慢慢捧起麦穗儿,一手拿着放大镜自下而上斟察着,毫无收获。趴在地上,嗅着泥土芬香,细品这片成长麦田的土地的气息,厚实纯净的味道。麦子扎得小手生疼,趴在地上的我渴望找到无意洒落的麦香,却一无所获。只得沮丧着回家,耸拉着小脑袋。

奶奶见我郁闷,端来一杯麦茶。小嘴抿一口,真香真甜,便大口喝下。“麦子的花在结穗后便落下,它太小了,平日里没人注意”“那为什么麦子不把花开得大些,美一些呢?”“那样营养被花吸收,麦子长不大哩。”奶奶意味深长地说着,而我眺望麦田,仔细品味奶奶的话语。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却又不尽明白。

丰收之际,农人们在溢着丰收喜悦的麦田中收割。结穗的金麦压弯了腰,农人们也弯腰收割。金黄的阳光金黄的麦田,以及顶顶金黄的斗笠,构成一幅乡村丰年收割图。在一旁的我拿着壶麦茶解渴,细品麦茶的恬淡香气,心下轰然-麦花为了能有丰收时的饱满果实,放弃了自己本可以追求的美丽,麦子为了能有丰硕的果实,不惜弯下了腰。而在麦田中忙碌的故乡人,为了丰收为了生计也不畏酷暑艰辛地劳作。他们在麦田中生活大半辈子,不识几个大字,都散发着麦子的清香,有着金麦的风格。农人们如麦花,小而低调,虽然香却不炫耀,故乡人如麦秆,愿意为了成功而艰辛承担。他们深知言论的花儿越大,行为的果实越小,因此他们沉稳低调谦虚,敢于面对与承担一切。细品麦香,这是麦子的清香,也是故乡人的馨香。

而如今,当水泥土取代金麦田。当金钱替代金麦,农人们走进城,在饭馆里谈论着小赚头,炫耀着业绩,在店铺口张灯结彩一改往日低调的风范,想必他们忘却了曾经的麦田,忘却了悠悠的麦香,忘却了麦子的真谛。

在夏夜,捧一杯麦茶,在月下,扎着麻花辫如同小麦穗在风中摇晃掀起阵阵麦香。只希望在今夜的梦中,能寻觅到往日的人们,将麦花飘香入他们的梦乡,在梦里细品麦香的精神风格,重拾那片曾经的金麦田。

细品麦香,静待花开……


细品(13)

六月,芳华绽放。——题记

六月,一个散发着夏日魅力的词。她,洋溢着明媚的阳光,带着幽香的野花。六月,还未冒出那叫个不停的知了,还未出现缓缓低飞的蜻蜓,但倒有着富有节奏的蛙鸣

六月的阳光倒也挺毒,耀的让人睁不开眼,只能低下头,到像个被批评后的模样。但总也有阴雨连绵的天气,真不愧是“六月的天,好似小孩子的脸”,上一秒或许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成了阴云密布。

六月的雨倒也稀奇,有时可能太阳还在头顶照耀,却下起了毛毛细雨,紧接着一场大雨就降临了,这雨下的畅快,每次下雨必是一场倾盆大雨,或许是上帝想让我们经历一次雨水的洗礼,让大脑更加清醒,却没有料到每人人手一把雨伞,将那雨水挡在伞外,虽说没有雨水的洗礼,但倒也清醒,这下雨天总是让人感到清新脱俗,不像秋天的雨,让人闷得慌。

或是上天对六月有着独特的偏爱,让小孩子们对六月有数不尽的喜爱,或是街边小摊上的西瓜,或是超市里拿整齐排列的冰糕,或是商店里那充满梦境的公主裙,足以让六月更为人喜爱。

这个六月,显得更为繁忙,一个月后便是那令人紧张的中考,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都在奋笔疾书,为了那期待已久的中考,争分夺秒。明媚的阳伴随着我们进入校门,进入那间熟悉的教室,或是与他们谈笑,或是温习那些徘徊在大脑边缘的知识,但不曾见它安静,这热闹却也没有让人感到燥热,倒是又增添了几分乐趣。

伴随着明快的铃声,教室里便传出那琅琅读书声,或是那宏伟壮阔的“岳阳楼”;或是那“ABC”;或是那令人振奋的“开国大典”;也或是那展现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伟大制度。最令人兴奋的倒也莫过于那个大课间,就在那三十分钟,我们诠释着大爷散步,走在那充满音乐的操场,时不时的来段“广场舞”,伴着那操场上的蝴蝶,她们在“C位”舞蹈,倒也衬得出我们散步的随心……

望一眼泛着光亮的水洼,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无恨的天,脑海回荡着语文老师常说的“渲染氛围”“情感态度”……倒也能给六月“赏析”出个所以然来,细品她的泼辣,她的清新,她的一切……


细品(14)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皆闻名于世,也在多个方面吸引了我。《西游记》吸引我的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经历;《水浒传》吸引我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个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三国演义》吸引我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和诸侯割据混战的历史场景;而《红楼梦》吸引我的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其所体现的深远的社会意义。

仅是宝玉、黛玉这几十号人物,组合起来便是说厚不厚,说薄也不薄的《红楼梦》一书。相比于其他三本名著而言,《红楼梦》的故事架构并不算复杂。其叙述地点主要是金陵城这一隅之地;叙述的对象主要是贾王、史、薛这四大家族。曹公用一只笔,就把形色名异,包罗万象写在这本书里了。他写尽了皇权富贵,写尽了人情冷暖,写尽了风花雪月,也写尽了悲欢离合。

说到这里的人物,关于他们各自名称的设定,我读完之后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也许是《石头记》这个名字不够吸到人吧,后来它被改名为《红楼梦》,但最初看到这个名字时也好奇过为什么不改为《红楼》,而是要多出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字呢?后来才知道,或许是因为这红楼诸事本就是一场梦吧!无论是开头的神瑛侍者绛珠仙草,还是结尾的宝玉出家,黛玉身死,都是一场梦。大观园是梦,大观园里的爱恨情仇更是梦。至于宝玉的姓氏“贾”,依我看来,更是印证了我的想法。这一世的仙草用毕生的眼泪还了上一世的甘露,还完了,梦就醒了,所以宝玉出了家,黛玉跳了河。红楼梦醒,曹公笔停。

一读《红楼梦》,读的是宝玉、黛玉的凄美爱情;二读《红楼梦》读的是大门大户的无奈不幸;三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礼教的迫害约束。《红楼梦》的故事写于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那个将衰不衰的年代,那个政治不甚清明、思想不甚开放的年代。而在那个年代,却出了“混世魔王”与“多情才女”的故事,二人的结局注定是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以悲惨为结局的。

林黛玉自幼便有不足之症,在深闺中养着,未涉世事,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却也识得些许字,虽并非大家之后,但一身的气度却是丝毫不比其他人少上半分,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傲气。黛玉自知来到贾府虽未有人对她不敬,但却是打心眼里觉得这里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她总是有着一份深亡藏于心底的自卑,所以她在初到贾府时,一言一行都透露出小心谨慎。她不得不学着察言观色,不动声色地去学会贾府的规则和礼数,这不仅仅体现了黛玉骨子里的那份高傲,更是让人不免唏嘘这封建时期的令人发愁的礼条。一味地小心翼翼,让本就多愁善感的女子变得更加伤春悲秋,所以在后来,哪怕是看见了再普通不过的落花她都忍不住联想到自己。黛玉葬花,葬的不仅仅是季节的变换,更是来到贾府后改变的自己,是封建礼条下备受迫害,苦不堪言却又无人可诉苦的那个苦命的自己。

至于宝玉,本就是大家族捧在手心上的贵公子,哪怕一世清闲,凭着贾府那庞大深厚的家业,他便可以一世无忧了。所以他在与黛玉初见时便说出“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放荡之语,甚至会因为姐妹们都没有玉而将自打出生以来便衔于口中,随身不离的玉佩随意地扔在地上,这般任性,却也让整个要府都拿他沒办法。他的任性却只有黛玉能懂,她懂他的“不想读书就不读书”,所以在所有妹妹中贾宝玉和黛玉相处得最是欢愉,也为后来两个人的情投意合作了铺垫。但终是天意弄人,一个“金玉良缘”将两人生生拆散,本来玉和锁是上天配好的一对,却被人们误会,让两人都合不了心意。这结尾不免让人对古代的封建家族产生不满。

后来我才明白这些不满不仅应该放在那些大家族上,更要放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上。作为一名21世纪受过良好教育的少年,从我的角度来看,古代的制度确实是弊大于利,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便是他们给部分群体制定的专门“规则”。以前写语文试卷,只要碰上与古代或者旧时代有关的题目,多会有“表现了封建制度/旧制度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压迫”这样一句话,当时还不明白。现在读完《红楼梦》,对这句话可能就会有更深地理解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宝玉没有错.黛玉也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如果他们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生在一个相对自由,可以自由恋爱的年代,两人的结局都不会是这么悲惨,更不会让一个富有才情的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

《红楼梦》中除了宝玉、黛玉的悲剧爱情让人惋惜,还有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兴衰让人心痛。从中我们看出了时代变迁与王朝更迭。而这所有的事件几乎都显示出了颓败之势,让人在读的过程中就能预料到似乎是以悲剧结尾了。确实,统一是历史潮流,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无法真正实现长治久安。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而现在的科学、发展、平等与和平,更是全人类所希望看的。封建统治江所以会灭亡,不仅仅是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纷争不断,战乱不停,更是因为没有谁能够真正做到专制制度下的“皇帝”。 更何况,封建制度,不仅仅是束缚了人们的行为, 更是将人们的思想都一并控制了。《红楼梦》中那些不愿向命运屈服,在 “男权”社会没有话语权,一辈子无法摆封建礼教束缚的悲情女子地描写,更是把对封建社会多方面的控诉都体现出来了。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专制永远都无法实现。而我们现在的民主制度,是人民选择的,是历史选择的,自然也会的正确的。红楼一梦, 梦醒了,就该回到现实。在现实中,我们依然要直面生活,但与红楼中的人物命运不同,在我们这个时代,通过努力奋斗,我们就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靠近“中国梦想”。


细品(15)

早晨的一丝阳光,似母爱,似山水江南,似雨润轻盈,是那样舒缓,那样祥和……

走进覆满淡雅的茶室,音乐伴着茶香舒缓地流淌着,心也随之平静。坐下来,静静的品上一口,送来点点温婉,点点恬静……望着那一幅幅山水画,仿佛顿时明白了什么叫“在名利面前,淡雅比执着更可贵”……挂在墙上最“默默无闻”的还是那片竹,清甜里有着一抹儒雅,儒雅里浸润着甘甜……可能是我本身就爱竹吧!喜爱他那份文静,喜爱他那份淡雅,喜爱他那份谦逊……联想到那冬天的竹,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走进音乐,你会感到那份独特的亲切,那份仿佛母爱的温柔……一首首小提琴曲在耳旁浮现,闭上双眼:仿佛看到那温润的春,载点点轻柔,携点点秀雅,捧点点清新,款步而来;又仿佛听到那闲适的雨,真好似“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喜欢幽静的春,喜欢典雅的夏,喜欢悠闲的秋,更喜欢高雅的冬……可能是因为那淡雅的竹吧,可能是因为那温婉的梅吧,可能是那素雅的松吧,可能是因为莹洁的雪吧……“墙角数枝梅,凌霜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方圆百里,只有那银装素裹的冬天。无法让人明白,却又让人那么喜爱。

喜欢那淡淡的茶,喜欢那悠悠的乐,喜欢那静静的雪,一切都包含着舒缓,又仿佛舒缓在凝听他们的心事……


细品(16)

又是一个雨丝缠绵的季节,雾,飘曳着。雾,笼罩着陕西理工学院的楼群,笼罩着刚刚苏醒一天的黎明,生活踏着晨曦展开新页,生命拉开雾帷在流动,有一缕突然升起的怀念。

就在这个教室,是你在我胸前点起一团火焰,你说这火焰是太阳的一角,但属于你。当路上缺少明月和繁星时,要记住火焰在自己的心上。因为记住你的话,我已飞过许多峥嵘的路,已搏击过云海中的许多波涛,但仍在奋飞,奋飞着。

也是在这个教室,我向你告别。你知道我就要走向远方,也许永远不能回到你的身旁。你献给我没有滴落的泪珠和轻轻滴落的叮咛:你走吧,去奋飞,重要的是不停止奋飞。那刻起,我便下决心不轻易把生命的帆篷降落。

征途的路上,永远没有归宿,没有终点,达到的每一程,每一站,永远只是你的起点,你的彼岸你长途跋涉的开始,于是,我带着你没有滴落的泪珠和轻轻滴落的叮咛奋飞着,直至今天的大雾笼罩,愁绪难抒?青松挺拔在岩缝间扎根成长,腊梅昂首在寒凝中散发幽香,我们的奋飞不是黄蜂浪蝶朝秦暮楚的儿戏,不是水上落花随波逐流的行漩,而是裂穿岩石求进土壤中苍松的庄重根须,而是高举双臂冲向天宇里白杨的火热劲拔。

如果前进的不被守旧旳拽住了衣角,如果春的萌芽不被冬末的残雪征服,如果我们的土地容不得这样的真金,那么,追求的脚底,注定是尘土飞扬,黄埃扑面。

我的大学我的梦,我们是跳跃的灵魂,在岁月的洪坡中奔腾呼啸,当铅华洗净,大浪淘尽,宿命不堪一击的浮华只是漫漫征途的短暂装饰品,唯有感恩,让我洗濯一身沧桑,去细数时光。

一层秋雨一层凉,楼外新槐几青黄。晨起雾重山渐隐,轻衫怎敌一川寒?

窗外的雨声在诉说遥远的期盼细雨在真情的奔泻,那一缕突然升起的怀念在遐想着:关于往昔,关于沧桑,不变的是今天的感恩与血液沸腾中的热情!


细品(17)

酸甜苦辣,各有各的一份味儿,在人生的路途上也有很多味儿在等待我们细细品尝,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可见友谊是有多么重要,我们更应该去细细品出友谊味。

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好似尘埃在空中沉淀着,看着桌上那一张张照片,我不禁想起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那天,我再次见到你,你还是原来的你,只不过以往矮小的你,现如今已经变的十分高大,从前那稚嫩的脸颊上,已经蓄上了短短的胡须啊,你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你了,你变了,脸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青春痘,我们依然是朋友,但以往每日行影不离的我们,如今隔了这么长时间没见,我们的友谊变了吗?如果变了,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没变,那么还是当初那份友谊吗?

那天见到你,往日见到我就无话不谈的你,今日好似像变了个人似的,在那儿默默无闻,我问你,你却一直不告诉我,看你那表情,好像有什么心事,我急了,平时,无论你有什么事,你都会说,要我帮你出点子,而今天你却这样,难道,我们不是朋友了吗?

后来,你忍不住了和我说出了事实:原来,你要搬家了,要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一听,先是一阵,然后一幅幅以往我和你在一起的画面:有嬉戏,有苦恼,有矛盾,奇怪的是,都到这个时候了,我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来,静静的,静静的,时间在流逝,终于你起身,说:“时间不早了,我走了。”我刚起身,准备挽留时,心想:再这样挽留又有什么呢?

我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你离去的背影。

天上刚刚下过雨,有一股泥土的味道,我想这就是友谊味吧。


细品(18)

每次去超市,我都抵抗不住巧克力的诱惑,抵抗不住它那精致美丽的包装,抵抗不住它那诱人的浓郁的纯纯的味道。然后我会用祈求的目光盯着我那温柔善良的妈妈,然后我就得逞了,紧紧拿着那珍爱的巧克力里回了家。打开那精致的包装,拿起心爱的巧克力,感觉硬硬的,如同一块冰块,硬得让人吃惊,用手一摸,好像用土壤包裹的小孩,如此柔和。又好像触摸丝绸,让人感到一丝丝温暖。闻一闻,一种香香甜甜的味道钻进鼻孔,久久不想呼吸,生怕消失,口水不时地流下来,然后迫不及待地送入嘴巴,一种细腻的感觉溢满口腔,让人抗拒不了。被它迷惑,为它倾倒。一会儿,仿佛一条丝绸通过嘴巴,巧克力用它特有的纯纯的不带有任何杂质的味道,深深吸引着我。当我心情十分好的时候,把巧克力放入口中,那熟悉的味道慢慢地浸入我的肺腑,又像一条巧克力河流急匆匆地流进我的心房,在我的嘴里蔓延开来,变成香香的气体溜出口中,令我浑身轻松快乐;当我招致挫折的时候,也不放弃,吃下一颗巧克力,一股清凉的风向我吹来,心情立刻得到了缓解。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就像这琳琅满目的巧克力一样,每一块都有自己的特色。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犹如这缤纷的巧克力,有苦有甜。有的先甜后苦,有的先苦后甜,有的苦中孕育着甜。巧克力的味道恰如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