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迁(优选8篇)
晚秋
2024-04-18 02:31:52
初中
其它

关于变迁(1)

“奶奶家又换电视啦,奶奶家又换电视啦……”门外的弟弟正手舞足蹈地喊着,我闻声跑去。哟,只见一台超薄的液晶电视机挂在奶奶家客厅的墙壁上,可漂亮了。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爷爷更是连声说:“哎哟,瞧我们家现在可成了‘四世同堂’了……”

看着他们那幸福的样子,我的思绪不禁飘向了远方:听爸爸说,他出生的时候,奶奶家的电视机只有14寸大,还是黑白的。据说那已算很不错了,是全家的贵重财产,邻居中不少人家还没有呢。一到晚上,别人家的孩子就跑来凑在一起看电视,都挺知足的。

没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我们家,爷爷在家里办了一个织带厂,赚了一些钱,于是买来了一台彩电,这就是奶奶家的第二代电视机。它图象清晰,色彩鲜艳。只要遥控板轻轻一按,想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但美中不足的是,收到的频道不多,有时还要去摇天线,这多麻烦呀!

随着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奶奶家又换成了32英寸的“长虹”彩电,我家也买了一台“东芝”的。那时听奶奶说:“这电视就看到老了,后半辈子就算到头了。”爷爷也说:“挺贵的东西,虽然现在钱挣得多了,也没负担,可总换新的,还是心疼。”

可谁能想到,今年奶奶家竟买了超薄液晶电视机,32寸的大彩电又淘汰了,换了个时髦的液晶的大屏幕!你猜奶奶怎么说:“有了钱存着干嘛?你们日子都挺富裕的,不用我们操心了,我们也得好好消费消费,要不然等走不动、看不清、吃不香那天,再有钱也没用。”嘿,我看奶奶的思想也是“改革”了。是啊,自从爷爷自己办了织带厂当了老板以来,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甭看他现在60多岁了,可精神却越来越好,穿得也越来越讲究了。

看着奶奶家的大电视,我想:过不了几年,那彩电一定是“立体式”和“袖珍型”的。到那时,奶奶家的电视机可不是“四世同堂”了,而是“五世、六世同堂”了!


关于变迁(2)

灶火在我们家乡的方言中是指烧饭的灶,也指厨房,民以食为天,无论身在哪里,在干什么,无论多么忙碌,我们每天都是要吃饭的。灶头一把火,火在灶上养育着人,灶火的变迁反映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灶火灶火,首先离不开火。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祖国西北的一个小乡村,打从记事儿起,我就非常害怕去灶火。笨手笨脚的我总是把奶奶或者妈妈烧的旺旺的火给弄灭了。不到10平方米的灶火里,灶台就占了一半左右,烧火时,坐着低矮的板凳,身边放着一大堆柴火,还得弓着身,一手拉风箱、一手放柴火,常常顾此失彼。我总是生不旺火,尤其是蒸馒头时需要先用细柴火点燃,然后再用木头或者苞谷芯等,对于当时还幼小的我而言难度很大。而且灶火还烟熏火燎,夏天把人热得直冒汗,以至于我不大愿意烧火,儿时就立志要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换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做饭有燃气、煤气、微波炉、电磁炉、烤箱等等,代替了柴火,甚至还有智能的,谁也不用害怕生不着火,谁也不害怕弄灭火了。

虽然火不好生,但灶火里有我爱吃的美食,有我儿时最美的记忆。炒鸡蛋放在现在,是最家常不过的一道菜了。可是在小时候,只有过节或者生病时才能吃上。记得每次我感冒咳嗽,奶奶都会用小铁勺给我炒香油生姜鸡蛋,奶奶嘴上说不喜欢吃,一个鸡蛋一口一口的全都喂给我,我知道暖暖的、香喷喷的爱都在里面了。逢年过节,妈妈都会包鸡蛋饺子,炒出的鸡蛋热乎乎的,她自己也舍不得吃,总是毫不吝啬地喂我一大口,那滋味真的是好香啊!虽然现在我天天都能吃到炒鸡蛋,但那个炒鸡蛋的味道以后再也吃不出来了。

说起小铁勺,现在许多人不知道那是究竟干什么用的,在我看来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那个锅少、资源稀缺的年代,它能用有限的资源做出最美味的饭菜——大锅煮面条的同时,在锅底的灶膛里,放上一支长柄的小铁勺,就可以在里面炒上一点点葱花、鸡蛋、韭菜、西红柿等菜肴了。在灶膛里炒出的菜难免有燃烧过的柴火渣,妈妈总会仔细地拣出小渣渣,再把炒好的菜倒进大锅的面条里。而现在,可能大家的厨房里不缺的就是锅,炒锅、蒸锅、电饭锅、电饼铛等等。有时做早餐我也多锅并用,熬粥、炒菜、烙饼各一个锅,有时还打豆浆、做果汁,餐桌上的饭菜越来越丰盛。

灶火变厨房,最大的变化就是做饭的地方越来越干净。小时候,家里的灶火是土墙,锅台也是用土垒的,每年腊月过小年祭灶前,妈妈都要用土和点泥,重新粉刷一下灶台,厨房被烟灰熏黑的地方就会焕然一新。到我上高中的时候,日子有所好转,爸爸首先改善了灶火,土灶台变身成砖砌灶台,灶台外边还用瓷砖围砌,用抹布擦擦就会干净起来。当时家里没有专门的橱柜,就是一个案板,一张旧桌子,几个盛东西的瓦罐;现在我西北老家已经拥有两个铮明瓦亮的厨房,一个专门用大锅蒸馒头的,一个带燃气灶和电磁炉的。每次回老家,爸妈都会用大锅做我爱吃的凉皮、煎饼和包子等等,同时用小锅炒菜。如今的老家农村是我最羡慕的地方,用儿子小时候的话说:“好羡慕,这么大的‘别墅’!”如果老家早些年有这么好,我可能就不会考大学出省了。参加工作结婚后,我的厨房也经过了好几次变化,厨房越来越大,橱柜的功能越来越细分,餐厨家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即便是在最热的夏天做饭也不愁了。厨房成为一种烹饪美食,享受家庭快乐的美妙之地。


关于变迁(3)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照片的变迁-关于照片的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二、三,对,微笑……”“就是这样,我们再来一张,准备……”中秋佳节,难得全家人相聚在老家,叔叔就拿起手机给我们照了几张全家福。

太婆见拍完了照,催着叔叔仔细保存好,赶紧去冲洗出来,好让她挂在墙上。叔叔听了笑着说:“您要是现在想看,我马上就给你投影到电视上。”说完他拿起遥控器一捣弄,手机上的照片马上出现在了电视的大屏幕上,太婆见了直呼真神奇。看了一会儿清晰的彩色照片,她又感叹地说:“现在真是好啊,以前我们那会儿,拍个照片都难得,而且还全是清一色的`黑白照。”我们几个小孩一听,就迫不及待地央求她把当时的黑白老照片拿出来给大伙儿欣赏欣赏。

只见太婆翻找出来一本有点泛黄的老相册,刚翻开第一页,就看到太婆太公当年一家人的全家照,太公一脸严肃,穿着大排扣的中山装,太婆微微地靠着太公,大家都好拘谨啊!

“快看,我找到我爸爸妈妈的结婚照了。”我一溜烟地跑上前,像献宝似的把爸爸妈妈的结婚照递给大家。那是一张彩色的照片,应该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只见一身西装革履的爸爸深情地凝望着穿着婚纱的妈妈,而妈妈则看着远方。叔叔们正想揶揄几句呢,相片就被害羞的妈妈一把抢了过去,拿回房间放好了。

相册没得看了,但我们还有投影在电视屏幕上的全家福啊,我们一边看一边夸赞现在的科技:“现在拍的照片直接都可以存在手机上,不像以前还得洗出来才能看,就算洗出来吧,还不好保存。”我们一边看着照片,一边回想当时拍摄时的趣事,夜渐渐深了,笑声却越传越远……

照片不仅可以定格历史,储存记忆,还记录了一个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照片在变,时代在变,透过照片,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也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好的社会。


关于变迁(4)

周日,我同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见我们到来,奶奶很高兴。

奶奶住在老屋,生活很悠闲,后门口种了一些青菜、葱、丝瓜等蔬菜,成熟了就摘下来炒菜吃,很是满意。家里煮饭依然喜欢用老灶,用柴火烧出来的饭菜特别香。中午,我吃了两碗饭,特别是锅焦饭,我还跟妈妈抢着吃。

下午,我和妈妈一起打扫奶奶的房间。

窗是老式的,打开的窗户要用木头支撑着。推开老式的门,我看见一张大棉床,很好奇,就开始打量起这个庞然大物了。“不知道了吧?”奶奶笑眯眯地说,“这些老家具你肯定都不认识了吧?大棉床叫七弯亮床,旁边是五斗大红橱、百仓头皮橱、茶桌、凳橱、皮箱、马桶箱,在以前,这可是最好的家具了。……”这是最好的家具?听着奶奶的话,我似懂非懂。

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过去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幸福?”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当然是现在的了,现在吃的用的穿的都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呢?”是呀,现在我们住的是高楼大厦,宽阔的墙门、漂亮的屋顶、露天的小阳台,既宽敞又明亮。房间里是席梦思大棉床、组合家具、电脑桌、真皮沙发等,舒适又美观。用的方面如煤气灶、微波炉、电饭锅、电冰箱等,应有尽有。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这些一样样的老家具却向我们道出了三十多年的历史。


关于变迁(5)

我的家乡是盐城市建湖县。今天,奶奶给我讲了建湖过去几十年的变化,使我知道建湖是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一个高楼林立、生活富足的小城市。

在改革开放前,爷爷奶奶住在农村,大家都很穷,只能住在简陋的泥坯、草顶的房子里。这样的房子不仅矮小,而且不能遮风避雨,往往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大家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吃饱饭也成了一种奢望。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家慢慢富裕起来,不仅能够吃饱穿暖,而且住进了砖瓦房。到了90年代,建湖经济迅速发展,涌现了森达皮鞋等知名企业。爸爸在大学里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就会说:“森达皮鞋知道吗?这是我们建湖的企业。”

进入新世纪,建湖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如今的建湖,已经成长为全国百强县,不仅老百姓生活富足,而且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县城的街道先后进行了整治,原来脏乱差的现象被一扫而空;县城南郊新建了苏北最大的生态公园-双湖公园,成为了建湖县城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过去建湖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听爸爸讲,过去他读大学时,去上海需要大半天时间。进入新世纪后,建湖的交通条件迅速改善,盐徐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先后开通。如今,去上海只需要三、四个小时,等年底高铁通车了,时间还要缩短一半。

家乡的繁荣富裕是几代建湖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也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关于变迁(6)

燥热的夏夜,我独自漫步在街头。一辆辆小汽车、摩托车从我身旁驶过,远处的路灯照亮人们回家的路,欢快的音乐从广场飘出,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正在街头悠闲的谈笑着、散步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和幸福的气息,这恰恰构成了一幅恬美的山村夏夜图。我的家乡真的变样了,不再是记忆中那个荒芜的影子了。

40年前,我的家乡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人们解决温饱都很困难,街道很窄,街道旁搭建着许多临时的住房和店铺,许许多多的房子只是土木混合而成的泥瓦房。一到晚上,街上的行人就很少,昏黄的路灯将人影拉长,更显得大街的寂静与萧条。一到晚上,人们早早的入睡了,远远没有今天的繁华,更谈不上什么“夜生活”。而那时家乡人的物质生活更可以直接用贫穷和困苦来形容。那时候,经济发展缓慢,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匮乏,买米、买肉、买布等都是凭票供应。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一台电视机(那时候的“大三件”)就是过上幸福生活的标志。家乡许多人的梦想就是能够过上没有斗争的安宁生活,能够吃一顿饱饭。

改革开放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绿了神舟大地,唤醒了我美丽富饶的家乡,让她焕发出来无限的青春与活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的泥瓦房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三件”已经家家都有,小汽车、摩托车已经满大街的跑,更值得骄傲的还是村旁的高铁站,每每有一辆动车从村旁飞驰驶过,我就想到了“中国速度”,对,这就象征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

一个老故事,蕴含着一段过往;一组老照片,承载着一段记忆;一件老物件,浓缩着一段历史。独自漫步在这夏夜的街头,我不禁遐想,假如没有改革开放,家乡会是一种什么情形?我们又会在做什么?感叹之余我还是感谢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我们享受上改革开放带来的文明,富裕成果。我相信,改革开放的故事还会继续延续下去,一直,一直……没有尽头。



关于变迁(7)

看着他们那幸福的样子,我的思绪不禁飘向了远方:听爸爸说,他出生的时候,奶奶家的电视机只有14寸大,还是黑白的。据说那已算很不错了,是全家的贵重财产,邻居中不少人家还没有呢。一到晚上,别人家的孩子就跑来凑在一起看电视,都挺知足的。

没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我们家,爷爷在家里办了一个织带厂,赚了一些钱,于是买来了一台彩电,这就是奶奶家的第二代电视机。它图象清晰,色彩鲜艳。只要遥控板轻轻一按,想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但美中不足的是,收到的频道不多,有时还要去摇天线,这多麻烦呀!

随着党的xx大的召开,奶奶家又换成了32英寸的“长虹”彩电,我家也买了一台“东芝”的。那时听奶奶说:“这电视就看到老了,后半辈子就算到头了。”爷爷也说:“挺贵的东西,虽然现在钱挣得多了,也没负担,可总换新的,还是心疼。”

可谁能想到,今年奶奶家竟买了超薄液晶电视机,32寸的大彩电又淘汰了,换了个时髦的液晶的大屏幕!你猜奶奶怎么说:“有了钱存着干嘛?你们日子都挺富裕的,不用我们操心了,我们也得好好消费消费,要不然等走不动、看不清、吃不香那天,再有钱也没用。”嘿,我看奶奶的思想也是“改革”了。是啊,自从爷爷自己办了织带厂当了老板以来,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甭看他现在60多岁了,可精神却越来越好,穿得也越来越讲究了。

看着奶奶家的大电视,我想:过不了几年,那彩电一定是“立体式”和“袖珍型”的。到那时,奶奶家的电视机可不是“四世同堂”了,而是“五世、六世同堂”了!


关于变迁(8)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每一天都在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精神越来越充实,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安逸舒适,文化素质也提高了,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党和国家。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道路满是泥泞,踩下去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啊!那时人们居住的大多是用土坯房,每逢暴风雨来临都提心吊胆,生怕被吞噬在这暴风雨中。改变最大的还应数我的小学学校。还记得我刚上学的那会都是和哥哥一起去的,每天都起的很早,用手电筒照着到学校去,而我们当时的学校只是要木头搭建而成的,到处都会漏风,冬天的时候总会冻的手都写不了字,可我依然得在那样的环境下读书,而且不但要读,还要读好,那样才对得起我们的辛苦付出。

十年过去,现在再回头来看看我生活的地方,一切都已焕然一新了。家乡到处都修起了柏油路,盖起了小洋房,甚至家家都有了小汽车,出行也变得十分方便了。而我小学的破旧木头教室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高大而美丽的教学楼,不仅拥有宽阔明亮的教室,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室,真可谓应有尽有。

十年过去,一切都已改变,曾经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也已是全面步入小康生活的新农村了,正所谓“山好,水好,人更好。”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的正确方针及政策。近年来实施的“建党立卡”和“精准扶贫”等政策更是为人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小家是这样,那么对中国这个“大家”来说,不也是如此吗?人民安居乐业就是属于一个国家最大的成就及荣耀。民是国的根本,家强则国强,同时,国强也造就了家强。

岁月的沉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中国已是全新的中国――高楼大厦平地而起,飞机汽车随处可见,条条“大路”通北京。中国的发展可谓“神速”,人民的生活可谓“高质”。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应珍惜,更应为此而努力――努力打造属于我们的“完美中国”,让东方的雄狮威震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