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西游(1)
草原,我梦中喜欢到那种地方去。可能是因为我本就向往那种生活吧!
我骑着马儿奔腾在广阔的草原上,手执长鞭,前面正是我喂养的马群。那匹跑的最快的是我的马儿带回的一匹野马。我本想赶走它,但它好像就是我本就喂养了很多年的马崽,每天都粘着我。或许这只马在族群中是一个异类吧!于是我接受了它。
我没有为它起名字。因为我觉得,这么优秀的马儿,什么名字都配不上它。平时,只一个口哨,它就到了我的身边。我每天都骑着它们中的一只,和他们奔驰在这大草原上,感受风给我的快感。
有时,我会坐在马上,看着写着这世间千奇百怪的书。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先看了中国的古典名着。我看了《西游记》,知道原来动物还可以修炼成妖怪,那我的马儿会不会在哪一天修炼成一个妖怪,然后找到许多妖怪来吃我呢?应该不会吧,我平时对它们那么好。是的,不会的。
西游记还说,有一只法力通天的猴子,叫孙悟空。还有一个比孙悟空还强的神仙,叫什么二郎神,他有三只眼睛。我想,他是因为眼睛多,看破的孙悟空的法术才会战胜孙悟空的吧!恩,一定是这样的。
孙悟空还有一个师弟,叫做猪八戒。书里说他有一个人的身子,但却是一个猪脑袋,书里说,他只有孙悟空的一半法力,但是平时好吃懒做,所以法力连孙悟空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但是,我关心的不是他的法力。当我每次经过猪棚的时候,看着我养的小猪猪的脑袋时,我就想到了猪八戒的脑袋。猪八戒的脑袋如果吃了,是和猪脑袋一样的味道吗?或许,是那样的味道。
他们还有一个小师弟,是一个老实人,什么都要问师父和师兄们的意见。师父总是为他解开许多难题。大师兄因为爱玩,所以总是没正经的回答他的问题。这都不算什么,最可恨的是猪八戒,他总是以回答问题骗小师弟为他做事。小师弟叫沙悟净。虽然老实,但是书中说他长得凶神恶刹,所以我就不是很喜欢他,只是为他在那一队中受到的不平等遭遇感到不平而已。但原,沙悟净能变得聪明一点。
最后,我才想起了他们的师父,书中说,他是一个面貌极其俊美的人,不过,可惜的是他是一个和尚。但这并不影响有人喜欢他。像那个女儿国国王啊,琵琶精啊,都很喜欢他的。嘻嘻,怎么和尚都有人喜欢啊,书里不是说中国古代的女人都有许多规矩么。真是让人想不通。不过,如果和尚如果还俗了,很多女人多回为了他打架吧!好像忘了说了,和尚叫唐僧,很简单、实惠、好笑的名字呢!
今天就看了这一本书。叫《西游记》。西游记里还有什么了,再慢慢的往下看吧!对了,我好像还做在马儿上。
我看西游(2)
《情癫大圣》看了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忽然想写写心中的感觉。
由于谢霆锋、陈梅霖、蔡卓妍都是炙手可热的明星的缘故吧,《情癫大圣》的票房很高,这部电影赚了很多!
这完全是部无厘头之作,看:谢霆锋演唐僧,陈柏霖演孙悟空,再加上唐僧爱上一个妖精的剧情,只不过,这娇精是个好妖精罢了,种种迹象,不用想都知道,它会多么搞笑。
同样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妖精,但和吴承恩的原著相比,请问:除主角人物的名字一样,还有哪里相同?
虽然这部电影也不错,但小孩子看了会有不利影响的:也许他(她)将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西游记》,到底唐僧怎么样,孙悟空又是怎样一个人物……
这样一直下去,《西游记》将是什么面目?何止是唐僧爱上了妖精,说不定更离谱些,比如说唐僧和某个妖精结了婚,生个小孩,不去取经,不去普渡众生,他不再能够感到肩上的责任。而孙悟空,也不单单爱上个白晶晶,说不定他成了大款,所以又来包“二奶”什么的……
《西游记》到底是西游干什么?现在也许没有人在乎了吧,现在人在乎的是什么好玩,什么精彩,这才是焦点。
忽然觉得我们成了篡改“历史”的同谋,或者说成是帮凶,不,应该是主凶,因为正是我们看,才会有导演导这些电影。
到底有多少历史文化可以保留?也许真到了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时候了吧。到底有多少历史文化可以保留呢?有谁知道?当那些“历史”被改了的时候,我们没有采取任何保护的措施,反而是笑着接受了,正因为这样,我们那“历史”被完全篡改之后,我们仍然没有醒悟,而是看懂了面目全非之后,还有笑意洋溢。
真的开始堕落了吗?还是那些“历史”在我们生活中根本就不重要?我好像没有感觉了,还有没有第三种答案?我也不知道,我似乎麻木了,我做不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醉,我醒不了。
但猛然间,我醒了,我看到众人皆醉,多想拥有所有人都可以听到的声音,好让我的声音被所有人记住——“到底有我少历史文化可以保留下来?”
我看西游(3)
我很喜欢看电视,但我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是西游记。
其中有一集是讲孙悟空偷喝了仙酒偷吃了仙丹,他们一起向玉帝告状。玉帝听后生气了,叫李天王和哪吒率十万天兵下凡抓拿妖猴。
孙悟空知道自己的小猴敌不过十万天兵就拨了一把猴毛,放在嘴里嚼碎,一喷喷吹了无数个小猴子,这才打退了十万天兵天将。
从中我知道了只要自己付出自己的实力,还有赢对方的机会。
我看西游(4)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而中华经典更是哺育了一代又代人的成长。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便是被人们合称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及《三国演义》。这几本经典名著不论是书还是电视剧都深受人们喜爱。而我最喜欢从《西游记》和《红楼梦》了。喜欢它们不仅仅是因为书中内容,更是因为他们所给我带来的影响。上起初我并不爱看《红楼梦》,妈妈买给我看都不看, 却未曾想过看完这本书的自己会为妈 妈把我这本书卖了而伤心,直到自己存够了钱又买了一本才将此事翻篇。我喜欢看这本书是因为一句“满纸荒堂言,一把辛酸泪。"这本书看从内容不多,却完整的记录了一个家族由盛至衰的过程。正因如此.我将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看一遍便哭一次,只是不知是因为如此强大的家族也衰落了,应了那句盛宠必衰,还是因为贾宝玉和林妹妹之间多情幻灭哭泣。我只知道,次有《红楼梦》都会有新的体会因为《红楼梦》能让读者明白人生百态,能让人们知道环境会造就人们的性格,性格影响你对一些事情的心态,林黛玉便是如此她因为体弱住入母亲娘家,认为自己寄人篱下,便成为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正因为这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其因贾宝天娶她人而死,死前焚诗也所早含恨而终,伤心欲绝了。这本书中最让人可惜的是贾.林二人之间的爱情而贾氏一族也随着一人没落了。书中也描绘了许多奢侈生活,这便是封建时代的生活。所谓由给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想而之贾氏一族人往后生活的艰难。
《西游记》我最先看的不是书而是动画片,可以说《西游记》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我先是看完了《西游记》的动画片,然后又让妈妈买了有插画的《西游记》的书,再后来又开始看《西游记》的电视剧等自己会拼音了字也认得差不多时,又买了全是字的《西游记》由此何见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喜爱程度了。小时候爱看它是因为喜欢孙悟空的能干及内容十分生动有趣,而现在我看到有志者,竞成的师徒四人。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不容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畏艰险,只为求取真经。不论多难都朝着这个方向,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善良,知错能改.忠厚老实等等优良品格。
我喜欢看《西游记》和《红楼梦》因为它们是无尽的宝藏,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我看西游(5)
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藏着自己最想看的书,这些书里既有小说又有漫画或者是别的书籍,然而我最喜欢的书籍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这本书对于别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对于我来说西游记就是看完了还想反负看,想知道这里面深深的秘密。
这本书第一让我喜欢的就是它里面的人物,里面师徒四人唐玄奘,猪八戒,沙僧还有孙悟空。他们去西天取经不畏从从困难只为了真经。
第二那就是里面对人物进行了一种其丝妙想,把他们写成法力高超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另外还写了三位徒弟救助师傅降妖除魔情景。
第三就是作者吴承恩把人物景物写的活灵活色,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一些,才让西游记写的非常完美。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书,他深深的挂在我心里。
我看西游(6)
这部电影,一开头就点明中心,以一个女童的童谣开场,为后来的剧情做铺垫。其次,这部电影也秉承着吴承恩原着《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都蕴含着劝人从善的思想。例如剧中贯穿全剧的《儿歌三百首》中的一个“善”字便可所示。再者,陈玄奘收服鱼怪,这本应是顺理成章的,可周导却设计了个“半路杀出个陈咬金”的剧情,让第二位主人公插入剧中,并与文章所饰演的陈玄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性格,使整个剧情更紧密,使画面更具诱活跃感。这部作品比吴承恩的原着要更具有现代观念,例如:
1:原着里唐僧听了孙悟空的话不假思索的纠揭下了压贴。这岂不与现代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老观念不符?电影中,周导设计的十分高明,唐僧宁可被打死也不揭压贴的性格是十分接近现代的观念。
2:大家想一想:原着里的孙悟空被救出来的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竟是向唐僧拜了四拜。孙悟空乃是数万天兵天将也奈何不了,怎会如此绅士?这正如周导所排:孙悟空获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如来报仇,才有了之后唐僧用拼装成真经的《儿歌三百首》收服了孙悟空,使剧情环环相扣。
本剧虽是喜剧但却用喜剧的情绪来演绎悲剧,喜中见真情,让人看完后荡气回肠。
初一:何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