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考考试说明(语文科)

烟花沼泽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2年苏州中考考试说明(语文科)本文简介:2012年苏州中考考试说明·语文科一、评价要求考生应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第四学段7-9目标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的

2012年苏州中考考试说明(语文科)本文内容:

2012年苏州中考考试说明·语文科

一、评价要求

考生应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第四学段7-9目标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及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

二、评价范围

涉及课文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40%-50%,其余的50%-60%可涉及与课文相当的现代读物(包括一般政治、科技、文艺读物和苏州市初中语文读本上的课文)。

三、评价要点

1、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识记常用汉字3500,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能根据汉语拼音写出常用汉字,能给常用汉字注音。

(3)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合乎规范。

(4)正确地书写汉字,书写时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端正。

(5)能辨识并改正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6)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辨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

(7)掌握常用词语(含成语)和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使用。

(8)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9)根据表达需要选用同义词和反义词。

(10)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词语

的感情色彩。

(11)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也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语言运用中的问题。

(12)辨析并修改病句,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合理、用词不当、不合逻辑等。

(13)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能根据要求,运用这些修辞方法造句。

(14)能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或变换句式。

(15)能注意对象和场合,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情达意。

(16)能从文章或语段中提取主要信息。

(1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

(18)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的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现代文阅读

(19)整体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态度和观点。

(20)能理解、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1)能理解并阐释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2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23)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4)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5)学会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2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7)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8)能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阅读的长篇文学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3、文言文阅读

(29)诵读古代诗词,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背诵的优秀古诗文80篇。

(3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1)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了解重要的文言虚词(之、于、而、以、为、乃)的用法,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解释词义。

(32)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4、写作

(33)写作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4)文章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35)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36)符合文体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37)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3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四、评价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全卷130分,其中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70分,作文60分。

1、积累和运用

15%-20%

2、阅读理解

35%-40%

3、写作

45%-50%

各类题型占分比例为:

1、主观题

约65%

2、客观题

约35%

附录:

文言诗文默写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

《诗经》

19.《观沧海》

曹操

20.《饮酒》

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

王湾

23.《使至塞上》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25.《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2.《观刈麦》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李贺

35.《赤壁》

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48.《天净沙

秋思》(古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4

一生热爱 2022-07-08 09:02:52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