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见作用题型考点(精)

细收沧桑白发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考语文常见作用题型考点(精)本文简介:常见作用题型考点回顾1.某句话(或某段)在文中的作用(注意区分文体)(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小说);引出下文;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上文;为下文××埋下伏

中考语文常见作用题型考点(精)本文内容:

常见作用题型考点回顾

1.某句话(或某段)在文中的作用(注意区分文体)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小说);引出下文;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上文;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或题目(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

(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等。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人物活动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3.常见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程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浅显易懂。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排比:增强语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7)设问: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4.本文运用第…人称在文中有何作用?

人称的作用+具体内容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5.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感染读者)

7.说明方法的分类和作用:

(1)举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议论文开头引用例子有什么作用?

例子内容+引出论点或论题(要具体)+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与后文……(选考)

(特别注意:不同于记叙文开头或说明文开头,不同于议论文文中的例子作用。)

9.

请简要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有两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论据分类: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填论据类型)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填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10.

请简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的例子,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11.说说文章引用神话传说、故事、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的作用。

引出说明对象,增强文章趣味性。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说明了……使说明物更准确/引出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论证更严密,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论证了……

1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象征(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渲染、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

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置悬念、烘托、以小见大、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实虚(实写、虚写、虚实结合);动静(静写、动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乐景写哀情;讽刺等。

13.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莲灯一盏 2022-06-24 22:46:23

相关推荐

天然气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和少量乙烷、丙烷、氮、丁烷组成。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天然气使用注意事项:1、天然气设施安装...
展开详情

卫衣上有油渍一年多怎么去除

1、用松香水、香蕉水,汽油等擦洗,然后放入3%的盐水里浸几分钟,再用清水漂洗。2、深色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残茶叶搓洗,然后用清水洗净即可。3、用少许牙膏拌上洗衣粉混合搓洗衣服上的油污,油渍可除。4、取少许面粉调成...
展开详情

油和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0×10三次方。油是0.71×10三次方。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油是常温下为液体的憎水性物质的总称,由一种或多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组成。一般来说,不论什么物质,也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随着温度、压...
展开详情

现场确认是什么

现场确认指考生通过网上报名后,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网上报名时选定的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必须要现场确认,除非考试网上说可以网上确认,才可以不去确认,但也需要在原来报名的学校确认。现场确认需要带的材料:1、本人居民身...
展开详情

铜会不会生锈

铜会生锈。凡是铜或铜合金在自然环境中都会生锈,只是程度不同。其中以无氧铜生锈较缓,其次是大多数青铜和普通工业纯铜(工业紫铜)黄铜较易生锈,其中尤以H59最易生锈,这是由其化学成分的特性决定的。铜除锈的方法:1、...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是指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是指佛教建筑形式,即所说的塔,又称浮图。读作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这种建筑最初用以供奉佛骨,后来用以供奉佛像,收藏经书。词语指救人一条性命,犹如建筑一座七级宝塔,功德无量。用以劝人行善,或向人恳求救命。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

己亥岁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什么

《己亥岁二首》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
原文:
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其一: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其二: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己亥岁二首》是唐代诗人曹松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山居秋暝是什么体裁的诗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运用了反衬手法和对典故的艺术手法。《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初秋时节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为山水名篇。该诗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个个和各个的区别

个个与各个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个个:一个一个,每一个。
2、各个:每个;所有的那些个;逐个。
二、出处不同:
1、个个:出自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陕北的部队经过整训诉苦以后,战士们的觉悟提高了……个个磨拳擦掌,士气很高,一出马就打了胜仗。”
2、各个: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家人们听见老爷得了外任,各个喜出望外。”
三、侧重点不同:
1、个个:指团体或整体。
2、各个:指具体的每一个。
“个个”造句:
1、登上山顶时,我们个个累得气喘吁吁的。
2、孩子们个个天真活泼,多么可爱!
“各个”造句:
1、围棋比赛时,小华利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瓦解了对方的攻势。
2、校长负责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