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厚德载物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本文简介: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本次考试,全年级学生共508人,与考人数为502人,年段平均分为59.92,总优秀率为16.09%,及格率为80.80%。下面名著和阅读两个题型进行分析。一、名著部分试题分析与答题分析:考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三大名著,涉及重点人物把握、整体内容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本文内容: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本次考试,全年级学生共508人,与考人数为502人,年段平均分为59.92,总优秀率为16.09%,及格率为80.80%。下面名著和阅读两个题型进行分析。

一、名著部分

试题分析与答题分析:

考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三大名著,涉及重点人物把握、整体内容的把握、典型情节的认知。从题干看,命题意图明确,架构明晰,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三部书的了解程度,同时可以测验他们的语言驾驭水平。第(1)题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中重要英雄人物的重要事迹。第2题要求三选一作答,也就是任选一部名著答题,考查学生对三大名著中经典情节的掌握情况,以及与语言表达和复述能力。

从答题情况看,第1题得分较好,平均得分1.8分,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达有误的一项。第2题答题就比较差,很多学生只能粗略了解故事的人物,对故事情节的掌握就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有少数学生竟然连“桃园三结义”的人物都弄错了。在表述故事方面,也是很不理想,表现在不够规范和不够准确,出现张冠李戴、似是而非、勉强拼凑等现象。第2题总分是3分,学生的平均分只有

1.58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程度不容乐观,需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去积累,培养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老师们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读透名著,才能在名著题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建议

1、分步实施,师喻生晓。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情,学校应将新课标和市普教室开列的书目分到各个学期,力求每位学生都能阅读原著或明确了解原著内容。要抓早抓紧,而不是到九年级才在仓促之间进行“填鸭式”、“快餐式”阅读。

2、平时导读,方法多样。如利用课前3分钟讲述原著中一个精彩情节;在活动课内,讨论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设计问题进行抢答或制作谜语进行竞答;借助黑板报、墙报介绍名著及相关内容。学生的阅读应细化到里面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掌握详细的故事内容。

3、加强训练。学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师师动手编写适当的题目进行有机的练习(包括文学知识识记,情节概述,读书感言等)校际可以共赏教学资源。要坚持以题导读,课前讲述课后巩固。在强化了解名著内容的同时,要重视内容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切忌教师包揽整理材料。另外,应启发学生认情审题、答题规范以及书写的重要性,注意学生答题急躁心理的疏导等。

二.现代文阅读

试题分析与答题分析:

选文《把享受进行到底》,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富有地方特色的试题有利于广大考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命题设置从整体感知、品句、赏析、学习探究、写作特点方面进行考查。

第14题是填充字音,这是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

第15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情况,这里涉及了艺术手法。

第16题是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文章内容的提炼。许多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不到位,未能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多数同学概括不全,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第17题是赏析重点句子的艺术手法,可从修辞手法、深层含义、蕴含情感等方面入手回答。

第18题是材料连接阅读探究题。

从答题情况看,主要缺陷在16、17和18题。学生在答16题时,不懂得内容提炼和概括,没能抓住要点和有效信息。答17题时,找出喜欢的句子却没能深刻体会其中包含的艺术技巧和思想情感,张冠李戴、东拉西扯,语言欠缺规范和通顺,表现差。很多学生在回答探究题第18题时,显得信心不足,要么照搬照抄,要么欠缺深度,语言苍白。

复习建议:

1.可从内容主旨(整体感知和情感)、品词析句(修辞、用字)、人物形象(描写和性格)、情节(概括和提炼)、环境及作用、写作特点(表达方式,结构特点、表现手法、叙述角度等)、感悟评价等方面进行训练

2.“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试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从常见题型入手,分若干个专题进行训练,总结规律,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一要读懂题意,答题要符合要求;二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选材;三要合理想象;四要完整答题;五要语言精练、有文采。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学生不懂,教师也要适当讲解。

2、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时连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爱心》一文中提问到: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许多学生答道:是一位妈妈让孩子体验没有水的感受,而没抓住爱心这个重点。古文阅读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义都不了解,无法对语句进行正确的翻译,根本不了解古文所写内容,答题自然是一蹋糊涂了。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形成了活跃和沉默两派。活跃的经常是这几个,活跃人数较少,大多数学生甘于沉默,不愿发言。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特别是在进行讨论时,有时讨论会偏离中心,提出一些无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因此教师有时要事前框定讨论的范围,对于讨论的进程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新生发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课程教材基本上没有框定统一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并不是说学生的答案是漫无边际的,最起码要言之有理。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有些问题的答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课文难度太大,八年级学生无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这时要适当讲解,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于一些难的地方,教师也不必挖掘得太深,问题要设计得浅显些,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知识基础相贴近,以利于学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讨与练习题难度太大,教师也要灵活处理,要有选择性的做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人文性加强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以致用。

4、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八下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结束了,长出一口气,好像又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难忘经历,在总结、分析中吃一堑、长一智。

一、试题分析

整份试卷是常规的四大块模式: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

1、第一大题,共21分。考察知识点有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语言排序、名著阅读。

学生得分多在16-18分,错题集中在名著阅读上。其余题难度不大,以书本知识为主,如失误多是自身原因。

原题展示:

阅读《西游记》的相关探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下面是孙悟空的典型情节,按文中先后顺序排列序号。

①大圣闹天宫②密封弼马温③三打白骨精

④困囚五行山⑤智取红孩儿⑥三调芭蕉扇

(2)阅读下面《西游记》的人物语言片段,回答问题。

“我也先与你讲个明白,偷了宝贝,降了妖精,我却不耐烦甚么小家罕气的分宝贝。我就要了。”

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

,从中可以看出他

的性格特征。

反思:

对于《西游记》,极大多数的师生是从狂轰滥炸的电视剧中了解

的,真正读原著的很少。这类试题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离开荧幕,回到书本上。可是,对于现在如此浮躁的中学生来说,抵抗住媒体的诱惑何其艰难?快餐阅读取代了传统的精读。压缩的名家经典、虚无的科幻魔界,还有凄美的少年爱情,成为学生在紧张学习生活之余的挚爱。

建议:

这份试卷的第一大题分数设置不高,所考核内容也偏少。不如降低第一个阅读题的分值(22分),再充实几道:句子仿写(可紧扣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春),综合表达(围绕母爱或文明创建等时事热点)等。我想阶段性的考察能紧密联系当前的学习重点,真正对学生刚学过知识进行检测,这样的考试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2、现代文阅读(34分)

一共选了两个语段:散文《在冬夜里歌唱的鱼》(2011重庆中考22分)和说明文《城市绿墙》(2011成都中考12分)。

毕竟是中考题,在文章选择和题目设置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得分率很低,尤其是第一篇,得分普遍在13分左右。

反思:

对试题,我没有看法,很规范。只是,八年级下册一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写人叙事的回忆性散文和借物抒情的散文诗。第一篇的内容倒与此吻合,可为什么要考一篇说明文?综合整本书,这类文体不是学习的重点。虽然按照中考的模式来检测,但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才行。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类文体,猛地来个突然袭击,真正人措手不及,也啼笑皆非。而学生也疑惑不解,那学习的课文和考试还有和关联?这让我也无从解释。还是那句话,紧扣所学进行阶段检测,才是进行期中考试的意义所在。

3、古诗文阅读(15分)

这道题出的很合心意,考察的是《送东阳马生序》和《过零丁洋》。从解词、翻译、内容理解、拓展延伸、名句赏析等几个常规知识点进行考察。学生的得分大多在12分以上,满分也不乏其人。这也是教师非常重视文言文的结果吧。毕竟,这是整份试卷中,唯一能从书中得到分数的题啦。(一贯如此,考前仅有的时间全给了文言文和字词常识)

4、作文(50分)

仍采用二选一的作文方式。

原题展示:

(1)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

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2011襄阳中考)

(2)2011,与

同行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如“书籍”“希望”“快乐”“梦想”“爱”……(2011辽宁朝阳中考)

反思:

看来,八年级也时时刻刻与中考挂钩。这两个题目都突出中考作文的写作方向:说真话,抒真情。学生也不存在审题困难,都有话可说。而问题主要在于:

书面太差。努力扭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选材陈旧。生活单调,他们也无从选择吧。

语言贫瘠。唯有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一点感受

近日看到这样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语文的教学根植于一节节课上,学生的能力提升也在于一节节点滴的日积月累。所以,归根结底,“上好课”才是根本。

摘录:《老师,闭上你的嘴》

1、闭上你的嘴,让学生大胆地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问是思考的表现,问是学习深层次的需要。课堂上,教师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课前质疑,然后循疑而进;在课中质疑,深入探究知识的奥秘、规律的形成;在课尾质疑,把问题带向校园、家庭、社会,让课堂向课外延伸。

2、闭上你的嘴,让学生静心地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思,方知不足;思,方知过程;思,方知结论。思与进步共行,思与成长同在。为此,当学生刚刚接触新知时,当某个有价值的问题提出后,我们不必急切地让学生解答,迫切地让学生交流汇报。不妨给学生一段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和文本对话,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静静地思考,默默地体味,划划句子,做做批注,创设一个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3、闭上你的嘴,让学生自由地说。在积极的思考过后,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有自己独特的具有个性的阅读理解。这时,我们不妨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对某段文字的理解,说某试题的解题思路,说对某个历史人物的看法,说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得。有时,我们还可引导学生友善地讨论或辩论,让他们善于从不同的声音中提取信息,从而提高认识水平,锻炼能力,发展思维。

4、闭上你的嘴,让学生美美地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确,读可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读可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读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读有利于背记好词佳句,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还可以感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有了美美的朗读才更增加文字的魅力,更打动学生的心。因此,要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精讲多读,以讲促读,以读代讲,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读、悟读、品读,赏读,熟读,让琅琅的读书声在各个教室上空飞扬。

5、闭上你的嘴,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有识之士提出:写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要求也提出,要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因此,语文课上,教师要创设写的机会,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写写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写自己的思考过程,让他们的思想在笔尖自由地流淌,鼓励学生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

6、闭上你的嘴,让学生去参与去实践。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坐仁教授有一个精辟的比喻:一堂课40分钟是个常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实践的蛋糕就少了。而缺少必要的实践,又怎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必须同社会相联系,同生活相结合才真正有效。教学服务于生活,今天的学习服务于明天的工作。不妨把时间还给孩子吧,让他们去玩一玩,量一量,试一试,做一做,演一演,测一测,画一画……也许,你说了半天的乌鸦喝水的秘诀,讲了一课的曹冲称象的原理,还有那说也说不清的推导过程,自然界的某个奥秘,只在他们举手投足之间便一清二楚。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试小结与反思

邝建明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

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作文出现失误,导致失分。

语文的主要拿分、丢分的部分都是作文,提高整体的语文成绩也要从语文作文入手。在平时,应该多读别人的优秀作文,摘抄吸取他人优点并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写作文最重要的是不能离题跑题,跑题作文将下降1~2个等级,影响整体成绩。其次,就是自己的作文如何能抓住老师的目光,吸引老师,将作文的中心点明。文中多次点题,结尾升华中心。

总之,本次语文考试的重头也包括阅读,阅读其实就是日常积累的考察,牢记各种答题方法,答题时不慌不乱,将公式套进去。可以看出,日常中的积累是影响语文成绩的总要因素。纪律因素:上课并不是很认真,也是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因为对于老师在课上教授的一些知识未掌握,考试就会失分,以后会注意改正。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试小结与反思

邝建明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

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作文出现失误,导致失分。

语文的主要拿分、丢分的部分都是作文,提高整体的语文成绩也要从语文作文入手。在平时,应该多读别人的优秀作文,摘抄吸取他人优点并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写作文最重要的是不能离题跑题,跑题作文将下降1~2个等级,影响整体成绩。其次,就是自己的作文如何能抓住老师的目光,吸引老师,将作文的中心点明。文中多次点题,结尾升华中心。

总之,本次语文考试的重头也包括阅读,阅读其实就是日常积累的考察,牢记各种答题方法,答题时不慌不乱,将公式套进去。可以看出,日常中的积累是影响语文成绩的总要因素。纪律因素:上课并不是很认真,也是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因为对于老师在课上教授的一些知识未掌握,考试就会失分,以后会注意改正。

好好爱自已 2022-07-12 04:45:37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什么牌子的点读笔适合小学生 哪个好用

点读笔还都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都有,几支笔买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未必够。每个点读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哪个最好最适合孩子用呢?哪个点读笔比较好趣威反应迟钝是我的直观感受,具体能够点读的书需要在趣威官网上找...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