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的做法大全 最正宗的做法

昨日安好
精选回答

第一种红烧肉的做法:

1、把买回的五花肉(就是那种瘦肉和肥肉曾层叠状的)切成1厘米见方(厚度不管,只管长宽);

2、锅里放油(多放点),热后放入糖(白糖也可)一勺(可多放点),炒到糊为止(这时候锅里应该在冒浓烟,别怕)。倒入切好的肉和调料(厚片的姜、成瓣(不要弄碎)的蒜头、桂皮、干辣椒、八角、橙子皮(非陈皮)),大火爆炒三分钟,这时肉变成了深红色;

3、加入盐适量、老抽一勺、醋1/5勺、糖半勺、料酒两勺、鸡精半勺、清汤(冷水也可)至淹没肉3毫米,大火煮沸(开始冒香味了);

4、倒入炖锅小火熬1个半小时,此时汤应很少且呈粘稠状(如果汤太多可大火收汤,但要站在旁边看着),加入青椒(不是很肥的那种灯笼椒),可加点香菜,然后尝一下咸淡,再炖3分钟。

第二种红烧肉的做法:

红烧肉可说是一家常菜,不同地方,不同人.

1.买肉一定要买带皮的五花肉,肥肉、瘦肉基本各占一半,一定要带猪皮,不然干脆不做。

2.肉洗净切方块,2厘米见方,不用水焯,直接拿锅倒油适量(俺用花生油),油热后放肉入锅,炸!炸这道工序少不得,一是将肥肉里的猪油*出,吃起来不腻,二是可增加肉的香味(个人体验:火不要太猛),炸到肉的外表有些金黄,停火,肉捞出,油倒出。

3.另起锅,倒油适量,放入葱、姜、花椒煸炒,特别提醒,要放大蒜,略拍,去皮,不用切,整个放入,份量至少一头,一起煸炒至出香味,然后很重要——别忘放糖!冰糖最好,白糖也行,至少1汤匙,(俺是放2匙,)不用怕放多,肉是喜糖的。接着倒入酱油,不要太多。动作要快,不然糖会糊的。

4.熬出汁后,倒入炸好的肉,翻炒一下,倒入清水(有骨头汤最好了,可惜俺没工夫熬),然后——上高压锅!(要是有时间,或没高压锅,那就慢慢炖吧,至少一小时,越烂越好,期间别忘添水)。高压锅里的水以略没过肉即可,加盐,加大料,大火烧开,盖上盖焖煮25分钟后,停火自然冷却,没压力后打开盖,再开火收汁,汁浓后,加味精一点,停火出锅,香~啊

第三种红烧肉的做法:

白肉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然后在开水里焯5分钟捞出来,去腥臊味,去浮沫!(秘方:加些白酒最好!)

调料先准备好:花椒、大料、桂皮、姜、葱、料酒、酱油

炒锅里放少许油,下白砂糖,炒糖色。

搪色炒成就要立马下准备好的调料,下入肉块!(稍微一有冒泡的意思就要下东西了!)

随个人喜好还可以放些干辣椒进去一起炒,颜色可以鲜艳一些,口感也会丰富些

上好了颜色,就可以加水了,然后等水烧开~~~

水开后,将火放小炖着就可以了!(我个人经验是两小时)

等水剩不多了,放盐,大火收汁即可

第四种红烧肉的做法:

原料:猪肋条肉(五花肉)或后臀尖、老抽、、盐、白糖、绍兴黄酒、八角(即“大料”)、香葱适量(如不爱葱味可以不放)。

1)挂干净猪肉皮上的毛,洗净,切成4~5厘米见方的块(其实家庭自己吃,大小自己随意即可^_^);

2)锅中放水,稍多点(以一会开锅撇去面上的浮沫后仍能没过肉为宜)。把肉放入(是冷水下锅),大火煮开后,撇干净血沫后倒入适量黄酒,把香葱洗净打成葱结也放入锅中,放入半个八角(江南一般不放香料。若你嫌不够,可以放一个)中火再煮10分钟后加入老抽(我比较喜欢用“海天”的草菇老抽,浓,容易挂色,颜色也正,不会发黑)、适量白糖,煮开后转小火煮1约1小时左右(如你喜欢吃更为酥烂的,可多煮些时候)

3)一小时后掀开锅盖会发现锅中的汤汁已少了很多,此时加入盐(注意量,一会收汁后会更咸点的)、鸡精(或味精yiQIg.cN)。盐为什么现在才加呐,是因为若早加盐,肉质会变硬。若此时觉得颜色不够可以再加些老抽,总之此时是调味的最佳时机。里面的小葱结可以夹出扔掉,也可以保留,我就喜欢留在那里,等汁收干后,葱也相当美味^_^

4)转中火收汁儿,此时要不时用铲子翻动,以免粘锅,待每块肉都均匀挂上汁儿,汤汁基本干时关火装盘,撒上小葱碎或香菜叶做点缀即可上桌。

浓香扑鼻,酥烂适中,肥而不腻。

第五种红烧肉的做法:

材料:

带皮五花肉1块老抽2汤匙料酒2汤匙白糖2汤匙大葱2段生姜2片八角2粒陈皮1块桂皮1块香叶2片清水少许盐少许

做法:

1、把肉洗净后放入锅中,倒入清水没过猪肉后开大火煮15分钟出血沫后捞出放凉,把放凉后的猪肉切成小块

2、炒锅内倒入适量油烧热,放入猪肉翻炒5分钟,把油炒出来后盛出

3、把锅洗干净后放入2汤匙清水,水开后倒入白糖,当白糖变成气泡时放入炒过的猪肉翻炒两下,然后倒入老抽、料酒一起翻炒2分钟

4、把肉倒入砂锅(也可使用炒肉的铁锅),放入大葱、生姜、八角、陈皮、桂皮和香叶再倒小半杯清水使肉都浸在汤汁里,调入少许盐,盖上锅盖小火焖1个小时即可

贴心建议:

1、制作红烧肉一定要选用带皮的五花肉哟,最美味的就是皮和肥肉

2、因为事先炒过的肉油被炒出来不少,所以做好的红烧肉一点都不腻味

3、因为猪皮非常容易粘锅,所以炒肉的时候最好选用不粘锅

4、我觉得用砂锅炖的菜很香,当然也可以用炒锅盖上盖焖或者是用高压锅节约时间,如果用高压锅焖肉,排气后转最小火大约15分钟即可

第六种红烧肉的做法:

原料:五花肉500克,葱姜少许

调料:白糖5克,盐3克,老抽15ML

做法:

切成小块,加葱姜冷水下锅焯熟

取出冼净,锅内放少许油,肉下锅充分炸出油

下5克白糖,炒至上色,再下15ML老抽,盐3克,这时的颜色可漂亮拉

将开始焯过肉的水别掉了,过滤可用

将焯过肉的水倒入锅里,再放入适量的水

中小火50分钟,这时锅里已经没有汁,仅剩下油和肉,这时的肉不油,肥瘦搭配非常的味美.

第七种红烧肉的做法

材料:猪五花肉500克;土豆两个;洋葱一个(主要是增加营养);香葱末;生姜一小块;干辣椒4个;花椒10粒;酱油;料酒;胡椒粉;白糖;盐;味精;

做法:将五花肉那斯下水煮个几分钟,去去腥腻味和血水后捞起,切成块状;土豆也切成块;洋葱鉴于营养的原因,还是将它切成粗丝;生姜嘛,敲一下即可;葱自然是要切成段的啰!不过最好还是留一半挽成团待用;

锅中加底油烧至5成热,下花椒慢慢爆香,去除花椒粒;加入生姜、干辣椒爆一下;加入五花肉煸炒至肉色开始发金黄

加入酱油和糖提色,继续翻炒出香味

加入约800毫升的水和土豆块,以及适量料酒、胡椒粉、盐、味精,焖煮二十分钟后;放入挽成团的香葱和洋葱

再大火旺烧至收汁即可。

阳光 2024-01-12 16:11:4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