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什么的的声音作文600字

比以前懂事了
精选回答
以听,多美为题600字初中作文谢谢啊越快越好——

听雨,是一种享受。

淅淅沥沥的小雨,劈劈啪啪的中雨,哗啦啦的大雨,雨是天生的音乐家,这世界万物都是他的乐器。

雨打在玻璃窗上,窗子便清脆地唱起歌来;雨打在翠绿的芭蕉上,芭蕉树便迈着沉闷闷的步伐跳起舞来。

诗人们也爱听雨,《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李清照睡意未消地吟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义山更是极爱雨声的,他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

听琴,是一种体验。

我极爱听古筝,坐定筝前抚一曲《渔舟唱晚》总能让我的心宁静起来。

手指在琴弦上徘徊,勾、托、抹、颤无不意韵十足。

音乐从指间流出,时缓时急,时悲时喜,于是心也体验着悲喜。

《香妃泪》中几声“滴泪”琴弦“啪啪”,我的心也像在流泪一般,弹着弹着,我的泪也会滴在琴弦上,砸出悠远的声响。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曲琵琶音,司马春衫湿。

音乐里有人生,生命中有音律。

听生命,是一种宁静。

从初春的鸟啼,到夏季的鸣蝉,秋日里有寒鸭戏水,冬季里有雪橇狗的长嗥。

还有每天清晨打鸣的公鸡,每天傍晚咕咕鸣叫的青蛙。

生命的生机与可爱把大自然装点得更加迷人。

还有医院里初生婴儿的啼哭,那样的有力,传出好远。

一个婴儿的啼哭,可以拯救一个生命,屠格涅夫年轻时,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就在他闭上眼时,听到了旷野中婴儿的哭声,这让他停住了脚步,本向生命的怀抱。

听心灵,是一种美德。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只给了我们一张嘴巴,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聆听别人的心声,聆听心灵的和鸣。

学会了聆听,便少了许多误解;学会了聆听,便少了许多争辩。

听一颗真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听一颗善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有了落脚点;听一颗美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如鲜花般绽放;听一颗智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环绕着智慧的灵光。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为听众。

世界的音响有千种万种,或许尘世的喧嚣蒙住了你的耳朵,但是你要用心去听。

你听,多美!你听,多美 当清晨的第一缕微风轻轻摩挲着柔嫩的叶片,叶子们轻微的、咯咯的笑声,你听到了吗?当夕阳收拢它最后一丝光芒的时候,蜜蜂们满载而归,各自炫耀着自己的收获的甜蜜的嗡嗡声,你听到了吗?当下第一阵霜,蝴蝶们蜷缩在某个角落在瑟瑟发抖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海伦。

凯勒曾说:“有视觉的人会比失明的人看得更少;有听觉的人会比聋哑人更听不到世界的声响。

她说的对,因为拥有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漠视或者无用。

你会说:我听得到的,我会听工地上吵闹的大吊机在没日没夜地工作;我会听到马路上该死的汽车的喇叭嘀嘀响个不停;我会听到人们之间不礼貌的讲话声……可是,这算什么听到的呢?就像宗教的本意是救赎而不是中世纪黑暗的屠杀,就像原子弹的本意是为了防卫而不是造成广岛的废墟,听觉的本意是为了感受世界的美好而不是让人心烦意乱。

没有听觉的人也是可以听的,只要他的心还在。

他的心还在,那么它就会轻轻抚摸着一朵睡莲花的骨朵儿,等待花开放的瞬间,听到睡莲花开的声音,等待着那一瞬他的心因惊喜而微微颤动的声音。

既然聋人也可以听,那我们正常人干吗不好好运用我们的听觉呢? 有时候,我们听不到,是因为我们不屑于听到。

人类啊,这万物的灵长、行为的天使,总是过于骄傲。

站得高了,就把俯身的快乐给忘了。

小时候,也许我们会乐此不疲的趴在地上,把耳朵贴进一个蟋蟀洞,听那蟋蟀抖动着琴弦,一展歌喉。

长大了,人就忙了,可是,不妨多抽出时间俯下身来,把人着高贵的身份降下来,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一部分,去珍视一只蝉在阳光底下的树枝里对生命的颂歌。

听说有一眼泉叫“洗心泉”,意为将心中的污秽涤荡干净。

也许,我们还需要一眼“洗耳泉”,洗去充斥在我么耳朵里的一切喧嚣、一切嘈杂、一切争吵,将平静、安宁与感激洗进我们的耳朵,然后让这份宁静顺着血管住进心脏,不再搬家。

也许这样,我们就会感恩于生命的美好,听到生活的美妙。

不在淡漠,不再骄傲,怀着一颗童心去生活,就会发现原来兔子啃草的声音也很美好。

风拍柳絮、雨打芭蕉、毛打呼噜、鱼吹气泡,你都能听到,你真只会情不自禁地说:你听,真美! 你听,多美 当四下变得安静,人的心也归于宁静。

或许像彩虹的七色光混合后变得无色透明,各种美妙的声音汇合之后就成了安静。

安静,是最美妙的声音。

你听,安静多美。

听到安静。

安静并不是悄无声息,一片死寂,而应是有自然的声音。

王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正是如此,分明是蝉声与鸟鸣,但人却能感受到安静,这就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人的叨扰。

在没有旁人时,坐在大树下,听着微风拂动树叶的声音,就能感受到安静,听风声和叶声混在一起,仿佛是在听大树哼唱自己熟悉的童谣——童年的一切是那么美好。

泉水叮咚作响,响声在山谷中回荡,也能让人感受到安静,侧耳倾听,也像是在听一支歌,一支动人的歌,诉说着山里的传说。

所以,不要曲解安静,用耳朵带上心灵去听,去感受安静中的声音。

听到安静,安静真美。

听懂安静。

安静偶尔也会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但又有几人能听出其中的真谛。

在和平年代,我们的人民军队总坚守着一种安静。

站岗值勤时,无论严寒酷暑,战士们都不会发出丝毫声音,年轻的战士把自己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仔细去听,你能听到执著与坚定;军队行军时,战士们脚步轻盈,步伐一致,只能听到像风一样的声音,仔细去听,你能听到纪律与默契;集体就餐时,食堂里却很安静,没有那种碟盘相碰的响声,只能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那是不可避免的咀嚼声,仔细去听,你能听到秩序与自律……安静的背后有许多许多,在听觉上是留下了一片空白,但在人的精神上却十分丰富。

当读完“此时无声胜有声”时,你会更清楚地认识到,一段美妙乐曲后的安静时刻甚至比音乐更具美感,让人久久回味,这便是听懂了安静里的美。

安静是美的,感受这美,需要耳朵及心灵。

听懂安静,安静真美。

守卫安静。

人学会去听,但似乎又没有安静可以去听。

喧嚣的城市,一切都显得那么嘈杂,听得到安静简直成了一种奢望。

所以,当节假日来临时,人们纷纷离开城市,去别的地方寻找安静,但到了向往的安静之处时却发现,那里已是人满为患。

守卫安静,已成了燃眉之急。

当我们被喧嚣与嘈杂吵得心烦意乱时,是否想过,这一切因谁而起?想听大树唱自己儿时的童谣,那就放下手中的电锯;想听泉水的歌声,那就不要用污水去浸染他们的歌喉;想听鸟儿的歌唱,那就还给他们蓝天……想要听到安静,那就必须靠我们自己去守卫安静,留住安静,让已消失的安静再回来。

让我们守卫安静,再去听,安静真美。

在浮躁的时代,安静需要被听到、被听懂、被守卫。

让我们一起守卫安静,让我们的耳朵带上心灵去听到并听懂安静。

当心中和身边都有那一份安静,人人都会说:你听,这世界如此美好。

聆听生活中的种种声音作文600字越多越好
飞花似梦 2023-08-24 14:14:54

相关推荐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自然界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什么

目前发现,熔点最高的物质是铪合金,熔点高达4215摄氏度。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
展开详情

桂圆和猫眼是一种水果么

桂圆和猫眼,桂圆是一种水果,猫眼则是一种宝石。桂圆亦称龙眼,是一种水果。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桂圆为常绿乔木,树体高大,多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浅冬的意思

浅冬的意思是刚刚入冬。
浅(拼音:qiǎn、jiān)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水,戋声。浅本义指水不深,也指房屋等处所窄小,引申指时间上的距离短。此外浅也引申为内容、见识、学问、颜色等不深,用作抽象意义。“浅”另有一个音读jiān,古书上叠用成“浅浅”,用来形容水流声,现代已不常用了。
出处:
1、《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2、《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关组词:深浅、浅水、浅色、搁浅、肤浅、粗浅。
反义词:深。

高尔基的代表作

高尔基的代表作有《海燕》、《在人间》、《鹰之歌》、《母亲》、《我的大学》、《春天的旋律》、《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小市民》、《意大利童话》、《在人间》、《俄罗斯童话》等。

人物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哥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

1884年,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21年10月,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逝世,享年68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人,有辱人的尊严。

高尔基有互相冲突的两种人格。一是对现实社会造成人异化的现实的悲剧性体验和失望的痛苦;二是对人、对社会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理想主义的认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的高尔基对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充满了热爱和信念的,他是怀着极大的热诚去迎接美好的未来的。作家此间的创作描写了革命前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一种急切地改变现实的渴望,对未来新生活主人的召唤。

艺术特色: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高尔基强调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同时展示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其现实主义创作又融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乐观、自信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尔基主张作家应以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艺术形象真实而生动。对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其根本点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感受的程度,这中间必然表现出作家的审美态度。高尔基对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也体现了他的新的审美观。他以敏锐的观察力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本质是正演绎着一场前历未有的社会巨大变革。而掀起这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就是已经觉醒的劳动人民,他称之为“新人”,因此,他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及艺术的典型化的理念中明确了艺术就是要塑造这些为社会变革不断奋斗的“新人形象”。

高尔基的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现实主义仅仅反映社会的真实现状,而这种真实现状大多表现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通过人性受到的摧残而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人物影响:

在作家辞世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还是出现持续性的高涨。在欧美各国,不时掀起了“高尔基热”。尤其是高尔基的剧本,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拍成电视、电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仇敌》等在美国上演或播出,《仇敌》被剧评家认为“是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最好的剧目”。在联邦德国,上演过高尔基的《瓦萨·日列兹诺娃》,而演出《避暑客》时,被评论家誉为文艺复兴以来的盛事。而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也都上演过高尔基的剧本。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

夜夜心是什么意思

“夜夜心”的意思是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出自唐代李商隐《嫦娥》,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慈眉善目形容老人还是年轻人

“慈眉善目”形容老人。意思是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出自《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造句:
1、我们都被她慈眉善目的样子蒙骗了。
2、老爷爷慈眉善目,一定是个好人。
3、孙爷爷长得慈眉善目,又爱给我们讲故事,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4、这个大娘,慈眉善目的,一见到她就觉得亲得不得了。
5、这位老人脸上总是挂着笑,看起来慈眉善目的。
6、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境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