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字什么号什么

百合又发新枝
精选回答

杨万里字什么

杨万里字:廷秀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78岁。

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有《诚斋集》传世。

杨万里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有什么千古名句?

杨万里最知名的诗,我觉得是两首夏日诗,贡献两个千古名句,均成咏荷千古佳作,也均被选入语文课本,现在再读仍然美好之极。

天气回暖,夏日将至,这几天真是舒适极了。

提到初夏,不禁使人想起一首小学时便学过的一首诗歌,现在重新来读,依然充满了清新可人的味道,这首诗便是杨万里的《小池》。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诗风轻快明朗,富有韵味。

《小池》描写了初夏池塘的美丽景色,轻柔而又富有诗意,宛如一幅清新的水墨图,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首句写泉水的源流,“泉眼无声惜细流”,一股涓涓细水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丝毫声响,由此可见,这汩清泉是多么不起眼了,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泉眼,却润物无声,让诗人感到无比可爱。

接着第二句写树荫在晴日柔风中遮住了水面,“树阴照水爱晴柔”,水面上枝叶婆娑弄影,当真是空灵可爱之极,诗人着一“爱”字,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很富人情味。

末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将全部的镜头集中在池中一株小小的荷花上面,它鲜嫩的枝茎才刚刚露出了水面,却有一只小小的蜻蜓停在了上面,似乎这只蜻蜓,要领略小池中的全部夏日风光。

妙在这清新美丽的景致背后,又极富哲理性,一个小荷才露,一个早已“立上头”,新鲜事物往往需要新奇的眼光,我们要以最新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才能得到最美好的那一块。

杨万里这首诗,简单明快,题目作“小池”,全篇也都在“小”字上做文章,全诗不过描写了一个小小的泉眼,一道细细的水流,一池斑驳的林荫,几段小小的荷叶,以及一只小小的蜻蜓,但是以诗意的语言组合起来,却描绘了一幅生动无比的风物景象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充满了诗情画意。

杨万里除了这首《小池》知名度极高外,还有一首描写西湖夏季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是千古流传的佳作,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作。

诗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开篇两句便点明西湖六月的景色与别处不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带给人美好的想象,看似突兀的铺叙,实则带给读者不凡的气质,让读者还未领略到西湖的美景,便已经有所想象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夏日之美,与众不同。

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诗人用色彩鲜明的末二句,带给读者一幅鲜艳精彩的图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写荷花的名句,堪称大气壮阔之极。

随着湖面延伸到天尽头的荷叶与蓝天相接在一起,而在这无边无际的碧色中,又点染出阳光照射下的朵朵红荷,当真是绚烂明丽,让人一见便印象深刻。

这样茂盛的荷叶荷花,也只有在六月份才能看到吧!诗人描写西湖,只是抓住盛夏荷花这样的特定景物,概括地贴切而又明丽。

但诗人又以“送林子方”为题目,可全篇毫无送别之意,只是突出西湖夏季的美丽,这其实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这种独特的送别之作,确实“风光不与四时同”,充满了新意,更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景致。

1.《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闲居初夏午睡起》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新柳》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闷骚老男人 2023-09-11 10:36:12

相关推荐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是什么意思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就是办理开户手续的银行营业网点。一般来讲就是用户最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时发卡的银行。开户行名称在存折上会有登记,银行开具的开户凭单上也是会有显示的。准确的开户行名称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汇款处理速度,...
展开详情

搪瓷锅的优点有哪些

1、导热快,受热均匀。搪瓷锅虽然预热要比普通锅慢,但它在预热完成后能保持稳定的热度,即使用小火也能快速烹饪好食材,总体计算起来比普通锅烹煮时间要缩短不少。再者,它受热均匀,基本不产生油烟,也不产生焦糊。2、一锅...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