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三年高考真题

行云流水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国地理三年高考真题本文简介:中国地理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2015·北京文综,4~5)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一、选择题1.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2.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

中国地理三年高考真题本文内容:

中国地理

A组

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2015·北京文综,4~5)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一、选择题

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2015·广东文综,7~8)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4.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2015·重庆文综,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5题。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2015·四川文综,3)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第6题。

6.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015·江苏地理,11~12)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2014·北京文综,3)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9.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2014·安徽文综,27~28)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0~11题。

10.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11.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12.(2014·广东文综,9)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

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2014·四川文综,12)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

13.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二、非选择题

14.(2016·江苏地理28,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月均温/℃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月份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4分)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4分)

15.[2015·天津文综,12(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结合图2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

15.(2014·安徽文综,3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中国地理

B组

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

一、选择题

(2016·湖南长沙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山峰可能属于(

)

A.秦岭山脉

B.太行山脉

C.武夷山脉

D.祁连山脉

2.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

)

A.1

000米以上

B.1

000米以下

C.1

400米以上

D.1

400米以下

(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读“2012年我国四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和GDP占全国比重图”,完成3~4题。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

)

A.西南区、西北区、南方区、北方区

B.西北区、南方区、西南区、北方区

C.西南区、北方区、西北区、南方区

D.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

(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干燥度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反映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海南岛等年日照时数线分布图,读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示甲、乙、丙三地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燥度甲>乙>丙

B.甲地太阳辐射强,降低了甲地的干燥度

C.乙地比丙地距海近,干燥度更小

D.丙地干燥度最低,最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6.关于图中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沿岸暖流增温,利于晒盐

③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④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

⑤夏秋季节多受台风影响,不利于晒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2015~2016学年济南市高三质量调研考试)水浇地是指除水田、菜地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望天田是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图示为我国部分省区耕地利用结构。读图完成7~9题。

7.据图推测,甲最有可能是(

)

A.吉林

B.上海

C.新疆

D.贵州

8.有关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发展灌溉排水系统

B.进行规模化人工降雨

C.实施高效的旱作农业

D.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

(2015·福建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高三上学期联考)读图甲“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与图乙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回答9~10题。

9.据图分析(

)

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D.阔叶林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10.该区域(

)

A.地势总体南高北低B.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是水分的差异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D.河流治理的核心是水污染防治

(2015·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

)

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

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

C.耕地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

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

12.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

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

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

13.下列地理事物的走向与明清漕运干线相近的是(

)

A.陇海铁路干线

B.京杭运河

C.西气东输路线

D.长白山脉

(2015·河南开封高三第二阶段考试)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两地纬度差异大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15.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

光照

B.水源

热量

C.交通

市场

D.科技

劳力

(2015·广东四市高三联考)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①河流沿岸大规模挖砂

②修建水库数量增多

③河流中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连续干旱,河流水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据图推断,近年来我国(

)

A.海啸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B.河流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C.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D.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2015·山东青岛高三质量检测)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19.据图可判断(

)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2015·四川成都联考)下图示意华北某地2012年2月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台田模式”是指当地在低洼处挖土成鱼塘,堆土成基台(台田)的一种常见耕作模式。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

)

A.北京附近地势高,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深

B.保定因为无河流补给,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深

C.各城市中,衡水地下水埋藏深度是最浅的

D.唐山附近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

21.“台田模式”可改善当地的(

)

A.海水倒灌问题

B.土壤盐碱化问题

C.土地沙化问题

D.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非选择题

22.(2016·河南洛阳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三江并流”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省引种小粒种咖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但因技术水平有限、缺乏标准化生产管理等,一直以原料供应为主。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示区域聚落的分布特点。

(2)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在峡谷的两侧山腰处,白天常有一条云雾带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云南省咖啡产业要持续发展需采取哪些措施?

23.(2016·河北衡水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云南物种丰富,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文山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壑纵横。这里降雨量较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全球主产地就在云南文山。每年3~5月是田七生长旺盛的季节,而此时恰好是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时间,制约了田七生产。

材料二

云南地形水系图及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如下图)。

(1)试分析云南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目前云南已初步形成田七的种植、加工和贸易的特色产业,要使该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在种植和加工环节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3)试推断图中河段可能的资源开发内容及其理由。

(4)该区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请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24.(2015·河南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下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东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

25.(2015·浙江温州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西苹果产量全球第一,占全国的1/3和世界的1/8,苹果汁产量全球第一,占全国的84%和世界的1/3。

材料二

2014年

9月2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陕西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

材料三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图甲是我国某区域图,图乙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1)简述陕西苹果汁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2)指出引汉济渭工程施工过程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简述引汉济渭工程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

(3)据图乙描述古渡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碛对形成古渡的作用。

26.(2015·广东四市高三联考)下图为成渝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重庆市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山城重庆近年来,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哪些好处?

(3)2014年9月12日以来,我国西部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其中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东南部甚至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试分析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主要原因。

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它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有可能遭受冻害。

(4)四川盆地是我国种植甘蔗纬度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

A组

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1.C

2.D

[第1题,甲地区基岩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滑坡泥石流多发于在山区,乙地地势低平,B项错误;丙地区位于冲积平原上,相比丁地土层深厚,C项正确。第2题,由图示中的河流流向和指向标可以确定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错误;山前平原为冲积扇,河流沉积作用明显,B项错误;冲积扇的面积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降水量、河流含沙量、地形等因素有关系,C项错误;引水渠人工开掘并进行引水,属于通过蒸发与地表径流环节参与水循环,D项正确。]

3.C

4.B

[第3题,根据经纬网的判读及省份轮廓的特征,可判断图示省份为吉林省,属于东北地区,因此选C。第4题,据等雾日数线的判读,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因为东部的地形是长白山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中西部降水少;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B。]

5.D

[我国冬小麦主要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我国棉区范围广阔,全国划分为三大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渭河平原处于两者的交集,既有棉花种植,又有小麦种植。寒露时节农事活动是种植冬小麦、摘棉花的地区最有可能是渭河平原。]

6.D[根据图例和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柴达木盆地,D项正确。]

7.C

8.A

[第7题,新疆冬、夏牧场转场路线主要应考虑沿途水草丰美(沿途放养),坡度较小(转场安全)。①地靠北方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②位于山脊,④地沿途有一山峰,安全性都差,不利于转场;A、B、D项错误;③地位于河谷,水草丰美,坡度和缓,利于转场,C项正确。第8题,由图中可看出新疆冬、夏牧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天山中部有一森林带,其上下都分布有草原作为牧场,这主要是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所决定的,故A项正确。]

9.B

[甲城市一年中气候舒适时间长,昆明四季如春,故甲城市可能为昆明;乙城市冬季气候舒适,夏季气候不舒适,故乙城市为海口;丙城市秋末、冬季和初春气候不舒适,说明低温持续时间长,可能为哈尔滨。]

10.B

11.D

[第10题,亚热带地区最冷月气温介于0

℃~15

℃之间。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所占面积比重大,受地形影响,亚热带分布范围小,故B项正确;由题目的文字材料中亚热带的纬度判断A项错误;温度带的形成主要受气温影响,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小。第11题,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偏低,故亚热带总体偏南。]

12.B

[读图可知,水稻产量重心向北、向东移动。贡献最大的应是东北地区,B项正确。西南贡献大,会使重心向西南移动,排除A。华南地区贡献大,会使重心向南移动,排除C。西北地区贡献大,会使重心向西移动,排除D。]

13.B

[根据该地的气温、降水量分布情况可知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因此风沙较大,A项错误。山麓地带水源较为充足,植被常见为草原,故B项正确。柑橘属亚热带植物,C项错误。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D项错误。]

14.解析

第(1)题,攀枝花发展成为“钢都”的有利条件从(煤铁)资源、交通、水源等方面分析,联系鲁尔区面临的发展问题分析。第(2)题,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结合气温、降水资料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另外,攀枝花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齐备;地处西南,自然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积极意义”,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15.解析

钢铁企业合并有利于优化钢铁工业布局,技术改造有利于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钢铁产业升级。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减少了污染源,有利于集中防治环境污染,提高了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

答案

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15.解析

第(1)题,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第(2)题,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从题目文字材料中归纳出甘肃省中药材种类丰富,说明甘肃省自然环境具有多样性,适合于多种中药材生长。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交通、技术、政策、种植历史等。第(3)题,“积极影响”限定了答题角度,本题可围绕工业生产对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积极影响组织答案。经济方面主要包括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等;生态方面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业结构等;社会方面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等。

答案

(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组

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

1.C

2.B[第1题,读图,该山脉南北两侧山麓地带,一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山脉应该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所以是武夷山脉。故选C。秦岭北侧、太行山、祁连山山脉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下,A、B、D错。第2题,找到北坡一月降水量与七月降水量曲线的交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山峰剖面线相交的位置就是一、七月降水量相等的地方,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表示海拔的纵坐标的交点就是该点的海拔,海拔约1

000米,在该海拔高度以下(也就1

000米以下)一月降水大于七月降水(一月降水量曲线在七月降水量曲线上面)。故选B。]

3.B

4.D

[第3题,读图,根据图例,①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缺水问题严重,匹配较差。②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较少,经济水平高,资源匹配较好。③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都较少,匹配较好。④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少,耕地少,经济水平低,匹配较差。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①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缺水问题严重,匹配较差。应是北方地区。②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较少,经济水平高,资源匹配较好,应为南方地区。③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都较少,匹配较好,应为西北地区。④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少,耕地少,经济水平低,匹配较差,应为西南地区。故选D。]

5.A

6.C

[第5题,根据图中等年日照时数线分布可知,甲地等年日照时数介于2

300~2

400小时之间,说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增强了甲地的干燥度,故排除选项B;图中丙地等年日照时数小于乙地,而且迅速减小,说明丙地比乙地降水量多,干燥度更小,故排除选项C;结合海南岛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可知,丙地位于山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故排除选项D;根据等年日照时数线分布可知,太阳辐射强度甲>乙>丙,说明蒸发量甲>乙>丙,那么干燥度甲>乙>丙,故选项A正确。第6题,由于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而且夏季盛行东南风,所以图中盐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春季降水少、多大风,蒸发旺盛,河流入海水量较少,海水盐度相对较高,所以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故选项C正确。]

7.B

8.B

[第7题,据图可知,甲地的水田、菜地比重大,且菜地比重大于水浇地,说明城市化水平高,对蔬菜的需求量大;无旱地和望天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丰富,应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结合选项中的地区,上海市最适合,故B项正确,D项错误;吉林省多旱地,故A项错误。第8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解决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可以发展灌溉排水系统、实施高效的旱作农业、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人工降水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如云层的厚度,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等,故B项错误。]

9.D

10.B

[第9题,图乙显示侵蚀强度并未随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大,A错。图乙给出了侵蚀程度与人口、植被的相关性,并非指侵蚀强度与其它因素无关,比如降水,B错。由题目给出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出现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通过中国地理的学习也可判断此选项错误。阔叶林带人口密度最大,说明阔叶林带自然条件更优越,比如降水更丰富,土壤更肥沃,环境人口容量更大。第10题,图甲中河流流向表明区域内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黄河中游河流治理的核心是防治水土流失;本区是传统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区域内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渭河平原的半湿润逐渐过渡到陕北的干旱气候,因此自然带分异的基础为水分。]

11.C

12.B

13.B

[第11题,读图,结合图例,最早出现的耕地是西周初期分布于黄河流域,然后才逐渐向南、北方向扩展。我国耕地不仅分布于暖温带和中温带,还有亚热带;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早于准噶尔盆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第12题,结合图例,西汉中期,随着生产力发展,长江流域出现大片耕地。第13题,漕运干线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不断开发、整治使中国东部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通过人工河道连接起来,所以相近的是京杭大运河。]

14.D

15.B

[第14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等。距离远近不同以及高山阻挡水汽输送,都是影响降水的因素,因此A、C项可以排除。由该图可知,7月均温甲地为24℃以上,而乙地为6~8℃,甲地气温比乙地约高出18℃,而甲地纬度比乙地高,显然应该是受地形因素(海拔高低)影响。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区域是我国西部昆仑山两侧,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青藏高原。第15题,从上题分析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乙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是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6.B

17.C

[第16题,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沿河挖砂关系不大,但与修建水库数量增多、河流中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有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而且从我国河流水量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并没有多大变化。第17题,海啸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变化以及入海泥沙量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A错误;由于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水受阻,因此河流沿岸的湿地面积应该是扩大,B错误。从图中可以判断出海平面是上升的,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必然后退,海岸的侵蚀也会随之后退,C正确;海平面上升,滨海盐碱化趋势应该加重,而不是减弱,D错误。]

18.A

19.B

[第18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撂荒地缺乏植被,径流量变化最大,因此图中①为撂荒地;林草地涵养水源作用最强,径流量变化最小,因此③为林草地;则②为耕地。第19题,图中显示山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说明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度越高,涵养水源能力越强,下渗越多,因此二者呈正相关;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断该地植被类型和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20.D

21.B

[第20题,读图,北京位于内陆,所以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深,A错。保定有河流补给,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深是因为距海较远,B错。各城市中,沿海的天津等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比衡水浅,C错。唐山附近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D对。第21题,“台田模式”不能改变区域的地下水位,不能改善海水倒灌问题,A错。挖土成塘,堆土成台田,台田地势较高,盐分淋到池塘中,改善了盐碱化问题,B对。该模式改善的是涝洼地区,不是土地沙化问题,C错。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D错。]

22.解析

第(1)题,聚落等点状事物的分布特点从分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和“有多少”两方面回答。由图文信息可知“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聚落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读图发现有些聚落也沿公路分布;读图可知南部聚落多,北部聚落少。第(2)题,本题考查局部热力环流的内容,白天山坡温度较高,山坡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的山谷处温度低,形成高气压,因此谷底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谷风在爬升的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云南省咖啡产业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但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完善。因此要持续发展必须从技术、管理、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开拓市场、培育品牌等方面入手,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沿河谷、沿交通线(公路)分布,南部数量较多(密集),北部较少(稀疏),分布较分散(聚落间相距较远)。

(2)白天山坡温度较高,谷底气流沿山坡上升(谷风),在山腰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

(3)加大科技投入,服务于农户;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咖啡、有机咖啡);发展深加工业(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培育本土品牌);发展规模化种植。

23.解析

第(1)题,考查生物的分布,物种的类型和数量决定的因素就是气候和地形,结合云南的自然特征——纬度低且地形条件复杂,气候多样,物种丰富。第(2)题,考查农业的分布,结合材料——地形复杂、水资源不足,提出措施有,保护耕地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满足用水需求。第(3)题,考查河流的开发建设,分析图中信息,在河流上游发展水电——山区,落差大,水流急;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流量大。第(4)题,考查地质灾害,主要从地形和地质、气候、植被等分析。

答案

(1)①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②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显著。

(2)种植环节:保护田七物种资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水利建设等。

加工环节: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加强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

(3)开发水能资源。位于横断山区,落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丰富。

(4)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②断裂发育、岩石破碎;③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地形复杂,崎岖不平;⑤滥砍滥伐,破坏植被;⑥挖矿、大型工程建设。使得该地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24.解析

第(1)题,描述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只表达是什么还不行,还要表达在哪里;而宁夏平原是断裂下陷后,经黄河冲积而成。第(2)题,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因为中游经过了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大增;黄河水源是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因素。第(3)题,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所以判定东坡降水较多;而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也说明东坡是迎风坡。第(4)题,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可以从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等方面叙述。

答案

(1)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或东为鄂尔多斯高原、中为宁夏平原、西为贺兰山)

;断裂下陷带;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

(2)黄河宁夏段比山东段含沙量小;(黄河的)水源。

(3)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原因:(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

(4)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

25.解析

第(1)题,陕西苹果产量大,价格便宜,生产原料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有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地价便宜,便于原料和果汁产品的运输。鲜果市场相对较小,促进了鲜果汁产业的发展。第(2)题,读图甲,引汉济渭工程要穿过秦岭山脉,需要开凿隧洞,所以自然障碍是地形。引汉济渭工程可以缓解调入区工农业生产用水紧张,促进工农业发展。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利于回补地下水,减轻地面沉降。可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污染。水资源量增加,可以适当增加当地人口容量。第(3)题,读图乙,古渡分布于河流交汇处。根据图中海拔高度,可知河流流向,判断古渡位于碛附近上游河段。根据材料,碛是河道中沙石堆积形成,可以阻挡水流,将河道水位抬升。河流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有利于船舶停靠。水位抬升,水位季节变化小,枯水期渡船不易搁浅。

答案

(1)条件:苹果产量大;苹果价格便宜;劳动力丰富、廉价;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地价便宜;鲜果市场相对较小。

(2)自然障碍:地形。有利影响:缓解工农业生产用水紧张(促进工农业发展);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利于回补地下水(减轻地面沉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污染;适当增加当地人口容量。

(3)分布特征:位于河流交汇处;碛附近上游河段。作用:碛阻挡水流,水位抬升;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水位季节变化小(枯水期渡船不易搁浅)。

26.解析

第(1)题,工业区位一般从资源、原材料、交通、市场、工业基础、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国家政策等方面去叙述。第(2)题,城市化的建设可以从城市土地利用率;地域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土地利用,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来阐释。第(3)题,降雨的原因一般从水汽和气流交汇叙述。第(4)题,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盆地(河谷)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所以积温量大;甘蔗生长期长;水热充足,所以本区可以种植甘蔗。

答案

(1)煤铁资源、水电资源(或能源)丰富(或接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材料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基础条件好,有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国家政策支持(长江经济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任答四点)

(2)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城市土地利用面积增多,利于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等。(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秋季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地区,使这一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进入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此频频交汇,形成秋雨。

(4)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盆地(河谷)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积温量大;生长期长;水热充足。

26

听泉 2022-07-02 17:26:04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桦的意思

桦,汉语一级字,读作huà,本义:木名,桦木。桦木属植物的泛称,双子叶植物的一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容易剥离,木材致密,可制器具。形声。从木,华声。
相关组词:
1、白桦:落叶乔木,树皮白色,薄如纸,木材细密,可做家具。
2、桦烛:拼音:huà zhú,用桦木皮卷成的烛。
3、黑桦:别名臭桦、棘皮桦,为桦木科桦木属乔木,在我区分布广泛,每年种子产量很大。
4、桦烟:桦烛之烟。
5、桦巾:用桦树皮制的头巾。

夏日绝句中赞美英雄项羽的诗句是

《夏日绝句》中赞美英雄项羽的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王莽夺取了谁的皇位

王莽夺取汉平帝的皇位。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莽初任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事中。因劾奏外戚定陵侯淳于长,获正直名。绥和元年(前8年)任大司马。汉哀帝时,因外戚丁、傅用事,罢官就第。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复任大司马,立汉平帝,进封安汉公。为笼络人心,出钱献田赋给贫民,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士人。元始五年(5年)平帝死后,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
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设立五均赊贷和六筦;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人民因铸钱犯法,伍人相坐,罚为官奴婢者以十万数。加以连年灾荒,饥馑疾疫相继,以致民不聊生。又强迫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改换汉朝封授的印绶,贬王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常安,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什么意思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一个成语,释义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阿:偏袒,迁就。绳:墨线,木匠用来取直的工具。挠:弯曲。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启示: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让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