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培优措施和方法

竹影清风 初中
精选回答

语文在中考的考试内容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孩子就是在这一科上和别人拉开差距的,而作为语言类的学科,想要变得优秀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初三语文培优措施和方法都有哪些呢?

初三语文培优措施和方法

1、有明确的复习目标

越是时间紧迫,越是要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头脑清醒,才能让复习有实效、不盲目。首先,应该了解中考,包括考什么、怎么考,有哪些题型等等。这就需要认真阅读中考说明,分析近几年呼市中考试题,看看其它省市的一些试题,对中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达到培优的目的。

2、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学习语文,初三学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一定要进行课内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平时可以多读一读散文、诗歌,细细体味优美的词句、精巧的文章构思、高明的表达技巧,反复咀嚼,摘抄记忆,化为己用。对于阅读,初三学生需要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会认真审题

注意提高审题的能力和水平,对自己平时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要充分利用。在做题的时候,要思路开阔,学会灵活解题,避免思维定势。中考试题保持相对稳定,题型很少变化,要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充分利用,仔细审题,看清题目的答题要求,准确进行答题。

4、进行恰当的写作练习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所占分值最大的部分,可以通过平时的练笔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笔,平时也要注意素材的积累,初中作文写作一般都以记叙文为主,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叙事能力。平时也可以进行练笔,写一写日记,在平时的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5、学习的细节更应注意

同样的题目,同样的答案,往往得到的分数不同。这里就牵涉到答题逻辑。有的同学思维清晰,分点答述,面面俱到,就连老师也找不到扣分的理由,可谓天衣无缝;有的同学虽然答到点子上了,但是缺乏答题术语,都是自己东平西凑的语言,在酌情给分方面,就值得老师审度了。

6、温故知新

很多同学说,初三语文只要把课文背熟,注释字词默的滚瓜烂熟就算复习到位了。可到了考试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同学们陌生的,这是因为语文架构的模糊导致知识难以迁移。所以,温故知新的过程是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做迁移。

浮生若梦 2023-03-29 12:15:48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