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学国学总决赛(开心学国学)
1、出处:《礼记·大学》。
2、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
3、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白话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6、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7、扩展资料: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
8、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9、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
10、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11、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12、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
13、“絜矩之道”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
14、世道人心,上行下效。
15、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
1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
17、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1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
19、《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20、《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21、扩展资料:《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
22、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23、《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
24、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25、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2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7、 故选BB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