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前四句表达了什么境界

云淡天高
精选回答
登高前四句写景描写了怎样的境界?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登高前四句写景描写了怎样的境界
煮酒论天下 2023-08-23 15:10:24

相关推荐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苹果11如何关机重启

苹果11关机重启的方法:同时按住左侧任意音量键和右侧关机键。在出现的滑块中,滑动即可关机。按一次音量加键,长按电源键,直到出现开机标志就可以了。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搭载其研发的iOS操...
展开详情

自然界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什么

目前发现,熔点最高的物质是铪合金,熔点高达4215摄氏度。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是平安,安定。成语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成语用法:用于褒义,常与“风调雨顺”连用。
近义词: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反义词:兵荒马乱、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示例:
1、《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2、老舍《龙须沟》第一章:“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3、《中国青年报》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说,饱经忧虑的中国人民毕竟盼来了物丰民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盾牌是什么意思

“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于抓握;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圣经》诗篇:“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盾牌意为君王。
出处:
1、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冰心《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
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觉得是动词吗

“觉得”是动词,指感觉到,意识到。
出处:
1、《朱子语类》:“每常处事,或思虑之发,觉得发之正者心常安,其不正者心常不安。”
2、《水浒传》:“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
造句:
1、你的脸色很难看,觉得哪儿不舒服吗?
2、你觉得心里不痛快,就尽情地哭一场吧!
3、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4、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6、穿上妈妈做的衣服,觉得挺舒服的。
7、他觉得他现有的工作非常称心。
8、妈妈觉得家里还应该购置一些家具。
9、由于他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作文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
1、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小品”的特点。
2、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3、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可叙述,也可描写。
4、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5、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