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天的成语及解释

暗香袭人
精选回答

成语

】 寸草春晖

【全拼】: 【 cùn cǎo chūn huī 】

【释义】: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处】: 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近义词

】: 春风和气 春风雨露 春晖寸草 反哺之私

反义词

】: 春光明媚 六亲不认

【语法】: 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父母养育之恩难报答

成语

】 春风和气

【全拼】:【 chūn fēng hé qì 】

【释义】: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出处】: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成语

】 春风雨露

【全拼】【 chūn fēng yǔ lù 】

【释义】: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成语

】 春光漏泄

【全拼】: 【 chūn guāng lòu xiè 】

【释义】: 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出处】: 唐·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例子】: 呀,这~,怎地开交?(清·洪昇《长生殿·絮阁》)

成语

】 春光明媚

【全拼】: 【 chūn guāng míng mèi 】

【释义】: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出处】: 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例子】: 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近义词

】: 春花秋月

反义词

】: 春回大地 春华秋实

成语

】 春晖寸草

【全拼】: 【 chūn huī cùn cǎo 】

【释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出处】: 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成语

词典

成语

】 春华秋实

【全拼】: 【 chūn huá qiū shí 】

【释义】: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 《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例子】: ~,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成语

】 春兰秋菊

【全拼】: 【 chūn lán qiū jú 】

【释义】: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处】:

战国

·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例子】: 所恨芳林寥落甚,~不同时。(鲁迅《偶成》诗)

四字

成语

成语

】 春去秋来

【全拼】: 【 chūn qù qiū lái 】

【释义】: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 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例子】: ~,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成语

】 春*撩人

【全拼】: 【 chūn sè liáo rén 】

【释义】: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出处】: 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撩人不忍为。”

成语

】 春*满园

【全拼】: 【 chūn sè mǎn yuán 】

【释义】: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 唐·吕从庆《丰溪存稿·小园》:“小园春*丽,花发两三株。”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成语

】 春笋怒发

【全拼】: 【 chūn sǔn mù fā 】

【释义】: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成语

】 春生秋杀

【全拼】: 【 chūn shēng qiū shā 】

【释义】: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出处】: 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飞鱼 2024-04-20 12:02:1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蒙冲巨航一毛轻上一句

“蒙冲巨舰一毛轻。”上一句是昨夜江边春水生。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
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静美的意思

“静美”的意思是宁静优美;也指张玉彬作品集。
拼音是:jìng měi。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宇宙的静美包涵在此‘琉璃天盒’里,满满的盛住没起丝毫震荡。”
《静美》作品集:
诗人引用泰戈尔一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将其诗作取名为《静美》,诗人通过那些静美的文句描绘出一幅幅静美的画境,也充分展现了作者静美的诗人情怀!
作者简介:
张玉彬河南驻马店人,生于1989年7月,中学时代开始创作诗歌,现已出版《玉盘》、《静美》等诗集,特长写诗、弹吉它。

中国风景名胜的古诗词

描写中国风景名胜的古诗词有:

1、《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2、《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3、《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欧阳询的故事名称

欧阳询的故事名称:欧阳询流连观碑、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欧阳询(约557——63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初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