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四大层次

永远的蔷薇
精选回答

张嵘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理、法、效奥妙无穷。就武学价值而言,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武道中人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武学价值”问题谈谈一得之见,以期与朋友们切磋交流。从宏观角度来观察,武学价值分为四大层次,即:初级阶段的“防病、诊病、治病”价值;中级阶段的“强身、健身、防身”价值;高级阶段的“益寿、益智、益德”价值;超级阶段的“修儒、修道、修佛”价值。初级阶段:“防病、诊病、治病”价值有人认为,武术就是“杀人术”。这种观点不能说毫无道理,因为实战搏击正是中华武术的核心特征之一。当今中华武坛,能者辈出,强手如林,中国武术在世界各地影响日见扩大。但是,“至阴至阳,至柔至刚”才真正体现了中华武术的双向价值。武术既是“杀人术”,也是“活人术”。所谓“活人术”,就是指武术具有“防病、诊病、治病”的价值。事实上,真正的武道高人往往精通医术:一则可预防并诊治自己的伤病;二则也可助人为乐、行善积德。更进一层次讲,武学修为本身就应具备“防病、诊病、治病”这三大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武术爱好者虽有一定的武术功底,但却不注重养生之道,身体与很多体育名将一样伤痕累累。究其原因,一是功法、拳法选择不当,理本有偏。重发劲,轻养气,又怎么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二是练法不当,只学“杀人术”,不习“活人术”,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在武学实践中达到“防病、诊病、治病”价值呢?这里介绍两大诀窍。一是“松、通、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彻底放松,即使是在模拟训练与实战搏击时也应如此。久而久之,自然“松极而通,通极而空”。二是“清、净、定”。心意、意识时时处处清明灵敏。长期坚持下去,自然“由清入净,由净入定”。根据我对健康理论与健康技术的研究成果,人体疾病的根源有两个,相应的对策也有两个。“身病”的根源是气血不畅、不旺,对策是采用“松、通、空”这一诀窍调身;“心病”的根源是精神失调、失控,对策是采用“清、静、定”这一诀窍调心。身心皆调,形神俱妙,自然能获得“防病、治病”的效果。至于“诊病”功能,可在大小周天真正畅通后获得。中级阶段:“强身、健身、防身”价值中华武术是有明显的强身价值、健身价值与防身价值,这一点已经被世人所公认。毫无疑问,实战搏击始终离不开强健的体魄。许多武学大家原本体弱多病,但刻苦习武之后,身体却日见强壮。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体在习武时处于较为高级的身心功能状态,气血通畅,精神健旺,自然神清气爽,百病不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想判断一个武道中人的功底,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他是否健康。如果面黄肌瘦、弱不禁风,稍稍运动一下就气喘吁吁,那么,要说他武功非凡、技艺超群,一般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学武之人,必须精通养生之道,并在功内、功外切实遵守,决不违逆;否则,功理、功法便有可能失之偏颇,重耗不重养,重散不重聚,学武反而成了损身减寿之举,实在有违学武初衷。中华武术不仅具有强身价值,而且具有健身价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健身”侧重强调变易身态、健美形躯,与普通意义上的“健身”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华武术的一招一式,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无论是缓慢还是迅猛,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都符合人体的先天生理结构,都将极大地促进习武者身形的健美。这一点,与中华武术的“强身”价值是密不可分的。当然,毋庸讳言,许多拳法、功法在功理上抛弃了“强身”与“健身”的特点,一味蛮练,始终难臻化境。其实,“强身”“健身”与“防身”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习武之人不懂得“强身”“健身”之道,就无法真正领悟“防身”的精妙之处。那么,具体如何进行“强身”“健身”呢?法无优劣,契机者妙,介绍两种特殊技巧,供习武同道参考。技巧之一为“拍打术”。拍打术的功效极广,既可通气活血,又可强筋壮骨。悟性高者,还可由此练成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上乘抗打内功。总之,拍打术在“强身”“健身”“防身”方面有着特殊的价值。方法很简单,就是全身拍打。要诀是:(1)从头到脚,先左后右,先前再后,无微不至地拍打;(2)拍打力度适中,身体特别健康者可稍稍用力,一般人以轻巧为度;(3)节奏快慢可自行掌握,一般控制在每秒钟三下;(4)每天三次,每次十分钟;(5)全身心放松,施加“健美”“强壮”之类的良性意念。技巧之二为“收缩术”。收缩术可增强肌肉的伸缩力,对“强身”“健身”“防身”大有裨益,方法是:咬紧牙关,缓缓吸一口气,在吸气的同时收缩腿部、臀部、腹部、肩部肌肉。在闭气状态下坚持一会儿,然后呼气放松。反复练习36次。收缩术功效强烈,不宜盲目自练。如一味憋气努劲,反而容易出现诸多弊端。高级阶段:“益寿、益智、益德”价值武道高低,自古难有定论。如果囿于少林、武当、峨嵋、青城之类的门派纷争之中,则注定难以明晓自己的真正境界。天下武道是一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泰拳、柔道、截拳道、跆拳道、空手道、自由搏击与中华武术并无本质区别,应求同存异,共同追求武道的至高境界。真正通晓武学真谛的老前辈,一定能将武功保持到很高的年龄。不仅如此,真正的武学研修还有明显的延年益寿效果。据我所知,有一些老前辈的秘诀之一就是行拳时采取体呼吸、毛孔呼吸的方式。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战中的能量损耗问题,效果自然非同寻常。许多老前辈一直到寿终,其体力、武功都非普通年轻人所能比拟。个别窥道之人竟能以百岁高龄,在生活自理之余还天天济世疗疾,这才是真正的长寿效应。武学具有明显的益智价值。古往今来,高层次的习武者大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真功凭苦练,奥妙赖深思。没有高的悟性,就难以达到高远的境界。武学修炼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头脑的修炼也必不可少。习武娴熟之后,脑部气血异常通畅,神思敏捷,犹如泉涌。在这种情况下,学武者智慧开发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况且,习武只是一种手段,生存才是目的。所谓“拳脚小功夫,容忍大丈夫”,是非常有道理的。不悟做人之理,习武又有何用?况且大凡宗师人物,都极有创新意识,能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自创一套东西。至于一介武夫大字不识者,虽然比比皆是,毕竟不是正道。因此,学武者必须注重智慧层次,并以此作为衡量自身境界的标准之一。很多人一开始就忽视了习武的益智价值,甚至终身不知其理,出现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悲剧。武学研修具有突出的益德价值。学武之人必须先学做人,特别是中华武术更重道德。让人我不弱,德高功自高。功夫到了上乘境界,心性修养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德”有两种:一种是社会道德,主要解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一种是自然道德,主要解决人与宇宙的关系。一般人往往将“德”局限在社会道德的范围,忽视了更高层次的自然道德。武学高手的心态可以用四至要诀(至阴、至阳、至柔、至刚)来概括,也可以用“三不标准”(不伤天害理,不违法乱纪,不损人毁已)来衡量。到了这个地步,确实对世间万事、万物满怀慈悲心肠:“无缘大慈”谓之“慈”,行善助人已无需任何理由与借口;“同体大悲”谓之“悲”,别人有丝毫痛苦,自己也感同身受。这种德行、这种心性确实只有武学修养极高的人才有可能达到,理应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榜样。超级阶段:“修儒、修道、修佛”价值从本质上看,中华武术与儒家、道家、佛家多有共通之处。儒家强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强调“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家强调“虚无生自然,自然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又强调“叩齿咽津、咽津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合道了境”。佛家则强调“了境成佛,佛度众生”,主张“自觉觉他,自度度人”。武学研修达到一定境界,必然要涉及到以上内容。道理很简单,真正的武学研修必须妥善处理好形与神、性与命、社会与道德、个人与宇宙的关系,而儒、道、佛三家的许多实践经验异常丰富的前辈对此则有很深的心得。在讲究气运这个问题,武学与儒家是完全相通的。儒家特别强调养气,正所谓“吾善养我浩然正气”。马礼堂老先生内功深厚,其养气功是儒家功夫的正宗嫡传。马老生前武功高超,多次以老击少,武术界尊其为“坦克”。根据马老的体会,内功修为的深浅直接决定了武功层次的高低,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武学与道、佛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按照武学的眼光来看,道家、佛家的境界主要是内功修为,正好可以弥补一般武学的不足。武术界有一句名言:“初学三年,打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道传无心者,佛接有缘人。只有以虚心的态度研究儒、道、佛,才能从中汲取对武学研修极其有益的养料。当然,我并不提倡学武之人信奉宗教。在借鉴儒、道、佛的武学经验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鉴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学武与读书相似,必须钻得进去又钻得出来。否则,就只能成为“武呆子”与“书呆子”了。

幸福的港湾 2024-04-19 12:53:59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一派胡言歇后语上一句

“一派胡言”歇后语上一句:
1、狐狸扮观音。——一派狐言。
2、狐狸吵嘴。——一派狐言。
3、狐狸打官司。——一派狐言。
4、狐狸精告状。——一派狐言。
5、狐狸精骂架。——一派狐言。
一派胡言是汉语词汇。拼音:yī pài hú yán。释义:指不切实际的言语。最早出自明末作家冯梦龙的《警世恒言》。
1、《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听了他一派胡言,也不同他分辨,自去收拾不提。
2、清代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十二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3、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回家之后,虽说有马老爷教他的一派胡言可以抵制,毕竟是贼人胆虚,见了太太总有点扭扭捏捏说不出话来。
4、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和国民党那些大官们叫的什么联饿、联共、扶助农工,全是一派胡言。”

理直气壮什么意思

理直气壮,汉语成语,读音是lǐ zhí qì zhuàng,意思是因为理由充分,所以说话气势壮。出自《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近义词:振振有词、义正言辞。
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造句:
1、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反对他的荒谬论调。
2、只有大公无私,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
3、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倡导科学,反对迷信。
4、他表面上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实际上心虚得很。
5、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帮助那些贫困户尽快脱贫。

爱而不得什么意思

“爱而不得”是指爱一个人却不能拥有他,因为他不爱你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在一起。
“爱而不得”造句:
1、这前后半生辛苦,爱而不得,只因太执着。
2、长相守,本就是苦的。因爱而不得,求而不能。这世上,哪里有真正的长相守?都不过是,今朝欢愉,一世长殇。
3、爱而不得之后,最卑微的愿望大概就是能换一种身份陪在她的身边。
4、爱极生恨,总是那颗少女爱而不得的心。就如她说的那样——我若得不到你,就毁掉你!
5、有时候执念会让人越陷越深,爱而不得的心是很孤独的。我理解那种感受,再多人的关心,也抵不过最爱的人一个眼神一个拥抱!
6、人生,最无奈的不是爱而不得。是爱而不得而不得不爱。
7、或许在人的一生中,总有很多爱而不得,恨而无力。
8、那是怎样一种无助而绝望的感觉,你离他很近,但你却爱而不得,愿意把他拱手让人,只为了让他幸福。

拜谢的意思

“拜谢”是汉语词汇,拼音:bài xiè,释义:行礼表示感谢;十分感谢。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雠於简主以为相,其雠以为且幸释己也,乃因往拜谢。”
造句:
1、适逢感恩节到,拜谢恩情当主张;昔年滴水恩,没齿都难忘。
2、万圣节即将到来之际,把鬼神拜谢;谢诸鬼诸仙,向神灵许愿:愿朋友步步高升多赚钱,家庭和睦又美满,没病没灾又健康,生活甜蜜又悠闲。
3、拜谢诸君,愿天佑吾民,天佑吾邦。感谢你们,上帝保佑你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